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710

發言片段: 0
何委員志偉:(10時56分)今天總共掌理12個分院的3位總院長都有來備詢,臺灣在pandemic這段時間,其實受到世界各國的矚目,特別是MHA的邏輯,我們端看在過去這一段時間,所謂的核酸篩檢等已經破了50萬件,此外,以臺北榮總為例,一天可以檢測的量超過1,800件,甚至大型接種也已經破了70萬人次,所以我在這邊要就教3位總院長,你們篩檢人員的編制有增加嗎?先請陳院長說明。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臺北榮總陳院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陳院長威明:謝謝何委員,從去年6月疫情升溫開始,臺北榮總就開始部署並增加量能,我們開始用核酸的池化,核酸的池化就是把檢體放在一起,我們在實驗室反覆的操作,在還沒有大爆發之前,我們就找到了實驗的數據,所以才能應付京元電子跟臺北三大農產的任務,其實我們用池化的文章已經在上個月發表在國外重要的期刊,證實我們的研發非常的精準。
發言片段: 3
何委員志偉:精準度有提升。
發言片段: 4
陳院長威明:我們的人力當然是有多一點點,不過為了醫院的安全,這是應該要做的,現在我們用池化來做,一天的量能可以驗到一萬多人,甚至如果用1比10的話,可以高達2萬,但是我們擔心的是精準的問題,我們實驗室的數據告訴我們,1比5就已經是上限了。
發言片段: 5
何委員志偉:1比5指的是什麼?
發言片段: 6
陳院長威明:就是把5個檢體放在一起,如果驗出來這一組有問題,我們再逐一把檢體拿出來,看是哪一個人出了問題。
發言片段: 7
何委員志偉:好,其實我有一個期待,因為在國際醫療界有人講了一個笑話,他說如果世界上有核酸檢測的奧林匹克,臺灣說不定可以拿到第一名。第二件事情是我要很感謝榮總系統,我們看到這麼多檢驗人員的確有非常微薄的bonus,就是所謂的津貼等等,可是臺北市政府花了100天以上才發放到位,而榮總的速度相對快很多。等到疫情相對平緩、沒那麼緊張、人力相對充足之後,關於臺灣醫療的進步、醫療人員的辛苦、醫療行政作業的推進,3位總院長是否可以分工來進行彙整?除了在烏俄戰爭時讓大家看到我們的人道精神,對於我們一直在講的臺灣模式,你們後續是否可以提出一個general的報告,讓全世界再次看到臺灣,同時也讓國人理解我們醫療進步的背後有多少無名英雄在努力,可以做到嗎?
發言片段: 8
陳院長威明:應該不用等到疫情之後,我們現在就可以開始進行。
發言片段: 9
何委員志偉:好,可以先蒐集一些數據,做一些學術方面的報告,而且要用世界普羅大眾能夠理解的方式,你們可以向本席承諾嗎?
發言片段: 10
陳院長威明:一定承諾。
發言片段: 11
何委員志偉:謝謝。
發言片段: 12
陳院長威明:我們3個榮總到目前為止都沒有院內感染,這個奇蹟一定有其因素在,我們會把成功的因素放到裡面。
發言片段: 13
何委員志偉:不管是醫療界也好,警察或消防單位也好,其實有時候沒有事就是最難做到的一件事,所以請你們3位繼續努力,我們一起並肩作戰。
現在我要請馮主委上台備詢。
發言片段: 14
主席:請退輔會馮主任委員說明。
發言片段: 15
馮主任委員世寬:謝謝委員,委員剛才讓我休息了一下。
發言片段: 16
何委員志偉:不好意思,我不准你休息,你要加油!你今天看起來氣色很好,這是好事。
發言片段: 17
馮主任委員世寬:謝謝關切,在病中接到你的電話,感到很溫暖。
發言片段: 18
何委員志偉:謝謝。接下來還是有幾個問題要就教主委,現在全國都在關注役期的延長與否,根據你的專業及你的觀察,你認為在哪些狀況下我們需要延長役期或是不該延長?
發言片段: 19
馮主任委員世寬:你是說服兵役嗎?
發言片段: 20
何委員志偉:對,服兵役的役期。
發言片段: 21
馮主任委員世寬:在兵役法裡面有明定,在國家有需要的時候,就可以實施延長,這是有法律的依據,我覺得我們應該盱衡最近的狀況是否有這個需要。在這個需要的背後,其實我不應該跨越國防部的領域來講話,但是我個人在當國防部長的時候就已經發現,我們雖然有4個月的軍事訓練役,卻有三萬多人必須要服83年以前的義務役兵役,這讓我們國防部要特別找訓練的場地、人員、編制、武器裝備來訓練這些人,所以我在猜想,假如我們驟然實施兵役的延長,因為人數增多,就會有這些困難,可能在短期之間不可能將其恢復。
發言片段: 22
何委員志偉:你剛剛說國家有需要,那大概會從哪些指標看出國家有這個需要?
發言片段: 23
馮主任委員世寬:當國家有國安危機的時候、有敵人侵犯的時候,還有一個就是在外力進入我們國家而造成動亂的時候,我們就應該要有堅強的軍隊實力。
發言片段: 24
何委員志偉:我最近聽到在退輔會內部有一些聲音,因為隨著軍事科技的進展,像我們看到這一次的烏俄戰爭,直接從遠端去操控無人機,還有衛星也可以把整個3D甚至4D的邏輯都產生出來了,精準的掌握情報,精準的使用科技,戰爭的型態確定改變了,平時跟戰時的界限已經模糊了!我看到你們內部有人說軍人需要接受複雜、專精、較長時間的訓練才可以發揮戰力,過去這種龐大、低技術的義務役士兵已經不符合作戰需求,我想請問主委對於這種聲音的看法怎麼樣?
發言片段: 25
馮主任委員世寬:第一,我想國防部會非常的重視這些言論。第二,我們要從實質上來看現在的戰場到底是什麼樣的戰場。我們有接到一些不知道是真是假的報導,但是我相信這是真的,就是用Apple的手機竟然能夠收到衛星的訊息,讓無人機帶著這些摧毀性的飛彈,從點上面來擊斃敵方的司令,這就是對高科技最高的顯示。不過這個不是用在面上面,所以還是需要有人來守護,還是要有人來做對於戰鬥的支持,我想這跟這個言論有一點點不一樣。
發言片段: 26
何委員志偉:本席再就教主委,對於恢復徵兵與否,你的看法是什麼呢?
發言片段: 27
馮主任委員世寬:我不想再講下去了,因為這是國防的議題。
發言片段: 28
何委員志偉:因為我們看到過去您也有一些說法,所以想要確認一下,自從烏俄戰爭開始之後,很多邏輯跟民心士氣等等都不一樣了,所以對於徵兵,您的意見就是保留意見?還是……
發言片段: 29
馮主任委員世寬:我想這樣,既然您問我,全國老百姓都在看電視,我想要這麼講,這個事件的發生讓我們全民都提高了警覺,有兩個警覺,一個警覺是戰事是會發生的;第二個警覺是如果我們不團結一致,永遠沒有辦法持久。謝謝你。
發言片段: 30
何委員志偉:OK,我瞭解了,因為時間的關係,謝謝。
發言片段: 31
主席:謝謝何委員。下一位請馬委員文君發言。俟馬委員發言完畢就處理臨時提案。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102
meet_id 委員會-10-5-35-9
speakers ["江啟臣","林昶佐","溫玉霞","羅致政","邱臣遠","吳斯懷","王定宇","何志偉","馬文君","林靜儀","廖婉汝","孔文吉","洪孟楷","陳椒華","游毓蘭","林淑芬","蔡適應","張其祿","林俊憲","趙天麟","陳以信"]
page_start 25
meetingDate ["2022-04-07"]
gazette_id 1115501
agenda_lcidc_ids ["1115501_00003"]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第9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一、邀請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馮世寬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二、審查111年 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附屬單位預算關於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管非營業基金-作業基金: (僅詢答)(一)國軍退除役官兵安置基金(二)榮民醫療作業基金
agenda_id 1115501_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