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1615

發言片段: 0
趙委員天麟:(12時39分)主席、各位同仁以及所有關注十八歲公民權修憲的朋友,大家好。1990年代的修憲是一個重大的里程碑,它讓臺灣可以直選我們的國家元首,讓我們的國會可以全面改選。經過了這二十、三十年的時間,這一次是另外一個里程碑,因為我們可以接受跟世界潮流一致的十八歲人民可以取得公民權,就代表這二十、三十年臺灣民主化之後民主深化的成果。臺灣的民主發展跟深化一直以來都有青年的身影,從1990年的野百合學運、1997年的菅芒花學運、2008年的野草莓學運、2012年的反媒體壟斷運動、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青年都是主力的推手。事實上,從日本統治時期到國民黨來臺,對抗威權就是以年輕人作為骨幹。教育部在2014年11月公布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社會領域的核心理念就是涵育新世代的公民素養。2017年在我擔任內政委員會召委的任內,我們大家共同通過了公投年齡下修到十八歲,確立了人民從十八歲起行使公民權的里程碑。過去這幾年,不論在中央還是地方,我看到越來越多的青年學生為了臺灣的民主深化挺身而出,這就證明民主教育讓青年具備公民素養的基礎。教育部去年也修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課程審議會組成及運作辦法,增訂教育部可協助學生代表委員蒐集相關人員對課程綱要內容的意見,足見現在青年學生的公民素養已經普遍獲得社會的認可。
2020年高雄市長的補選,以高中生為主體的高雄學生民主聯盟舉辦市長候選人對話論壇,與會者有條不紊地對高雄的未來市政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從他們的表現,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年輕人絕對夠格成為一個能行使完整公民權利的個體。透過修憲讓十八歲青年擁有公民權,是我們所有立法委員的神聖使命。今天立法院即將表決審查十八歲公民權的修憲案,包括臺灣青年民主協會等所有的青年團體也同步在立法院外面發起了「Vote for 18!」的行動,衷心期盼國會不分朝野的立法委員可以共同團結起來,暫時放下紛擾,一起來支持臺灣的十八歲公民權。這是憲法時刻,我們站在歷史的關鍵,希望待會的表決可以一起讓十八歲公民權通過送出立法院,而且在公民複決的道路上,朝野真正全力來共同促成讓九百多萬以上的臺灣人民投下贊成票,讓十八歲公民權修憲案在2022年成為正式憲法的一部分。謝謝。
發言片段: 1
主席:謝謝趙委員。繼續請陳委員椒華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55
meet_id 院會-10-5-5
speakers ["游錫堃"]
page_start 1
meetingDate ["2022-03-25"]
gazette_id 1114201
agenda_lcidc_ids ["1114201_00002"]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第5次會議紀錄
content 報告事項
agenda_id 1114201_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