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257
發言片段: 0 |
---|
蔣委員萬安:(9時22分)部長好,我們看到蔡總統的臉書還有現在的指揮中心、政府已經定調所謂新臺灣模式,所以是不是可以清楚的說明現在是要從清零走向共存這樣的過渡模式?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衛福部陳部長說明。 |
發言片段: 2 |
陳部長時中:委員好。可以這樣說。 |
發言片段: 3 |
蔣委員萬安:所以最終我們的目標是不是要走向開放,與病毒共存? |
發言片段: 4 |
陳部長時中:開放的腳步不會停,方向是這樣,但是要做有效的管理,目前最主要是要減害。 |
發言片段: 5 |
蔣委員萬安:現在是一個走向開放、走向共存的過渡模式嘛! |
發言片段: 6 |
陳部長時中:對。 |
發言片段: 7 |
蔣委員萬安:但最終是不是就是要走向開放,跟國際接軌? |
發言片段: 8 |
陳部長時中:當然,當然是這樣的目標。 |
發言片段: 9 |
蔣委員萬安:所以在這當中會經歷什麼,部長是不是可以很務實地告訴民眾? |
發言片段: 10 |
陳部長時中:從這樣的往下走,當然疫情的規模一定會擴大,染疫的人一定會變多,所以我們現在估計如果以1,500人到現在的量能我們都不動,就現在相關的防疫方式,把分流做好,大概1,500人是我們的…… |
發言片段: 11 |
蔣委員萬安:那有沒有可能超過1,500例? |
發言片段: 12 |
陳部長時中:也有可能。 |
發言片段: 13 |
蔣委員萬安:你們預估可能會飆高到多少? |
發言片段: 14 |
陳部長時中:當然詳細數據沒有辦法很精確的跟委員報告,不過我想每一個階段如果能夠相對守好,輕重症的分流做好,醫療體系不崩潰,其實我們可承受的能力就會變高。 |
發言片段: 15 |
蔣委員萬安:我們參考了其他國家的例子,看到他們如果最終走向開放,與病毒共存,這當中的過渡期間有可能包括確診數飆高或重症案例提高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希望指揮中心也能很務實地告訴民眾,第一個、相關的配套措施政府準備好了沒有?這樣民眾才能有所依循,也才知道可能會發生什麼狀況,事先做好準備,同時地方政府也能及早因應,我想這是民眾期待政府清楚的告訴國人,現在這個新的模式有什麼具體的作法?可能面對的問題跟挑戰,以及還有哪些狀況?這是民眾想要清楚知道的,但是現在所看到的政策其實都很模糊,新臺灣模式就是積極防疫、穩健開放,目標是重症清零,輕症有效管控,然而這些其實都沒有很清楚的告訴民眾,接下來該怎麼準備?地方政府要怎麼因應?譬如說重症清零目標稍微明確,但輕症有效管控,部長有沒有一個客觀的指標?怎麼樣才可以有效控制?多少的確診案例,你們認為是屬於範圍之內可以有效管控? |
發言片段: 16 |
陳部長時中:關於輕症的有效管控,最主要是要讓他不要變成重症,也不要突然出現一波大量指數型的成長,我們是以此作為目標。 |
發言片段: 17 |
蔣委員萬安:所以有沒有一個客觀的案例數? |
發言片段: 18 |
陳部長時中:標準各有不同,我們看香港這一波裡面…… |
發言片段: 19 |
蔣委員萬安:或達到相當的比例,至少有一個客觀的評斷標準,才知道怎樣是已經有效管控,又什麼時候已經超乎有效管控?所以我們勢必要改變模式以為因應,總是要有一個客觀的指標吧! |
發言片段: 20 |
陳部長時中:沒有,現在先跟委員報告,我們整體是要怎麼去做,我們本來是採精準疫調,擴大匡列隔離,然後PCR檢驗,再到醫院治療,這是我們原來的方式。而現在我們不再做所謂的精準疫調,而是要簡化疫調,輔以科技防疫,不再擴大匡列,進行居家隔離,然後要用快篩取代或和PCR交互使用…… |
發言片段: 21 |
蔣委員萬安:部長,這些我們都認同,其實這些作法都很好,也就是現在你們提出新的模式是要改變一些作法,我覺得民眾也會接受、認同,但是現在大家想要知道怎麼做到?或是如何有效管控,以達到這樣的目的,以及什麼樣的標準是有效管控?希望指揮中心能說清楚,大家才知道該怎麼配合?地方政府也才能準備,並發現問題及早因應,每天記者會公開報出確診的數據也才有意義,民眾才能知道目前我們的輕症狀況。以部長剛剛講的相關措施,比如說不再做精準疫調,並縮小匡列等,就可以達到一定有效的管控,大家才會知道你們的標準何在。接下來大家關心的是我們臺灣做好準備了沒有?有關居家隔離,譬如參考其他國家像韓國對於輕症的作法,所以新北市政府提出在宅照護,就這個部分,指揮中心什麼時候可以公布指引?我知道部長你們已經有在研議,但什麼時候可以公布? |
發言片段: 22 |
陳部長時中:關於指引草案,我們準備在下禮拜指揮中心會議將它定案。 |
發言片段: 23 |
蔣委員萬安:好,所以下禮拜我們會看到在宅照護的指引,那什麼時候可以啟動? |
發言片段: 24 |
陳部長時中:有關啟動機制,還是要徵求一些縣市來做相關的試辦。 |
發言片段: 25 |
蔣委員萬安:會先從試辦開始? |
發言片段: 26 |
陳部長時中:對,因為這些東西有的就其可行性、社區溝通等,仍有相當多的問題,所以如果有一個指引,然後有地方願意來辦,那我們就一起來辦,它可分成幾個方向,就是我們住宅的條件是什麼?社區的情況怎麼樣?然後加上未來的關懷中心要針對這些確診者做更好的關懷服務,免得他在生活上遭遇困難,然後最重要的就是醫療平臺,該如何架構一個遠距的醫療平臺?讓他在需要諮詢時,有人可以問,當情況趨於嚴重時,他可以及時轉到醫院去,這幾個問題我們都同時在研議,也需要加以試辦。 |
發言片段: 27 |
蔣委員萬安:部長剛剛講到我們有沒有遠距智慧醫療的協助跟輔助,還有包括硬體是不是可以給予居家隔離的民眾?比如說血氧機,我們參考其他國家,譬如韓國,他們除了將接種過疫苗卻染疫者隔離期時間算滿7天,輕症患者在家接受治療,然後透過app直接在家看診拿處方箋,相關的配套,希望政府除了公布指引後試辦,其餘各方面都要儘快做好準備,因為如果我們現在開始啟動新的模式,那要確定從哪幾個縣市開始輕症居家隔離,相關的配套也要做好,否則如果稍有不慎,我們也很擔心會不會疫情突然又擴散,另外,我一直很關心…… |
發言片段: 28 |
陳部長時中:我們現有的智慧醫療平臺需要有一點壓力測試,因為以前使用的範圍沒那麼大,所以這是我們現在努力的方向。 |
發言片段: 29 |
蔣委員萬安:好,希望你們儘快做好準備。 |
發言片段: 30 |
陳部長時中:好。 |
發言片段: 31 |
蔣委員萬安:再者,關於長者疫苗的覆蓋率,這個問題也是我一直非常關心的,現在雖然第一劑、第二劑、第三劑疫苗覆蓋率大概分別都有八成、七成、五成,但是長者施打疫苗的覆蓋率,還是低於新加坡跟韓國,各界為此也曾多次提醒,就此指揮中心有沒有積極的策略以提高長者施打疫苗的意願以及覆蓋率? |
發言片段: 32 |
陳部長時中:當然就臺灣整體來看,其實我們的覆蓋率也不算低,我們還算是前段班,但是整體為了因應未來疫情的情況,當然是越高越好,所以對於長者施打疫苗給予500元補助,本來只到4月10日截止,現在會再延續。另外,我們希望有一些相關的管制,有點像是鼓勵跟管制並重,以提高它的施打率。 |
發言片段: 33 |
蔣委員萬安:部長,有關疫苗受害的救濟,我建議參考韓國的作法,他們在這一次疫苗的施打採取比較寬鬆的認定,在臺灣有幾次在立法院委員會進行質詢時,跨黨派的委員也都提出有沒有辦法檢討改善現行疫苗受害救濟制度被批評又慢、又少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是不是可以進行相關的檢討?以提高長者施打疫苗的意願。 |
發言片段: 34 |
陳部長時中:當然這個問題我們檢討過很多次,對於專家的意見,我們也必須尊重,不過委員提出不要用那樣的絕對值,只要相對讓大家覺得安心,看要怎麼做,我們會來研議,其實我們臺灣的速度跟世界比並不算慢,但是我們的案件比起世界各國的比例卻高出很多,因為我們入口的標準很低,大家都可以提出。 |
發言片段: 35 |
蔣委員萬安:因為我們現在有一個新模式的作法,所以要有一個積極的策略,因此相對長者的疫苗施打率就很重要,我想國外的數據就可以呈現,雖然長者在整體的確診比例上不一定最高,但是在重症或死亡率卻是占絕大的比例,所以這也是我們為什麼一直希望提高長者的疫苗施打覆蓋率,對此就必須要有積極的策略,因此有關其他國家的作法,希望指揮中心可以拿來參考,作為檢討改進的方式。 |
最後,我知道部長有說,未來有一些特定的場所會要求打滿三劑,而且這樣的特定場所會越來越多,但是有一些民眾,像是無法接種疫苗的幼兒、特殊體質的民眾、特殊疾病患者,他們是無法施打疫苗或不適合打第三劑疫苗,並不是他們不願意打,而是沒有辦法施打,針對這樣的狀況,指揮中心有什麼相關的配套? |
發言片段: 36 |
陳部長時中:我們不會做一定要打滿幾劑疫苗的限制,只要有醫師的證明,就跟打了幾劑的疫苗具有一樣的效果。 |
發言片段: 37 |
蔣委員萬安:如果是一般民眾,比如他要到一些特定場所,或是如您所說未來可能會有越來越多這樣的地方要求打第三劑,而要求提出小黃卡等相關證明,但有些人因為身體狀況無法施打,那他就只要提出相關證明就可以嗎? |
發言片段: 38 |
陳部長時中:對,但是對於某些特殊的場合,我們可能也不會放寬,因為有一些特殊的場合…… |
發言片段: 39 |
蔣委員萬安:那有什麼配套措施? |
發言片段: 40 |
陳部長時中:因為有些特殊場合染疫的可能性是高的,所以為了他身體好,他如果沒有辦法打疫苗…… |
發言片段: 41 |
蔣委員萬安:我希望指揮中心還是要研擬相關的配套措施…… |
發言片段: 42 |
陳部長時中:事實上,我們有一些免疫力低的人在生活上還是有一些限制在,那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不過我們不會去限制他。 |
發言片段: 43 |
蔣委員萬安:部長,我認為還是要顧慮到這些民眾相關的權益,並研擬相關的配套。 |
發言片段: 44 |
陳部長時中:好。 |
發言片段: 45 |
蔣委員萬安:另外,根據香港還有英國的報告顯示12歲以下的兒童,Omicron變種病毒對他們可能造成嚴重併發症的比例非常高,而英國的報告也說Omicron變種病毒造成兒童住院的比例增加,甚至引起長期症狀的比例也持續上升,所以這部分我們臺灣有沒有針對兒童醫療資源做一些盤點,確認是不是足夠?或確實了解這樣的狀況,究竟我們該怎麼因應? |
發言片段: 46 |
陳部長時中:我想這還是關係到疫苗的施打,最重要是現在國際上確實有一些相關的報告出來,我們委員也都注意到這個情況,以前在討論疫苗都是要利大於弊,在還沒有看到一些後遺症或相關情況,且染疫率這麼低的情況下,大家都傾向先不要打,現在有新的資料進來,我想是值得大家去考慮的。 |
發言片段: 47 |
蔣委員萬安:好,對於萬一兒童染疫相關醫療資源的充足性,我希望指揮中心應該還是要做好準備。 |
發言片段: 48 |
陳部長時中:好。 |
發言片段: 49 |
蔣委員萬安:最後,因為部長前面提到現在針對新的模式在措施上有作一些調整,但我想反映現在匡列的範圍以及清消的SOP,還有停班課的標準,可能也都要適度做一些檢討跟調整。 |
發言片段: 50 |
陳部長時中:有的,尤其在匡列的部分,我們現在希望匡列的是接觸比較親密的人,以前大都要匡列兩、三層,現在我們不希望這樣做,被匡列的人都儘量在家隔離,這樣會比較好,所以我剛剛講會再簡化疫調指的就是這一塊,亦即第一層的,以前要追14天的,我們現在拉回來只追3天,因為以前14天是為了要查源頭,現在病例多再查源頭意義已經不大。 |
發言片段: 51 |
蔣委員萬安:部長,的確因應這樣的過渡模式,其實民眾希望很多作法可以不要再像過去匡列的那麼大,還有包括商場清消是不是可能也不需要一整天,因為大家所希望的是能正常生活跟經濟發展,以及防疫都能兼顧,我想相關的標準都應該做一些盤整檢討,並適時做一些調整,我想這才是民眾所期待的。謝謝部長。 |
發言片段: 52 |
陳部長時中:好,謝謝委員。 |
發言片段: 53 |
主席:接著請吳委員玉琴發言。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244 |
---|---|
meet_id | 委員會-10-5-26-7 |
speakers | ["林為洲","賴惠員","蔣萬安","吳玉琴","蘇巧慧","蔡壁如","邱泰源","徐志榮","莊競程","張育美","洪申翰","黃秀芳","邱臣遠","陳瑩","游毓蘭","曾銘宗","楊曜","邱顯智","洪孟楷","陳椒華","江永昌","林靜儀","張其祿","廖婉汝","劉建國"] |
page_start | 163 |
meetingDate | ["2022-04-07"] |
gazette_id | 1115501 |
agenda_lcidc_ids | ["1115501_00005"]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第7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邀請衛生福利部、勞動部、教育部、內政部就「因應 COVID-19疫情多點爆發,社區、學校、職 場防疫措施與因應作為及移工邊境管制、入境檢疫措施執行現況」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
agenda_id | 1115501_00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