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730

發言片段: 0
蘇委員震清:(11時24分)部長好。我先請教一個問題,你知不知道現在太陽能模組的進口數量激增?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經濟部王部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王部長美花:應該沒有激增。
發言片段: 3
蘇委員震清:怎麼會沒有?一定有啊!因為今天能源局沒有來,我這樣問你可能比較苛刻,但是我必須跟你講,這是絕對的激增,107年一整年只進口303萬美元,108年進口308萬美元;109年進口198萬美元,從110年下半年開始變成496萬美元;而根據111年1至2月份的淨統計,太陽能模組在1月和2月兩個月當中就已經進口519萬美元,也就是說,單是這一、兩個月內的進口總額就超過其他年度一整年的總額,請問部長這是什麼原因?
發言片段: 4
王部長美花:不過和整個太陽能的需求量比起來,占比還不是很大,現在……
發言片段: 5
蘇委員震清:部長說出這樣的話表示你對這項產業不夠關心。
發言片段: 6
王部長美花:在1、2月份能源局確實有給他們相關的……
發言片段: 7
蘇委員震清:為什麼兩個月內的進口額度就比整年度的進口額度還要高?難道是臺灣本土業者的產能不足嗎?
發言片段: 8
王部長美花:據我的瞭解,現在的產能確實是很吃緊的。
發言片段: 9
蘇委員震清:衝著你這句話,我要跟你講,去年(2021年)一整年只裝了1.88G,如果你們真的有用心統計,就會知道國內廠商一年的生產量應該有4G以上,這代表什麼?一個是不到2G的安裝,另外一個是4G的產能,為什麼?或許部長會說這個有進口的問題,可能國內的價格會比較貴,但我必須說,太陽能面板與模組是一個國安問題,就像離岸風電一樣,我們希望國內在地化對不對?現在他們都從東南亞進口,請部長正視這個問題,從東南亞進口到底有沒有洗產地?那天你請假,當時我也是詢問這個問題,結果次長回答說他不曉得,我的重點在於,我們不能進口大陸的東西對不對?
發言片段: 10
王部長美花:是的。
發言片段: 11
蘇委員震清:我們限制他們進口,但人家不會想辦法嗎?他們就到東南亞洗產地。難道臺灣不知道嗎?其實我們知道,但是我們有沒有法可以管?你知道美國、印度是怎麼處理這個問題的嗎?
發言片段: 12
王部長美花:據我的瞭解是,美國最近有業界希望美國政府可以啟動反規避的調查。
發言片段: 13
蘇委員震清:這是一個很嚴肅的課題,美國、印度他們都知道,他們實際的做法是什麼?他們課徵反傾銷稅、反補貼稅、反規避稅,試問臺灣呢?剛才我講的,為什麼今年兩個月內的進口額度就遠比其他年度還要多,甚至超過其他年度一整年的總額。剛剛部長又回答說,我國內的產能可能比較吃緊,我把明確的數字提供給你,你可以去問一下能源局,如果我講錯的話我負責任。我們去年只有裝1.88G,還不到2G,但國內的產能應該可以達到4G,照理說,應該是供過於求,而不是供貨不足,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他們還要一直從國外進口?而且是從東南亞進口,臺灣本土業者接受了政府的說法,包括經濟部、行政院副院長都告訴他們這是國安問題,希望他們能夠配合增加產能、擴廠,請問有沒有這回事?
發言片段: 14
王部長美花:有的。
發言片段: 15
蘇委員震清:既然有這回事,你們叫業者擴廠,他們投資好幾十億元下去,結果得到的是被政府打了一個巴掌!你們叫他們配合政府去擴廠,但是現在卻說他們的量能不足,然後又接受從國外進口一大堆進來。為什麼他們願意配合政府?因為他們相信政府,但卻感受不到政府對他們應有的鼓勵與支持。現在外面有人在帶風向,很多人帶風向說臺灣生產的品質比較差、價格比較貴,但是真的是這樣嗎?我要替本土的業者講話,今天我不是為了一間公司而是為了整個產業鏈,他們帶動了多少的就業人口?重點是今天他們從東南亞進口,難道我們真的不知道這是中國的業者在洗產地嗎?美國做得到,部長,你是臺灣經濟的一把手,主管經濟的首長,你明知道這個問題,為什麼國外能,臺灣不能?可以去做嗎?
發言片段: 16
王部長美花:跟委員報告,就我了解,這個過往90%以上都是用國產的,我也了解到從去年到今年……
發言片段: 17
蘇委員震清:現在不是只有國產,部長,你越講會越漏氣。原本進口只有多少%,你知道嗎?只有0.5%,結果從2022年開始,現在表態要從國外進口的達到15到20%!為什麼?原本只有進口0.5%,連1%都不到,但是2022年開始表態要從國外進口變成15至20%,比當初馬英九執政時的13%還多,試問業者情何以堪?
發言片段: 18
王部長美花:根據我們掌握的資訊,我了解一下再跟委員回報,如果有不正常的部分,我們當然會去處理,但是相關的產業狀況,包括需求方跟供給方之間有沒有什麼問題,以及廠商是不是真的能夠做出4G……
發言片段: 19
蘇委員震清:這個問題我跟你講,部長,因為交給台電的躉購費率有時限的問題,如果不在時限內繳交就會被取消,所以大家都要趕這個時間,我們一年才檢討一次,可以的話應該參考日本的作法,他們是以季為單位,可能三個月就檢討一次,所以才不會擠在一起。大家為了追求比較高的躉購費率,賣給台電可能每度4塊錢,但是一般買賣可能每度才兩塊半,算起來差很多,所以大家都擠在同一個時間,難怪會有供需的問題。但是整體來講,他們一年能夠生產4G的電力,我們一年申裝才不到2G,怎麼會有供需的問題?這就是整個結構的問題,在於整個躉購費率上出現了差異。今天本席可以了解到這麼細,為什麼能源局沒辦法了解到這麼細,這個牽扯到整個產業,重點是如果今天整個模組面板都移往國外,你要知道臺灣是一個海島國家,經常遭受颱風的侵襲,萬一颱風來襲受到損害,光要從國外下單進口就要兩、三個月,要面對的不是修理的問題,而是若遭遇風災整個損壞無法發電,所以為什麼要鼓勵在地化,對不對?
發言片段: 20
王部長美花:沒有錯。
發言片段: 21
蘇委員震清:既然沒有錯,為什麼進口的比率還會一下子從原本的零點幾%漲到變成15至20%?人家外國政府都可以去查反傾銷稅、什麼稅等等,我們臺灣政府卻雙手一攤說我沒辦法,甚至於部長,我希望你能去了解,到底有沒有人在帶風向?國內的產能明明就夠,為什麼還要從國外進口?未來衍生的問題是國安的問題。部長,我苦口婆心在這邊講這些話,是希望政府能夠重視這些問題,這些真的不能開玩笑,好不好?謝謝。
發言片段: 22
王部長美花:是,我了解一下。好,謝謝委員!
發言片段: 23
主席:請賴委員瑞隆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186
meet_id 委員會-10-5-19-11
speakers ["邱志偉","黃秀芳","曾銘宗","蔡壁如","林楚茵","林岱樺","謝衣鳯","楊瓊瓔","孔文吉","高虹安","邱顯智","蘇治芬","陳明文","陳亭妃","陳超明","蘇震清","賴瑞隆","陳椒華","王婉諭","何欣純","高嘉瑜","李貴敏","呂玉玲"]
page_start 73
meetingDate ["2022-04-06"]
gazette_id 1115301
agenda_lcidc_ids ["1115301_00003"]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經濟委員會第11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一、審查:(一)行政院函請審議「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案、(二)本 院委員黃秀芳等19人擬具「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條例第十四條及第二十四條條文修正草案」案; 二、審查:(一)行政院函請審議「商品標示法修正草案」案、(二)本院委員陳素月等19人擬 具「商品標示法第九條條文修正草案」案、(三)本院委員羅致政等17人擬具「商品標示法第九 條及第十三條條文修正草案」案、(四)本院委員蘇治芬等 29 人擬具「商品標示法修正草案」 案、(五)本院民眾黨黨團擬具「商品標示法第九條條文修正草案」案;三、審查:(一)行政 院函請審議「企業併購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案、(二)本院委員林楚茵等16人擬具「企業併購 法增訂第四十條之一條文草案」案、(三)本院委員曾銘宗等17人擬具「企業併購法部分條文修 正草案」案
agenda_id 1115301_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