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442
發言片段: 0 |
---|
高金委員素梅:(10時55分)廖院長好。今天是我們這個會期第1次的交流,我希望今天跟在場大家的交流都能夠有非常愉快的經驗,以及未來想要做的事情能夠具體地去落實。 |
在你今天的業務報告裡面,中研院對於原住民族研究的獎助計畫、研究成果及相關的推廣活動,提供了非常完整的資料,同時中研院過去也推動了數位典藏,廣泛地蒐集非常多日本殖民時期有關原住民族的影像、人類學調查紀錄及研究。然而從過去的史料裡面,我們可以看到臺灣原住民族因為沒有文字,所以我們是被人類學家或者是研究人員所詮釋還有描述的對象,簡單地說,就是被人類學家或研究人員用殖民者的立場來書寫原住民族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從日據時代的史料裡面,原住民族被連結到野蠻、幼稚、落後、不文明,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我還記得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公共電視歷史劇「斯卡羅」,當時本席因為這一齣扭曲的歷史戲劇,質詢了文化部及故宮,然而近日我看到了中研院「研之有物」網站裡面的內容,當然我看到了院長近來的研究成果,您研究了改造細菌,把二氧化碳變成燃料,以及有關淨零碳排放的文章,這些我都覺得非常棒。我今天就要以中研院「研之有物」的一篇文章,也就是「19世紀擊退美軍的排灣族,是舶來品大戶?羅妹號事件的考古揭密」,跟中研院院長及在場的同仁們分享,並探討未來我們如何來推動原住民族的相關研究。 |
我不知道院長有沒有看過「研之有物」郭素秋副研究員寫的這篇文章,針對原住民族傳統歷史文化研究的領域裡面,他提供了非常多身為研究者必須要有的觀點。他首先以原住民的視角來理解過去,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郭素秋副研究員給了我們答案,他提到歷史書寫的特權,我覺得「歷史書寫的特權」這一句話講得非常地好,原住民族沒有文字,文字是殖民政權或者是現代的政府介入之後,把原來我們有的族語文字化,但是沒有文字並不意味著封閉、無知,相信院長也同意這個說法吧?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中研院廖院長說明。 |
發言片段: 2 |
廖院長俊智:委員早。是,沒錯。 |
發言片段: 3 |
高金委員素梅:謝謝。我們原住民族有自己的語言,也有非常棒的學習外來文化的能力及智慧,許多人對部落的想像大概是原始、邊緣、落後,以及未開化,可是我們從南岬之盟等等的歷史事件可以看到,原住民擁有非常高的適應能力及政治手腕,而且能夠伺機地觀察外國的船隻,就以這個羅妹號事件為例,我們也會運用地利來突襲美軍的艦隊,很顯然我們對外來的文化,包括武裝,其實是不陌生的。 |
在歷史語言研究所郭素秋副研究員研究的這個案子裡面,他強調他們(就是我們原住民族群)沒有文字,所以失去了發語權,即使作為事件的主角,但是因為史料不是由我們來書寫的,而是由外國人的視角,就會有偏頗性。所以這位郭素秋副研究員就一直強調,我們需要透過不同材料的對話,不能夠只用單一史料的價值觀來詮釋歷史。我覺得他寫得非常好。院長,您認為呢? |
發言片段: 4 |
廖院長俊智:完全同意,我想這個觀點非常正確。 |
發言片段: 5 |
高金委員素梅:非常謝謝,也希望、期待您能夠要求您的同仁們用這樣的態度來面對這樣的研究。 |
他又寫到,「舊社考古學便是試圖回到事件的當場,透過地層的無字天書,讓沒有文字的人發聲」,寫得非常好吧!郭素秋這樣總結自己長年的研究關懷,他說:「我們怎麼透過考古理解舊社,和史料對話,把發言權拉回原住民這邊,放到舞台中間來寫歷史,這便是考古學可以努力做的事!」。郭素秋副研究員讓我非常尊敬他,我覺得他把這一連串知識分子及研究的最高道德標準已經體現到他這一篇文章當中,所以我們可以透過這一篇、透過考古學刻畫歷史,淺顯易懂的文章來自中研院2017年成立的科普媒體「研之有物」。 |
院長,你自己應該在裡面有發表過文章,你也看過裡面的文章吧? |
發言片段: 6 |
廖院長俊智:是的。 |
發言片段: 7 |
高金委員素梅:所以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這段文字。中研院身為最高的學術研究單位,我對你們有高度的期待,我真的期盼未來中研院對於原住民族的各項研究裡面,能夠都站在原住民族為主體的角度來看待歷史、從事研究,所以今天我有幾件事想跟你交流。 |
有關原住民族議題相關的推廣活動,你在今天的業務報告裡面有提到部落共作策展、講座活動、學術研究是中研院的專業,而透過主題活動的推廣,會讓更多的學生及民眾可以從生活層面來探索專業的學術領域,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向。同時我要建議院長,中研院原住民族議題相關的推廣活動,是不是可以試著建立一個推廣的主軸?如本席積極推動的原住民族教育,現在各族群已經有30幾所學校正在落實民族教育,所以我們應該爬梳、整理中研院裡面的史料,然後透過科普教育來結合民族教育共同推動。院長,你覺得這個方向好不好? |
發言片段: 8 |
廖院長俊智:我覺得這是相當值得推展的方向。 |
發言片段: 9 |
高金委員素梅:好,您認為應該怎麼來推動? |
發言片段: 10 |
廖院長俊智:我會在院內找專家來一起討論,看是怎麼樣規劃比較好。 |
發言片段: 11 |
高金委員素梅:好的。 |
發言片段: 12 |
廖院長俊智:再和委員一起來研商,看怎麼樣能夠把我們的研究成果…… |
發言片段: 13 |
高金委員素梅:透過生活層面。 |
發言片段: 14 |
廖院長俊智:對。 |
發言片段: 15 |
高金委員素梅:跟社會大眾、跟學校一起來結合。 |
發言片段: 16 |
廖院長俊智:沒錯。 |
發言片段: 17 |
高金委員素梅:這樣子的一個主軸都推動,您同意嘛!對吧? |
發言片段: 18 |
廖院長俊智:是,非常好。 |
發言片段: 19 |
高金委員素梅:我們大概在多久之內可以來討論,然後實際地去落實? |
發言片段: 20 |
廖院長俊智:我想大概3個月之內,我們內部先討論一下,然後再向委員辦公室回報。 |
發言片段: 21 |
高金委員素梅:好的,3個月之內,我希望我們能夠有一個很清楚、很明確的方向,好嗎? |
發言片段: 22 |
廖院長俊智:好,謝謝。 |
發言片段: 23 |
高金委員素梅:謝謝院長。 |
發言片段: 24 |
主席:請萬委員美玲發言。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354 |
---|---|
meet_id | 委員會-10-5-22-2 |
speakers | ["賴品妤","鄭正鈐","林奕華","張廖萬堅","吳思瑤","黃國書","林宜瑾","陳秀寳","范雲","王婉諭","高金素梅","萬美玲","何欣純","吳怡玎"] |
page_start | 305 |
meetingDate | ["2022-03-09"] |
gazette_id | 1113901 |
agenda_lcidc_ids | ["1113901_00005"]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2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邀請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 |
agenda_id | 1113901_00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