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365
發言片段: 0 |
---|
吳委員思瑤:(10時43分)謝謝主席。我要請教部長和劉次長,也要請教主管技職和高教的二位司長,因為我希望今天的主題大家都能夠嚴肅來面對。今天我的兩個主題,一個是考招新制,大學選才是成敗關鍵,接下來就交給大學了,要接球的是大學。另外一個延伸的質詢是我希望未來教育部正視大學如何來實踐SDGs,我們需要一個專責的機構。 |
請問部長,您有看到廖同學的全文嗎?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教育部潘部長說明。 |
發言片段: 2 |
潘部長文忠:委員好。我昨天蒐集後,有略讀過。 |
發言片段: 3 |
吳委員思瑤:不要只看新聞報導。 |
發言片段: 4 |
潘部長文忠:我是看他原來的文章。 |
發言片段: 5 |
吳委員思瑤:我們一字一句看,可以讀到一個孩子的心聲:「我們感到徬徨與茫然,因為沒有前例可循,一切都必須靠自己來摸索,在模糊不清的規則中尋找生存之道。作為一個白老鼠,我們都沒有錯,我們只是活在青黃不接年代裡的無奈人。」。我看了全文,真的是重重打在心上。 |
我長期以來非常支持考招新制,我支持學習歷程,我支持一個新興、多元的教育素養的導向。但是當我看到第一線的孩子,教育的主體是學生,我看到她的一字一句,我真的覺得我們要想更多。我當然不是說政策要翻轉,我們也不可能走回頭路了,但是我們要理解、要同理,然後思考未來怎麼精進。以這個孩子、這個同學,其實我已經看到他可以去念法律系、念政治系、念社會學,以後可以當立法委員,真的!因為他可以這麼清楚地論述對於一個政策的觀感。其實這位廖同學也應該把她這樣的行動作為學習歷程很重要的參採,我也希望大學可以看到這個年輕人的優秀跟勇敢。 |
就像他在文章裡頭說的,課程時數是一樣多的,而且他們要適應新的課綱、新的內容;學習歷程是一個我們都說不要、不要,可是事實上它就成為軍備競賽了!影響學生的社團選擇,不再是興趣導向,而變成是升學的導向了!然後我們從往年的4月到現在要拖到6月,申請入學的時間會拉長。在高三的下學期,為了學習不間斷,學生同時要面對學測、分科測驗和校內考試,所以對學生來講,真的壓力更大,心理的不安也擴大。我讀到孩子的壓力。 |
我不是挑戰政策的良窳,但我要問政策的成敗在哪裡?現在3月多,大家的學習歷程已經上傳了,孩子真的就去衝刺4月到6月的事。所以學生能做的努力都做了,高中端的老師給的協力都做了,家長該給的支持都給了,最後要接球的就是大學了。我們在這裡拍胸脯、掛保證,然而最後的選才,大學有沒有落實,這就是真正的關鍵。 |
其實我也有擔憂,這一頁PPT,到今天是我第四次秀出來,即便每個大學都成立了招生辦公室,但是大學的老師有沒有這樣的熱情?因為他的工作也太多了,他對這個新政策有沒有同樣的高度關切跟理解?我真的也很擔心。所以我要說的是,大學要接球了,如果今年大學的選才結果,讓大家覺得學習歷程真的花大錢買了就好看、就有用,我們的政策真的就回不去了,所以未來的責任在大學。 |
今天在這裡,我也只是要說出我的擔憂。我們如何能夠讓大學妥善、有效的鑑別學習歷程,有效的落實以素養為主的選才,重視學習歷程的內涵跟精神,這就是成敗的關鍵。所以無論如何,這是站在部長後面的3位都要去督導的事情。真的,我想這個部分,我們就是要做足準備。 |
下一個是我今天另外一個主題。學生面對新的教育的挑戰,其實大學更有更多元的新挑戰,大學SDGs是大學轉型的重要關鍵。從政策的導引、國際的排名、大學的評鑑到社會的驅力這4件事情,都push大學已經不能走回頭路了,就像剛剛的考招新制,學生已經不能走回頭路了,這是一個不可逆的社會發展的必然。 |
從政策導向、政策指引,由上而下,不管國發會2019年發表的台灣永續發展目標,到小英總統宣示的2050淨零碳排,由上而下。而教育部資科司也推出永續發展目標教育手冊,USR則由技職和高教合作。 |
部長,我前陣子去擔任某個權威雜誌的USR評鑑最終的評審,因為還沒有公布結果,我不能說。每個大學都想在大學治理裡實踐SDGs,所以他們都會拉高位階,最起碼是副校長擔任SDGs小組的召集人,校務會議都要列為討論,更多的是校長在主掌。請問教育部誰在主掌SDGs?有資科司嗎?資科司是管國教,技職跟高教怎麼分工?大學都已經到副校長跟校長了,如果這是重要的發展、不可逆的重要的事情,教育部誰在主掌? |
發言片段: 6 |
潘部長文忠:跟委員報告,如果就業務單位屬性,以永續發展的議題,資科司確實是教育部的主掌單位,它不是只管國教。 |
發言片段: 7 |
吳委員思瑤:但位階不夠。 |
發言片段: 8 |
潘部長文忠:跟委員報告,委員也是長期關注,在背後大力推動USR計畫。 |
發言片段: 9 |
吳委員思瑤:對。 |
發言片段: 10 |
潘部長文忠:當時就由劉次長擔任專案辦公室召集人的角色,因為這兩個會相結合。委員也知道,今年大學校長會議,這個議題是…… |
發言片段: 11 |
吳委員思瑤:大家都討論熱烈。 |
發言片段: 12 |
潘部長文忠:是大學校長會議自己設定的主題,顯然高教的…… |
發言片段: 13 |
吳委員思瑤:大家動起來了! |
發言片段: 14 |
潘部長文忠:大學校長真的也把這個…… |
發言片段: 15 |
吳委員思瑤:那政府端呢?教育部是不是讓劉次長來做這整個大學實踐SDGs的總主責者?我認為需要。 |
發言片段: 16 |
潘部長文忠:關於這個部分,我想次長本來就是督導高教、技職和資科司。 |
發言片段: 17 |
吳委員思瑤:這一定是,我希望就應當是,否則當我在調閱很多資料、準備很多內容的時候,我找不到一個頭。 |
發言片段: 18 |
潘部長文忠:這本來就是劉次長在督導的業務。 |
發言片段: 19 |
吳委員思瑤:有一個正確而且強而有力的領導,才會讓我們有效實踐,這是第一個,謝謝部長也正面回應了我的要求。從USR到SDGs,我希望就是由劉次長來承擔,而且未來在跟社會對話、跟學校連結的部分,以及縣市政府,都要有次長級主導,這才代表政府的重視。謝謝部長給我明確的答案。 |
看起來現在越來越多的國際排名也重視SDGs,泰晤士高等教育專刊2021年臺灣入選35校,是史上新高,我要給予肯定,代表臺灣也用SDGs作為大學ranking很好的優勢。現在大學評鑑的4個面向,其實我也都勾勒出來可以對應SDGs的項目,這個就丟給未來主責的劉次長,好好再去盤點一下,校務評鑑也要能夠扣合。 |
其次,社會的驅動力,就如我剛剛說的,很多權威雜誌、媒體或者是民間的NPO都在辦USR的評選,這代表我們的政策做對了,因為我們引領了社會的討論,民間評比大學表現的新興指標就是USR,就是SDGs。更新的需求就是永續人才的就業市場需求很大,不管是B型企業的認證,不管是ESG的永續管理師,都會導引大學的課程、訓練、學習及大學的生活,都更要SDGs,所以這是社會的驅力,是不可逆的,需要次長來領導。 |
最後跟你講我看到的幾個問題,請你們1個月內由次長召集,來向我提出答案跟政策的解方。以我現在看到的大學實踐SDGs有重硬體、輕軟體的現象,重硬體就是大家投資很多在改善綠能裝置、省水裝置,校園多種樹,更換省電燈泡,或垃圾減量、廢水除污,都在做硬體,這當然要做,這些是基礎建設;可是另外一個面向,在軟體方面就是要課程融入,課程融入SDGs才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永續的實踐者,包括教職員的照顧、學生的照顧、校園的健康及飲食、性別平等的落實、照顧弱勢族群、消滅所有不平等在校園裡面的實踐,還有動物保護。大學的動保很糟糕,很多學生要去做動保的社團,學校不支持。重硬輕軟是我看到的第一個問題,請你們帶回去檢討。 |
第二個問題,USR越做越好,以目前已補助的案數來看,一般大學有48校、101案,技職大學有44校、95案,看起來案子差不多,可是以我一案、一案看的結果,我們對於一般大學的補助高於技職。事實上,技職人才才是更應該跟社會對接的USR潛力的人才。請回去檢討,這是我看到的問題。 |
第三個問題,關於USR如何實踐SDGs,我真的很認真盤點2021年的216案,多數都實踐在SDGs的永續城鄉、健康與福祉的提升,還有創新及基礎建設,就是我剛說的更換硬體等等;至於學生以人為本的校園性別平權、和平正義及健全治理制度的實踐,是比較少被關照的,所以在實踐SDGs,我們可以更全面。而且我個人一直在強調文化面向,永續不是只有環境的永續,文化更需要永續。所以在文化方面,有一些是SDGs,有一些USR在作文化,可是相對少。 |
我看到的3個問題;對於技職的投資要更多,在實踐USR方面,他們應當是主力;然後重硬輕軟;還有對於SDGs的17項指標,學校都過於偏向某些部分。這是我今天拋出來的3個議題,未來我期待劉次長召集的會議,除了我說的問題,還有其他的問題,可以在1個月內提出報告,好好就這個問題嚴肅的討論,還是需要兩個月?沒有問題,這是重要的事情,我也可以給你3個月的時間。 |
發言片段: 20 |
潘部長文忠:謝謝委員。我想委員再給我們充裕一點的時間。 |
發言片段: 21 |
吳委員思瑤:好,3個月! |
發言片段: 22 |
潘部長文忠:好,差不多3個月。我跟委員報告,您所提的這3項,我都很認同,但技職的部分可能跟提案有關,這些年我們對技職其實是很大力支持。 |
發言片段: 23 |
吳委員思瑤:我們鼓勵技職大學,給更多誘因,它就更會提案了。 |
發言片段: 24 |
潘部長文忠:對,我的意思是希望他們把提案的服務…… |
發言片段: 25 |
吳委員思瑤:我們多宣導吧!多給技職大學的老師誘因,多元升等的機會給多一點,老師的補貼、獎勵給多一點,技職就會動起來了。 |
發言片段: 26 |
潘部長文忠:我真的很感謝大學校長,大學校院都一樣,今年的大學校長會議真的很主動規劃。 |
發言片段: 27 |
吳委員思瑤:我真的很感動,看到USR,我真的很感動。 |
發言片段: 28 |
潘部長文忠:而且他們也從USR逐步地往前擴大。部裡頭我會請劉次長來擔任總召集。 |
發言片段: 29 |
吳委員思瑤:要盡可能扣合全面的SDGs,好不好? |
發言片段: 30 |
潘部長文忠:讓我們討論深入一點,請委員給我們3個月的時間。 |
發言片段: 31 |
吳委員思瑤:好,3個月的時間。劉次長,就交給你嘍!謝謝。 |
發言片段: 32 |
潘部長文忠:謝謝。 |
發言片段: 33 |
主席:請林委員宜瑾發言。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436 |
---|---|
meet_id | 委員會-10-5-22-3 |
speakers | ["林奕華","張廖萬堅","萬美玲","黃國書","陳秀寳","王婉諭","吳思瑤","林宜瑾","何欣純","范雲","吳怡玎","賴品妤","陳椒華","高虹安","管碧玲","鄭正鈐","游毓蘭","高嘉瑜","廖婉汝","蔡易餘","楊瓊瓔","邱志偉"] |
page_start | 375 |
meetingDate | ["2022-03-17"] |
gazette_id | 1114201 |
agenda_lcidc_ids | ["1114201_00011"]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3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邀請教育部部長潘文忠列席就「111學年度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實施考招新制之問題檢討與如何改 善命題穩定度不足」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
agenda_id | 1114201_00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