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535
發言片段: 0 |
---|
吳委員怡玎:(11時42分)次長早。其實從早上到現在,還有上次的質詢,很多委員都在關心試卷簽名的問題,在你們思考這個流程,就是簽名到底該放在哪裡的時候,我覺得你們可能要再更認真思考一下簽名到底有沒有必要,因為其實其他的國考並沒有簽名的要求。而且這是為了要防範槍手這件事情,既然都已經有准考證,准考證上面也有照片,還要查對身分證,還需要再簽名,我真的覺得你們可能要考慮一下這個東西到底是不是有它的必要性。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教育部劉次長說明。 |
發言片段: 2 |
劉次長孟奇:先跟委員報告,准考證已經取消了。 |
發言片段: 3 |
吳委員怡玎:准考證已經取消了嗎? |
發言片段: 4 |
劉次長孟奇:現在沒有准考證了。 |
發言片段: 5 |
吳委員怡玎:所以現在考生到場的時候就只是簽名而已嗎? |
發言片段: 6 |
劉次長孟奇:對。基本上是採簽名,准考證已經取消了。 |
發言片段: 7 |
吳委員怡玎:請問一下准考證是什麼時候取消的?是在簽名機制加入的時候取消的還是在什麼時候? |
發言片段: 8 |
劉次長孟奇:是我接大考中心主任的那一年取消的,但不是我取消的,是之前決議取消的。 |
發言片段: 9 |
吳委員怡玎:OK。 |
發言片段: 10 |
劉次長孟奇:跟委員報告,其實這都會有陣痛期,當初准考證取消時,我接任大考中心主任,是在我前面的決議取消的。那一屆考生因為沒有帶身分證明文件的相關違規事項也是忽然間就增加了。 |
發言片段: 11 |
吳委員怡玎:現在是攜帶身分證,是不是? |
發言片段: 12 |
劉次長孟奇:對,現在是攜帶幾個證明文件都可以,包括身分證、健保卡等相關的證明文件都可以,但是第一次實施的時候,是我當大考中心主任的第一年,的確那時候忘了帶這幾種證件的案件數也先飆高了一下,後來我們還是有再加強宣導。 |
發言片段: 13 |
吳委員怡玎:現在如果沒有這些證件的話,可以進入考場嗎? |
發言片段: 14 |
劉次長孟奇:我的理解是這樣子,過去簽名時試務人員會放到考生的前面請他簽,很多人反映這會影響…… |
發言片段: 15 |
吳委員怡玎:我知道,這部分我懂。 |
發言片段: 16 |
劉次長孟奇:基本上,就是用簽名作為基本依據。 |
發言片段: 17 |
吳委員怡玎:我的意思是,是不是真的需要這個簽名? |
發言片段: 18 |
劉次長孟奇:我跟…… |
發言片段: 19 |
吳委員怡玎:就是說即使沒有准考證…… |
發言片段: 20 |
劉次長孟奇:跟委員報告,我們建議這個還是要再謹慎地討論一下。 |
發言片段: 21 |
吳委員怡玎:當然,我只是希望你們可以納入考慮,因為你已經要求攜帶身分證件了嘛! |
發言片段: 22 |
劉次長孟奇:跟委員報告,現在有人主張因為有非選擇題,所以有字跡可以辨認,可是非選擇題也可以都不寫,所以很可能會出現一個只有寫選擇題,沒有任何字跡…… |
發言片段: 23 |
吳委員怡玎:我知道,我的意思是你最終只是想辨認這份試卷是不是槍手寫的,就這麼簡單,對不對? |
發言片段: 24 |
劉次長孟奇:應該說事後萬一被檢舉的話,要有一個非常清楚可以辨認的機制。 |
發言片段: 25 |
吳委員怡玎:好,因為我們也有一開始的防範機制了,就是檢查身分證件,我沒有要跟你爭論這件事情,只是覺得你們應該要再思考一下,一開始已經有身分證件的查驗了,並不是完全沒有把關,是不是還需要這個簽名機制?就這麼簡單。 |
我想再請問一下,除了扣級分外,他的原始分數還是照樣的,對不對? |
發言片段: 26 |
劉次長孟奇:先換算成實得級分以後再進行級分扣減。 |
發言片段: 27 |
吳委員怡玎:那你們還是會把原始分數給學生嗎? |
發言片段: 28 |
劉次長孟奇:就沒有原始成績這件事情了。 |
發言片段: 29 |
吳委員怡玎:所以就沒有給他原始成績了嗎? |
發言片段: 30 |
劉次長孟奇:對。 |
發言片段: 31 |
吳委員怡玎:我想請問一下,我們知道學校在甄選學生的時候,如果在同樣級分的狀況下,就必須要增額錄取,還是要看的原始總分? |
發言片段: 32 |
劉次長孟奇:應該不是這樣進行,如果是個人申請,是二階段的成績跟學測成績併入一起計算。 |
發言片段: 33 |
吳委員怡玎:對,我的意思是如果有兩個學生,他們依這些程序提交上來的級分數都是一樣的,是不是會比較原始總分呢? |
發言片段: 34 |
劉次長孟奇:這是要回歸到學校的招生委員會作處理。 |
發言片段: 35 |
主席:請教育部高教司朱司長說明。 |
發言片段: 36 |
朱司長俊彰:跟委員報告,通常遇到同分情形,如果在個人申請階段,就會看學校在簡章上面的規定,比如他們會寫明在同分的時候是要比較面試成績,還是要比較學測哪一科的成績,他們會根據那個規則去做同分的參考。 |
發言片段: 37 |
吳委員怡玎:OK,所以都不會看到原始的分數了嗎? |
發言片段: 38 |
朱司長俊彰:都不會看到原始的分數了。 |
發言片段: 39 |
吳委員怡玎:好,謝謝。接著是要問關於級分的問題,你們的級距算法是用1%還是0.1%?我們知道之前之所以決定還是用1%,是因為之後學校還是用1%,所以要有一致性,我想這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不然大考中心本來已經決定用0.1%來算級距了,對不對? |
發言片段: 40 |
劉次長孟奇:跟委員報告,應該是這樣講,因為今年學測是採前1%,這個是早就在簡章中公布的事情。以今年的分科測驗來講,如果學測是1%,今年的分科測驗採1‰,這樣大概會有80%以上的考生在60級分得到的級分會比預期低1個到5個級分。 |
發言片段: 41 |
吳委員怡玎:那沒有問題,因為今年確實是第一次實施分科,至於明年呢? |
發言片段: 42 |
劉次長孟奇:明年的話,最主要要考量一致性,目前我們交給招聯會來進行討論,招聯會的決議是很清楚的,1%講的是今年的情形,至於明年的情形,那就再進一步討論…… |
發言片段: 43 |
吳委員怡玎:所以那時候的決議只有今年? |
發言片段: 44 |
劉次長孟奇:對。 |
發言片段: 45 |
吳委員怡玎:那明年的話,什麼時候會決定呢? |
發言片段: 46 |
劉次長孟奇:目前還處於開放討論的情況。 |
發言片段: 47 |
吳委員怡玎:什麼時候要決定,你有沒有一個期限? |
發言片段: 48 |
劉次長孟奇:明年的話,應該是在…… |
發言片段: 49 |
朱司長俊彰:跟委員報告,因為每年相關的簡章大概都會在10月、11月陸續出來…… |
發言片段: 50 |
吳委員怡玎:所以你10月以前就要決定? |
發言片段: 51 |
劉次長孟奇:對,因為學測定案後,分科測驗基本上要與其一致,否則就會發生15級分跟60級分對不起來的狀況。 |
發言片段: 52 |
吳委員怡玎:好。次長,從剛剛我的問題,你大概可以知道,我們的升學制度一直在變,從多元入學到考試現場到底要帶什麼東西、到底會出現什麼問題,真的是一直在變。我大概在2000年大學畢業,到現在我都已經不知道變過幾次了,我可以想像很多家長跟我一樣,尤其是剛剛有小朋友要進入國中的時候,大家都很惶恐。我看了一下,你們確實在網站上有簡單的說明,讓大家知道現在的升學制度到底如何,但是我覺得還可以做得更好。為什麼坊間會有這麼多的補習班開授相關的課程或講座?這是有原因的,但是這就牽扯到若是一個經濟環境沒有那麼好的家庭,尤其這樣的家庭,父母更沒有時間去看那些文謅謅的字去研究到底怎麼回事。就偏鄉來說好了,可能老師的師資、人力也是不足的,也沒有辦法做太好的宣導,所以我覺得你們的網站可以在這方面再加強一下,做簡單的影片也好。我覺得現在尤其因為每一年都在變,你們可能甚至每一年都要更新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最新的制度是什麼。有時候你們可能只是update今年跟去年有什麼差別,但是很多家長老實說連去年是什麼情況都不知道,你跟他說今年跟去年有什麼差別,可能也沒有太大的作用,所以本席希望這方面的資訊能夠再加強一下。 |
發言片段: 53 |
劉次長孟奇:我們會來加強。 |
發言片段: 54 |
吳委員怡玎:另外一個就是所謂的素養考題,我們看到國文科的考題,現在已經連續4年破萬字了,自然科學的考卷也從原本的15頁加到19頁。次長,老實講,我是一個有點閱讀障礙的人,若是以現在這種考法,我應該沒有辦法進入國立大學。我又看了一下,數學的考試時間只有100分鐘,但是考題有20題,平均每一題只能花5分鐘來解題。很多學生抱怨5分鐘可能都還沒讀懂那個問題到底在問什麼,所以本來可能數學能力還不錯的小朋友,卻因為閱讀造成解題的困難。這些其實都還發生在考試的階段,我們可以想像在老師授課的階段,可能還會有更多的問題。次長,我覺得根本的問題是,素養這件事情到底要apply在哪些科目?是像數理這些東西嗎?我舉個例子,因為改成素養之後還沒有考過微積分,我真的不知道你要怎麼用素養的題目來考微積分? |
發言片段: 55 |
劉次長孟奇:我分成幾點來回答委員的問題。第一個是今年所有考題的文字資料都比去年減少,除了英文多了187個字之外,其他都是減少的,這是第一個。第二個,今年除了數A以外,其餘各科是穩定的,意思就代表其實在各科的級分分配之類的,其實是相當穩定的狀況,這是第二點。 |
發言片段: 56 |
吳委員怡玎:次長,對不起,那你覺得數A的不穩定是因為…… |
發言片段: 57 |
劉次長孟奇:第三點,微積分是非常素養的科目,如果在工科的話,所有的微積分是要運用到土木,要運用到所有其他各個方面的,所以微積分是一個素養的科目。重點應該是在考題的文字說明要清楚易懂,要檢討的應該是這部分。 |
發言片段: 58 |
吳委員怡玎:好,這沒有問題,但我覺得你可以想像,在一般師資比較缺乏的偏鄉,老師有沒有能力出題目?我們是不是可以有一個更大的題庫來協助這些老師?可能有些學校就3個數學老師,你要這3個人去湊出有素養傾向的題目來幫小朋友準備考試,我覺得有點高難度,所以你們或是大考中心是不是可以準備一些題庫,讓老師有所依據?另外,是不是可以輔導各校之間的合作,可能讓偏鄉的一些學校,甚至可以線上跟其他都市區域的學校看怎麼合作?畢竟如果連老師都不知道怎麼教,我不知道學生該怎麼學。 |
發言片段: 59 |
劉次長孟奇:跟委員報告,我們會請國教署加強這方面的訓練,會後我們也再跟大考中心討論一下,可否也請大考中心跟國教署合作加強,特別是針對比較偏鄉地區老師的支持跟訓練。 |
發言片段: 60 |
吳委員怡玎:應該是說你們題庫出來的話,因為每一年命題的老師都不一樣,之後大考中心的命題也比較有個依據,有越來越多的範本,它會比較有依據,老師教學的時候也會比較輕鬆一點。希望增加題庫,就這麼簡單。 |
發言片段: 61 |
劉次長孟奇:實際考試的題庫跟老師的訓練就必須要區隔開…… |
發言片段: 62 |
吳委員怡玎:當然,但是至少看多了就比較知道它大概長什麼樣子。 |
發言片段: 63 |
劉次長孟奇:我們再跟國教署及大考中心來討論一下。 |
發言片段: 64 |
吳委員怡玎:謝謝次長。 |
發言片段: 65 |
主席:請賴委員品妤發言。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436 |
---|---|
meet_id | 委員會-10-5-22-3 |
speakers | ["林奕華","張廖萬堅","萬美玲","黃國書","陳秀寳","王婉諭","吳思瑤","林宜瑾","何欣純","范雲","吳怡玎","賴品妤","陳椒華","高虹安","管碧玲","鄭正鈐","游毓蘭","高嘉瑜","廖婉汝","蔡易餘","楊瓊瓔","邱志偉"] |
page_start | 375 |
meetingDate | ["2022-03-17"] |
gazette_id | 1114201 |
agenda_lcidc_ids | ["1114201_00011"]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3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邀請教育部部長潘文忠列席就「111學年度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實施考招新制之問題檢討與如何改 善命題穩定度不足」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
agenda_id | 1114201_00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