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293

發言片段: 0
邱委員泰源:(10時12分)署長辛苦了。對於環保署最近最廣為討論的議題當然就是氣候變遷減緩政策的部分,總統3月7日接見第15屆國家卓越成就獎得獎人的致詞也提到,政府將公布臺灣淨零排放的路徑圖,也會積極協助企業建立減碳的能量,並且鼓勵投入綠色能源,讓臺灣企業在全球的供應鏈持續占有關鍵的地位。我想今天可能要請教您這個部分,過去這些年來,像李遠哲前院長,其實一直站在關心環境、關心臺灣的立場上,跟很多相關團體推動我們減碳的腳步要跟著世界走,現在就要做,而且要更積極。當然要課相關的稅、要怎麼樣做分配,我想這個部分環保署跟政府也一直在處理,整個社會發展的模式要怎麼配合,大家在地球資源有限的狀況下來思考,我想這個是滿宏觀的,我很敬佩我們政府一一朝著正確的方向、國際的方向在努力。我想請教署長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對於提出氣候變遷因應法這件事情,我相信環保署,據我瞭解也蒐集了很多資料,尤其是有些正反意見的資料,其實大家都往正面的方面在想,只是環團可能會要求比較快一點,企業方面能不能跟上,不曉得到現在為止蒐集的意見是怎麼樣?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環保署張署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張署長子敬:謝謝委員。其實這個法我們訂定地非常慎重,我們從109年就開始提出草案跟各界談,中間也一直在修,各界提出的意見我們覺得該納進去的,我們就想辦法把它放進去,所以一直在做調整。現在整個談下來,大家對於2050的減碳目標當然是覺得應該就是要做了,這個比較沒有爭議。現在大家比較關心的是接下來要徵收碳費,或者是徵收碳費之前的盤查要怎麼去建立,變成是大家很關心的,這也是現在除了法正在送行政院審查,配合的這部分,我們也積極地在推展。
發言片段: 3
邱委員泰源:也有聽說,報紙有寫,全國工業總會呼籲因為達到這個目標好像有困難,是不是不要那麼急於在2050年達到,聽說有引起譁然,有沒有處理這樣狀況?
發言片段: 4
張署長子敬:跟委員報告,其實全世界已經有一百六十幾個國家,大家都朝這目標去努力,所以已經不是我們可以置身事外的,當然這個挑戰非常大,怎麼樣去達到可能真的是要各部門、各方面配合一起來努力,不是單一個能源處理好就解決了,所以這個是大家都要一起來做的。
發言片段: 5
邱委員泰源:署長,因此你剛剛有提到這是很龐大的工作,所以我們提出一個整體的路徑,可不可以簡單描述一下這個路徑到底包括哪些事情?
發言片段: 6
張署長子敬:這個路徑當然現在是龔主委的能源減碳辦公室在負責,我想基本上從國際能源總署所提出來的就可以看到,其實它包括能源、包括產業、包括建築、交通,這些統統必須要去做減碳,包括好比說低碳建築、零碳建築或者是運具要電氣化,產業怎麼做所謂低碳的生產,這些都是必須要去努力的。
發言片段: 7
邱委員泰源:所以聽起來就是預備動作也很重要嘛!
發言片段: 8
張署長子敬:是。
發言片段: 9
邱委員泰源:那各個部門或相關的單位,只要有影響到的,大概全臺灣所有的企業、所有的人民都有影響到,所以可能真的要全部動起來。
發言片段: 10
張署長子敬:是,我想這個就是在國際公約講的,大家是有共同但差異的責任,就是說每個人其實都對減碳有責任,當然每個人負責的責任不一樣,但是大家都必須要去做。
發言片段: 11
邱委員泰源:我想我還是覺得應該要早一點把相關的工作作預防、前瞻性的規劃,因為有些是文化、各種行為的改變,這恐怕不是可以簡單處理的,這可能會牽涉到更多需要早一點來處理的事情,包括教育、包括大家的認知,不是國際、國際……可是我企業就很難經營啊!很困難啊!衝突還是在那個部分,陷在那邊恐怕也會浪費很多時間。
發言片段: 12
張署長子敬:是,謝謝委員提到,其實行為改變也是在減碳路徑裡面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怎麼樣從人民的生活、促進經濟循環、低碳的產品,這些東西都是很重要的步驟。
發言片段: 13
邱委員泰源:我想我的重點是能夠早一點布置,然後前面就開始來努力,才有成功的一天。
發言片段: 14
張署長子敬:是,我們現在已經逐步在推動。
發言片段: 15
邱委員泰源:因為既然全國大家都要動起來,在醫療的立場上面,只要對人民健康有影響的各種因素,其實過去長期以來醫界也都很關心,這也不是只有臺灣的醫界,世界醫師會其實也要全世界各國的會員都要參與國家的這些相關政策,加強醫療體系的協助,配合國家的政策。我也感謝我們環保署過去這些年來把醫界關懷人民健康的系統能夠真的落實到社區去,無論是在學校、照護單位、社區,其實都讓這些醫療人員、醫師團隊除了在診間照顧病人以外,都能夠出來做一些教育。我今天早上跟一些人討論的時候,有人說醫生去社區、學校講這些,跟老師上課有什麼不一樣?當然醫師特別瞭解身體的狀況、影響健康的因子,可能比一般的老師配合得更好,我在這邊特別感謝環保署也請各地的環保局推動相關工作,其實是做得有聲有色,在這邊特別感謝署長領導的團隊。不曉得環保署從整個國家推動的立場上來看,覺得醫界還可以做哪些事情,有沒有可以協助的事情或方向?
發言片段: 16
張署長子敬:是,謝謝委員,很感謝委員一直支持,然後發動醫界來幫忙我們推這個事情。其實環保不是個別獨立的,好比我們一開始講空氣污染、講PM 2.5,但是其實我們去改善PM 2.5其實同時可能也可以改善我們的碳排放;或者是我們剛剛在講的廢棄物處理,其實如果廢棄物能夠妥善地回收、能源再利用,其實也是一個減碳的成果,是環環相扣的。所以委員幫忙請醫師、醫界來幫忙推動是很好的,因為我們大家都知道醫師在我們社會的地位,人民對於他所講的話的信服度都更高,所以幫忙推動這個是很有幫助的。我想不只PM 2.5,包括我們剛剛在講一次性的餐具等等,其實有的人也會覺得使用有顧慮,所以如果能夠透過這樣的觀點讓民眾更願意去用循環的物品,對他自己健康有幫助,對環境也有幫助,所以我想好幾個面向其實都可以請委員多支持來幫忙。
發言片段: 17
邱委員泰源:好,謝謝署長的指導,我想未來署長是站在國家的層面,我們醫界就是站在健康的層面,共同做更多的結合來推動。我相信現在的醫師,有時候病人沒有那麼多,其實多關心公共事物和公益也是滿有意義的事情,未來我們會在這個部分努力。
下一個議題還是要感謝並拜託環保署,我們醫療的分布,不論在離島、偏鄉和山地,其實我們都很希望他們有一個好的執業環境,可是常常會發生廢棄物處理的問題,它的成本確實比較高。近年來尤其是最近,環保署和環保局也非常用心的幫忙,像我們南投和金門的事情,他們都覺得好像偏鄉的成本就必須高一點,但是污染是全區全境全臺灣的事,能不能用鼓勵或補助的方式,或是想辦法讓他們不要承擔更多的成本?
發言片段: 18
張署長子敬:謝謝委員,委員一直很關心這個議題,我們也努力了。其實我們現在發現補助可能不是長遠之計,如何讓收集更有效率、成本降低,減輕我們基層醫療院所的負擔才是重要的,所以可能要對整個收集系統做出比較大的調整或改變。
發言片段: 19
邱委員泰源:對,要有前瞻性的規劃。
發言片段: 20
張署長子敬:是,所以我會請同仁記得,也請委員多予以協,因為您在醫界有號召力,也許我們可以針對偏鄉或離島稍微整合組織一下,創造出一個比較有效率的方式,解決他們現在碰到的問題,我們一起來努力。
發言片段: 21
邱委員泰源:好,感謝署長,也感謝各地衛生局在此過程的努力,我想目前有得到一個可以折衷處理的方式,但是將來還是要有前瞻性的規劃。
發言片段: 22
張署長子敬:是,我們每個地方都應該要想辦解決。
發言片段: 23
邱委員泰源:好,謝謝署長。
發言片段: 24
張署長子敬:謝謝委員。
發言片段: 25
主席:接下來請黃委員秀芳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250
meet_id 委員會-10-5-26-3
speakers ["賴惠員","吳玉琴","洪申翰","蘇巧慧","蔡壁如","邱泰源","黃秀芳","蔣萬安","莊競程","林為洲","張育美","楊曜","蘇治芬","廖國棟Sufin‧Siluko","徐志榮","陳瑩","陳椒華","高嘉瑜","邱顯智","張其祿","羅美玲","孔文吉","林楚茵","楊瓊瓔","廖婉汝","劉建國"]
page_start 183
meetingDate ["2022-03-14"]
gazette_id 1114001
agenda_lcidc_ids ["1114001_00005"]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第3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14001_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