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127
發言片段: 0 |
---|
蔡委員壁如:(15時27分)院長好。今天是經濟組,我想跟你談談世界經濟論壇這1、2年關心的事情,2021年跟2022年全球風險評估報告的第一名都跟氣候有關係,2021年講到極端氣候,今年講到氣候行動失敗,當然前幾名都跟疫情有關係,臺灣這2、3年也在COVID-19的籠罩之內,不過我們COVID-19疫苗的覆蓋率應該是慢慢地在提升,但是氣候變遷沒有疫苗。在這個情形之下,面對2050淨零碳排,企業的競爭力何去何從?所以想跟院長討論兩個議題,一個是碳定價,一個是淨零路徑。 |
首先,想跟院長討論碳定價,希望碳定價能夠帶領臺灣的產業轉型,不是收了錢或繳了錢就算了。其實在歐盟或日本都很早就實施了,歐盟甚至2005年就開始實施碳交易,我們的鄰國韓國跟新加坡大概這幾年也都開始實施碳交易跟碳稅,但是臺灣截至目前都還沒有開始,所以臺灣在因應氣候變遷的腳步上面是非常地緩慢的,我不曉得應該要如何超韓趕日? |
第二個是碳的價錢,你會發現這個部分的價差非常地大,所以想跟院長來討論一下,臺灣在碳定價的部分要怎麼去定價?這個大概也是大家關心的事情。在這個碳定價的期間,我們希望有效的碳定價不是為了收錢而收錢,我們希望它能夠有3大效益,第一個、落實減碳,而不是繳了錢,或者付了錢就算了。第二個、減碳的成本在產業上要能夠達到產業升級的效果,再來第三個就是要能均分到全民,達成社會分配的正義,所以為了因應2023年歐盟碳關稅這件事情,與其讓國外來課稅,那我們不如就自己課,所以關於碳定價,還是應該要有一些科學的依據,到底要怎麼談論碳定價?到底要課多少稅才可以促進產業升級,催生低碳產業?政府到底有沒有去做碳定價的產業影響評估,到底要課多少?重點是到底是由誰來決定?不曉得院長有沒有去協調經濟部跟環保署?為什麼這在經濟委員會我也拿出來問,因為在衛環委員會環保署每次都沒有辦法回答,他每次都說再討論、再討論,因為我覺得這是跨部會,甚至國發會的問題,所以我請問院長,關於碳定價,有沒有做過產業的影響評估?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行政院蘇院長答復。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174 |
---|---|
meet_id | 院會-10-5-4 |
speakers | ["蔡其昌","高金素梅","魯明哲","廖婉汝","林奕華","吳琪銘","王婉諭","孔文吉","王美惠","陳瑩","張其祿","吳斯懷","溫玉霞","劉世芳","湯蕙禎","許智傑","傅崐萁","林俊憲","高虹安","陳椒華","蔡壁如","賴士葆","陳玉珍","林文瑞","黃世杰","吳怡玎","吳琪銘","鄭正鈐"] |
page_start | 81 |
meetingDate | ["2022-03-22"] |
gazette_id | 1113701 |
agenda_lcidc_ids | ["1113701_00004","1113701_00005"]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第4次會議紀錄 |
content | 施政質詢 對行政院院長提出施政方針及施政報告繼續質詢─ 繼續質詢─ |
agenda_id | 1113701_00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