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1068

發言片段: 0
羅委員美玲:(11時35分)院長午安!誠如剛剛院長所說,對於臺灣的少子女化及老年化,我們的行政團隊確實花了很多心力來提升出生率,同時也針對長照的問題儘量精進與完善。根據國發會的預估,臺灣因為少子女化及老年化的關係,在2070年的時候我們的勞動人口將比現在少800萬至900萬人,這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2070年聽起來好像還有將近50年的時間,其實很快就來到了,我們的勞動力不足,並不是在50年後才會發生,其實現在就已經發生了。
依照這兩張國發會所提供的人口結構圖表,我們可以發現除了亞洲的臺灣之外,包括日本、韓國以及歐美地區的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都面臨未來50年人口結構急遽變化的現象,尤其是日本、韓國、臺灣的勞動力人口下降速度都比歐美國家還要快,而亞洲的臺灣、日本、韓國老年人口增加幅度也比歐美國家還要快,所以往後幾十年我們可能面臨的是這些先進國家在搶人才的現象,因此臺灣不得不先做準備。
我們除了要補足人力的不足之外,由於目前臺灣本身的人口結構關係,我們還是得要仰賴從國外攬才。我盤點了一下目前的攬才政策,針對高階專業人才,我們有外專法、就服法第四十六條的一般資格審查,還有僑外生留台工作評點制,這是在2014年訂定的。除了高階專業人才之外,針對中階技術人才,也可根據就服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十一款的規定來攬才,我們很感謝勞動部在今年2月推動移工留才久用方案,針對臺灣目前勞動力不足的狀況,我們確實也做了很多努力。
我回想30年前我剛到臺灣來的時候,當時我是以僑生的身分到臺灣來念書,那時候的僑生畢業之後想要在臺灣就業是很不容易、很困難的,現在我們訂定了這麼多的政策,我是僑外生,在此我也要代表僑外生向院長與行政團隊說一聲謝謝,也就是在2014年訂定了僑外生留台工作評點制,這對於僑外生留在臺灣有沒有功效呢?
我們來看一下目前我們大專院校僑外生數最近10年(99年到109年)的統計,從99年的不到25,000人一直提升到109年的超過55,000人,所以會不會因為有僑外生評點制的關係,然後增加了我們大專院校招生的效率?看起來其實是有的,尤其是在2014年訂定之後。我們也看到僑外生透過評點制而留在臺灣工作的人數方面,從該制度訂定之後,2015年(民國104年)是980人,一直到2021年的三千七百多人,所以我們也看到了僑外生的評點制對我們的攬才計畫其實是有效的,而且這些僑外生都是臺灣大專院校培育的人才。所以,既然是我們臺灣培育的人才,我們也認為應該儘量讓他們留在臺灣,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作法。當然我們現在僑外生的評點制只適用於大學文憑的僑外生,我想請教的是,對於副學士的部分,我們有沒有想要納入?我們看110年大專院校僑生跟畢業生人數方面,像二技跟五專畢業的就是所謂的副學士。就在學的學生人數來看,二技的部分,目前在學的只有17人,五專有32人,這是一個非常少的學生人數統計數字,為什麼?誘因太少了,它不比具有大學文憑的這些僑外生可以留在臺灣工作,如果這些二技五專的孩子沒有繼續升上大學的話,他們畢業後就必須離開臺灣,正因為沒有誘因,所以招生可能也就受到影響。所以我想請教一下院長,我們有沒有辦法把副學士也納入評點制?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行政院蘇院長答復。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31
meet_id 院會-10-5-3
speakers ["游錫堃"]
page_start 1
meetingDate ["2022-03-11"]
gazette_id 1113601
agenda_lcidc_ids ["1113601_00002"]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第3次會議紀錄
content 報告事項
agenda_id 1113601_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