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1429

發言片段: 0
張委員其祿:(14時38分)謝謝主席!有請農委會陳主委。主委好!今天的專報是邀請農委會來談碳的問題,但本席要先請教主委一個時事性的問題,剛才有多人都提到農會法的修法,洪委員孟楷關切的是農會之前選舉的賄選問題等等,對這方面,其實我們也滿支持應該加強納管和調整刑度,因為我們確實不希望看到這種現象,但外界比較大的質疑是在所謂專業理事派任的部分,請問這部分是否有什麼具體規範?標準為何?需經哪些程序?這些在法中是否有明確規定?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農委會陳主任委員說明。
發言片段: 2
陳主任委員吉仲:委員好!這次修法有六大重點,有關賄選或代理人制度的修正都是為了讓整個農會往前走,因為農會有三級,從鄉鎮區、縣市到全國農會,現在是針對全國農會的理事有所謂專業理事不超過三分之一的規定,因為按照農會法的規定,理事的組成要有三分之二以上是農民,那些理事是從代表選上來的,所以要成為理事就必須具備農民資格,因此專業理事人數自然不能超過三分之一。其次是之所以要有專業理事,委員可以參考日本跟韓國的作法,這個改變的過程對農業部門而言絕對是正面的。
發言片段: 3
張委員其祿:我們現在並不是一定要討論其效果,只是這個專業理事有一點接近公司裡面的監察人、獨董的概念,但是在公司裡,這種獨董的產生還是要由股東選任,現在農會對此有微詞的原因在於專業理事是從中央派下來,好像變成是由上而下而非由下而上。
發言片段: 4
陳主任委員吉仲:聽委員的意思是今天大家也認同要有類似專業的席次,而且不超過三分之一,至於如何形成,我們當然樂意聆聽大家的意見,畢竟派去的人是要真的具有專業的,對這個部分,我們可以來思考看看後續如何執行。
發言片段: 5
張委員其祿:現在其實還沒有很明確,只是希望要有這個專業理事,很多農會體系原來的人覺得這個規定不是由下而上,在他們的概念裡,如果這是類似獨董性質的話,在公司裡還是要經過股東會選的,我們也是先反映出這個意見給主委參考。
現在回到今天的專報,其實關注的還是淨零碳排這件事,農委會其實雄心不錯,本來的國家目標是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農委會希望2040年就能達成,並希望在兩年內能夠讓主力農產品都有碳足跡的標示,我們對此給予肯定,不過今天專報中有關碳足跡的資訊著墨不深,只寫了短短的一小段即4-3-3,請問我們對這部分的具體策略已經很清楚了嗎?
發言片段: 6
陳主任委員吉仲:今天在向大院報告的書面資料或簡報中有提到一個重要的措施,那就是要執行碳足跡政策,這不是我們農委會而已,而是經過了好幾場會議,大家都同意要儘快實施,所以這個政策是已經確定的,問題只是怎麼做而已,我們當然是優先從比較重要的、消費者比較關心且有進口的品項做起,因為國內外產品不一樣,如此才能凸顯不同,這樣消費者就會開始關心所購物品的碳足跡。
發言片段: 7
張委員其祿:報告中寫的是兩年就要達成,所以我們認為你們要將措施寫得更明確具體,不過說實話,要將商品的碳足跡明確辨認出來其實不是很容易,農委會對於碳排放週期計算方式是「從生產到離開農地進入運輸車前所產生的碳足跡」,主委認為這樣就夠了嗎?我們希望的是從農場一直到餐桌的足跡都能計入,而且一般商品的碳足跡是原料→製造→配送→銷售→使用→廢棄回收,以本席引用的資料來看,連包裝廢棄物的處理都占碳排滿大的一部份,如果農委會的碳排週期僅是從生產地到運輸車前,這樣是不是少算了一段?
發言片段: 8
陳主任委員吉仲:我完全同意委員上述所言,其實國外都已經在推動此事且標示得非常清楚,從生產出來開始到消費者手上為止,所有通路的碳足跡都要計入,而且對於如何計算也有一套方法學,以我看過的一個國家為例,就計算出他們的羊肉二氧化碳當量最高是39公斤,牛肉是27公斤,相關的方法學都已經建立起來了,我們當然會依國際的規範,對國內農產品及進口的國外農產品用這樣的方式去計算,至於國外的部分,會在進口到國內部分計算完畢後再加上運輸路程的部分,那些其實都是很清楚的。
發言片段: 9
張委員其祿:本席的問題是到消費者端甚至在成為廢棄物之後的部分,那些是否也能計算在內?
發言片段: 10
陳主任委員吉仲:目前並沒有考慮到消費者端之後的部分,可能之後會再考慮。
發言片段: 11
張委員其祿:我們只是點出問題,認為如果只是計算到運輸車前的話還是少算了一些,這部分還請你們研議。
有關碳標籤的部分,我們也肯定這是一定要做的,甚至覺得應在兩年內完成,問題是我們的碳標籤產品是混在一起的,光是農委會的農產品就很複雜多元,現在若要搜尋碳標籤產品資訊,連塑膠都會與醬油、鮮乳放在一起,曾有學者以漁業為例,指出水產品的碳足跡就可能與肉類等其他產品不太一樣,故建議你們在研議碳標籤相關事宜時,能否更加類別化使其更為清楚,而非丟一個碳標籤卻將所有商品都混在一起,說實話這樣在適用上是比較困難。
發言片段: 12
陳主任委員吉仲:我們完全同意委員的看法,且相關單位也有一些研究成果,在實務上,不止霧峰的香米、臺南豐榮的米都有做這樣的標示,連鮮奶也有,因為乳牛就是排放甲烷最大的源頭,再加上從國外運輸的路程,所以我們不會自己關起門來計算,會將相關的學者專家都邀集進來。
發言片段: 13
張委員其祿:因為已經有學者指出這些是有差別化的,所以請你們去研議。
最後一個問題要請教主委的是,現在除了減碳之外還要有綠能,但我們知道現在台灣的綠電統統都被台積電拿走了,將來農業部門會不會為了減碳希望用的是綠電,協助農業爭取綠電的配額比例?應該一定要的吧!
發言片段: 14
陳主任委員吉仲:農業部門也有很多會排放溫室氣體,也有碳權需要,對這些我們當然會先滿足,若有多的碳費轉成碳權賣給其他中小企業,我們會建立起相關平台,這樣可以滿足大家的需求,坦白說,若無這些需求,農漁民怎可能會配合我們去做這些。
發言片段: 15
張委員其祿:其實農業部門就是綠電的基礎,很多太陽能都是擺在魚塭等地,所以我們自己也要有優先的權利,你們則是站在主管機關的立場,保護農民,他們自然也要配有這樣的比例,否則現在的感覺是不止中小企業沒有,其實農業部門更弱勢,自己都搶不到,到時候一算碳足跡,發現自己還比較多,這樣也不划算。
最後,不論是路徑的建議、碳足跡的計算、標章的執行到讓農業享有這樣的配額,本席希望主委都能參考我今天的意見。謝謝主委!
發言片段: 16
陳主任委員吉仲:謝謝委員的建議。
發言片段: 17
主席:接下來登記發言的李委員貴敏、邱委員臣遠、羅委員美玲、蘇委員巧慧、廖委員國棟、林委員德福、葉委員毓蘭、何委員欣純、賴委員惠員、莊委員競程、王委員美惠、劉委員世芳、張委員育美、鄭天財Sra Kacaw委員及劉委員建國均不在場。
登記發言委員除不在場者外,其餘均已發言完畢,詢答結束;鍾委員佳濱、李委員貴敏、林委員德福及邱委員臣遠所提書面質詢,列入紀錄、刊登公報,書面質詢和未及答復部分,請相關單位於一週內以書面答復並副知本會。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268
meet_id 委員會-10-5-19-6
speakers ["謝衣鳯","林岱樺","邱議瑩","楊瓊瓔","陳明文","邱顯智","陳亭妃","高虹安","呂玉玲","孔文吉","蘇震清","邱志偉","賴瑞隆","蘇治芬","曾銘宗","翁重鈞","廖婉汝","高嘉瑜","陳椒華","蔡易餘","洪孟楷","蔡壁如","張其祿","鍾佳濱","李貴敏","林德福","邱臣遠"]
page_start 169
meetingDate ["2022-03-17"]
gazette_id 1114301
agenda_lcidc_ids ["1114301_00004"]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經濟委員會第6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經濟部首長率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首長就「農業 淨零排放現況、展望以及達成農業部門負碳排之可能性評估」進行報告,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14301_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