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832

發言片段: 0
林委員淑芬:(12時2分)謝謝召委。最近部長的名言是「自己的國家自己防衛。」,這個態度其實是非常正確的,尤其是我們從烏克蘭的經驗看到,烏克蘭總統不斷地講出幾句經典名言,第一句說「我需要的是子彈,不是便車。」,他宣示了一個領導者沒有像阿富汗的總統馬上就落跑了,而且比一般人民跑得還要快。一個領導者選擇不走,「即便暗殺行動有十次,我仍然在我的國家」,讓他的人民對他有足夠的信任,相信他能夠繼續領導。他還有一句經典的話,就是「如果俄軍入侵烏克蘭,我鄭重的告訴大家,你看到的是烏克蘭人的臉,不會是烏克蘭人的背。」,所以我們看到烏克蘭有很多壯年的人、青年人紛紛回去,其中有運動選手,而且不分性別,包括選美小姐,有人把老小送到安全的邊境以後又馬上回來,要保衛國家的每一個烏克蘭人民,就是因為有這樣防守到底的意志,所以國際社會備受感動,也不能不支援,老實說是這樣。在這種狀況裡面,我們看到抵抗侵略主義不是靠卑躬屈膝啊!抵抗侵略主義要壯大自己,所以要厚植國防戰力,要建構防衛臺灣可恃的戰力,但是在這種狀況裡面,國內其實還有很多人的一些言語是在瓦解我們國人的心防。利用這個機會建立全民防衛動員本來就是一件正確的事情,為什麼我們看到標題是寫「史上最硬的教召」?為什麼不是說「我們準備好了,我們要靠自己」?結果標題是「史上最硬的教召」。針對這個標題,我覺得你應該要有態度,因為這一個標題在軟化、弱化我們被動員的人;然後還有人出來污衊你們,說選什麼樣的兵造成不公平。我覺得這個對我們整體的心防,還有整個國防以及建立全民防衛這個系統,其實是有傷害的。部長,你覺得呢?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國防部邱部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邱部長國正:委員好。我要特別跟委員報告,第一個,我要合先敘明,「史上最硬教召」不是國防部喊出來的,也不是我們的全動署喊出來的。第二個,全民防衛動員署的成立不是為了俄烏之間作戰,我們本來在計畫中就要把全民防衛辦公室變成全民防衛動員署,這個開始早就做了。
發言片段: 3
林委員淑芬:部長講的沒有錯,但是我要講的意思是說,保衛國家我們就是不恃敵之不來,要靠吾有以待之啊!本來就要準備好,如果有一千顆、兩千顆飛彈隨時對準我們,我們評估他們現在維穩的狀態不好,所以可能沒有立即的危險,可是他親自講絕對不會放棄武力犯臺。在這種狀況裡面,我們當然要全民防衛、要動員,所以這個不是硬不硬,是自己的國家本來就要自己救。我們總是要去處理,我們要建立心防,可是另一股勢力在瓦解我們的心防,什麼小國不要挑釁,或者是說其實要走外交途徑啊!要和平協議啊!我們要建立心防,可是這種似是而非的言語在這種脆弱的基礎上──我是要說澤倫斯基有講,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在哪裡?當初強國再加上烏克蘭,針對烏克蘭所有的核子武器去核化的時候,他們也簽署和平協議啊!在布達佩斯簽了安全保障備忘錄啊!簽的人有柯林頓、英國的梅傑、葉爾欽,葉爾欽也簽了,他簽的過程說我們要尊重,而且避免使用武力威脅烏克蘭現有的領土和主權,都簽了,但是我們知道這一種和平協議是最不可靠的。要抵抗這些侵略主義者、霸權,因為這些人入侵永遠都有一套理由和說詞嘛!所以一定要靠自己的實力。我的意思是說,這不是硬不硬,硬不是問題啊!自己的國家哪有硬不硬的?自己的國家我們要隨時把後備的狀態也準備好,我們是在講這個。自己的國家自己防衛,有時候我們在想,也是要討論啊!
我們要討論我國到底有沒有建構足夠防衛自己的可恃戰力。我們在講自己防衛,那我們有可恃的戰力可以防衛了嗎?我們在這裡看到烏克蘭被入侵的時候,大家在主流媒體上經常看到刺針飛彈、反坦克飛彈備受高度矚目。近期有一些報導指出,刺針飛彈的製造商──雷神公司以疫情造成人力和原物料短缺為由要求漲價,而且要把交貨的期程延後,我們原定是113年要完成,他們媒體的報導說要到113年以後,延到什麼時候不知道。媒體說雖然國防部透過美國軍方向製造商洽談,以區域局勢優先為需求,要它如期交貨,但是仍然沒有獲得具體的答復。請問一下,我們採購的裝備,譬如說可攜式的、人攜式的、短程的刺針飛彈,就是刺針便攜式防空飛彈(FIM-92 Stinger)呢?本來預計2025年要完成全部接裝,包括發射器幾套、飛彈幾枚,請問一下,進度還是可以如期嗎?
發言片段: 4
邱部長國正:我跟委員做兩點報告,第一個,我剛剛在開頭有講,自己的國家自己救跟最硬的教召都不是國防部或是我個人的名言。目前的「爭訊」就是這樣造成的,這一回俄烏之間作戰,我們發覺它以精準武器打指管通勤,我們一開始認為這是對軍方的影響,現在我們已經看到對民間的影響多大,因為發布很多爭議性訊息,它沒辦法對外說明。我們目前碰到的也就是這樣子,像剛剛委員講議論紛紛,一聽到猜測等,然後國防部要怎麼講、要表態。我是國防部部長,我有定見,就是建軍備戰是個長期的工作,不要因為當時有什麼議題議論紛紛,就讓我們沸沸揚揚、蹦蹦跳跳,我們不會做的。
發言片段: 5
林委員淑芬:你的講法我可以接受,但是我想要再請教,海軍學術雙月刊第54卷第5期的學術論文也有講到。記者到底是什麼心態?他到底是要揣測,還是故意要分化,造成我們心防上的影響,造成我們議論紛紛?這個混合戰我們不可知,但是海軍學術雙月刊有講到,刺針飛彈的採購及其相關衍生型,其實都可以有效對抗人機、直升機及飛機所有的空中威脅,所以他一直講到防衛作戰、戰力防護、灘岸殲敵都可以運用。在這種狀況裡面,拘束打擊、密切配合的戰略下,這其實是很重要的,我們是要講很重要。這個學術論文對軍事的想定,我們講戰爭就是要比耐力賽,要撐下去,臺灣一定要先撐住,到底我們的武器數量夠不夠?
發言片段: 6
邱部長國正:建軍備戰在做的就是這個工作,戰備沒有最好,只會求更好,但是目前的戰備狀況,我身為國防部部長對我的部隊有信心。一般來講,老百姓對我們的意見,我們也會聽,並採納、參考。但是我剛剛已經跟委員報告了,不會他講這個很重要,我們就講好,方向大調整,統統變成買這個東西……
發言片段: 7
林委員淑芬:當然不是,但是從烏克蘭的戰爭裡面你有沒有想像,他山之石如果可以攻錯的話,我們有沒有什麼地方需要強化?這是第一個。第二個,你認不認為我們的國防預算應該還有往上調整的空間?不是特別預算,包括國防預算上該增加在哪個方位?有沒有繼續往上調整的空間?你認不認為?至少我個人認為國防的實力是累積的,要建構可恃的戰力也不是一句話,也不是你剛才講的那幾句話,而是說其實是要付出代價的,也是要花錢的。老實說,小英總統之前的八年,我們一直在減少預算,在這種狀況裡面,我們建軍、軍備的費用有沒有可能再往上調整?
發言片段: 8
邱部長國正:這就是我剛剛講到的,「企達」跟「可達」,誰不希望自己錢很多?誰不希望看到他有我也要有?誰不期望?但是建軍備戰要通盤檢討。我們國軍當然在這一方面,依據敵情的變化籌購、建構或……
發言片段: 9
林委員淑芬:所以你有「企達」的想法,但是不見得「可達」。我現在問你有沒有「企達」的想法?
發言片段: 10
邱部長國正:怎麼會沒有「企達」的想法?「企達」的想法很多啊!但是我們要分析、比較。
發言片段: 11
林委員淑芬:我的意思是,當部長認為有需要的時候,我們也很願意陪著你,畢竟我們的稅收這幾年是很充足的,老實說是這樣。
發言片段: 12
邱部長國正:是啊!
發言片段: 13
林委員淑芬:在這種狀況裡面,我們看到烏克蘭被入侵的經驗,臺灣人對於自己防衛、靠自己、把自己建構好、有足夠的戰力,我想大家都是肯定的,而且是認同的。在這種狀況下,希望部長透過積極的態度處理,我們也會再往上反映,如果該花,而且在建軍的期程上應該及早部署,我們都要再支持,用更大的力量爭取。
發言片段: 14
邱部長國正:剛剛委員講的這個,立委對我們的要求,全民期待,不但是「企達」,而且我保證「可達」。
發言片段: 15
林委員淑芬:好,那太好了。
發言片段: 16
主席:請葉委員毓蘭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156
meet_id 委員會-10-5-35-2
speakers ["江啟臣","林昶佐","溫玉霞","羅致政","邱臣遠","馬文君","王定宇","何志偉","趙天麟","廖婉汝","蔡適應","林淑芬","游毓蘭","洪孟楷","林德福","林靜儀","陳椒華","陳明文","邱顯智","李貴敏","吳斯懷","高嘉瑜","楊瓊瓔","江永昌","李德維","張其祿","劉世芳","劉建國","邱志偉"]
page_start 73
meetingDate ["2022-03-10"]
gazette_id 1113801
agenda_lcidc_ids ["1113801_00003"]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第2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國防部部長、外交部部長、國家安全局局長、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經濟部次長、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報告「俄烏戰爭暨近期台海周遭情勢研析與因應」,並 備質詢
agenda_id 1113801_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