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1268

發言片段: 0
蔡委員易餘:(14時6分)主委好。事實上,我跟主委已針對玉米問題對話很多次了,我想用這個機會再和主委聊一下。基本上,主委很清楚知道國產玉米自給率大概就是2%,剩下全部靠進口,這幾年除了在疫情、貨運等種種因素加總之下,包括現在烏克蘭在打仗,烏克蘭在全世界大概是第五大玉米生產國。以這樣的情況來看,世界玉米價格的走勢大概還是會走高喔!主委,你怎麼看?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農委會陳主任委員說明。
發言片段: 2
陳主任委員吉仲:應該是短期、今年的部分,但是也有人預期戰事之後應該會回穩。
發言片段: 3
蔡委員易餘:會稍微回穩吧?
發言片段: 4
陳主任委員吉仲:對。
發言片段: 5
蔡委員易餘:但我們總是希望提高國內整體糧食,尤其是黃小玉、也就是玉米這部分的生產量,這是沒有錯的嘛!
發言片段: 6
陳主任委員吉仲:其實完全正確。我很感謝委員過去這幾個月持續針對硬質玉米做了很多具體政策的建議,比如說超過9元部分回饋給農民,也包括是否要擴大種植面積。
發言片段: 7
蔡委員易餘:這點要感謝主委啦!您這個決定讓許多農民很有感。
發言片段: 8
陳主任委員吉仲:委員,其實更重要的是COVID-19造成很多船期延誤、船運成本提高,加上原油上漲,許多原物料價格也上漲,再加上俄烏戰爭,反正國際的情勢讓許多作物,尤其是黃豆、玉米等飼料成本增加,所以現在是我們推廣國內種植最好的機會。
發言片段: 9
蔡委員易餘:對,現在推廣是正確的,所以主委也打算把基期年取消嘛!針對基期年,之前都要求必須在83年就種植,83年如果還沒種植,現在種植、轉作就少了該筆獎勵金,而少了該筆獎勵金就差很多,會減少農民種植黃小玉的誘因。
發言片段: 10
陳主任委員吉仲:是啦!所以我很感謝委員,因為每到產地,你的建議我們都聽到了。我們今年的打算是這樣的,要讓硬質玉米種植面積增加,可是他們都享受了既有基期年獎勵,有時我們走同一條路,一邊是基期年耕地,一邊是非基期年耕地。所以我們打算讓非基期年土地種植硬質玉米,農民就可以享受與基期年一樣的綠色環境給付每公頃6萬元的獎勵。
發言片段: 11
蔡委員易餘:同樣是6萬元嘛!
發言片段: 12
陳主任委員吉仲:這樣的話,其實這6萬元值得。
發言片段: 13
蔡委員易餘:那這項政策什麼時候開始?
發言片段: 14
陳主任委員吉仲:今年啊!
發言片段: 15
蔡委員易餘:今年就開始?
發言片段: 16
陳主任委員吉仲:委員已經反映那麼久了,我們要趁現在。而且現在要把種子準備好,要足夠耶!
發言片段: 17
蔡委員易餘:對,可能不夠喔!
發言片段: 18
陳主任委員吉仲:農民經過機械化採收,透過農會點收,之後再由中央畜產會賣給飼料場。蘇茂祥副署長可以改天向委員報告,完整措施都已經在規劃了。
發言片段: 19
蔡委員易餘:有,副署長也一直和我討論。
主委,我之前跟你談過,除了硬質玉米以外,我們知道事實上還有一些土地沒辦法種硬質玉米,可能就種牧草或種植青割玉米。這些作物收成比較沒那麼好,過去轉作獎勵就是3,500元,我想請問有沒有辦法在這時候提高對農民的獎勵,把獎勵金拉高到4,000元?
發言片段: 20
陳主任委員吉仲:其實我也很希望可以這樣,畜牧業很需要青割玉米,尤其是現在進口都受到影響。這部分我個人支持,但必須向行政院報告。
發言片段: 21
蔡委員易餘:好。
發言片段: 22
陳主任委員吉仲:等我爭取到預算,才敢跟委員講。至於剛才提到在非基期年農地上種植硬質玉米的獎勵比照基期年的綠色環境給付,是因為委員有爭取了,也感謝您向行政院反映,行政院長也已經批了本會的公文,我才敢向委員報告,答應二期就做。
發言片段: 23
蔡委員易餘:從今年二期就打破基期年?
發言片段: 24
陳主任委員吉仲:至於青割玉米獎勵金要從一分地3,500元變成4,000元的部分,我們這次已將青割玉米非基期年種植也納入。
發言片段: 25
蔡委員易餘:也就是同樣有獎勵,我只是覺得,在給予轉作獎勵時,過去的3,500元會沒有比較性,農民可能選擇不種植牧草和青割玉米,現在畜牧業者使用飼料習慣了,反而覺得餵牧草麻煩,所以如果沒有提高誘因,現在要種牧草或青割玉米的農民就會少了。
發言片段: 26
陳主任委員吉仲:委員,但是獎勵金一旦提高,大部分會被地主拿走。
發言片段: 27
蔡委員易餘:所以這點我們也要克服啊!
發言片段: 28
陳主任委員吉仲:這有點兩難。假使一分地獎勵金從3,500元調到4,000元,多500元,那這500元要怎麼給實耕者?
發言片段: 29
蔡委員易餘:還是要給實耕者啊!所以要想辦法讓實耕者拿到。
發言片段: 30
陳主任委員吉仲:蘇茂祥副署長也在,讓他們去研擬怎麼擴大面積,這樣好嗎?
發言片段: 31
蔡委員易餘:好,請思考一下。
發言片段: 32
陳主任委員吉仲:好。
發言片段: 33
蔡委員易餘:第二個要與主委談的與今天的淨零排放議題就有關係了。我們知道農委會過去獎勵平地造林,但平地造林獎勵大概逐步到期了,平地造林獎勵結束之後,未來這些平地造林要怎麼辦?要農民繼續造林還是改為農作?或者還有什麼規劃?
發言片段: 34
陳主任委員吉仲:向委員報告,由於20年要到了,有關我們的政策方向,委員也很關心,所以我在此向委員報告。第一,這類土地有台糖的,而且台糖土地比較多,有一萬一千多公頃;也有私有林兩千多公頃,基本上,如果農民繼續維持平地造林,有景觀生態環境效果,我們就要繼續給這筆獎勵金,否則農民怎會願意繼續維持?
發言片段: 35
蔡委員易餘:是啊!
發言片段: 36
陳主任委員吉仲:而且還有生態環境的外部效果,在國外本來就有綠色環境給付,所以這樣做是合理的。
發言片段: 37
蔡委員易餘:對,站在淨零排放的立場,應鼓勵他們繼續造林啊!
發言片段: 38
陳主任委員吉仲:對。第二個,如果木材有經濟價值,農民可以砍掉重種,我們也尊重,尤其是私有林的部分。
發言片段: 39
蔡委員易餘:當然。
發言片段: 40
陳主任委員吉仲:如果有景觀效果,我們還是比較偏好繼續維持。
發言片段: 41
蔡委員易餘:可是我要跟主委講一個觀念,過去的平地造林獎勵已經逐步到期,尤其是台糖的土地。
發言片段: 42
陳主任委員吉仲:對,快20年了,我知道。
發言片段: 43
蔡委員易餘:事實上,我們也要尊重一點,就是土壤的肥沃度不一樣,有些土地土壤比較差,有些地方比較好,農委會應儘量鼓勵土壤貧瘠的地區進行平地造林。我覺得應該邀集台糖等單位,大家坐下來討論。例如同樣種甘蔗,有些土地收成就是差,有些土地收成好,收成好的地方就讓農民種甘蔗,收成差的地方就鼓勵農民平地造林,也就是要做通盤的盤整,而不是一成不變的讓造林者繼續造林。應該趁20年到期這個機會重新盤整土地,那些土壤貧瘠的地方就走平地造林,台糖也會很樂意啊!
發言片段: 44
陳主任委員吉仲:說到這一點,我們有兩件類似委員的建議,可以提供給台糖。第一,平地造林1萬1,000公頃中,如果有一些可以回頭從事農業種植,比如說五千、六千公頃,可以把該土地的出租管理權交給農委會,我想很多青農就可以加入農業生產。
發言片段: 45
蔡委員易餘:對,這是主委可以做的。
發言片段: 46
陳主任委員吉仲:這是第一點。第二點,目前1萬1,000公頃至1萬2,000公頃種植甘蔗的土地都是大面積土地,假設台糖製糖原料夠的話,搞不好可以撥出6,000公頃讓我們種植硬質玉米啊!
發言片段: 47
蔡委員易餘:是啊!
發言片段: 48
陳主任委員吉仲:這樣收成可以更大幅地提高啦!
發言片段: 49
蔡委員易餘:是啊!
發言片段: 50
陳主任委員吉仲:所以我們有點想這樣做。
發言片段: 51
蔡委員易餘:主委這樣講,我聽了很高興,因為我正要跟主委談的就是這項建議。現在就是好的時機點,20年到了,我們鼓勵繼續平地造林,可是要看當地土壤到底適合種什麼,而不是腦袋僵化地認定只能繼續造林。
發言片段: 52
陳主任委員吉仲:對,完全同意,其實現在已經變化很大,不該再用三十、四十年前的農地管理方式。不然也請委員幫忙向經濟部反映。
發言片段: 53
蔡委員易餘:沒有錯。經過這三十、四十年來,有些地方土壤鹽化了,有些地方土地都改變了,既然改變了,我們就不要一成不變,還以過去的使用方式來定義,好不好?
發言片段: 54
陳主任委員吉仲:好。
發言片段: 55
蔡委員易餘:談到台糖,我就要跟主委講,事實上,我認為有很多現象不合理,例如我們那一帶有滯洪池,因為台糖過去協助我們做滯洪池。興建滯洪池時必須把土挖起來,土挖起來之後,就被安置在一旁。後來我建議台糖,土壤在原地堆起來,就可以平地造林,因為土已經堆高了。這樣一來,土壤也不需要外運到其他地方。但我之前和台糖搞得很不高興,就是因為台糖還是要求運輸業者把那些土運至第三地,等到有人投標之後再運走,浪費了兩次運費成本。我當時建議就把土留在原地,台糖卻說違反農地農用,如果能用來造林,滯洪池一旁的土壤就可以堆成假山。
發言片段: 56
陳主任委員吉仲:是,有景觀效果。
發言片段: 57
蔡委員易餘:有山有湖,不但變成一個風水地方很好,也是平地造林啊!
發言片段: 58
陳主任委員吉仲:是啊!
發言片段: 59
蔡委員易餘:可是台糖就是這麼僵化的說土壤一定要外運,結果外運浪費了運輸成本,也增加碳排放啊!我認為在處理這些土地時,應該把各方找來,大家好好討論,每個單位都不要本位主義,如此可以減少很多資源浪費、公帑浪費,這樣才是正確的啊!
發言片段: 60
陳主任委員吉仲:是啊!完全同意,我們可以邀請台糖討論。
發言片段: 61
蔡委員易餘:好啊!我們找台糖針對這些事宜討論一下、協調好,既能做最有效的利用,又完全符合農委會期待增加造林、減少碳排這樣的方向,好不好?
發言片段: 62
陳主任委員吉仲:好。
發言片段: 63
蔡委員易餘:謝謝主委。
發言片段: 64
主席:請洪委員孟楷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268
meet_id 委員會-10-5-19-6
speakers ["謝衣鳯","林岱樺","邱議瑩","楊瓊瓔","陳明文","邱顯智","陳亭妃","高虹安","呂玉玲","孔文吉","蘇震清","邱志偉","賴瑞隆","蘇治芬","曾銘宗","翁重鈞","廖婉汝","高嘉瑜","陳椒華","蔡易餘","洪孟楷","蔡壁如","張其祿","鍾佳濱","李貴敏","林德福","邱臣遠"]
page_start 169
meetingDate ["2022-03-17"]
gazette_id 1114301
agenda_lcidc_ids ["1114301_00004"]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經濟委員會第6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經濟部首長率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首長就「農業 淨零排放現況、展望以及達成農業部門負碳排之可能性評估」進行報告,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14301_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