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112

發言片段: 0
王委員婉諭:(9時25分)院長你好。最近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火遍及全國,不只是軍事設備,包括民房或是民生設施也都無一倖免。我們也看到烏克蘭最大的利沃夫國家博物館,也為了防止戰火波及館藏,緊急打包了1.2萬件藝術文物,並搭建鷹架、護欄等等,希望能夠撤離博物館,我想每一種文化都是人類珍藏的資產,故宮博物院裡面保存了非常重要的文化藏品,我們也應該竭盡所能地來保護。
烏克蘭的狀況當然我們必須要引以為戒,因為中共始終沒有放棄武力犯臺,臺海的情勢也會日漸緊張。再者,臺灣不時也有地震等天災的發生,所以今天我想要針對這些天災、人禍如何作出對應的保存計畫來進行討論。剛剛其實有提到國立故宮博物院有相關災害緊急應變作業要點,而且就火災的部分,今年1月曾做過演練;針對戰爭的部分,則預計在7月做相關的演練,我們想請教的是演練的頻率到底是如何,因為在人員方面,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流動,恐怕不能多年之後再做一次演練,所以想請教關於演練的部分,會不會有一個比較適切的頻率?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故宮博物院吳院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吳院長密察:我們現在演練的頻率,老實說並不高……
發言片段: 3
王委員婉諭:以火災來說,其實演練持續都有在做,像今年1月就有做過演練,請問距離上次有多久的時間?
發言片段: 4
吳院長密察:而且演練的規模要多大,比如說是不是要像委員剛才所說的緊急打包這樣大規模、深入的演練,到目前為止,故宮來臺灣幾十年,其實還沒有過這樣的演練。
發言片段: 5
王委員婉諭:所以院長認為有沒有需要?
發言片段: 6
吳院長密察:我覺得不能說沒有需要,但是不是要做到像直接面對戰爭,然後文物要整個疏散,做這樣的打包演練,我覺得因為這是一個很大的工程,茲事體大,我不敢說我們必須常常做。
發言片段: 7
王委員婉諭:當然不是希望常常做,但我覺得應該有一個適切的分級或是分頻率,比如說剛剛提到的火災,今天1月有做過,距離上一次是什麼時候?大約的頻率是多久時間做一次?像剛剛提到戰時相關的演練,這部分有什麼樣的頻率、什麼樣的程度,是不是都應該有清楚的規劃?
發言片段: 8
吳院長密察:本人請登保處處長代為說明。
發言片段: 9
主席:請故宮博物院登保處岩處長說明。
發言片段: 10
岩處長素芬:委員好。一般我們的自衛消防編組,一年是要辦理兩次,即前半年、後半年共兩次。
發言片段: 11
王委員婉諭:就是針對火災的部分?
發言片段: 12
岩處長素芬:是,尤其火災的演練,我們更是一定要去辦,而且現在我們的同仁,就是駐衛警……
發言片段: 13
王委員婉諭:好。另外,關於戰爭的部分,會有哪些部分來做調整,比如說會演練到什麼樣的程度?多久一次?
發言片段: 14
岩處長素芬:戰爭的部分,其實撤退是需要打包的,所以在打包的方式上,可能我們要重新好好規劃,看看要如何來因應。
發言片段: 15
王委員婉諭:我覺得必須要以烏克蘭的狀況為借鏡,我們必須思考,一旦發生危機的時候,我們該如何來做處理,當然我覺得大規模的演練不一定要很頻繁,比方說一年兩次或是每幾個月就要一次,但是我覺得的確應該要有相對應的應變措施,才是一個合理的作法,所以這部分希望能夠清楚地告訴我們,未來大概會用什麼樣的頻率、規模來提出這樣一個計畫?
發言片段: 16
吳院長密察:故宮到臺灣幾十年了,都還沒有做過戰爭必須緊急疏散的演練,我想我們也不希望必須做到這種程度,但是我們平常會做好書面上的部分,而不是實際上的去演練,比如說把所有69萬件全部裝箱,這是一件很大的工程。
發言片段: 17
王委員婉諭:院長,我要再次強調,我們談的不是一定要做到這麼大規模,但是相關的措施以及相關的計畫應該要有,而且我相信可能不是只有書面,包括不同程度、不同頻率的部分,可能都必須一併來思考,所以我希望這部分會後還是請故宮能實際討論,大概會用什麼樣的模式、什麼樣的頻率來做實際上的討論。
發言片段: 18
吳院長密察:好,事後我們……
發言片段: 19
王委員婉諭:我並不是要求要將全部的文物都做實體打包的演練,我相信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我覺得還是要有相對應的應變措施。
發言片段: 20
吳院長密察:好。
發言片段: 21
王委員婉諭:接下來想請教的是,去年12月的時候,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發生火災,造成參展藝術品的損壞,但幸而沒有人員傷亡,建築結構也沒有遭到損壞,想請教的是,像火災的應變機制,每年進行兩次,至於其他部分是不是也有相關的作業應變要點,包括結構是不是有定期的檢查和實作?我相信不只是文物,包括人員以及結構的部分,應該多做類似的討論以及類似的演練,讓大家知道如何來做應變。
發言片段: 22
吳院長密察:有的,除了像剛才委員所說的戰爭疏散之外,一般的應變我們都有規範。
發言片段: 23
王委員婉諭:所以建築結構的部分,也有相對的應變,對此能不能具體稍微說明一下?
發言片段: 24
吳院長密察:關於建築本身的檢查,我們是有定期檢查的,當然進行建築檢查的時候就會包括結構的檢查。
發言片段: 25
王委員婉諭:有多頻繁的進行建築結構的檢查?
發言片段: 26
岩處長素芬:我們對於消防相關的偵測,包括滅火設備等等,每個月都會去檢查一次。
發言片段: 27
王委員婉諭:就是設備的部分?
發言片段: 28
岩處長素芬:是,因為設備非常重要,在偵測、預防上……
發言片段: 29
王委員婉諭:所以一定要有不同程度、不同規模、不同頻率的檢查或是演練,而設備部分是一個月一次,剛剛提到演練的部分是一年兩次,大約是每半年一次的頻率,但關於結構的部分,是採取什麼樣的頻率以及什麼樣的機制?
發言片段: 30
吳院長密察:本人請負責結構的秘書處同仁向委員報告。
發言片段: 31
主席:請故宮博物院秘書室王科長說明。
發言片段: 32
王科長欣榮:針對結構的部分,我們在104年已經陸續完成所有主要建築物的結構耐震詳評,也因為這些耐震詳評,所以我們目前持續推動後續的整建工作。
發言片段: 33
王委員婉諭:所以從104年到現在,大概每七、八年就會做一次結構性的檢查?
發言片段: 34
王科長欣榮:我們會陸續來做,在法令有調整、修正的時候,我們就會進行相關的調整。
發言片段: 35
王委員婉諭:表示若是法律沒有調整,你們就不會逐步來做檢查嗎?這在經過多少年之後,是不是會有所影響?
發言片段: 36
王科長欣榮:這個部分我們原則上會依照法令,因為法令修正後相關的標準就會調整,我們為了要符合最新的法令標準,所以一定會做耐震詳評。
發言片段: 37
王委員婉諭:瞭解。
在此請院長幫忙一下,就是相關的部分應該隔多久做一次檢查?故宮其實歷史非常悠久,不應該只有法規變動時才來進行檢查,而是應該定期來做一個檢查,看看相關的結構是否足夠強壯以及剛才提到的相關應變措施,包括什麼樣的程度要有什麼樣的規模來做什麼樣的檢查或實施什麼樣的應變、演練,我相信這應該有個對應的規劃,所以這部分是不是請院長能夠做一個清楚的規劃,並且提供相關的資料給我們瞭解?
發言片段: 38
吳院長密察:會的,我們事後會向委員提出書面的報告。
發言片段: 39
王委員婉諭:我相信這些文物都非常重要,既然烏克蘭和俄羅斯的狀況引起我們的關注,所以我們也應該引以為戒,我也覺得這部分真的要實際來做討論,所以想請教一下,這部分大概什麼時候會作成評估以及預計的規劃什麼時候能夠完成?基本上,這分為幾個階段,包括剛剛提到火災的部分、戰爭的部分、定期的部分、大規模的部分,可能會有上述這幾種模式,這些我們都希望能夠進行瞭解。
發言片段: 40
吳院長密察:我們可以在兩個月內向委員提出報告。
發言片段: 41
王委員婉諭:好,我們希望能夠儘快。謝謝。
發言片段: 42
主席(鄭委員正鈐代):請林委員奕華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296
meet_id 委員會-10-5-22-3
speakers ["林奕華","張廖萬堅","王婉諭","范雲","黃國書","萬美玲","吳怡玎","吳思瑤","何欣純","賴品妤","林宜瑾","鄭正鈐","陳秀寳","楊瓊瓔","廖婉汝"]
page_start 259
meetingDate ["2022-03-14"]
gazette_id 1114201
agenda_lcidc_ids ["1114201_00009"]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3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14201_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