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464
發言片段: 0 |
---|
何委員欣純:(11時16分)次長好。剛剛部長也很關心考招制度和孩子的權益,但不可諱言,我覺得我們還要思考得更多。剛剛黃國書委員也提到學習歷程變成商品化,108課綱第一線考生的想法是什麼?他們對於學習歷程的看法又是什麼?為什麼在實務上,蝦皮平臺竟讓學習歷程變成一個商品,而且反應還很熱烈,我認為教育部和所有的學者專家們真的要深思。 |
我們當然立意良善,希望孩子能夠自主的學習,能夠在高中3年、甚至從國中開始就能尋找自己的志向,知道自己未來要走哪一條路、考哪一個科系,所以積極地發展多元的學習,讓每一份學習都能留下資料和紀錄,作為未來申請大學時給教授們或給大學端審查的資料。這當然立意良善,但是有多少家庭跟多少孩子做得到?次長,拜託你來中南部走一圈,到鄉下走一圈,鄉下一點的學校,學校的資源跟老師能為孩子們找到的資源又是什麼?學校、家庭與孩子這三者能夠共同打造出來的學習歷程又是什麼?很多家長是連顧三餐都有困難、忙著打拚,沒有辦法有能力、有能量甚至有資源、有時間陪孩子去做更多元的探索與學習,哪能留下紀錄? |
這是我今天要提醒的,打從一開始我就反對學習歷程,一直質疑其公平性,現在我們來聽聽孩子們怎麼說。我不知道次長有沒有看過這本「108課綱觀察報告」,這61頁的報告是我們中部的3個孩子和他們的同儕夥伴們辛苦走過108課綱的心聲。他們自己做了一份報告,我給他們拍拍手,給他們肯定,這份報告怎麼來的?是因為他們認為學習歷程已經淪為軍備競賽。回到我剛剛開頭所說的,有多少個家庭可以有這麼大的能量,到底有百分之幾的家庭可以有能力去做軍備競賽?我希望你們要反思。 |
我再給次長看看這61頁報告內的重點,這份報告是由1,500份問卷,這些孩子付出了100分的努力,真的要給他們拍拍手。在這1,500份的問卷裡,他們一開始就直言把自己當成白老鼠,「我們是來自中部的一群高三生,在經歷高中3年的白老鼠生涯之後,我們意識到108課綱有許多待改進之處……」,其中一項就是他們認為有待改進的學習歷程。他們做了1,087份有關課本編排的問卷,最後收回534份的回覆。這些孩子自稱白老鼠,我們身為家長真的很不捨、很心疼,為什麼他們會有自認為是白老鼠的心情?我們的教育部、我們的學者專家、我們的教授們有去瞭解嗎? |
這份報告將問卷整理成你們現在常用的4個級分,分別是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同意、非常同意。在這份報告裡,高中生眼中的學習歷程檔案是什麼?如「我在高中時就能明白自己的志向,並能完整製作相關學習歷程」,調查結果顯示,不同意的比例高達81.8%,非常不同意為47.5%,不同意為34.3%;又如「高中學習歷程檔案的製作過程有助於我的個人成長」,不同意的比例達75.7%。次長,這個數字你們有看嗎? |
高中端的學生們並不明白教授想要看的內容到底是什麼,所以問卷題目中「我認同教育部所說的學習歷程能夠呈現學生個人學習特色亮點」,非常不同意和不同意的比例加起來為80.8%;而在「我能清楚明白在學習歷程檔案裡教授所要看到的內容為何」部分,不同意的比率也高達82.9%。 |
這4個數字顯示出什麼?教授端的大人們對孩子的設想,跟孩子能夠理解他們的學習生涯過程中所能收到的資源和能量,或是來自學校和家庭的支持,他們的感受卻是這個樣子,這是兩個極端啊!光是一個學習歷程就如此,次長有看過這份報告嗎?教育部有看過這份報告嗎?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教育部劉次長說明。 |
發言片段: 2 |
劉次長孟奇:教育部有瞭解。 |
發言片段: 3 |
何委員欣純:那教育部瞭解了之後呢?我知道你們的回應還是制式官方的回應,你們有沒有看到這群來自中部的孩子?我相信中部的孩子可能很羨慕北部的孩子,南部的孩子可能很羨慕中部、北部的孩子,東部的孩子是全部都羨慕得要死,這個叫什麼?城鄉差距!更不要說在每個區域裡都還有分都會與非都會區,更有偏鄉。你們都說資源豐沛、資源有整合、資源可以互相支援,可是在實務面上真的是如此嗎? |
我不知道教育部有沒有明確回應孩子們的5大訴求;第一,弭平課本與考試程度的鴻溝(他們用的是「鴻溝」兩個字);第二,拒絕學習歷程的軍備競賽;第三,正視城鄉資源的落差;第四,直面教育現場的執行問題;第五,確立教育改革的方向。次長,既然你們有瞭解了,請問教育部的明確回應是什麼? |
發言片段: 4 |
劉次長孟奇:我想學生們提出的這5個訴求,教育部當然都要持續地檢討改進…… |
發言片段: 5 |
何委員欣純:只有這樣子嗎? |
發言片段: 6 |
劉次長孟奇:因為這些我們都要再進一步做深入的瞭解,我會傾向我們最好能跟學生們面對面,才能更清楚地瞭解他們所看到的問題,以及他們所期待的檢討和改變的方向。 |
發言片段: 7 |
何委員欣純:我必須提醒次長,我剛剛一開始說這一份報告是誰做的?是中部的學生,我看了3位學生的照片,還是中部的菁英學校。如果連臺中菁英學校的學生,都認為學習歷程淪為軍備競賽,都認為我們的學習歷程跟實際上有落差,次長,這顯示出什麼? |
發言片段: 8 |
劉次長孟奇:我想我還是必須指出一點,我們的學生能夠製作出在我看來是非常優秀的報告,自然是代表我們的教育的確還是有達到一定的成效。當中的內容我想有一些的確是要再跟學生們多做溝通的部分,譬如大學教授到底怎麼看待學習歷程,我自己就是大學教授,我覺得這中間的確有一些誤解存在。委員剛剛所說的蝦皮,在我看來那叫詐欺而不叫商品化,號稱只有11萬考生,上面卻有101萬次的購買。下面5顆星的評論推薦說他已經被學校錄取,這個叫詐欺。我們現在為什麼對大學…… |
發言片段: 9 |
何委員欣純:既然你認為是詐欺,教育要不要發正式聲明?要不要去告網站?要不要告那間補習班、那個所謂的團隊? |
發言片段: 10 |
劉次長孟奇:對,我們一定要處理,因為那是非常明顯的詐欺。另外,針對大學推出那種不當的營隊,在我們來看也等於詐欺。因為大學教授在看資料的時候,基本上一定是面試連著資料一起看,這個資料會作為學生面試時的重要依據,再透過面試來確認學生的情形。哪有那種可以代表或聲稱大學教授就會這樣審查,這也是對我們大學教授的高度不信任,但是這裡面…… |
發言片段: 11 |
何委員欣純:次長,你認為這些都是詐欺,你覺得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存在? |
發言片段: 12 |
劉次長孟奇:所以這的確是我們要來處理的問題。 |
發言片段: 13 |
何委員欣純:我們的實際面跟理想面落差多大?孩子們是用「鴻溝」形容。 |
發言片段: 14 |
劉次長孟奇:是的,所以這就是我們必須處理的事情。 |
發言片段: 15 |
何委員欣純:他們認為學習歷程本身就是一個軍備競賽。 |
發言片段: 16 |
劉次長孟奇:這裡的重點是,到底要不要用學習歷程作為升學評分的標準之一。但是反過來講,如果今天學習歷程不列入,在升學中沒有一點角色的話,這是當初非常多高中老師在擔心的事情,因為課程的學習成果也不會受到重視,所以這些我們可能都必須要考量。但是我覺得學生提出這些實際執行面有問題的地方,我們一定要面對,這是毋庸置疑的。 |
發言片段: 17 |
何委員欣純:當然,部長剛剛講過我們最重視教育的公平性,我用這個例子是想提醒你們,教育的公平性真的有落實嗎?真的有讓孩子、家長跟高中端的老師認為教育真的是公平的嗎?我覺得這就是一個討論。你剛剛稱讚這群孩子能夠作出這麼好的一份報告,基本上就是我們教育改革所帶來的,我當然也肯定這群孩子,因為讓我們的孩子現在能參與公共討論且政府回應,在這樣的來往過程當中,當然就是我們教育的一環,這個我當然肯定。 |
之前公共政策平臺上有人提出國高中的上課時間要改,我們也接受,做出微調整了,我希望孩子能參與社會的討論,看見改變的可能性。對於學習歷程的問題,我希望教育部好好的正視孩子們的想法是什麼,孩子們在準備的過程裡遭受了什麼樣的問題,面對怎樣的情境?不管是他們的資源、家庭、能力,我覺得很多都是我們必須要去想的,也是我們的教育政策要如何訂得更周延,考招制度要讓所謂教育的公平性能更落實,這個才是教育的真諦,不是嗎? |
發言片段: 18 |
劉次長孟奇:是。 |
發言片段: 19 |
何委員欣純:次長,我建議你好好的去看一下孩子提出這61頁的報告,好不好? |
發言片段: 20 |
劉次長孟奇:好。 |
發言片段: 21 |
何委員欣純:我們今天來談考招,因為考招上路之後爭議不斷,孩子自稱是白老鼠,剛剛也有很多委員質疑,包括級分計算方式、分科測驗計分公平性。另外,申請入學名額回流到指考分發有近萬,這都牽涉到選填志願需要的經驗法則跟透明資訊。考招制度發生那麼多的問題,教育部跟大考中心要逐一回應家長、孩子及學校端的質疑,讓考招制度更公平,但在考招之後,最重要的就是學校。在選填志願方面,有很多家長、學校及學生最焦慮的是資訊不夠透明及清楚,教育部在這方面可以協助要求各大學,目前有的有、有的沒有,所有招生統計公開資訊的調查,是不是應該要讓各大學的資訊及其公開程度更透明化、清楚化,讓孩子、家長及師長們在幫孩子做選擇時,能夠更清楚、更有把握?這是孩子的權益,也是孩子應該有的,我拜託教育部要協助,好不好? |
發言片段: 22 |
劉次長孟奇:我們來瞭解一下,因為有些學校已經採取公布了,我們來看一下這些…… |
發言片段: 23 |
何委員欣純:有些學校有公布、有些學校沒公布啦!所以你們應該要協調各大學院校制訂。 |
發言片段: 24 |
劉次長孟奇:好。 |
發言片段: 25 |
何委員欣純:資訊的公開透明,本來就是應該的,而且要統一時間啊!這個資訊平台是教育部跟大考中心可以建立的。我真的接了太多陳情,選填志願選到哭,不是只有孩子哭,家長也跟著哭,結果現在統統變成補習班在幫他們選填志願及推測落點,這也不是我們要的,對不對? |
發言片段: 26 |
劉次長孟奇:我再瞭解一下那些已經有公布的大學所公布的資訊,我們來協調那些沒有公布的大學處理。 |
發言片段: 27 |
何委員欣純:我認為不要矇著眼睛不去看實際的狀況是如何,好嗎? |
發言片段: 28 |
主席:請范委員雲發言。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436 |
---|---|
meet_id | 委員會-10-5-22-3 |
speakers | ["林奕華","張廖萬堅","萬美玲","黃國書","陳秀寳","王婉諭","吳思瑤","林宜瑾","何欣純","范雲","吳怡玎","賴品妤","陳椒華","高虹安","管碧玲","鄭正鈐","游毓蘭","高嘉瑜","廖婉汝","蔡易餘","楊瓊瓔","邱志偉"] |
page_start | 375 |
meetingDate | ["2022-03-17"] |
gazette_id | 1114201 |
agenda_lcidc_ids | ["1114201_00011"]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3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邀請教育部部長潘文忠列席就「111學年度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實施考招新制之問題檢討與如何改 善命題穩定度不足」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
agenda_id | 1114201_00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