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493
發言片段: 0 |
---|
陳委員秀寳:(11時23分)我請教故宮吳院長。院長好。院長,我們的疫情到現在還沒有完全解封,但政策上確實在考慮漸漸放寬。故宮先前因為疫情做了一些改變與革新,在未來解封後、甚至外國遊客可以進來我國、開始參觀故宮時,哪些型態的改變或之前所做的線上展覽這類規劃中,哪些會被故宮繼續留下來?故宮之前曾經在網路社群做一些推廣,包括故宮線上學校等等,故宮會繼續做這些業務嗎?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故宮博物院吳院長說明。 |
發言片段: 2 |
吳院長密察:委員好。會,我們會繼續做。 |
發言片段: 3 |
陳委員秀寳:會繼續做? |
本席能夠了解,故宮為了因應疫情也努力地改變,隨著整個疫情逐漸平穩,在國境朝向開放的狀態下,故宮也必須思考如何因應。當然,全世界所有產業都因為疫情而產生變化,包括故宮建構智慧博物館的腳步也因為疫情的關係被迫、被推著,必須快速地往前邁進,所以有些以前進度比較緩慢的工作,因為疫情的關係開始做,當然也可能是因為疫情之後很多人手可以稍微空下來,所以先做。 |
將來等疫情整個解封之後,故宮要面臨到的問題是很多民眾非常關心、我也很關心的,就是北院的參觀人數要怎麼找回來。不可能什麼都沒做,人就自動回來,一定要做一些努力,院長與故宮同仁針對這個問題所做的準備是什麼? |
發言片段: 4 |
吳院長密察:委員展示出來的這張投影片正好有令人很高興但也很傷心的消息,就是西太平洋區域的疫情還在往上。故宮的外國觀光客基本上就來自西太平洋地區,所以雖說全球疫情緩和,但後面加了這麼一句話,就又澆了我們冷水。 |
發言片段: 5 |
陳委員秀寳:我們也很期待這些國外觀光客回來,可是我們的觀光客客源就在這一塊。 |
發言片段: 6 |
吳院長密察:還是在西太平洋。所以,我們今年還是以國內同胞的來訪為最重要的優先。依照以前的經驗,國內同胞來訪會先表現在南院,再表現在北院,所以應該是南院回升會比較明顯。 |
發言片段: 7 |
陳委員秀寳:但是相較於疫情期間南院的表現與北院的表現,其實南院反而不那麼令人擔心啊! |
發言片段: 8 |
吳院長密察:是。 |
發言片段: 9 |
陳委員秀寳:是北院落差實在太大了,故宮該如何因應?就像院長剛才說的,我們很高興疫情得到緩解,可是又很頭痛,因為客源就在西太平洋這一塊,可能暫時還沒辦法回流大部分,那你們該如何因應? |
發言片段: 10 |
吳院長密察:北院基本觀眾是本院所謂的鐵粉,這些鐵粉大概都會來。至於如何擴大,就牽涉到我們不能只做傳統那種展示,必須是有新意的、有創意的。另外,我們還必須做國內的行銷宣傳,如果沒有行銷宣傳,其實故宮就只是觀光客的其中一個選擇,而不是排在很前面的選擇。 |
發言片段: 11 |
陳委員秀寳:對,就不是最好的選擇。 |
院長也提到如何宣傳、如何招攬這樣的客源進來,您在僑委會受訪的直播中其實表達過,博物館應該與時俱進,將古文物現代地呈現,這一點本席要予以肯定,因為您有這樣的看法,也願意這樣做。如同本席一開始說的,故宮做的很多線上展覽其實都非常好,但最重要的其實是要有臨場感。就像為什麼有的歌手演唱會門票會秒售、只要一開賣就馬上秒殺一樣,那種臨場感與線上看相比,一定會有落差、會感動。所以故宮要怎麼做到以臨場感吸引民眾身歷其境地感受古文物?你們在創造新時代博物館時,對這個部分的規劃是什麼? |
發言片段: 12 |
吳院長密察:這其實是故宮這種有這麼好精品文物的博物館所面臨的兩難,一方面,我們希望民眾來博物館看實物,但另外又有一個拉引的力量,就是我們必須用新科技幫忙做虛擬展示。如果民眾可以在雲端透過網路看虛擬展示,就不見得會來看實物,所以有時對我們來說是兩難。但兩者都是我們一定要做的。 |
發言片段: 13 |
陳委員秀寳:其實你們如果把線上這一塊做得很精彩,反而也會吸引民眾,讓他們願意來看實體展。 |
發言片段: 14 |
吳院長密察:是的,我們一直在討論,到底這兩者是互斥的…… |
發言片段: 15 |
陳委員秀寳:是相輔相成的。 |
發言片段: 16 |
吳院長密察:對,還是相輔相成的,一直有討論。 |
發言片段: 17 |
陳委員秀寳:針對這部分,我也希望在面對疫情微解封的同時,故宮對於本身人力的配置與剛才本席所講的建構智慧博物館部分,該做的還是要努力去做。在北院的參觀人數上,我希望你們有比較謹慎的規劃,到底怎麼樣可以把人潮吸引回來。 |
我還要稍微提一下剛才很多委員已經關心的,就是NFT也就是有標示不可替代的非同質化代幣。當然,每個委員關心的點可能不盡相同,但對於北京故宮將藏品拆成NFT販售這一點,其實故宮是可以參考的。剛才鄭委員就提到,其價格已從每單位1美元飆漲到15美元。在一般民眾心中,收藏藝術品其實本來是高不可攀的天價,現在如果可以用一種比較無痛的方式入手的話,相信對於一般民眾與收藏品的親近程度一定會有很大距離的拉近。所以希望故宮也要謹慎評估一下這部分,審慎思考該如何跨出這一步,如果這是趨勢的話。 |
發言片段: 18 |
吳院長密察:是的,NFT是有無限可能的新科技領域,到目前為止,有各種各樣不一樣的商業模式,北京故宮的是一種,勝大莊的是一種,從一開始的哲學就是完全不同的。我們對此關切,但不敢躁進,所以我一直說我們在等更有創意的人與我們洽談其商業模式。 |
發言片段: 19 |
陳委員秀寳:本席當然也說要審慎評估,但這樣的趨勢是我們不得不跟進的腳步,我們不能故步自封。 |
發言片段: 20 |
吳院長密察:是,我們不能故步自封,但也不敢躁進。 |
發言片段: 21 |
陳委員秀寳: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們也要看別人進步的腳步,必須跟著世界潮流。 |
我再與院長討論一下。針對香港故宮,其實之前也有很多委員質詢過院長。香港故宮即將在7月開館,過去院長曾表達沒有接受過他們探詢,那麼到目前為止,不曉得香港方面是否跟你們有什麼接洽? |
發言片段: 22 |
吳院長密察:沒有。 |
發言片段: 23 |
陳委員秀寳:我要提醒的是,現在中國人大已經將香港故宮建立為擴展華夏文化的角色,所以不管是約展還是合作,在這個部分我們都要非常謹慎,要很審慎地評估如果有這樣的邀約,我們該用什麼樣的立場與什麼樣的角度。雖然文化交流上可能要符合民眾期待,但是在立場上,故宮自己也要審慎評估這部分該如何面對。針對以上這部分,如果院長有新的、比較不一樣的進度,是否也可以向本席辦公室報告? |
發言片段: 24 |
吳院長密察:好。現在沒有,如果有進度,我們會向委員報告。 |
發言片段: 25 |
陳委員秀寳:謝謝。 |
發言片段: 26 |
主席:處理臨時提案。有委員提出臨時提案,計1案,請宣讀。 |
1、 |
面對烏俄戰爭爆發至今已經2週,俄軍持續轟炸首都基輔等城市,烏克蘭各地的古蹟、文物面臨二戰以來最大的毀滅危機。烏克蘭博物館擔心遭戰火波及,緊急撤離上萬件文物,政府是否與故宮有過類似研究,如果發生戰爭,國家對故宮文物有何安排?作為國家最重要的博物館,故宮是否有應對方案? |
爰提案要求,故宮在三個月內做出研究報告,並全面檢討對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使用「武力衝突受保護文化財產」的獨特藍盾標識標誌,對於文物設施進行標記,故宮是否有相對應的做法或標誌?以避免故宮文物遭受戰火波及。 |
提案人:鄭正鈐 |
連署人:林奕華 王婉諭 |
發言片段: 27 |
主席:請問提案委員鄭正鈐委員是否要補充說明? |
發言片段: 28 |
鄭委員正鈐:沒有。 |
發言片段: 29 |
主席:請問院長是否要補充說明? |
發言片段: 30 |
吳院長密察:我們可以在3個月內做出報告。 |
發言片段: 31 |
主席:所以就是沒有問題?好,各位無意見,照案通過。 |
各提案如有委員要補簽,請議事人員詳細登載在議事錄。 |
接下來登記發言的李委員德維、洪委員孟楷、陳委員椒華、林委員德福、葉委員毓蘭、孔委員文吉、李委員貴敏、莊委員競程、蘇委員治芬、賴委員惠員、高委員嘉瑜、羅委員明才、王委員美惠、張委員育美、蘇委員巧慧及張委員其祿皆不在場。 |
今日登記發言委員皆已發言完畢。 |
楊委員瓊瓔與廖委員婉汝提出書面質詢。 |
今日會議作如下決議:報告及詢答完畢,委員所提書面質詢或相關資料列入紀錄並刊登公報。對於委員質詢時要求提供之相關資料或未及答復部分,請相關機關儘速以書面答覆。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296 |
---|---|
meet_id | 委員會-10-5-22-3 |
speakers | ["林奕華","張廖萬堅","王婉諭","范雲","黃國書","萬美玲","吳怡玎","吳思瑤","何欣純","賴品妤","林宜瑾","鄭正鈐","陳秀寳","楊瓊瓔","廖婉汝"] |
page_start | 259 |
meetingDate | ["2022-03-14"] |
gazette_id | 1114201 |
agenda_lcidc_ids | ["1114201_00009"]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3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邀請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 |
agenda_id | 1114201_00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