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928

發言片段: 0
林委員德福:(12時31分)部長好,因為俄羅斯和烏克蘭交戰,無人機在衝突作戰中發揮了一定的功效,目前交通部民航局開放一般民眾報考遙控無人機的操作證,民眾取得證照後可否用於平時、戰時的角色轉換,以協助國軍偵察敵情的動態?本席認為教召訓練除了打靶及急救訓練外,是否應該增加無人機的訓練課程?還請國防部思考其可行性。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國防部邱部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邱部長國正:跟委員報告,社會狀況很多,剛剛委員講到無人機偵察,我們可以增加的課程是如何辨識、如何處理,相關的程序我們可以教,但若是對方一旦會操作了就要我們開放他們專門來操作軍中的設施,這是我做不到的。
發言片段: 3
林委員德福:我是說要取得證照後並經過訓練,我認為這點你們其實可以考量一下,並不是說絕對要這樣做,但請你們評估一下。
發言片段: 4
邱部長國正:好。
發言片段: 5
林委員德福:部長,關於教召現在是話題不斷,充實國防以及整個國家的防禦能力,本席當然是絕對支持,對於行政院提出教召的誘因本席也樂見,不過參與教召的對象可能會有愈來愈多的中年人,請軍方務必注意教召對象的身體狀況,並給予適度的休息,務必要做到平安入營、平安離營。目前已到了少子化的時代,少子化已經成為國安問題,對於緩召的條件,本席希望能夠增加育有未滿12歲子女2名以上,或有12歲之子女1名,甚至是有配偶懷孕6個月以上的條件,是不是可以請部長帶回去研究一下,並給本席一份書面報告?
發言片段: 6
邱部長國正:好的。
發言片段: 7
林委員德福:由於俄烏戰爭,許多民眾開始關心家裡附近哪裡有防空洞或避難設施,本席希望萬安演習的時候能夠利用細胞簡訊提醒民眾如何查詢避難場所。另外,部分學校、臨近政府設施或軍事單位,譬如總統府週邊的北一女、北市大及其附設國小,國防部應與教育部合作盤點可能遭到誤擊的場所,讓學生和教職員瞭解該如何因應避難,請問部長的看法如何?
發言片段: 8
邱部長國正:這是應該的,各部會都應該共同合作。
發言片段: 9
林委員德福:但是要做啊!因為你們並不是共同合作。事實上,你們要讓學校的教職員、學生在真正發生戰爭時瞭解要如何避免、如何規避,我認為這點很重要。看到這次烏克蘭和俄國的戰爭,很多飛彈都打到學校裡,也打到了公共場合的公共設施,甚至是打到醫院等,所以我認為平常就是要有所瞭解和訓練。
另外,根據媒體報導,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要求陸軍提出裝甲車輛反制無人機的解決方案,現在出現相關技術及成品無法有效反制進展快速的AI無人機,或無人機機群的戰術威脅。我國預計向美方採購M1A2T坦克,而國軍也現有M60A3坦克戰力,請問有需要擔心無人機的威脅嗎?
發言片段: 10
邱部長國正:我們採購任何一項武器裝備,都一定是根據敵情威脅來設定的,剛剛委員講到,要戰車兵去研究如何反制敵人在空中的無人機,其實我認為不光是戰車兵,海、空軍和陸軍的步兵和砲兵也統統都需要,所以我對這個問題會去瞭解一下,但為什麼只強調戰車兵要注意?
發言片段: 11
林委員德福:M1A2T坦克第一批能交予我方的時間到底是在何時?數量到底有多少?我也希望能夠瞭解一下。
發言片段: 12
邱部長國正:好,我會請陸軍再向委員單獨進行很詳細的說明。
發言片段: 13
林委員德福:好,可以,因為有些須要保密的事情,我也不願意在這個場合……
發言片段: 14
邱部長國正:除了保密以外,其他相關細節也會一併向委員說明。
發言片段: 15
林委員德福:OK,謝謝。我就不占用別人的時間了,規定發言時間為8分鐘,但剛剛就有人一次講了15分鐘,甚至講到20分鐘,那就已經太過分了。
發言片段: 16
主席:謝謝林德福委員。今天會議中午不休息,俟所有登記質詢委員詢答完畢後再散會。
請林委員靜儀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156
meet_id 委員會-10-5-35-2
speakers ["江啟臣","林昶佐","溫玉霞","羅致政","邱臣遠","馬文君","王定宇","何志偉","趙天麟","廖婉汝","蔡適應","林淑芬","游毓蘭","洪孟楷","林德福","林靜儀","陳椒華","陳明文","邱顯智","李貴敏","吳斯懷","高嘉瑜","楊瓊瓔","江永昌","李德維","張其祿","劉世芳","劉建國","邱志偉"]
page_start 73
meetingDate ["2022-03-10"]
gazette_id 1113801
agenda_lcidc_ids ["1113801_00003"]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第2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國防部部長、外交部部長、國家安全局局長、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經濟部次長、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報告「俄烏戰爭暨近期台海周遭情勢研析與因應」,並 備質詢
agenda_id 1113801_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