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1318
發言片段: 0 |
---|
張廖委員萬堅:(10時46分)次長好。今天因為部長去中東歐經貿考察現在在隔離中。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科技部林次長說明。 |
林次長敏聰:委員好。是,他在檢疫過程。 |
張廖委員萬堅:好,其實這次的中東歐經貿考察團傳來了很多令人振奮的好消息,但是我希望不是曇花一現,而是持續性的,為什麼這樣說?其實在2018年我們曾經跟蔡副院長去中東歐考察,當時就發現斯洛伐克、捷克等中東歐國家對臺灣非常友善,他們跟臺灣一樣都經歷過一黨專政、威權時代的白色恐怖統治,後來邁向民主之後大家就格外珍惜。他們對於臺灣能夠走到今天,在科技產業、科技教育及技職教育方面,他們都非常的肯定,也曾經跟我們講希望能夠進一步交流。這兩年雖然受到疫情的影響,可是我們看到很多正面的,包括口罩也好、疫苗也好,就是彼此互相支援。 |
這次的經貿考察團,包括龔明鑫主委、吳政忠部長、經濟部陳正祺次長、財政部阮清華次長以及許多政府官員、研究機構、公協會及產業界代表都赴訪,高達66人於10月20日前往。在簽訂的18個MOU當中,與斯洛伐克在電動車、太空發展、智慧城市、中小企業數位化、觀光及科學園區合作等領域共簽署7項MOU;與捷克在網路安全、太空合作、觸媒技術、綠色能源、智慧機械等領域簽署5項MOU;與立陶宛在半導體、衛星、生技、科研、融資等領域簽署6項MOU,這18項MOU裡面,我們可以發現很多都跟科技產業有關。也就是臺灣在國際貿易、在整個世界產業方面的發展是屬於強項,其實對於開展臺歐新布局有很深的影響,包括外交部長都可以首次訪問歐盟。 |
我請問次長,對於這些局勢的改變,針對18項的MOU多數都跟科技產業有關,科技部的後續作為是什麼?我們怎麼樣維持提升臺灣在高科技產業與中東歐的合作?然部長都去拜訪了,你們接下來要做什麼? |
林次長敏聰:跟委員報告,這幾個所謂的備忘錄本身,其實也是涵蓋各個部會,各個部會在考慮的時候,有些是考慮到比較已經落地的,比如電動車…… |
發言片段: 2 |
張廖委員萬堅:其實主要的部會是科技部。 |
林次長敏聰:對,但是4個部分事實上科技部在前瞻的技術本身會加強,比如太空部分,這個很清楚大概是科技…… |
張廖委員萬堅:像斯洛伐克的太空發展、捷克的太空合作、立陶宛的衛星產業,其實都是很具體的幾個協定。 |
林次長敏聰:是,都很具體。另外,還有量子通訊也是其中一項,事實上他們也有相當好的雷射技術,這個剛好是東歐的強項。他們雖然幅員不大、面積不大、人口不多,但是他們的研究品質非常高,所以這是我們跟他們合作的時候,可以找到他們真正的重點,然後我們跟他們互補。目前的話,量子通訊是其中一項,剛剛講的雷射也是一項,這個部分我們會積極透過一些比較集中的資源來加強與他們的合作。 |
張廖委員萬堅:對,量子通訊跟雷射。其實科技部也有很多駐外人員,像在歐洲就有10位駐外人員,但那些人員大部分都在西歐,感覺起來就是傳統的歐洲,包括英國、德國、法國、比利時都有派駐人員,只在中東歐的捷克派了一名。今天是預算詢答,請問你們明年有哪些預算會反映出新的布局,包括要落實這些MOU、派外人員和資源的分配,這些在什麼樣的預算中可以看到? |
林次長敏聰:兩邊的科技研發合作是比較沒有問題的,應該有足夠的資源,但在外派的部分我們應該會配合其他部會,比如外交部,不過我們很積極地希望能促成這件事情。 |
張廖委員萬堅:吳部長曾在9月8日的預算說明會上表示,科技部的駐外單位不僅要進行學術交流,將來還會和經濟部合作,與在地的產業連結。目前我們在中東歐的國家中只在捷克派駐了一人,而立陶宛這個在歐洲國家裡唯一以臺灣為名的代表處則要在年底,也就是在下個月底以前開始運作,請問有沒有人力調配的計畫? |
林次長敏聰:剛剛已經回答了,有關人力的調配要整體來看,但我們科技部是樂觀其成,很希望有此機會能參與…… |
張廖委員萬堅:你們科技部要主動,怎麼能說樂觀其成呢? |
發言片段: 3 |
林次長敏聰:我們現在就是要非常主動。 |
張廖委員萬堅:然都已經跨了包括經濟部等其他財經部會簽了18個MOU,科技部3年前訪問歐洲,尤其是中東歐的時候,包括捷克和斯洛伐克,都對臺灣的科技產業、科技研究、科技教育,甚至是技職教育有相當高的合作興趣,這些MOU備忘錄不是簽簽就算了,未來一定要繼續發展關係,以執行對備忘錄的深化,所以也不可能只派一個人駐在中東歐,不知科技部的想法是什麼?在審查預算的時候是不是可以告訴我們,在什麼樣的計畫裡會去落實這些MOU? |
發言片段: 4 |
林次長敏聰:明年我們會在捷克新增一名人力。 |
發言片段: 5 |
張廖委員萬堅:所以捷克會增加一人? |
林次長敏聰:這是捷克的部分,波羅的海的部分也希望能透過其他的方式增加…… |
張廖委員萬堅:要增加駐外的人力,簽了這些MOU後,雖然網路溝通也很方便,但畢竟也要派人到那邊拜訪…… |
發言片段: 6 |
林次長敏聰:比較有實際上的…… |
張廖委員萬堅:要實際去推動才會有進展,所以真的很希望能看到要怎麼落實與科技部相關的這18項MOU。 |
剛才也有委員提到,第三期的太空計畫已於2019年擬定,經過行政院核定了251億元開始執行,而太空發展法是上會期我擔任召委的時候大家一致通過也取得共識的,希望法律通過後在人才培育方面,可以和經濟部共同發展太空產業並能有所落實。 |
剛才次長也提到,我們去中東歐訪問、交流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為了太空產業。我們也知道當時核定的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要在10年中發射10枚衛星,這些也是臺灣的強項,包括先導型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6枚、超高解析度智能遙測衛星2枚以及合成孔徑雷達衛星2枚,要用這10枚組成衛星星系。當時的計畫原本是希望能朝太空中心發展,而太空發展法在今年5月通過的時候,在法的精神上是希望人才也能一起培育,為發展低軌衛星的相關產業,我們也把經濟部加了進去,當時本席的版本也有這些,最後也採用了本席的版本。有關相關人才的培育與產業的發展,明年的預算可以從哪裡看到? |
林次長敏聰:誠如委員所言,目前第三期其實有個boundle,發展的目標與原來的不太一樣,所以我們希望能透過其他資源,包括加強低軌衛星通訊,不管是地面站,還是其他的連結,還有陸海空的通訊等,以藉此帶動跟業界的連結,要用其他的…… |
張廖委員萬堅:我們剛才講到了人才培育,請問人才培育要怎麼進行?有沒有具體的計畫? |
林次長敏聰:在人才培育方面,剛剛報告過,像中央大學去年開始就由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 |
張廖委員萬堅:就是從系所著手,應該也有研究所對不對? |
林次長敏聰:對。其他有關系統工程的部分,這也是太空中心積極希望能與陽明交大促成的,不過仍需要一點時間,因為還要跟教育部…… |
發言片段: 7 |
張廖委員萬堅:所以是包括中央大學、陽明交大…… |
林次長敏聰:就是這幾個學校,透過學程的方式進行才比較有全面性。而產業人才的配合也是,希望能透過太空學苑積極訓練已經在產業…… |
發言片段: 8 |
張廖委員萬堅:你說的太空學苑也是在做人才培育嗎? |
發言片段: 9 |
林次長敏聰:對。 |
發言片段: 10 |
張廖委員萬堅:要設在哪裡? |
發言片段: 11 |
林次長敏聰:那是針對產業界本身的訓練。 |
發言片段: 12 |
張廖委員萬堅:這是哪個單位要成立的? |
發言片段: 13 |
林次長敏聰:太空中心。 |
發言片段: 14 |
張廖委員萬堅:所以是太空中心要成立太空學苑? |
發言片段: 15 |
林次長敏聰:是。 |
張廖委員萬堅:我問得很具體。我們甚至在太空發展法裡也加入要和經濟部共同推展產業,像現在美國就在推展低軌衛星的相關產業,臺灣在這方面其實也希望能往產業發展,我們也訪問了中東歐國家,他們也表達願在產業上有相關的合作,尤其是捷克在這方面就非常先進,請問我們可以在哪裡看到這部分的預算? |
發言片段: 16 |
林次長敏聰:我請太空…… |
張廖委員萬堅:因為時間的關係,科發基金裡面有一個太空基礎能量發展跨部會署科發基金計畫,這部分就編列了11億元,但這11億元的預算內容是什麼? |
林次長敏聰:目前這11億元主要是集中在低軌衛星,還有地面的接收,會針對…… |
發言片段: 17 |
張廖委員萬堅:這裡的跨部會是指為了科學研究去申請的?還是與經濟部合作發展產業的部分? |
林次長敏聰:這是跨部會的,不只是科學研究,這和原本第三期的計畫…… |
張廖委員萬堅:我們在審查預算的時候就會遇到,我覺得這部法好不容易通過,朝野也有共識,我們在科發基金也匡列了11億元,就是希望能看到具體實行的計畫。我也知道基金在編列上比較寬鬆一點,但也希望你們能在審查預算的時候拿出比較具體的內容,包括人才培育、跨部會的產業發展計畫以說明該如何執行好嗎? |
發言片段: 18 |
林次長敏聰:好。 |
張廖委員萬堅:這11億元,剛才還提到…… |
發言片段: 19 |
林次長敏聰:我們會全面性地去布這個局。 |
發言片段: 20 |
張廖委員萬堅:希望能有具體的提案和想法能在審查預算的時候讓我們瞭解好不好? |
發言片段: 21 |
林次長敏聰:好。 |
發言片段: 22 |
張廖委員萬堅:謝謝。 |
發言片段: 23 |
主席:請楊委員瓊瓔發言。 |
楊委員瓊瓔:(10時57分)次長好,太空發展法好不容易在110年5月31日經本院三讀通過,這是大家都非常開心的,但依照太空發展法第四條規定,為執行國家太空政策及計畫,協助推動太空發展相關事項,國研院內部的研究單位「國家太空中心」未來將規劃轉型為行政法人的國家太空中心。因為本席一直在追這個案子,相關的設置條例草案也於7月19日完成預告,同時亦於8月30日送請行政院審查了,請問目前進度如何? |
發言片段: 24 |
主席:請科技部林次長說明。 |
發言片段: 25 |
林次長敏聰:我請司長具體說明。 |
楊委員瓊瓔:好,請回答。 |
發言片段: 26 |
主席:請科技部前瞻及應用科技司陳司長說明。 |
陳司長國樑:目前在行政院的部分,我們即將送到立法院審查。 |
發言片段: 27 |
楊委員瓊瓔:行政院審查過了嗎? |
發言片段: 28 |
陳司長國樑:行政院已經審查過了。 |
發言片段: 29 |
楊委員瓊瓔:通過了嗎? |
陳司長國樑:在人總那邊審查了,現在要先進行大院的政黨協調,如果協調過了,行政院就會立即將草案送過來。 |
發言片段: 30 |
楊委員瓊瓔:什麼叫做大院協調?這個邏輯很奇怪。 |
發言片段: 31 |
陳司長國樑:立法院要跟…… |
楊委員瓊瓔:草案現在是在行政院,所以你講的邏輯很奇怪。 |
發言片段: 32 |
陳司長國樑:草案會很快地送過來。 |
楊委員瓊瓔:什麼叫會很快?你的邏輯很奇怪,你們把草案送到行政院,行政院就要調整好再送到立法院,對不對? |
發言片段: 33 |
陳司長國樑:行政院那邊已通過了基本的審查。 |
楊委員瓊瓔:這個回答真是模棱兩可,難怪民眾一直問。這是一件大家都很開心的好事,草案在8月30日由你們送行政院,現在已是11月中了,請問何時會送到立法院? |
發言片段: 34 |
林次長敏聰:目前行政院在實質上的審查已經過了。 |
楊委員瓊瓔:你們沒有辦法掌控時間,對不對? |
林次長敏聰:對,因為這是行政院…… |
楊委員瓊瓔:你們就坦白說,沒關係! |
發言片段: 35 |
林次長敏聰:我們會儘快。 |
發言片段: 36 |
楊委員瓊瓔:我要求也希望你們趕快去追進度…… |
林次長敏聰:好,我們儘快。 |
楊委員瓊瓔:行政院似乎太忙了,很多法案常常是立法院都已經在討論了,結果行政院的版本還沒有過來,我們經常碰到這樣的案子,所以本席告訴你這個事情沒關係,然還沒有辦法掌控時間,趕快去追,好不好? |
林次長敏聰:是,非常謝謝。 |
楊委員瓊瓔:不要胡亂回答。現在我們好不容易有這樣的進步,這應該是可以同步進行。 |
接下來本席要再請問你們的評估及規劃轉型的相關配套,109年你們邀請專家討論,決議要將屏東牡丹灣段作為探空火箭的發射場域,請問現在進度如何? |
陳司長國樑:再跟委員報告,目前這個進度是到部落同意權的部分,他們準備在部落召開諮商會議。以上報告。 |
發言片段: 37 |
楊委員瓊瓔:所以還沒有答案嘛! |
發言片段: 38 |
陳司長國樑:還沒有答案。 |
發言片段: 39 |
楊委員瓊瓔:這個牽扯到環保、科技、安全三項…… |
發言片段: 40 |
陳司長國樑:是的。 |
楊委員瓊瓔:這三項要怎麼樣均衡就要看功夫了。然現在我們有了這個太空中心,而且是行政法人,我們不可能沒有地方發射火箭,這不可能!現在行政院擺爛就算了,你們不能擺爛,你們要趕快加油,好不好?這個可以讓國家的太空科技與產業蒸蒸日上、發揚光大,而且在國際間有亮點、焦點,好不好?所以針對這個用地方面的環保、科技、安全,你們要趕快協調,好不好? |
發言片段: 41 |
林次長敏聰:是。 |
楊委員瓊瓔:不要每次問,都沒進度,那就苦煞了我們…… |
林次長敏聰:有,事實上,我們已經積極在處理,尤其是在原住民族協商的部分,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所以…… |
楊委員瓊瓔:好,要趕快加油! |
林次長敏聰:對、對、對,我們會加緊。 |
楊委員瓊瓔:好,趕快加油。 |
接下來本席要再請教,我們主要的水資源來自天然降雨,但是我們知道上半年度我們碰到了非常嚴峻的乾旱問題,各地都受到程度不一的衝擊,就像我們臺中還施行供五停二,民眾真的是苦不堪言!我國是全球重要的半導體生產基地,在全球晶片供不應求的情況之下,我國的缺水危機甚至引起國際媒體關注,當時竹科、中科及南科也都辦理限水措施,未來各園區用水需求預估會持續增加,這是溫室效應的結果。請教科技部,除開源以外,我們要如何推動節流措施,這些措施要怎麼樣讓民眾瞭解,以應對未來我們用水需求的增加及乾旱機率的增加,貴部可以做什麼呢? |
林次長敏聰:在節水這個部分,事實上,我們是積極增加再生水的比率,還有水的再使用率,當然每開發一個園區,對於它的水的使用量,我們都必須要和經濟部水利署做通盤討論,在他們的整體規劃之下,不超過總體使用額,我們才會往下推。所以這有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往節水,就剛剛委員講的,我們會積極增加基礎建設。 |
楊委員瓊瓔:在節水的部分,除基礎建設,本席還建議一點,你們評估看看,我們應該從觀念開始,真的,如果從教育開始、從觀念開始節水,一定可以增加很多水源量,好不好? |
發言片段: 42 |
林次長敏聰:是。 |
楊委員瓊瓔:對於這一點,你們再加強…… |
發言片段: 43 |
林次長敏聰:我們會加強宣導的部分。 |
楊委員瓊瓔:我們可以預估到情況一定會愈來愈嚴峻,因為我們臺灣人非常積極,我們的氣候也非常好,世界各國會希望在臺灣設立,所以我們的水量絕對會缺,我們要怎麼樣應對?除基礎設施以外,除開源以外,更重要的要拜託從教育觀念發起,好不好? |
林次長敏聰:要全面的,好。 |
發言片段: 44 |
楊委員瓊瓔:可不可以? |
發言片段: 45 |
林次長敏聰:可以。 |
楊委員瓊瓔:好,加油! |
發言片段: 46 |
林次長敏聰:謝謝。 |
主席:接下來休息5分鐘,之後再請林宜瑾召委發言。現在休息。 |
休息 |
繼續開會 |
發言片段: 47 |
主席:現在繼續開會。請林委員宜瑾發言。 |
林委員宜瑾:(11時11分)林次長好!我聽到剛剛賴品妤委員也有提到,最近科技業最大的新聞當然就是Facebook(臉書)要改名成Meta,象徵著要向Metaverse(元宇宙)發展,我相信次長對於這個一定也做過功課,可是我還是想請各位看一段小影片,看看元宇宙是什麼概念? |
(播放影片) |
林委員宜瑾:其實這個影片長達一個多小時,我只擷取一部分,這就看得出未來十年的科技世界就是長這個樣子。 |
說到未來的科技發展,我們科技部每四年都會舉行一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簡稱全科會,這是決定國家科技發展的會議。去年我們剛剛結束全科會,我記得我也有出席相關的說明會議。因為是去年12月底舉行,當時臉書公司還沒有改名成Meta,所以我們的全科會當然也沒有討論到這個元宇宙的概念,可是對於這種虛實整合的科技整合,我們本來就有在進行。林次長應該也知道,像去年年底的全科會就特別注重健康與照護、安居家園及智慧生活,其實我們可以透過這種虛實整合的技術發展遠距醫療。請教次長,面對這種新興科技的崛起和衝擊,科技部有什麼樣的發展目標?要如何善用這種新興科技,讓新興科技可以符合臺灣人民的需求? |
發言片段: 48 |
主席:請科技部林次長說明。 |
林次長敏聰:委員好!要發展這種新興科技,我們本身就要改變以前我們科技只是重視硬體的部分,因為它的軟體和應用的場域變成非常重要;很多元件這個部分是我們的強項,如果能夠站在這個強項之上,我們就看到應用於社會需求的衝擊,這個部分也是我們要注意的;因為一個好的科技、新的科技一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如果能預先找到不好的一面,做整體的倫理規範、法規規範,未來我們推動這個部分時,不管是產業界、學術界或應用界,都比較能夠心無旁騖地往前走;所以這個也牽扯到整個法規系統、環境,觀念也很重要,這是整體的,未來科技的發展應該是整體發展,而不只是偏重於技術面而已。 |
林委員宜瑾:對,而且如何落實到人民的生活中…… |
發言片段: 49 |
林次長敏聰:就很重要。 |
林委員宜瑾:對。再來,然科技發展那麼重要,今年8月26日科技部也發布一則新聞稿,標題叫做「力挺科研科技部基礎科研經費111年度成長14%」,其中有325億元要作為支持基礎科學研究的經費,比去年的285億元成長14%,本席很肯定科技部投注這些經費要來重視科研的發展,可是我想提醒科技部的是,我們每一筆預算當然都要花在刀口上,尤其是不能虧待最辛苦的基層研究人員。 |
剛才說到我們要支持基礎的科學研究,我們知道在大學端最基層的研究人員就是研究生,因為大學教授們主導研究計畫的方向,可是繁雜的計算、查資料、找文獻這些苦工幾乎都是研究生在做,那研究生也有自己的論文產出,所以這些研究生對於整個學術體系的貢獻,在某個程度上也是相當大的。各大學都有制定研究生工作酬金的標準,那本席隨機截取,像交大的研究生最高可以月領2萬元,世新大學最多1萬元,臺大最多1萬6,000元,可是我們實際去問了好幾位現在正在念研究所而且參與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的學生,他們說平均起來每個月差不多是4,000元至1萬元,所以這些學生會覺得他們的工時與薪酬不成比例,你如果認真去算,根本就不到基本時薪,我覺得以他們的工作量跟對學術的貢獻,這樣相對比較起來,研究生的工作酬金確實是偏低。 |
我們知道蘇院長有拍板,明年起軍公教確定要調薪,基本工資也要調漲,那我們是否可以多給學校一些資源,讓碩博士生的研究工作酬金可以微幅調升?不曉得次長覺得怎麼樣? |
林次長敏聰:目前科技部所補助的專題計畫,在碩博士的工作酬金部分是授予學校有一定的空間,或者計畫主持人在一定的彈性範圍之內可以去增加,就算是不調薪,也可以就他的工作提高他的薪水。 |
當然剛剛委員所指出的,我們也側面知道有些學校可能長期沒有調薪或是用最低的這種方式,我們會全面來瞭解,也就是說雖然賦予了學校這個權限,我們是不是可以透過比較好的方式去設定基本的薪資,這個需要一點時間來瞭解。但是我的原意是希望透過這樣能夠提高碩博士的薪水,尤其是博士班學生,因為他碩士畢業了很容易就到其他產業去工作,所以我們希望就這一點來做比較全盤的暸解,看能不能找到一個方式來提高。 |
發言片段: 50 |
林委員宜瑾:我們真的希望科技部可以定期去檢視各校研究計畫人員的支給標準啦! |
發言片段: 51 |
林次長敏聰:是。 |
林委員宜瑾:當然各校會制定,這個我清楚,可是你要去盤點,就像我簡報上所show出的,每個學校的支給標準落差很大,交通大學最多給到2萬元,世新大學才1萬元而已。 |
林次長敏聰:應該是碩士班不到2萬元,可是博士班有到4萬多元。 |
林委員宜瑾:這是最多哦!實際上學生領到的錢是更少,認真講啦!如果科技部可以透過定期的檢視、輔導或者給予支援的方式,我相信能夠鼓勵學校來善待這些基層的研究人員,整個科研發展才會跟著提升,特別是現在大家都在調薪,我們也應該要給這些碩博士生更大的支持與鼓勵。 |
林次長敏聰:是。為什麼基礎研究的增加很重要?因為基礎研究增加,我們給老師本身的補助經費才會增加,增加以後他才有足夠的經費去做一定程度的提高,我想這是環環相扣。 |
林委員宜瑾:對,而且我們的科研計畫經費有增加,是不是也來落實到這些基層的…… |
林次長敏聰:是,這個時候應該是一個時機。 |
林委員宜瑾:好。次長,最後一點點時間想要跟你談一談這一次部長率團去歐洲的成果,簡報上有show出來,其實成果斐然。根據我們在科技部網站所找到的公開資訊,這次科技部率團去歐洲真的是有豐碩的成果,我國的科技發展在世界上是數一數二,我們當然非常樂意與其他友好的民主國家進行交流,這對於國際關係有一點尷尬的臺灣來說,我覺得能與民主國家進行科技交流真的是好事一樁。就如同我前面所說的,「科技是我國的超能力」,透過科技發展讓臺灣走向國際,這一點毋庸置疑,而且要勇往直前。 |
我們能與歐洲的友好國家有進一步的合作機會,除了率隊出馬的吳部長以外,我覺得更是每一位科技部同仁的努力,才會把臺灣的科技推向國際。本席想請教次長的是,針對這一次科技部拜訪歐洲的心得是如何?未來與其他友好國家有什麼科技交流的計畫要繼續來推動? |
林次長敏聰:是,目前我們與這3個國家除了科技上的互補及彼此對科技本身,尤其是對臺灣的科技強項有興趣之外,很重要的是,我們有共同的民主核心價值。它的發展歷程與臺灣相似,那具體來說,包括雷射的技術,包含量子通訊的技術,我們事實上都已經訂定,通過這一次的訪問都已經瞭解兩邊希望去共同發展的、可以互補的部分,所以部長已經交代我們要往下,這個部分要利用專案方式加強支援的力道,然後促進具體落實的合作。 |
林委員宜瑾:好,要再開發多一點國家的交流。 |
發言片段: 52 |
林次長敏聰:是。 |
林委員宜瑾:好,加油!謝謝。 |
林次長敏聰:是,謝謝。 |
發言片段: 53 |
主席:請吳委員思瑤發言。 |
吳委員思瑤:(11時22分)大家辛苦了。我順著剛剛林宜瑾委員講到的元宇宙(Metaverse),其實次長的回答非常好,未來新興科技的發展不會只著重技術面,軟體的運用,而且是多元多面向的運用才是王道,所以很多的創意內容是重要的。像講到元宇宙,我個人就會想到它未來的應用,可能在影視、在藝術、在遊戲,這些創意內容的鏈結會是科技發展新興道路上的王道,所以今天我跟您在討論的是,跨領域是王道,那我們的預算跟得上嗎?我們在科技預算的編列上要有跨域思維啊! |
我們都會講到賈伯斯,次長,您知道嗎?我與大家分享一下,賈伯斯的成就,他開創的Apple,Apple不只是 Apple啊!賈伯斯喜歡寫書法,您知道嗎?他非常熱衷於學習書法,他說就是因為他曾經有機會在Calligraphy的研究裡頭學習,沉浸在書法線條的美學當中,所以他可以創造出Apple獨特的排版空間的鋪陳,他把書法這個藝術的元素演化到MAC後續的字體排版,這就是跨領域。 |
我們都知道賈伯斯是Reed College畢業的,他還中輟,沒有順利畢業,他都去學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他非常喜歡看文學,他喜歡戲劇,他甚至上了很久的舞蹈課,所以賈伯斯透過學習舞蹈,確確實實影響了他在創造Apple後續的很多程式設計,都有給他不同的導引。連這個Reed College的招生網頁都說了,校友賈伯斯早期程式設計的成功,歸功於他對於舞蹈課程的學習,導引出空間關係跟舞蹈導引的視覺效果,這就是跨領域啊! |
好,這是一個非常知名的演講,在產品上市的發表會,賈伯斯放了這一個,科技永遠與人文站在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因為這樣,Apple才會是 Apple,所以Apple的成功是科技(technology)與博雅素養(liberal arts)的融合,所以科技與人文的融合何其重要。我今天花了滿長的時間,用3個篇幅在講賈伯斯,在講Apple,在講跨域,在講科技的未來。 |
這幾年我們確實看到跨領域是科技發展的新路,在簡報上有列出來,我們擴大與各部會的合作,包括運動科研、智慧農業、金融科技、科技藝術、綠能科技、生醫產業、國防產業及科技防疫,我們擴大了跨部會、跨領域的合作,很好,我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尤其是體育,運動科研4年2.4億元,太值得了!因為有這個跨域、跨部會的合作,精準運動的科研成為奧運的大功臣,這個我就不再贅述。 |
從預算面,我們要審預算了,跨部會是王道,跨領域是主流,可是科技預算有跟上嗎?次長,您看哦!我這裡整理出來的資料,從跨部會合作的件數到預算數到占比都是連年下降,在111年324件跨部會合作的科技預算案裡頭,只有28件9%是跨部會合作。再以預算數字來看,111年度編了1,063億元,跨部會合作的預算只有9%,只有96億元是跨部會合作,永遠跨不出10%的門檻,而且每年都是下降的,從占比、從預算、從案量都是下降的,我們有跟上嗎? |
創新含量就是科技含量,我一定要跟葉執秘講,未來我們在審查科技預算的時候,創新含量就是科技含量,預算的給予及分配要具體地來回應,我看到科技部補助學者跨領域計畫細部的預算,更慘耶!剛剛跨部會是跨不出10%,我們對於跨領域研究的預算,以110年92.6億元來看,分配給學者的跨領域預算只有2.5億元,比例連3%都不到,所以我認為我們不斷地投入基礎研究,它當然重要,可是下一個趨勢與基礎研究應當等量齊觀,在思維上我們要翻轉的就是對於創新跨域研究計畫的量能提升。葉執秘一直點頭如搗蒜,你應該非常同意。 |
發言片段: 54 |
主席:請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葉執行秘書說明。 |
發言片段: 55 |
葉執行秘書哲良:是。 |
吳委員思瑤:次長,你有沒有同意?你有沒有看到這些預算的趨勢?你能不能簡單回應一下? |
發言片段: 56 |
主席:請科技部林次長說明。 |
林次長敏聰:委員早。首先跨領域計畫這個2.4%,2.3億元左右,這個是單對跨領域的計畫,其實我們跨領域已經把它融入到各司裡面,包括我們的綱要計畫大概都是跨司的,我們可以再給一個比較實際的數據。 |
吳委員思瑤:好,你可以給一個更完整的。 |
林次長敏聰:對、對、對,更完整的數據。 |
吳委員思瑤:但是我也有調閱科技部近3年跨領域整合計畫的辦理情形,你們給了我幾個sample,包括精準運動、以社會需求為核心的跨領域研究、量子電腦研究以及融合式跨領域研究,就這4項。 |
林次長敏聰:是,我們現在…… |
吳委員思瑤:我的意思是要再enlarge,要再深化,無論如何,也許你可以再提供給我其他跨司處的數字,但是我觀察出來的趨勢是這樣沒有錯,也就是說它還是偏低的。 |
林次長敏聰:是,我們未來在綱要計畫及重點的政策計畫也希望它一定要有領跨域我們才支持,所以這個也是會整體來提升。 |
吳委員思瑤:那非常好,在審預算的時候,你把這方面你們準備的調整清楚地告訴本席,否則以我目前看到的趨勢,跨部會的與跨領域的都還是弱勢中的弱勢,我們會跟不上時代的潮流。 |
再來,這個是我已經講過非常慘痛的案例,本席去催生跨經濟、文化、科技的設計驅動跨域整合創新計畫,拿的就是你們的科技預算,這是總統宣示的,設計研究院的成立跟文策院要成為臺灣發展設計與軟實力的雙引擎,從Made in Taiwan要到Designed in Taiwan,就是剛剛元宇宙從技術性要到多元的運用,創意內容的產業才是王道。可是這個計畫的跨域預算我每年追,每年追都是大砍45%、62%、63%,因為審查委員是單一的思維。另外,臺灣的機能布都是用科技去研發的,都是技術面的研發,可是同樣拿跨域預算的臺灣時裝週的預算就斷炊了,砍了55.4%,所以我要說科技含量很重要,可是創新含量應當一樣重要。 |
現在科會辦這些審查委員的組成一點都不跨域啊!集中在生醫、資訊、理工的背景,你缺乏跨域思維多樣性的組成成員,所以跨領域的跨部會合作都會成為outsider,能不能補強?能不能精進?誰要回應? |
林次長敏聰:我們正在積極補強,尤其是委員的部分,因為委員的組成等於是決定了它整個的視野,所以在跨領域這個部分我們會積極,也會去做社會人文的部分。 |
吳委員思瑤:全面提升,好嗎? |
林次長敏聰:對、對、對,我們會整個加強。 |
吳委員思瑤:把你們打算怎麼提升這些審查委員的跨域能量告知本席,給我一個報告。 |
發言片段: 57 |
林次長敏聰:是。 |
吳委員思瑤:審預算的時候,我也提了很多類似的提案,好嗎? |
發言片段: 58 |
林次長敏聰:是。 |
吳委員思瑤:所以很具體的,我再扣合著我最近一直與你們積極溝通的,這是一個跨域合作的成功典範,我們用科技預算的支持,讓文化部與營建署的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打造了陽明實驗山屋,它把防災、地質、生態、生物多樣性以及對於山的體驗,完全藉由一個空間的改造而翻轉了,這個案例我想你們所有的主管應當聽我講了很多次,我也希望你們都去體驗過,你們就知道what I am talking about。 |
這個經驗是學習日本599高山美術館的經驗,用創新的能量來導入山林體驗及科普教育,所以這個陽明實驗山屋就用在地大屯火山去取材,把它商品化,推出了3款火山咖啡,它商品化其實要做的是防災的教育及科普的教育,而這個經驗我也在這裡和大家分享過很多次啊!日本把防災、科普及地方創生結合,譬如高知縣的黑潮町,因為海嘯引發最高的地方有34公尺高,所以他們研發了34M的防災罐頭周邊商品,成功地把地方的劣勢轉變為在地發展的優勢,而這當中有很多的科技與創新的導入。我們看簡報,這些都是陽明實驗山屋的典範,我們傳統的科普應當更生活化,更創新性,更跨域一點。 |
下一個機會在TVO大屯火山監測站,我也初步與營建署談過了,是不是由科技部和營建署共同合作,比照剛才跨域合作的典範──陽明實驗山屋,我們下一個改造計畫在大屯火山觀測站?把防災、科普、科技、創新、地質、生態及生物多樣性都融合在這個改造,目前你們這個計畫規劃得怎麼樣? |
林次長敏聰:我們已經在內部開過幾次會議,基本上就朝剛剛委員指導的方向走,非常重要的就是我們要找到能夠去融合不同元素的一個共同的概念,這個部分還需要一點時間去連結,我們已經積極與陽管處…… |
發言片段: 59 |
吳委員思瑤:所以這個需要跨部會合作。 |
林次長敏聰:對、對、對,還有陽管處。 |
吳委員思瑤:我要向次長及科技部的同仁報告,你們都是科學家…… |
林次長敏聰:是,不能夠直接從我這邊想出idea,這個絕對不會,沒有敏感。 |
吳委員思瑤:對,我們不應當再走回科學家做科普的老路。 |
林次長敏聰:是,沒有錯。 |
吳委員思瑤:我們與經濟部的設計院合作,我們與文化部的藝術家合作,我們與士林北投的地方創生年輕團隊合作,我們可以與教育部所有防災教育來合作,我非常樂意來串連這些跨領域的專家。 |
林次長敏聰:是,設計的過程就是一個共同參與、跨領域參與的過程,這個非常重要。 |
吳委員思瑤:是,這就是一個共創,而且從一開始它的發想,到共創,到執行,到未來的maintain都是跨領域,所以我今天用這個主題,我真的是誠摯的希望未來在預算的面向,也就是政策的面向,科技部大家多一點跨域的思維。賈伯斯之所以是賈伯斯,Apple之所以是Apple,因為他有非常多跨域的element在他的腦子裡,而這是臺灣的科研發展必要的道路,好不好?我們繼續努力。 |
林次長敏聰:好,謝謝。 |
吳委員思瑤:剛剛說的審查委員,還有你們這些規劃,我都會在預算審查當中請你們提供報告給我,好嗎? |
林次長敏聰:是,好。 |
發言片段: 60 |
吳委員思瑤:謝謝。 |
發言片段: 61 |
林次長敏聰:謝謝。 |
主席:剛剛吳思瑤委員的要求,請科技部再與吳思瑤委員辦公室聯絡跟處理。 |
請高委員虹安發言。 |
高委員虹安:(11時35分)次長好。首先我想先關心一下,其實從去年第2會期我在質詢及審查預算的時候,都有特別關心臺南市沙崙綠能智慧城的開發計畫,我今天想要請教次長的是資安及智慧科技研發大樓,因為這個部分就我們瞭解,第1期興建花了20億元,今年在預算書中又續編了12億元來辦理第2期的計畫,但是我們有看到一個問題,因為這裡面是寫資安及智慧科技嘛!去年我在第2會期詢問的時候,對於這個大樓到底要做什麼事,我記得當時部長的回答是從自駕車到智慧醫療到資安,甚至有講到能源等等,繞了非常多個主題,後來在預算審查之後溝通,你們目前看起來是比較 focus在資安這方面。但是我看到你們在官網上面核定的招商進駐狀況,目前核准了10家廠商,其中只有3家廠商與資安有關,所以我想要請教次長,第一個,然我們花了32億元的預算在核定資安及智慧科技研發大樓的計畫,目前招商跟進駐的KPI設定狀況是怎麼樣?目前有10家廠商進駐,3家與資安有關,這是您滿意的情形嗎? |
發言片段: 62 |
主席:請科技部林次長說明。 |
林次長敏聰:委員好。初步是這樣,資安當然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專業,但是更廣泛的是資安與智慧整體來看,這裡面事實上是包含資安與智慧。至於這幾個廠商的KPI,細節部分是不是請司長簡單說明一下? |
發言片段: 63 |
主席:請科技部前瞻及應用科技司陳司長說明。 |
陳司長國樑:這一棟大樓叫資安及智慧科技大樓,所以它的主要廠商會與資安有關,與智慧科技有關,那智慧科技又包含剛剛委員所說的,像車輛,像生活的智慧科技,這些都會包含在內,以上報告。 |
高委員虹安:我剛剛問的問題你沒有回答?我問的問題是,目前這個大樓打算招商進駐的人數,比如說人數多少、家數多少,包含現在這10家廠商進駐之後,你如何去查核、去輔導這些廠商的進駐是實際有所作為的?因為我看到有幾家公司是屬於比較大的廠商,這些大的廠商跟你們申請了進駐的位置之後,到底它實際的用途是什麼?而不是說有可能是廠商跟你要,幫你做個 KPI或什麼嘛!所以要把KPI明確地訂出來,我們才知道目標,怎麼去輔導他們啊! |
林次長敏聰:首先這個資安及智慧科技研發大樓,它一定程度要有研發能量,這是第一個。就算是大的產業進來,你在進駐的過程當中,你不能把它當作是一個生產基地,這點非常重要。 |
發言片段: 64 |
高委員虹安:所以他們申請的時候有研發計畫? |
發言片段: 65 |
林次長敏聰:這個我們會有審查的過程。 |
高委員虹安:那你如何考核它的KPI?今天如果是研發的話,那它的KPI是什麼?比如說要有專利,要有論文,還是要有商轉?你的KPI是什麼? |
林次長敏聰:細節待會兒我們再回答。另外,剛剛也有委員問我們要有多少空間,目前進駐率大概是70%。 |
發言片段: 66 |
高委員虹安:70%是指10家廠商就70%了? |
林次長敏聰:不是,我是說總共的進駐率大概達到70%,空間本身大概30%,如果這樣算的話,大概是15家。目前如果是10家的話,就15家以上。 |
發言片段: 67 |
高委員虹安:就是目前這32億元…… |
林次長敏聰:對,我們空間也是有限。 |
發言片段: 68 |
高委員虹安:我們講這個大樓的計畫好了…… |
林次長敏聰:對、對、對,這個大樓本身。 |
高委員虹安:現在是15家,你只預計給15家。 |
發言片段: 69 |
林次長敏聰:目前是75%。 |
高委員虹安:我想先請教剛剛的問題,目前你要怎麼樣去考核這些廠商進來之後確實是有研發能量?你有審查委員嗎?還是有計畫審查? |
林次長敏聰:是通過審查制,簡單講。 |
高委員虹安:所以你的 KPI是什麼?因為這個計畫花了滿多錢啦!如果今天只看到10家,因為你說只有15家的話,目前只有3家與資安有關,那資安及智慧科技研發大樓又把資安放在前面,你現在要怎麼去達成你的目標? |
陳司長國樑:現在是第1次招商,我們還有第2次招商,目前也是在…… |
高委員虹安:你第1次招商,但這10家你也不可能把它趕出去啊! |
發言片段: 70 |
陳司長國樑:對。 |
高委員虹安:所以我的意思是說,你有15家嘛!接下來你要怎麼去達成資安這部分的KPI? |
陳司長國樑:實際上以這些廠商來講,目前資安的部分應該是4家。 |
發言片段: 71 |
高委員虹安:還有哪一家是資安的部分?因為我們大概找了一下。 |
林次長敏聰:好,我快速回答委員的問題,第一個,它要有研發計畫,基本上要有研發計畫,然後有專業委員來做審查。第二個,有退場的機制,假如說你進來以後,你沒有符合這個研發計畫本身的要求,也就是它的性質如果改變了,或者沒有達到我們的要求,我們有一定程度的退場機制,因為我們的空間非常有限,所以不只是委員注意,我們也非常在意這件事情,我們希望進來的這些廠商能夠真正與資安、與智慧科技研發有一定的關係,這是目前的機制。 |
高委員虹安:好,我必須要提出這樣子的觀察,因為我從去年關心到現在,當然去年的狀況是那個主題還沒有很明確嘛!後來經過幾次溝通之後,科技部也定下來要做資安及車輛相關的,我覺得OK,你主題定下來,接下來就是你的招商、進駐、研發的 KPI到底是什麼?目前在計畫書上面並沒有看到接下來這個計畫你打算達到什麼樣的程度?包含剛才說70%的進駐或者是15家有10家進駐,我覺得這個未來反而是我們滿關注的一點。畢竟以資安來講,重點不是在蓋出那個硬體的大樓,重點是在人才的培育還有商轉的機制,而這個部分目前我還沒有看到你們呈現出來的結果,所以我在預算審查的時候會再關注這方面,你們在比較量化的指標達成的情形。 |
發言片段: 72 |
林次長敏聰:是。 |
高委員虹安:再來,我看到你們在預算書裡面,在科發基金裡有提到一個47億元,這47億元是在做跨部會署執行的科技計畫,因為它裡面也寫到了做資安,所以看起來你們有很多的計畫都在做資訊安全。我想請教一下,目前這個計畫編了3.56億元,這個3.56億元與數位國家資通安全聯防、資安防護前導計畫等其他計畫又有什麼差別? |
發言片段: 73 |
林次長敏聰:這個部分應該是…… |
發言片段: 74 |
高委員虹安:你們資安散落在各個地方嘛! |
發言片段: 75 |
主席:請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葉執行秘書說明。 |
葉執行秘書哲良:是,跟委員說明一下,這個案子是一個獨立的跨部會署的計畫,它基本上是…… |
高委員虹安:我知道,在47億元裡面。 |
葉執行秘書哲良:對,因為行政院國家資通安全會報下面有個技服中心,它是隸屬於…… |
高委員虹安:不好意思,你可以靠近麥克風嗎?聽不太清楚。 |
葉執行秘書哲良:它下面設有技術服務中心,這個技術服務中心基本上是屬於行政院資安處在管理的。 |
高委員虹安:行政院資安處有行政院資安處的計畫的預算,所以你這邊是在協助它做什麼事情嗎?不好意思,因為我從那個計畫上真的看不出來。 |
葉執行秘書哲良:是,基本上它就是資安處項下的技術服務中心,專門協助公部門在做一些資安的智庫及幕僚的角色。 |
高委員虹安:對,我知道,我的意思是說,它有它部會的預算嘛!現在在47億元裡面編了3.56億元是要去支援它嗎? |
發言片段: 76 |
葉執行秘書哲良:是。 |
發言片段: 77 |
高委員虹安:那你支援它什麼項目呢? |
發言片段: 78 |
葉執行秘書哲良:基本上是支援他們技術的智庫及幕僚角色及資安的防禦。 |
高委員虹安:好,沒關係,這個部分在預算審查之前,我會請你們再提出比較細部的說明,因為如果只是在做相關的智庫的話,其實行政院資安處本身也有自己的一套預算在做這件事嘛!那有沒有必要分散到這邊,有點像是轉包給科技部的感覺,我不太確定這個部分是怎麼樣的分工合作?你們的分工合作是什麼我現在聽不太出來?你說只是智庫、顧問嘛! |
葉執行秘書哲良:這個不是科技部的,這是…… |
發言片段: 79 |
高委員虹安:這是科發基金的。 |
葉執行秘書哲良:對,這是在行政院資安處項下有一個叫做技服中心的單位,這個預算是技服中心…… |
發言片段: 80 |
高委員虹安:是放在科發基金裡面。 |
發言片段: 81 |
葉執行秘書哲良:是。 |
高委員虹安:那我們到時候審預算也會審到,我想要瞭解的是資安這個部分為什麼需要散落到各地?因為我們在這邊也看到資安這個科技研發大樓相關的計畫,未來又有數位發展部的資安署。我希望科技部針對資安相關的預算可以稍微盤整一下,到底未來要怎麼去做跨部會的合作,不要讓這個預算好像是重複地在疊床架屋,一下子是數位發展部裡面的資安署,一下子又有資安卓越研發中心,資安卓越研發中心也給了它好幾億元嘛!我希望我們的預算不要重工或者是重複分配給不同部會但都在做同樣的事情,這個要麻煩次長再幫我們盤點一下相關的資安預算,因為接下來要預算審查了嘛! |
林次長敏聰:是,我們會整體盤點。 |
發言片段: 82 |
高委員虹安:相關的預算幫我們盤點一下。 |
林次長敏聰:好,我們整體盤點,然後對它整個…… |
高委員虹安:對,我們是非常支持資訊安全相關的研發,但是我們希望在預算核撥之前,大家應該要討論出一個好的分工合作的機制。 |
發言片段: 83 |
林次長敏聰:比較完整的說明和戰略。 |
高委員虹安:另外,我們看到一個資安的課程,這個部分其實我是要肯定科技部,因為第1屆的「尋找資安女婕思」,我有看到我一些學妹也去參加這個研發的課程,還有相關的一些活動,其實反應非常的熱烈,所以我在這裡只是想要請教次長,除了在臺南反應很好之外,是不是可以在新竹或其他地方舉辦?因為像新竹科學園區有很多的廠商,他們對於資安的人才也非常的需要,我覺得這樣的活動然辦得好的話,應該要擴大到其他科學園區,讓有需求的廠商也可以來參與這樣的活動,不知道後面還有沒有第2屆? |
林次長敏聰:沒有問題,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建議。 |
高委員虹安:對,你們後面還有繼續籌辦的進度吧? |
林次長敏聰:會、會、會,這個培訓課程辦得很成功。 |
高委員虹安:好,這個部分希望能夠支持啦!因為女性在理工的領域本來人數就比較少,如果在資安這一塊能夠因為這樣子的主題來吸引大家關注,我覺得也很棒。 |
最後一個問題,前面有委員問到關於元宇宙的部分,剛剛次長的回答是說AI倫理以及軟體應用是科技部關注的部分,我在這裡要跟次長多提到一點,現在元宇宙在科技業界討論的一個很大的重點是在NFT或者是分散式金融這些相關的技術,雖然次長剛剛提到AI倫理或軟體應用,但是在NFT或者是分散式金融、智慧合約這一塊,科技部有做任何的規劃可以來support背後相關的區塊鏈技術的研發嗎? |
林次長敏聰:整個金融的部分在新的Metaverse裡面會扮演什麼樣角色,我們需要一些專家來做研究,事實上我們應該是比較全面地來看這個新的技術帶來的改變,不管是金融方面或者是應用方面,這個部分我們希望能夠透過學界的專業,我想我們的學界大部分都是在專題研究本身有一些研究,但是我們應該藉這個機會連結起來,看看能不能夠做一個比較好的整合。 |
高委員虹安:瞭解,所以聽起來科技部這邊對於元宇宙(Metaverse)的表態,可能還沒有比較明確說要在哪一個部分來協助全臺灣的發展。不過這裡面我跟您綜整一下,第一個,當然我們可以去做很多軟體開發方面的,比如說區塊鏈技術或者是分散式金融技術,其實我們有一些廠商有在做,學界有在做。第二個部分可能是在硬體方面的,如何讓人進到元宇宙的這個介面,這個interface,包含goggle、螢幕或手機等等這些東西。第三個可能就是content的部分,就像前面有委員講到遊戲的運用或者是藝術方面的運用,這些content如何去跟分散式金融或NFT來做結合,我覺得方面滿多的,那科技部覺得臺灣在元宇宙的哪一個點有競爭優勢呢? |
林次長敏聰:我覺得我們最強的當然是在元件的部分,不管是影像、AR或者是半導體,可是我們剛剛也特別提過,元宇宙或者新興的這些科技最大的困難是在content,就是在內容的部分,還有內容所帶來的衝擊,包括剛剛講的金融,那我們會就內容的應用來加強,而且會與其他跨部會來合作,其實文化部的文策院也非常重視這個部分。 |
高委員虹安:對,我想文化部文策院應該會扮演很吃重的角色。 |
林次長敏聰:我們會積極與它溝通合作,如果沒有內容,其實你的技術沒有辦法形成一個比較好的發展方向。 |
高委員虹安:我是期待看到科技部在這個部分,其實有很多的部會可能因為元宇宙這個概念最近很紅,但是它牽涉的範圍太廣…… |
發言片段: 84 |
林次長敏聰:它想像很大。 |
高委員虹安:所以我覺得科技部可以先做到知識的溝通,先普及知識,科普教育可以先做,再來就是跨部會,有哪些部會在元宇宙有一些競爭優勢,他們的東西和計畫也可以來做結合,我覺得科技部在這個部分可以扮演很好的角色。謝謝次長。謝謝主席。 |
發言片段: 85 |
林次長敏聰:謝謝。 |
發言片段: 86 |
主席:請周委員春米發言。 |
周委員春米:(11時49分)次長好。我們這次看到科技部的預算,有關於屏東科學園區的預算規劃,目前的預算編列是放在科技部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大概是因為設籌備處啦!包括嘉義在內,大概是1,160萬元左右,請問這樣的資訊是對的吧?預算書很明確地這樣講,所以來請教次長,明年的籌備處主要負責的業務項目是什麼?這樣的預算編列是不是足夠?有兩個地方,嘉義與屏東耶! |
發言片段: 87 |
主席:請科技部林次長說明。 |
林次長敏聰:委員好。對,在地聯繫與招商的部分,這都要事先去規劃。 |
發言片段: 88 |
周委員春米:在地聯繫與招商。 |
林次長敏聰:對,因為我們希望園區本身,屏東園區或者是嘉義的部分都要強調與在地的連結。 |
發言片段: 89 |
周委員春米:當然。 |
發言片段: 90 |
林次長敏聰:所以與縣政府這邊的協作就非常重要。 |
周委員春米:好。那我請教次長,你剛剛說在地聯繫當然是必要的,然後是招商,所以明年就會啟動招商了,那相關的建置還有公共基礎建設,這些何時可以動? |
林次長敏聰:如果正式啟動的話,因為現在還在籌備嘛! |
發言片段: 91 |
周委員春米:還在籌備。 |
林次長敏聰:對、對、對,我們要先整備。 |
周委員春米:對於你說明年就會開始招商這一點,我有點存疑啦!我是不是可以再暸解一下明確的進程?在地聯繫一定是必要的,歡迎你們來屏東啊!大家來屏東,然後在地的一些需求,在地的廠商能夠提供什麼樣的配合,但是那麼快就可以跨到招商的程度嗎? |
林次長敏聰:因為有一些程序,可以請局長稍微說明一下。 |
周委員春米:好,請局長說明。 |
發言片段: 92 |
主席:請科技部南科管理局蘇局長說明。 |
蘇局長振綱:因為招商的工作有很多前置作業,要與在地的產業還有未來的產業去做結合,所以整個招商工作包含產學相關的…… |
周委員春米:所以你們是在瞭解,做田野調查,大家開會,是不是這樣? |
蘇局長振綱:是、是,因為目前整個屏東園區的籌設計畫已經報到行政院,後續還有土地使用變更及環評的作業要進行,所以會同步啟動進行一些相關的作業。 |
周委員春米:所以現在初步的規劃,明年是設籌備處,那正式到招商的階段你們大概計畫在什麼時候? |
蘇局長振綱:明年設籌備辦公室,會有招商的活動跟產學合作的論壇,到112年,我們希望能夠完成土地取得跟相關的環評作業。 |
發言片段: 93 |
周委員春米:就是後年? |
發言片段: 94 |
蘇局長振綱:是。 |
周委員春米:好,謝謝。我再回過頭來問次長,我們這邊得到的訊息還有相關的規劃都很明確,以這個科學園區的規劃,將來會有一個太空科技的部分,我想這個應該還滿明確的。然後在上個會期我們通過了太空發展法,目前我們也知道現階段科技部有規劃短期科研的火箭發射場,是落在我們屏東縣牡丹鄉的旭海村,那依照剛剛通過的太空發展法第十二條,要設置國家發射場域要跟部落會議來溝通,我想請教一下,現在溝通的程度或者進行的情況,次長有瞭解嗎? |
林次長敏聰:好,我很快地回答,目前已經進行到一個程度,在11月下旬部落會議會議決。 |
周委員春米:部落會議會有個議決,聽起來是滿樂觀的,我們在地族人跟我們的一些訊息回報。 |
發言片段: 95 |
林次長敏聰:我想事先溝通這個很重要。 |
周委員春米:所以還是謝謝大家,因為這個程序還是要完備嘛!畢竟我們是到部落去,還是要尊重在地。那現在跟這個有關係的,就是我們聽說國家太空中心的設置條例將來要行政法人化,現在科技部已經規劃完畢送到行政院了,是不是? |
林次長敏聰:是,沒錯。 |
周委員春米:所以將來這個太空中心設置條例是必然的,行政法人也是必然的,有基金、有預算之後,國家發射場域的設置就會往前走嘛!到底是在臺東或是在屏東還不確定,但是一定是必然的,必定會走的,對不對? |
林次長敏聰:對,目前還在積極規劃當中。 |
周委員春米:我再問一下科技部的規劃,太空中心的設置條例如果完成立法之後開始運作,當然就要確定國家發射場域的地點,那整個時程走起來是多久?我們也要做一點準備,可不可能與屏東的太空城或是與屏東科學園區的太空科技這部分做連結?次長有瞭解或有這部分的想法嗎? |
林次長敏聰:初步來講,因為火箭發射場是非常專業的,連周邊的範圍都要全盤考量,所以可能需要一點時間來做選址和溝通,如果有需要溝通的話。至於具體的時程,也許太空中心可以簡單地來說明。 |
周委員春米:太空中心,它將來是行政法人嘛!好,太空中心就這部分有沒有一些確悉,或者有一些方向來跟我們說明一下? |
發言片段: 96 |
主席:請國研院國家太空中心余副主任說明。 |
余副主任憲政:有關國家發射場域的選址,在太空中心變成行政法人之後會積極來進行,因為選址要做一些地點的選擇跟一些場域方面的審查,可能要有一、兩年的時間做準備。 |
周委員春米:好,那主要還是要跟科技部,因為這是科技部送出來的條例嘛! |
發言片段: 97 |
林次長敏聰:是。 |
周委員春米:所以還是要提醒科技部,我們對於國家發射場域是又愛又怕,那愛當然是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國家發展,如果能落在屏東,但落在屏東你還有相關的環保以及一些在地的尊重,當然也要與屏東的產業、屏東的發展連上關係,不然對地方來說就可惜了,所以我們是又愛又怕,期待又怕受傷害。在這個部分,然屏東科學園區已經啟動了,又有太空科技的產業,那將來與國家發射場域如何連結,如何完備,然後可以滿足屏東鄉親的期待,我想後續更細節的東西,科技部可不可以給我一個方向或一個說明? |
發言片段: 98 |
林次長敏聰:沒問題。 |
周委員春米:書面的說明,好不好? |
林次長敏聰:是,沒問題。 |
周委員春米:好,謝謝次長。接下來我再就教第二個問題,我們來關心一下災防告警訊息,現在這些訊息是在科技部嘛? |
發言片段: 99 |
林次長敏聰:是。 |
周委員春米:有分為國家級警報、緊急警報及警訊通知,我簡單講,我們希望在科技部的災防中心看到有關於農業,如果氣候變遷,譬如下大雨或是怎麼樣的話,對這些農業災損能夠有一個事先的預警。但是我們現在在科技部的網站上面看到的,對於農業部分的災防訊息比較少,不多,但是有很多種農業產品,災防的警示訊息反而比農委會少。本來是農委會對這些農產品應該要報得比較多,結果反而是科技部這邊的資料比較多,但是災防告警的訊息是滿低的,我要請教次長或者相關單位,針對這個問題,有沒有任何要再推進的部分? |
林次長敏聰:我請陳主任來回答,好不好? |
發言片段: 100 |
周委員春米:好。 |
發言片段: 101 |
主席:請災防中心陳主任說明。 |
陳主任宏宇:委員好。我想這個意見很好,看與農業作物相關的資訊有哪個地方不足,我們會與農委會好好來討論精進。 |
周委員春米:然你們要負擔災防告警訊息的責任,你們就要做得澈底,不然你看,平常上線的人數也不多,資訊的曝光率也不高,是不是裡面的資訊不夠? |
陳主任宏宇:跟委員報告,線上的人數是指現在這個時間點…… |
發言片段: 102 |
周委員春米:當時的人數。 |
發言片段: 103 |
陳主任宏宇:總共的上線人數已經超過480萬了。 |
周委員春米:480萬人,從什麼時候到現在? |
發言片段: 104 |
陳主任宏宇:大概是從2017年、2016年。 |
發言片段: 105 |
周委員春米:那好幾年了耶! |
發言片段: 106 |
陳主任宏宇:2019年的時候。 |
發言片段: 107 |
周委員春米:好啦!我們不能以此為滿足。 |
發言片段: 108 |
陳主任宏宇:是、是、是。 |
周委員春米:這個議題我有關注,我也會提一個預算的提案,最主要就是現在氣候異常,常出現極端氣候,有時候大雨來,對農業、農產品來說,真的是不堪承受之重啦!所以真的還是要能夠預警,預警之後再怎麼樣發送出去讓大家知道,這當然還有一段路,但是然你們是負責災防預警的責任,還是要整個完備,那後續怎麼樣監督,怎麼樣讓訊息發送出去,大家一起來努力。這部分本席有提出一個預算提案,到時候再請科技部做一個完整的說明,好不好? |
林次長敏聰:是,我們後續做完整的說明。 |
周委員春米:好,謝謝。謝謝主席。 |
發言片段: 109 |
主席:請范委員雲發言。 |
范委員雲:(11時59分)次長好,今天有三題要跟您請教,第一題是我持續關心的科技部性別平等方案;第二題是如何防範科研滲透機制運作;第三題是學術論文資料庫公共化。其實這三題次長剛好都有參與,而且第一題、第三題我們也都跟您討論過,我今天是想要繼續追蹤。先就科技部的部分,有關女性計畫主持人,因為上個月我有質詢過部長,我提出這個支持措施如果只限女性申請,恐怕會加重生育責任、生產責任都是在女性身上的刻板印象跟育兒分工,科技部原來這樣做,我們可以理解是僅限女性,但是希望科技部在實施一段時間之後,開放男性也可以申請,部長當場表示點到重點,並且要試試看。這是我上個月10月7日質詢吳部長的,不知道後來研議的狀況如何?次長瞭不瞭解這個進度? |
發言片段: 110 |
主席:請科技部林次長說明。 |
林次長敏聰:我們正在積極研擬在什麼樣的條件之下,開放事實上是不會影響到我們現在申請的整個資源,第一個,現在尤其是在理工科的部分,自然司或是工程司因為比率差別相當大,在具體的科研人員本身,性別的差異相當大,如果我們全部開放男性本身的申請,我們還是要有一定的標準。第二個,其實這個計畫本身除了支援育嬰之外,很重要的是在生產過程、在懷孕過程的負擔,這個部分比較是屬於母性的負擔,也就是我們未來就算是去實施或是開放,我們也一定要把它的整個措施做適當程度的差別化,一定程度保障到因為長期不平等所造成的後果,所以我們會比較細膩的討論看看用什麼樣的方式,目前我們也正在積極跟女性學者討論用怎麼樣的方式,她們對這個部分的看法是如何,我們會擴大到跟男性學者,但是因為男性學者在理工科相當多,針對這個部分,我們會整體因應現在整個科技部在性別結構本身的差別,提出一個比較好的作法。 |
范委員雲:好,關於這個部分,其實一方面是性別平等,另一方面是我們的職場如何讓工作跟生活,特別是家庭這個部分能夠平衡,這是不分性別都要努力的,因為整個國家的生育率這麼低,其實是應該努力的,希望科技部在研擬的過程,除了問女性學者之外,也應該要請教一些性別平等的專家好不好? |
林次長敏聰:是,都有。 |
發言片段: 111 |
范委員雲:請問大概什麼時候會提出方案呢? |
林次長敏聰:我們在月底時會有個初步的想法,因為現在月底就面臨到大批專題申請,可是因為我們這個計畫在6月才開始實施,只有半年的時間,真正大批的申請,今年年底專題計畫申請,大批的量會很大,所以我們要評估本身整個資源,所以我們在年底會做一個評估,但是真正實施,我們還要看在年底進來這整個大批的資源對這方面的需求,我們希望真正啟動是在第二年,第二年啟動會比較完整,因為有一整年的時間具體做整體評估。 |
發言片段: 112 |
范委員雲:希望你們辦公室的方案出來之後也可以給我們辦公室一份。 |
發言片段: 113 |
林次長敏聰:我們會隨時要保持…… |
范委員雲:我覺得科技領域的性別平等也不是只有這個議題,我知道次長跟科技部長都很關心這個部分,未來是不是能夠努力,年輕世代不要讓科技領域,特別是所謂science這個部分的性別如此不平衡,當然這也涉及到教育部的部分,但我想科技部也有角色,之前吳嘉麗教授逝世,其實她在科技部的推動不遺餘力,希望科技部可以持續努力好嗎? |
林次長敏聰:現在我們會長期投入在這個地方,性別平等policy的一個研究。 |
范委員雲:好,因為我看到歐盟的研究領域也特別強調女性會選擇跟她的性別氣質相關的,非常少的女性進入科學領域,那是一個人才的損失,所以應該要加強,這個部分未來我會再問。 |
另外一個問題,之前我也跟部長質詢過,關於科技滲透的事,之前部長跟我講你們有修訂專題計畫的要點,包含要自我揭露近三年內含國內外、大陸地區及港澳,還有包含有沒有重複申請的問題,譬如2019年有一位臺大的李教授被揭露他以中國哈爾濱工業大學名義申請研究計畫。你們要求自我揭露修訂計畫要點也經過了一年了,次長是不是可以說明,有沒有主持人跟申請機構揭露不實的狀況? |
林次長敏聰:2020年開始有這樣一個新的規定,所以2020年的申請,事實上我們在2021年今年才開始整個審查通過,計畫有沒有去違反這個部分,我們還沒有得到訊息,因為揭露了以後,如果沒有去申請,可能幾年以後,事後發現沒有申請或者現在,我們很難比較主動全面去問他有沒有其他的計畫,所以這個部分其實是在法律上或者是我們在作業要點上一個依法行政非常重要的依據。 |
范委員雲:對,當然。 |
林次長敏聰:如果違反這個揭露要點,當然我們有權利可以主動糾錯,或者是將補助款收回來,甚至更積極的是,這個部分視情節輕重,有些東西就不能夠再繼續申請。 |
發言片段: 114 |
范委員雲:你們這個計畫的改變到什麼時候滿一年? |
林次長敏聰:就計畫的申請是去年年底開始,那就是2021年,今年本身已經有出來,我們核定2021年的整個計畫,等於是在這個計畫、這個標準之下,第一年的核定是在2021年這個部分。 |
范委員雲:我並沒有要知道個案,但是滿一年有沒有自我揭露這方面的數據? |
林次長敏聰:我回去再仔細的看一下,看看有沒有這樣的個案。 |
發言片段: 115 |
范委員雲:也再給我辦公室一個報告好不好? |
林次長敏聰:好,我們再給委員資料。 |
范委員雲:好,第三個部分,因為今天時間不夠,我也是追問次長,因為我們有看到每一、兩年你們的確就有修訂一個政府資助國家核心科技研究計畫安全管制作業手冊,裡面有提到科技小組得不定期邀請中央主管機關等等去做查驗,半導體也是歸科技部的領域,還有其他太空科技等等,因為我發現次長在裡面也有角色,你們的科技小組有三成的協調會議是由次長主持,請問次長,科技部去年有執行幾次不定期的查驗? |
林次長敏聰:目前其實是由各部會本身報過來,而不定期的查驗的部分,容我請司長向委員報告。 |
發言片段: 116 |
主席:請科技部前瞻及應用科技司陳司長說明。 |
陳司長國樑:跟委員報告,實際上主要是定期的會議,每年大概兩次,但不定期是視需要,有必要的時候或發生什麼問題的時候才去查驗。以上報告。 |
范委員雲:所以你們現在定期跟不定期查驗都沒有任何中國滲透的問題,是不是?包含半導體的部分,因為我看科技部主管的就是太空、半導體等等。 |
林次長敏聰:目前就我們列為核心科技項目的項內,這個部分是沒有,因為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要件是政府資助的這個計畫,我們來做這部分的審查,如果這是民間的技術,當然實際上還是要透過其他的法令去做追蹤,而政府資助國家核心科技研究計畫這件事情強調的是在政府資助的部分,超過50%,我們去做追蹤。 |
范委員雲:請問次長,因為我們看到之前中國宣稱有臺灣72個學者參加他們的千人計畫,到現在為止,我們科技部的任何機制似乎沒有查出任何人,次長覺得我們現行的保護機制是否足夠防堵中國對我們核心科技的滲透呢? |
林次長敏聰:我們會針對他有沒有違反所謂合作的部分或者是兼職的部分,這應該是教育部的權責,但是他的研究範圍如果有符合在核心科技的項目之內,我們當然會依規定做處理。 |
范委員雲:好,當然他們沒有違法,因為我們的法律、政策現在是這樣定,我剛剛是詢問目前的保護機制是不是足夠防堵中國對我們國家認定核心科技的滲透。 |
林次長敏聰:是,我們要積極加強,我想最困難的是除了由各部會提起對於核心項目本身的建議項目之外,我們會組成一個比較好的專業工作小組,因為它是跨領域的,牽扯到的技術範圍很廣,在這個小組裡面應該是主動規劃哪些是我們重要的核心項目,這樣會讓它核心管制的要點更落實。 |
范委員雲:我瞭解這是跨部會,但是我看到你們這裡面提到半導體相關產業跟太空科技等是科技部主管,我想今天時間不夠,希望你們還是持續像次長剛剛講的要加強。 |
最後是要肯定科技部推動學術論文資料庫公共化,有初步的成果,你們的人社中心的確很努力的在做。 |
發言片段: 117 |
林次長敏聰:他們非常積極。 |
范委員雲:對,成長了兩成,學術期刊取自於國家的資源能夠開放大家使用,在我們瞭解之後,我有幾點建議也請次長參考,好嗎? |
發言片段: 118 |
林次長敏聰:是。 |
范委員雲:希望能夠學習日本的CiNii,並且能夠繼續擴充開放期刊數量,以及研議調高補助次數及每案補助年限或者是提供未來維持運作的經費,因為我有看到你們設定一個期刊最多申請三次等等,我想未來運作一段時間,因為維持也是需要經費的,好不好? |
林次長敏聰:是,我們來落實。 |
范委員雲:這個部分要肯定科技部的努力,我們繼續監督加油,謝謝。 |
林次長敏聰:好,謝謝。 |
發言片段: 119 |
主席:請陳委員椒華發言。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216 |
---|---|
meet_id | 委員會-10-4-22-9 |
speakers | ["李德維","鄭正鈐","萬美玲","林奕華","賴品妤","陳秀寳","王婉諭","高金素梅","張廖萬堅","楊瓊瓔","林宜瑾","吳思瑤","高虹安","周春米","范雲","陳椒華","黃國書","廖婉汝","賴香伶","張其祿","廖國棟Sufin‧Siluko","謝衣鳯","陳明文"] |
page_start | 65 |
meetingDate | ["2021-11-17"] |
gazette_id | 11011501 |
agenda_lcidc_ids | ["11011501_00003"]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4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9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一、審查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科技部及所屬單位預算案;二、審查111年度行政法人國 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預算案;三、審查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行政院主管行政院國家科 學技術發展基金附屬單位預算案;四、審查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科技部主管科學園區 管理局作業基金附屬單位預算案 |
agenda_id | 11011501_00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