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1085

發言片段: 0
林委員宜瑾:(14時27分)首先還是要關心體育署長的人選,部長也知道我這個人非常熱愛體育,但體育署長到現在已懸缺兩百多天,早上秀寳委員還提及這個問題,剛剛孟楷委員也提到這點,其實看您的回答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你還在很認真的覓才中?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教育部潘部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潘部長文忠:對,因為都有持續在進行。
發言片段: 3
林委員宜瑾:是,這能理解,我也知道你比任何人更急,可是因為條件的限制,所以讓您在覓才中有很多的限制。在總質詢的時候,我曾直接請教蘇貞昌院長,他也認同其實可以放寬署長的任命,目前其實健保署跟海保署都是政務任命,同時也有不少委員提出這個版本,本席也有提版本,就是體育署署長採取政務任命的方式,所以我建議部長是不是趕快推出部版的體育署組織法或配合委員的版本趕快做修法,這樣您將來覓才這件事可能才比較好做,你認為呢?
發言片段: 4
潘部長文忠:是,因為委員之前在總質詢時也跟我還有院長提出這樣的構想,院長覺得這是可以來做考量的,因為現在所設計署長人選的限制確實真的是高規格,既要有實務經歷,又要有行政經驗,還要體育專長,如果來自學界的話,甚至必須具備大學校長的任用資格,門檻確實非常高!對此,一方面我會持續努力覓才……
發言片段: 5
林委員宜瑾:對此,已經有委員提案,本席也有提案,我們是不是儘快就委員提案來進行修法?同時部版也要提出,這樣大家也比較好配合,也才能儘快修法?
發言片段: 6
潘部長文忠:這點因為涉及組織法,我會與人事單位、人事總處做討論。
發言片段: 7
林委員宜瑾:好。
發言片段: 8
潘部長文忠:這終究……
發言片段: 9
林委員宜瑾:這樣才是可長可久的方式,畢竟體育確實很不同,這部分再請部長……
發言片段: 10
潘部長文忠:謝謝委員長期熱愛也很關心體育。
發言片段: 11
林委員宜瑾:謝謝。
另外,今天一個很熱門的話題,也就是108課綱上路後的首次學測出現很多爭議。早上很多委員提及數學問題,但本席要講的是國文。
本席接到很多家長陳情。以臺南為例,臺南一中與臺南女中有兩百多人在國文的第36題零分。就題目來看,第35題、第36題及第37題是混合題,也就是先出一篇文章,而第35題、第36題及第37題則是考題。第36題是簡答題,寫對才有分數,所以為什麼會零分?很明顯,方向寫不對!由於課綱改了,所以考試也不再是寫了就有筆墨分數,只要方向不對就是零分。可是很多家長明顯不知道這點,認為自己的孩子程度不錯,怎麼會在這題拿零分?因而一再要求複查!但複查只是把分數加一加而已,不可能就題目重改。
這次有很多家長對第36題有疑義,新聞也就此做了報導,甚至連賴副總統都接到陳情了,可見確實有問題存在。只是問題究竟何在?以我來看,我在辦公室做了測試,有部分助理答對了,但另外有助理零分,答錯了。我也請國會聯絡人來答題,不過是理工科博士級的聯絡人,不是教育部的聯絡人,一樣答錯!也就是說,如果不看前後文,只看字面上的意思,是有答錯的可能。
我們要培養下一代靈活思考的能力,不希望孩子像以前一樣死記硬背,只會背多分,所以這是出於不希望孩子變成這樣的善意,這點我可以理解,教育部也在各校召開過座談會與研習會溝通。但3月1日學測放榜後,本席聽到很多民怨,很多人不知道這些命題的用意,很多家長也不知道國文混合題的考試方式,而會來陳情的不會是孩子,一定是家長。要推動一項新政策,有效溝通很重要,所以本席具體建議,既然大家對於國文科的討論度很高,也有很多孩子申請複查,因此,可否舉行一場命題老師現場解題的記者會,給所有關心高中學測的民眾觀看?這就像去年推出1922簡訊實聯制時,唐鳳政委在記者會上一步步教大家怎麼使用,讓一般民眾都聽懂,都會使用,也就很快上路。因此,學測的國文考題可否請教育部安排命題老師直接召開記者會,帶大家做一次題目,一次把問題講清楚、說明白,這是我的建議,部長可以朝這方向去研議嗎?
發言片段: 12
潘部長文忠:向委員報告,命題本來就很專業,而這個題目各界都很關注,很多教師及專業人員均對該題有不同見解。他們認為題目出得很不錯,只是學生在答題時可能沒能掌握住方向。以國中會考命題來說,考完試出闈後,都會安排解題老師來解題,而非命題老師,因為命題老師身分必須保密。
發言片段: 13
林委員宜瑾:對於解題……
發言片段: 14
潘部長文忠:至於大考中心方面,委員剛才說這是108課綱實施後第一次考試……
發言片段: 15
林委員宜瑾:因為這是第一次……
發言片段: 16
潘部長文忠:有關委員建議請大考中心就某些社會關注的題目究竟係如何命題、解題來做說明,對此,我會請大考中心研議,看看該作何種安排。當然,可能不會只就單一科目,但至少未來可以訓練學生做思考。
發言片段: 17
林委員宜瑾:好,謝謝部長。
另外,有關學生學習時數與勞動問題方面,教育部宣布高中生自8月1日開始於第一節課前到校即可,把時間還給學生,就某個程度來說,我滿贊同這樣的作法。但消息宣布後,坊間出現了各種討論,我甚至聽到某位校長說,如果學生不用提前到校的話,校園該由誰來打掃?也就是這些關心打掃問題的人,已經將打掃當作教育的一環,還天經地義認為這是學生的責任,這是某位校長說的!本席想請部長看一下PTT上的這篇文章。這篇文章介紹芬蘭如何讓孩子學習勞動教育的過程,礙於時間關係,本席就不一一敘述。簡單說,這篇文章提到如果要讓孩子學會做家事,或者學會家務勞動,那麼就在上課節數中安排,我認為這點滿重要的,可以讓孩子幫忙做家事,讓孩子知道這是他所必須擔任的家務角色。至於打掃學校環境方面,現在很多學校都請專人打掃,這樣其實也很不錯。爰此,可否請教育部針對校園打掃問題與作法,擬定完整的說明於一個月內交本席辦公室,順便看看未來應怎麼改善,而各國又是怎麼處理的?部長,好不好?
發言片段: 18
潘部長文忠:我們來整理一下。至於具體的相關措施該怎麼處理?過往由於學校為教學第一現場,大概比較不會用統一的律定方式處理,我們也不要讓教育變得這麼僵化。但我非常認同委員所提,若是為了打掃而早到,那就比較不符合教育的本質與思考。只是若學生需要勞動教育的話,那麼這本來就是課程的一部分。委員所提是很好的教育見解,至於現場部分,我們會先做盤整與瞭解。
發言片段: 19
林委員宜瑾:OK,謝謝部長。
發言片段: 20
潘部長文忠:謝謝委員。
發言片段: 21
主席:請高委員嘉瑜發言。(不在場)高委員不在場。
請呂委員玉玲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434
meet_id 委員會-10-5-22-2
speakers ["賴品妤","林奕華","萬美玲","張廖萬堅","吳怡玎","高金素梅","王婉諭","陳秀寳","黃國書","范雲","吳思瑤","何欣純","鄭正鈐","管碧玲","鄭天財Sra Kacaw","楊瓊瓔","高虹安","伍麗華Saidhai‧Tahovecahe","游毓蘭","洪孟楷","陳椒華","湯蕙禎","林宜瑾","呂玉玲","孔文吉","李貴敏","陳明文"]
page_start 355
meetingDate ["2022-03-10"]
gazette_id 1113901
agenda_lcidc_ids ["1113901_00006"]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2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教育部部長潘文忠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13901_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