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213

發言片段: 0
張廖委員萬堅:(9時46分)部長早。今天早上大家都非常關心,因為疫情的關係,大概有99所學校已經停課改用線上教學的方式,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有所謂的「新臺灣模式」,所以學校停課改用線上教學的方式其實有一些變動,剛才部長也回覆了,可是很多國小家長在問,因為國小沒辦法打疫苗,雖然都是輕症和無症,到目前為止,部長知道因為這一波Omicron染疫的小學生,大概有多少人?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教育部潘部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潘部長文忠:委員好。小學這部分據目前統計,從1月開始到現在應該是122人。
發言片段: 3
張廖委員萬堅:都是輕症嗎?
發言片段: 4
潘部長文忠:目前為止,我掌握到的都是。
發言片段: 5
張廖委員萬堅:陳時中指揮官也講說其實如果我們現在選擇新的模式,因為大部分都是輕症和無症,所以國際上有一種講法,有些國家都已經採所謂的「與病毒共存」,現在學校的停課規定也在滾動式修正,可是一方面陳時中部長又說現在還沒有到高峰期,如果到高峰期,加上都是無症和輕症,未來有可能一天確診1,500例以上,這是有可能的事情,如果是這樣的話,像國小以下學校沒有辦法打疫苗,這部分有沒有可能採取跟去年一樣的防疫措施,有一段時間比如10天或是兩個禮拜的預防性停課,有沒有這樣的規劃?
發言片段: 6
潘部長文忠:我們對於停課這部分在3月3日有跟指揮中心約略做微調,本來是1人確診,就是那一班停課,2人就全校停課,後來改成是兩班,這是因應整個疫情而做調整。
發言片段: 7
張廖委員萬堅:就是因為數量大,但是病毒輕,對於整個衝擊變小,可是家長會擔心因為小學沒有辦法打疫苗,在社區裡面有可能就傳開了,只能去管控儘量讓大家打三劑疫苗,但因為小孩子不能打,所以小學部分的防疫措施有沒有比較謹慎或特別?
發言片段: 8
潘部長文忠:確實,就像委員所關心的,學校其實都非常認真謹慎,對於過去相關的防疫規範確實是全面落實,包含連假前,教育部也特別對於各個縣市再做提醒,目前還在觀測疫情發展,對於防疫上是否要再做滾動的……
發言片段: 9
張廖委員萬堅:事實上因為小學生沒辦法打疫苗,其實更可能染疫,但都是輕症和無症,在這種狀況下,染疫學校的數目如果越來越多,即使按照這個標準,我看也都要停課,大概就是要採遠距教學。
發言片段: 10
潘部長文忠:這部分我想教育部會持續追蹤,其實指揮中心最近很密集在觀測這方面,而且校園都會同步,只是學校總是人數聚集比較多,一旦停課就會有……
發言片段: 11
張廖委員萬堅:我們看昨天教育部的資料,停課國小已經有38校,幼兒園有6校,像這種比較小的孩子一請假,其實家長就很麻煩,也必須請照顧假,去年我們修法是同意家長有照顧假。
發言片段: 12
潘部長文忠:對,防疫照顧假。
發言片段: 13
張廖委員萬堅:如果規模越來越多,很多國小的家長很可能需要停課10天、20天,我們是否能比照去年,也來統一發給孩童家庭防疫補貼,有沒有可能再研擬?
發言片段: 14
潘部長文忠:這個部分可能要再就整體做考量。
發言片段: 15
張廖委員萬堅:對,這個跟你們整個政策有關,對不對?國小的部分假如我們必須採取預防性停課,即使他是輕症、無症,但因為小孩子沒辦法打疫苗,比較保險的話,學校就讓他們在家裡面,這樣家長就開始擔心小孩還小必須照顧,甚至有身障的孩子,所以這部分我覺得教育部可能也要好好去想一下。
發言片段: 16
潘部長文忠:因為家庭防疫津貼是比較整體性的一次……
發言片段: 17
張廖委員萬堅:去年是因為5月下旬……
發言片段: 18
潘部長文忠:對、對、對,而且真的是要多列預算才有……
發言片段: 19
張廖委員萬堅:當時很多家長也都沒有打疫苗。
發言片段: 20
潘部長文忠:現在確實我們跟指揮中心在談預防性停課時,儘量也比較朝向讓家長不用受太大的干擾,我也會注意,現在學校的應變都非常快,預防性停課其實可以減少疫情的擴散,停課的天數也少,有時候連三天都不到,因為在採檢過程中,針對一個班、兩個班儘快預防性停課,一旦安全就趕快復課,這是我們比較希望讓家長的負擔或影響面儘量降低的作法。
發言片段: 21
張廖委員萬堅:這還是要看整個狀況。
發言片段: 22
潘部長文忠:是。
發言片段: 23
張廖委員萬堅:假如國小的影響範圍很廣的話,你就開始要去考慮這部分。
發言片段: 24
潘部長文忠:有,我們幾乎隨時都在跟指揮中心討論並保持聯繫。
發言片段: 25
張廖委員萬堅:回到今天的主題,其實我們看到大學的整併,公公併已經併得差不多了,最近產生問題的是陽交大,其實公公併這幾年看起來,以長期來看還是利大於弊,一開始都是人事問題,像高雄科大也是。
發言片段: 26
潘部長文忠:對,三所。
發言片段: 27
張廖委員萬堅:我們當時就很關注,但它合併起來現在呈上來的結果是好的,他們校長也表示他們的商業學院改成智慧商業學院,產學合作也從7億變10億等等,整體來講是好的,請問到目前為止還在推動公公併的有哪幾所學校?
發言片段: 28
潘部長文忠:跟委員報告,目前有在討論,但是大概都還在起步。
發言片段: 29
張廖委員萬堅:你們知道的,在鼓勵中、計畫中、進行中的大概還有哪些?沒有嗎?
發言片段: 30
潘部長文忠:還談不上計畫,只是有聽說他們想跟誰一起努力。
發言片段: 31
張廖委員萬堅:所以根據過去公公併的經驗也有一些爭議,你們是不是應該制定一些合併的指引?有無制訂一些規範促使這些公公併的學校能因應未來學校的競爭力、發展競爭力?少子化當然也是一個因素,但不完全是。
發言片段: 32
潘部長文忠:委員,我們本來就有頒行大專校院合併處理的原則,但其實可以再做一些滾動調整。
發言片段: 33
張廖委員萬堅:滾動式、更積極的,針對學校發生的問題。如果還有進行中的、計劃中的,我覺得你們應該要積極去進行。另外就是大家比較關切的公私併問題,其實我滿贊成部長剛才回答委員的講法,當然不是因為少子化,有些必須要退場的學校比較屬於我們講出來比較不好意思,即後段班的私立學校,如果它要整併去公立學校就會有一些問題,其實私立學校如果有競爭力,比如有醫學院,像高雄中山大學跟高雄醫大都是很優秀的私立學校跟公立大學,像臺中中興大學和私立中山醫大,其實他們也有想法,可是像這種公私併現在的阻礙是什麼?
發言片段: 34
潘部長文忠:跟委員報告,因為這兩者的體質真的完全不一樣。
發言片段: 35
張廖委員萬堅:我知道,私立是法人、校董。
發言片段: 36
潘部長文忠:有關其法人、校產,政府機關沒有那種角色說它一定要……,因為是私併入公,大概不是公併入私,因為是併入公的情況,校產還是完全私人的;另外,委員也一定也知道是有關人事上的問題,公立的學校和私立學校的人事其實是兩軌。
發言片段: 37
張廖委員萬堅:其實我跟他們都談過,如果中山醫大他們覺得本來辦學就不是要獲利或賺錢,而是培育英才,如果中興大學要重新設學士後醫,也是要花一堆錢去籌設,假如中山醫大教學的部分可以跟中興併的話,中興也省錢,中山醫大也可以做一個……
發言片段: 38
潘部長文忠:教育部對公私併的態度絕對不會是排除,現在只是在併的過程當中……
發言片段: 39
張廖委員萬堅:就是在法律的基礎上怎樣去協助。
發言片段: 40
潘部長文忠:所以現在部裡也請中正的團隊繼續在……
發言片段: 41
張廖委員萬堅:本來聽說去年底要出來,現在搞到明年底。
發言片段: 42
潘部長文忠:有一些原則,但是還是會卡住。
發言片段: 43
張廖委員萬堅:所以其實5月出來的話,還是沒有合併的基礎?
發言片段: 44
潘部長文忠:我有詳細瞭解他們在研究上的問題,如果像剛才委員舉例的這兩所學校,因為我大概也聽過他們幾位校長都有很強烈的想法,我說至少可以先合作,因為像現在中興大學也好或國立中山大學也好,都籌設了學士後醫,這兩個所在的區域裡面也有一些私立有醫學大學的……
發言片段: 45
張廖委員萬堅:都很好,都經營得非常好。
發言片段: 46
潘部長文忠:這種資源上的合作,也許大家不是馬上談到校產等等要怎麼處理,但相關醫學資源可不可以一起來共享、來合作,我覺得這反而是第一階段。
發言片段: 47
張廖委員萬堅:當然這是第一階段,可是最後還是會做組織整併,這還是它未來的目標,如果你們5月出來的研究案還是認為法律有障礙,等於沒有白做,大家都知道,比如高雄醫大和中山大學,聽說他們現在轉學等於是校內轉系,都一樣,可是整個資源運用、財務運用、各方面的運用如果能做組織性的整併會比較好。所以部長,我們就是要幫助這些公私併,如果將來他們併起來,對學校的競爭力是好的,至於法令的障礙、制度的障礙,我覺得教育部有義務要想辦法來處理。
發言片段: 48
潘部長文忠:謝謝委員,如果以公跟私兩所學校有非常強烈的意願合併,而且他們也真的有誠意,之後可能有涉及到法規上如何來做因應調整,也合乎到真正的目的,當然也考慮到在永續上不會產生後遺症,以這樣的方式,教育部絕對願意從這上面……
發言片段: 49
張廖委員萬堅:5月份你們提出來的報告應該要提出建議,而不是認為不可行,應該是朝向看看要解決的問題可能是什麼,當然不是部裡面完全可以解決,至少民意機關大家關心,覺得也有道理,我們就應該來助行、想辦法。
發言片段: 50
潘部長文忠:委員,我們可以在那個基礎上來看,因為當時中正的團隊也都是針對已經有在談的這些學校做模擬並徵詢他們的意見。
發言片段: 51
張廖委員萬堅:對啊!就是針對法律制度要怎樣改。
發言片段: 52
潘部長文忠:對,他不是純學術研究。
發言片段: 53
張廖委員萬堅:看看要修哪些法規,我們才有辦法來協助,好不好?謝謝。
發言片段: 54
潘部長文忠:是,謝謝。
發言片段: 55
主席:請陳委員秀寳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312
meet_id 委員會-10-5-22-7
speakers ["賴品妤","林奕華","萬美玲","鄭正鈐","張廖萬堅","陳秀寳","王婉諭","黃國書","吳怡玎","何欣純","吳思瑤","范雲","林宜瑾","洪孟楷","楊瓊瓔","張其祿","高金素梅","游毓蘭","林德福"]
page_start 255
meetingDate ["2022-04-06"]
gazette_id 1115301
agenda_lcidc_ids ["1115301_00005"]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7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教育部部長潘文忠列席就「大學合併之問題與檢討」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15301_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