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86
發言片段: 0 |
---|
林委員岱樺:(9時29分)陳主委,有關減量、增匯、循環及綠趨勢,我針對減量跟增匯來跟主委做個討論,農委會非常積極建立碳排資訊,農糧、魚牧也調整生產模式來減碳,做了這麼多,一切就是為了減碳。而農委會未來4年要投入130億,加速興建旗艦物流中心與區域物流中心、升級大型批發市場冷鏈設備、建立產地冷鏈貯運設施與販售攤的溫控設備,旗艦區域物流中心及冷鏈設備會將原本辛苦節省的碳額度花用殆盡,甚至會產生額外的碳排。所以農委會估計130億的冷鏈及物流中心和大型批發市場會新增多少碳排呢?第二,建立碳排資訊、農糧漁牧調整生產模式等減量作為,預估能減少的碳排能否中和130億冷鏈所新增的碳排呢?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農委會陳主任委員說明。 |
發言片段: 2 |
陳主任委員吉仲:跟委員報告,請給我們幾天時間,我就可以算給委員,但是有幾個前提,第一個,按照現在國內的發電比例,如果天然氣占百分之四十幾,燃煤占百分之二十幾到三十,還有綠電等來計算既有的發電配比,因為我們都知道冷鏈要設置多少規模,冷藏、冷凍要多少,一天的電量要多少,我們當然就可以算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是未來到2050年,如果按照國家未來要發布的淨零排放路徑圖,或是參考全世界其他國家,綠能可能就包含氫能和太陽能光電,所以到時候碳排的數字又不一樣了。前提是考慮國內電力部門來自發電的碳排比,我們才有辦法算出130億最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多少。 |
發言片段: 3 |
林委員岱樺:好,那你就以最新的數字來算好了,也把氫能算進來,雖然國內對氫能的開發並不積極,但那些都是很久很久以後的事情了,所以就以你最近所能掌握的數據去算出來。既然你要努力減量,你就要算出來,因為這130億是4年馬上就可以看得到的。 |
發言片段: 4 |
陳主任委員吉仲:委員提到的議題非常重要,今天不能為了減量而忘了農業部門本身的目的,農業部門本身的目的…… |
發言片段: 5 |
林委員岱樺:我很支持你的冷鏈,還希望你能大大地去做,因為這是在調節市場的供需,真的太重要了。我們之所以會滯銷,就是因為冷鏈系統沒到位,只是今天的主題是淨零碳排,所以我就只好針對淨零碳排跟你討論,請你針對所有的政策,說明會產生多少碳,然後我們來檢討。 |
發言片段: 6 |
陳主任委員吉仲:對於兩年126億的冷鏈,我們也希望屋頂型只要有饋線的都可以搭配太陽能光電。 |
發言片段: 7 |
林委員岱樺:好,接著來講碳匯的問題,在方才中研院的簡報中,有兩頁就精準地講了,農業部門要做的就是碳匯和生質能,而副院長的簡報對生質能也講得很精準,至少代表中研院很精準地告知碳匯要怎麼做,包括靠森林增匯。 |
針對這個議題,天下雜誌有報導指,「樹木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在20年生會達到頂峰,接下來隨樹齡增加下降,到了60年生、80年生,將二氧化碳轉換成木材的能力就變得非常緩慢。」農委會公告具有二千一百多萬公噸碳匯量的森林,農委會有沒有汰換更新方案,以此增加更高的碳匯量? |
發言片段: 8 |
陳主任委員吉仲:謝謝委員,這個問題很重要,這部分我完全同意,因為樹齡愈高,其固碳的能力就會逐漸減少。所以我們現在有兩個部分要執行,第一,森林裡並不是一棵樹都不能動,透過適當疏伐這些老舊的、沒有景觀或生態環境效果的樹,將來就能增加碳匯。第二,在屏東恆春半島,砍除了2,000公頃銀合歡後全新造林,上禮拜更配合總統植樹,在嘉南大圳種了10萬棵樹。未來還有很多水土保持的土地被侵占…… |
發言片段: 9 |
林委員岱樺:你在簡報中說會增加1,000萬公噸的碳排,請問預計會在幾年內達成? |
發言片段: 10 |
陳主任委員吉仲:當然會在2040年之前,也就是還剩下18年,特別要跟委員報告的是,裡面主要有一部分會來自森林部門。之前我們問小朋友,一棵樹可不可以砍?所有的小朋友都說不能砍,所以這就是教育的問題。 |
發言片段: 11 |
林委員岱樺:這是教育的問題,但我要聚焦。森林碳匯總數量2,144萬噸,這是你們現在的總產量,折抵農業碳排637萬噸後,還剩1,507萬噸的餘裕可做碳中和。相對臺灣整體碳排放量2億8,700萬噸,代表你們碳排量只占了2%而已,因此剩下能做碳中和的額度就是有限的。森林碳根據農委會2017年完成公布的農地資源盤查,全臺可供糧食生產的農地為68萬公頃,然而「實際生產中」的農地僅有57萬公頃,未實際生產的有11萬公頃。試問農委會要如何評估將11萬公頃的閒置農地作為碳匯? |
發言片段: 12 |
陳主任委員吉仲:委員其實提到了好幾個問題,我要一個、一個來。 |
發言片段: 13 |
林委員岱樺:我想就聚焦在中研院報告的第6頁,請你直接告訴我你認不認同,裡面針對「森林碳匯」的部分建議農業部門「應首先致力新增林地面積,如:海岸林、淺山、都市林、退農還林(山區農牧用地轉林地);其次,積極經營我國人造森林(國有林、私有林),以增加單位面積生物量為主要作法」;接下來的這部分與閒置農地有關,在增加生質碳匯方面,中研院建議你們「利用休耕或廢耕土地種植生長週期快速、且固碳能力較佳的草本植物(如狼尾草),移除已存在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這類生質碳匯亦可協助達到負碳之效果」,所以中研院也直接點名了狼尾草,你們要怎麼針對閒置農地增加森林碳匯以及生質碳匯?你認為閒置農地有沒有這樣的可能性? |
發言片段: 14 |
陳主任委員吉仲:中研院劉副院長的報告極具參考性,我們的碳匯來自三個部分,除了剛剛講到的森林以外,還來自土壤,未來種植狼尾草就會算在土壤的部分,也就是利用閒置的農地,不只種植狼尾草…… |
發言片段: 15 |
林委員岱樺:這11萬公頃的閒置農地…… |
發言片段: 16 |
陳主任委員吉仲:將所種植的白楊柳樹這種短期5年到6年的作物直接根除以後,不管是作為生物碳、燃料棒還是作為火力發電…… |
發言片段: 17 |
林委員岱樺:我們聚焦好不好?這11萬公頃的閒置農地要怎麼規劃成碳匯,也就是說這11萬公頃有的是直接種植什麼農作,或作何運用,但作為碳匯的部分,又該怎麼規劃?是全數用來做碳匯嗎? |
發言片段: 18 |
陳主任委員吉仲:當然不是,因為這要因地制宜,並不是每個地方的閒置農地都可以種植狼尾草,不過委員講的重點應該是,該怎麼把這些不影響糧食生產的農地,配合達到我們要的增匯。 |
發言片段: 19 |
林委員岱樺:是。 |
發言片段: 20 |
陳主任委員吉仲:這就是我們原來設定的目標。比如我們希望有一定面積的農地也可以提供某種程度的糧食安全,像是種植狼尾草就是一個可行的方向。 |
發言片段: 21 |
林委員岱樺:主委,既然閒置農地出自你農委會主委之口,相信你一定很心疼,所以本席就直接要求你們將11萬公頃的閒置農地規劃成碳匯的部分,譬如要占多大的面積、分布在哪些地方、實質的作法是什麼,如此淨零碳排辦公室才有政績好嗎?謝謝。 |
發言片段: 22 |
陳主任委員吉仲:好,謝謝。 |
發言片段: 23 |
主席:請邱委員議瑩發言。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268 |
---|---|
meet_id | 委員會-10-5-19-6 |
speakers | ["謝衣鳯","林岱樺","邱議瑩","楊瓊瓔","陳明文","邱顯智","陳亭妃","高虹安","呂玉玲","孔文吉","蘇震清","邱志偉","賴瑞隆","蘇治芬","曾銘宗","翁重鈞","廖婉汝","高嘉瑜","陳椒華","蔡易餘","洪孟楷","蔡壁如","張其祿","鍾佳濱","李貴敏","林德福","邱臣遠"] |
page_start | 169 |
meetingDate | ["2022-03-17"] |
gazette_id | 1114301 |
agenda_lcidc_ids | ["1114301_00004"]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經濟委員會第6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邀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經濟部首長率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首長就「農業 淨零排放現況、展望以及達成農業部門負碳排之可能性評估」進行報告,並備質詢 |
agenda_id | 1114301_00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