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513
發言片段: 0 |
---|
何委員欣純:(11時15分)院長好,好久不見,回到教文委員會,我感到非常熟悉。我剛剛碰到陳雪生委員,還在開玩笑說當民意代表或政府官員都應該要心存善念、心存感恩。我認為中研院的院士在院長的帶領之下,這些學術研究應該是心存人民、心繫為國。最近我看到中研院在你的領導之下,發表了好幾項對於臺灣現況,甚至是亞洲、世界遇到的現況所提出的一些基礎研究,希望能夠為國家和人民解決共同面對的問題。 |
其中一個就是空污,上個禮拜臺灣的西部有好幾天籠罩著境外空污,一片霧濛濛,再加上有停電的問題,所以有些人就刻意誤導成因為缺電,所以停電,導致台中火力發電廠的機組火力全開才會霧茫茫。事實上並非如此,我們看到在停電之前就已經開始霧茫茫,而氣象局甚至所有學者專家的報告,都告訴我們這陣子的空污都來自境外。再加上現在適逢冬季過後的春天,火力發電廠也尚未全開。 |
事實上根據我的求證,台中火力發電廠在當時其實是為因應空污而降載,而且早在全臺大停電之前就已經降載,10個機組中只有7個機組在運作。然而空污卻是無論大家如何誤導與推演仍要面對的問題,這個問題我知道剛剛陳秀寳委員也很關心,因為他來自彰化。我們臺中、彰化等中部地區長期以來空污最為嚴重,人民感受最深,所以我剛剛說學者的學術研究,要心中有人民,心繫國家、政府,甚至為人類來解決這個大家共同的問題。 |
蔡英文總統也說過淨零排碳是全球的目標,也是臺灣的目標,其實大家都很擔心2050的淨零轉型目標到底能不能達成。我們在研發和大家可以應用的所有技術,在民間與政府的合作之下一定要達成,因為這是我們的目標,中研院在2018年似乎有率先公布臺灣深度減碳政策建議書,對不對?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中研院廖院長說明。 |
發言片段: 2 |
廖院長俊智:何委員早,好久不見。是的,我們現在正進行下一版的政策建議書。 |
發言片段: 3 |
何委員欣純:在進行下一版? |
發言片段: 4 |
廖院長俊智:是的。 |
發言片段: 5 |
何委員欣純:所以2018年有一版,現在最新的一版什麼時候可以推出? |
發言片段: 6 |
廖院長俊智:我們預計今年內一定會完成,現在已經在最後收尾的階段。 |
發言片段: 7 |
何委員欣純:請問今年要推出的版本跟2018年已經公布的減碳政策的建議書,有什麼不一樣的發展? |
發言片段: 8 |
廖院長俊智:有非常大的不同,我們會有更具體的作法,特別是在各個科技層面要用何種方式來減碳、如何跟社會溝通、實際的操作面,我們會有更多的討論。目前我們已經開了20多場的會議,接納全國各領域的專家,分不同的議題展開討論,我們彙整了各種資料,現正積極撰寫當中,第一版也已經在我手上開始修改了。 |
發言片段: 9 |
何委員欣純:所以現在已經有今年年底要推出發表的……? |
發言片段: 10 |
廖院長俊智:初稿。 |
發言片段: 11 |
何委員欣純:我們很期待,我也建議中研院在發表之前,有關更具體的措施,真的是要跟民間,無論是人民、企業、產業,以及很多來自不同領域的團體進行深度對話,這點很重要。因為你說了具體,表示您發表出來的「具體」要能夠落實,而且這個落實不是在增加人民的負擔,而是必須在政府和民間可以合作的基礎上來推動,對不對? |
發言片段: 12 |
廖院長俊智:我們主要的方向是科研的方向,事實上我們多所著墨的重要面向是建議要從何種方向的科研著手,這方面跟人民的關係比較少。但是我們有一個面向是從社會溝通切入,因為減碳是全民必須一起努力的方向,所以也有很多社會溝通的面向。但是在科研的角度,我們也希望能設法聚集全國科研的實力,對下一世代減碳的技術有更深入的研究,這是我們主要的目標。 |
發言片段: 13 |
何委員欣純:如同院長去年提出的減碳管理三技術,類似這樣具體的科研技術研發,以及未來可以推動應用的方面? |
發言片段: 14 |
廖院長俊智:是的,這方面我們除了找學研界,也找了各個產業界一起來討論,瞭解在產業方面碰到什麼問題、我們可以用什麼樣的新技術,即使新技術尚未成熟,我們也會投資在關鍵的議題上,把這些目前沒有辦法實行的技術,研究成能夠實行且解決產業問題的減碳方向。 |
發言片段: 15 |
何委員欣純:所以你的減碳三技術中,一個是碳捕獲跟轉化技術,即所謂空氣中的捕碳技術,這恰好是剛剛陳秀寳委員和我很關心的部分。你曾經發表過改造細菌,將二氧化碳變成燃料,請問該技術現在如何? |
發言片段: 16 |
廖院長俊智:這仍然是相當早期的研究,我們的研究有分為很早期的研究,希望給世界開創一些新的方向,但是也有一些比較短期的研究,可以在近期內轉移給業界。 |
發言片段: 17 |
何委員欣純:關於這項技術,你剛剛回答陳委員的說法是,距離實際運用面或產業端還有10多年的時程,請問短期的呢? |
發言片段: 18 |
廖院長俊智:短期的部分譬如我們有天然氣熱解的技術,可以把天然氣裂解成碳跟氫,然後我們只燒氫不燒碳,碳可以捕獲下來做儲存,有很多應用。 |
發言片段: 19 |
何委員欣純:在短期之內有跟產業界合作嗎? |
發言片段: 20 |
廖院長俊智:目前仍在實驗室的階段,但是我們認為這個推展到產業會比較快。 |
發言片段: 21 |
何委員欣純:你說推展到產業比較快,請問目前有哪項技術是你們已經有研究出來,在相關的基礎之下跟產業界合作,有具體的例子嗎? |
發言片段: 22 |
廖院長俊智:我們跟中油和台電陸續都有相關的合作與對話機制,但直接可以用的部分,很抱歉,現在還稍微有點早。因為我們中研院的角色定位通常是現代科技沒有辦法達成的事情,所以我們永遠是在做目前沒有辦法,但經過我們的一番努力後,希望未來5年、10年變成可以做。早期的投資與研究仍是以中研院的實驗室為主,但我們會持續跟業界保持聯絡,瞭解他們的問題,瞭解將來商業化的可能性。 |
發言片段: 23 |
何委員欣純:最後還是要拜託院長,雖然你剛剛跟我講的這些技術面、科研面都是基礎,但我還是希望能夠加速研發跟應用,如此才能解決臺灣的空污問題,甚至是加速臺灣跟全世界能跟上淨零排碳的進程。 |
發言片段: 24 |
廖院長俊智:是,這也是我們努力的目標,我們其中一位研究人員已經累到住院開刀。 |
發言片段: 25 |
何委員欣純:祝他早日康復,身體還是最重要的。 |
發言片段: 26 |
廖院長俊智:我們的研究人員都非常努力,特別是其中一位做這方面研究的人員,他也認為自己肩負全臺灣、甚至是全世界減碳的使命,日以繼夜進行研究,所以才累出病來。 |
發言片段: 27 |
何委員欣純:所以又回到我們剛剛講的,除了我們研究人員的身體要照顧好,其他研究人員的支援人力配比是否應該再改善?還有院內的一些環境,我覺得這些其實都是許多委員共同關心的。我們希望給研究人員一個良好優質的環境、一個學術自由研發的環境,讓他們能進一步貢獻畢生所學,肩負著使命感來解決這些問題,是不是? |
發言片段: 28 |
廖院長俊智:是的。 |
發言片段: 29 |
何委員欣純:最後,除了剛剛這個問題之外,再來就是疫苗的問題,因為中研院有發表次世代疫苗研發成果,我也看到你們的網頁上已經開始公告技轉,其中有2項公告在智財專區裡,院長可不可以說明一下?因為能夠公告在學員成果專區裡的技轉就表示對這個研發成果很有信心、能夠應用在臨床上,但是陳時中部長又說這個離次世代疫苗還有很多關卡要突破。所以我想要請院長簡短的回應與說明一下,目前公布的這2項疫苗研究,在去年5月到11月就已經公布在中研院的技轉專區,現在進度到哪裡?現在要突破的關卡又是什麼? |
發言片段: 30 |
廖院長俊智:我簡單的跟委員介紹一下,技轉案並不表示馬上就可以用。 |
發言片段: 31 |
何委員欣純:是,我當然知道。 |
發言片段: 32 |
廖院長俊智:我們只是把中研院裡面…… |
發言片段: 33 |
何委員欣純:但最起碼這表示對的研究是有信心的,認為它未來有可能可以應用在臨床上,所以才要技轉。 |
發言片段: 34 |
廖院長俊智:對,那是未來,但中間還需要很多,譬如還有很多臨床試驗要做的事情,以及量產時需要提出的驗證,這確實有一段時程要走。 |
發言片段: 35 |
何委員欣純:現在已經公告的這2項技轉已經有廠商洽談合作了嗎? |
發言片段: 36 |
廖院長俊智:這個問題我請智財處來回答。 |
發言片段: 37 |
主席:請中研院智財技轉處邱處長說明。 |
發言片段: 38 |
邱處長文聰:委員好。跟委員報告,這2項技術現在有廠商在洽談中,但是因為是新的廠商,以我們過去的經驗來看,有些廠商在技轉後並沒有辦法可以順利的把我們的技術轉變成真正的產品,所以我們很希望可以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幫忙廠商把整個詳盡的開發計畫都做出來,這樣後面的腳步就可以比較快,所以我們這次的作法是希望可以協助廠商成功的將這個疫苗技術、乃至於是其他的新藥技術順利產出。 |
發言片段: 39 |
何委員欣純:簡單來說,目前公告要技轉的這2項技術已經有廠商有意願? |
發言片段: 40 |
邱處長文聰:是,現在有廠商有意願。 |
發言片段: 41 |
何委員欣純:你剛才說有2家,對不對? |
發言片段: 42 |
邱處長文聰:沒有,這2項技術有1家廠商有意願。 |
發言片段: 43 |
何委員欣純:1家? |
發言片段: 44 |
邱處長文聰:是。 |
發言片段: 45 |
何委員欣純:1家廠商有意願,你們希望確保這家廠商未來能夠順利的將這樣的研發成果轉換為可以應用,包括未來有很多關卡要克服,你們要確保他們有能量與能力可以去突破各種關卡,最後可以讓疫苗量產,增加我們的疫苗軟實力。 |
發言片段: 46 |
邱處長文聰:是,沒有錯。 |
發言片段: 47 |
何委員欣純:我希望這個部分能夠加強與輔導,還要儘速,我們希望臺灣的軟實力能夠被看見,尤其這支針對Omicron的突破性疫苗很重要,好不好? |
發言片段: 48 |
邱處長文聰:好。 |
發言片段: 49 |
何委員欣純:以上,謝謝。 |
發言片段: 50 |
邱處長文聰:謝謝委員。 |
發言片段: 51 |
主席(何委員欣純代):請賴委員品妤發言。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354 |
---|---|
meet_id | 委員會-10-5-22-2 |
speakers | ["賴品妤","鄭正鈐","林奕華","張廖萬堅","吳思瑤","黃國書","林宜瑾","陳秀寳","范雲","王婉諭","高金素梅","萬美玲","何欣純","吳怡玎"] |
page_start | 305 |
meetingDate | ["2022-03-09"] |
gazette_id | 1113901 |
agenda_lcidc_ids | ["1113901_00005"]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2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邀請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 |
agenda_id | 1113901_00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