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1739
發言片段: 0 |
---|
許委員智傑:(11時58分)主持、大家好。這個問題看起來很小,但是牽扯很大,請問院長鳳山有a跟b兩種發音,院長會選a還是b?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行政院蘇院長答復。 |
發言片段: 2 |
蘇院長貞昌:這是什麼?鳳山? |
發言片段: 3 |
許委員智傑:鳳山的發音,這是它的英文拼音,有a跟b兩種發音,請問院長會選哪一種? |
發言片段: 4 |
蘇院長貞昌:這我不太瞭解。 |
發言片段: 5 |
許委員智傑:「fong shan」唸起來有點像「鳳山」,而下面的「feng shan」唸起來有點像「ㄈㄣヽ山」。 |
發言片段: 6 |
蘇院長貞昌:這是? |
發言片段: 7 |
許委員智傑:這兩種是不一樣的拼音方式,請問院長會選哪一種拼音方式? |
發言片段: 8 |
蘇院長貞昌:這部分我沒有研究。 |
發言片段: 9 |
許委員智傑:院長沒研究,那我請部長回覆。請問部長會選哪一種? |
發言片段: 10 |
潘部長文忠:謝謝委員,我知道委員一直關切中文譯音部分,過去曾統一用通用拼音,後來因為考慮與國際接軌而調整成漢語拼音,這確實是一個很繁複的工程,以目前來講,確實地方街道等都有一些不一樣的拼音。 |
發言片段: 11 |
許委員智傑:今天特別問院長,就是要跟院長報告,其實部長也清楚,但這部分到底是教育部還是國發會主導?本席跟院長簡單報告,上面的「fong shan」是通用拼音,而下面的「feng shan」是漢語拼音。通用拼音跟漢語拼音是屬於漢語,就是華語的拼音方式分這兩種,從民進黨政府、馬英九政府到蔡英文政府,已經糾葛了很多年,到現在都沒有解決,其實這個問題滿大的,所以要跟院長報告。 |
麻煩院長看這張資料,不管是李登輝時代、李遠哲、陳水扁、馬英九、教育部等,通用拼音跟漢語拼音都有不同的改變,到現在還很亂。右邊圖片是武昌街、中正路的道路指標,中正路的標示是用臺語拼音,到底是臺語、華語,用通用拼音還是漢語拼音?這部分其實分歧很久。我向院長簡單報告歷史沿革,包括外交部、交通部,每個部會對於拼音方式長期都沒有確定。2002年扁政府時,國語推行委員會正式訂定臺灣華語以通用拼音為主,這是在陳水扁總統時代。馬英九上任後,2008年12月又改成以漢語拼音為主。漢語拼音主要是中國的發音,通用拼音是臺灣自己編訂的發音,有不同的方式。蔡政府時代應該要用哪一種?我等一下再解答。 |
阿扁總統時代改用通用拼音,那時大陸新聞報導說,臺灣當局採取通用拼音只為搞文化臺獨。這是中國那邊的意見。馬英九後來改回漢語拼音,中國新聞報導說,一個月內臺灣拼音與大陸先統一。也就是說,漢語拼音其實就是中國的拼音,而通用拼音是臺灣的拼音。扁政府時,教育部的中文譯音使用原則,2002年版的第五條規定「有關其他中文譯音,以通用拼音為準。」這是教育部修改的。在馬英九任內,2008年曾志朗政務委員又改為漢語拼音。 |
拼音部分其實一直糾葛很久,2016年蔡總統上任後,那時國發會為了外籍人才來臺遭遇問題與解決作法,有開會討論,當時會議林全院長及林錫耀副院長都請假,陳美伶當秘書長,陳添枝政務委員兼任國發會主委,會議紀錄第七點寫到「請交通部除將國道交通標示統一採漢語拼音外,並持續協調地方政府……」,全部都改成漢語拼音,這個問題其實對臺灣華語的拼音非常地重要,我有跟教育部反映過,其實我們教育部潘部長也很認同應該改回來我們臺灣的通用拼音方式,但是他又不好啟動,因為這個是國發會開的會,然後我跟國發會主委也討論過,他們是說他們內部要討論一下,到現在也都沒有結論。 |
我們再看鳳山車站那一張簡報,其實2年前我就跟院長質詢過一次,我們鳳山到底是Fong還是Feng呢?當時臺鐵給我們做的車站名稱是寫Feng,但是你看我們高雄市鳳山區公所是寫Fong,所以我希望把它統一成Fong,也就是通用拼音。下一張簡報你可以看到台88線快速道路上面的鳳山又寫Feng,包括郵局也都是寫Feng,其實交通部實在是很乖,已經改了很多,大部分都把它改成漢語拼音了。 |
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也就是漢語拼音跟通用拼音的爭論,陳水扁總統變成通用拼音,馬英九總統又變回去漢語拼音,到我們蔡英文總統現在沿用的都是漢語拼音,所以我認為這個問題是滿大的,潘部長和國發會也認同其實應該是改回來通用拼音比較好,但是誰要來發動?現在沒有一個主張。我想請教一下院長,這到底要怎麼辦比較好? |
發言片段: 12 |
蘇院長貞昌:謝謝委員注重這個問題,委員知道我一向非常注重母語,非常注重本國語言,現在我們本國語言會報還是我親自主持,剛剛才開始。對於語言,我很活、很寬,語言是活的,一直在變化,最重要的是要通,但是這個部分我不太清楚,委員剛才指教很多方面,到底是怎麼樣的作法,我請專家盤點好以後,再讓我了解一下。 |
發言片段: 13 |
許委員智傑:院長其實可以請潘部長講認為怎麼改比較好,在這邊講,讓院長聽一聽,看這樣子好不好。 |
發言片段: 14 |
蘇院長貞昌:你剛才講這個好像是什麼時候國發會有開過什麼會議?有這樣子嗎? |
發言片段: 15 |
許委員智傑:對,就是2016年…… |
發言片段: 16 |
蘇院長貞昌:不是教育部的?怎麼國發會在開這種會? |
發言片段: 17 |
許委員智傑:105年7月22日時,國發會開的會其實本來不是針對語言,是針對外籍人才來臺的一些問題…… |
發言片段: 18 |
蘇院長貞昌:105年…… |
發言片段: 19 |
許委員智傑:那個時候已經是我們蔡總統執政了。 |
發言片段: 20 |
蘇院長貞昌:行政院長是林全啊! |
發言片段: 21 |
許委員智傑:對,所以那個時候…… |
發言片段: 22 |
蘇院長貞昌:那時候把它改變的啊? |
發言片段: 23 |
許委員智傑:那個時候其實沒有改變,是沿用馬英九的漢語拼音。就是馬英九就任之後把它改成漢語拼音,這個「中文譯音使用原則」是教育部發布的;再看扁政府那一張簡報,法規名稱是中文譯音使用原則,這個是教育部發布的,也就是教育部在2002年發布的是通用…… |
發言片段: 24 |
蘇院長貞昌:教育部是根據那個會,之後去發布的? |
發言片段: 25 |
許委員智傑:我再跟院長報告一下時間軸,我們先回到之前混沌不明的時候,到2002年…… |
發言片段: 26 |
蘇院長貞昌:這個好像很早以前就有一段時間有相當大的爭執…… |
發言片段: 27 |
許委員智傑:對。 |
發言片段: 28 |
蘇院長貞昌:後來又變成怎樣? |
發言片段: 29 |
許委員智傑:前面一段時間在爭執,然後到2002年陳總統上任的時候,教育部發布常用通用拼音,也就是2002年8月22日,時間點是2002年,2002年陳水扁總統把它改成通用拼音;2008年馬英九又把它改成漢語拼音;到了2016年我們國發會開會的時候沒有去注意到已經被馬英九改成漢語拼音了,所以他就沿用,也就是2016年蔡總統時代,當時是林全院長跟林錫耀副院長,然後當時的國發會主委是陳添枝,他們開這一個會,重點是會議結論的第七點,就是交通部、其他地方政府統統協調統一採用漢語拼音,也就是在2016年7月22日的會議之後,許多單位都很乖,都按照這樣的會議結論改成漢語拼音…… |
發言片段: 30 |
蘇院長貞昌:那時候還是蔡政府的時代? |
發言片段: 31 |
許委員智傑:對。 |
發言片段: 32 |
蘇院長貞昌:拼音就是要給外籍人士看得懂,是不是? |
發言片段: 33 |
許委員智傑:是的。 |
發言片段: 34 |
蘇院長貞昌:我不曉得這個進程、變化是怎樣,既然今天委員提出來了,就請他們談一下…… |
發言片段: 35 |
許委員智傑:跟院長簡單報告,我們臺灣意識就是用通用拼音,而漢語拼音就是中國意識,潘部長跟國發會主委,我都跟他們談過了,他們也都認同用通用拼音,只是要啟動這個系統,教育部的意思是,因為這是國發會召開的會,他不好意思單獨由教育部直接在中文譯音使用原則部分去改,因為這樣恐怕會跟當時2016年7月22日國發會開的會議有點衝突,但我問過國發會,國發會主委說發音是教育部的權責,但要怎麼改善?因為兩年前我也問過院長,院長說要讓大家統一去協調,再全國一致,可是現在經過兩年了還是沒有結果,所以是不是由教育部先啟動,其實教育部只要啟動中文譯音使用原則,然後院長說OK,只要教育部研究怎麼啟動,我們啟動這個部分把它改回來通用拼音,問題大概就可以解決。 |
發言片段: 36 |
蘇院長貞昌:不,如果當時是國發會或行政院秘書長,還是本來院長要主持這樣一個院級的會議,這就不是由教育部自己直接改,應該是要整個…… |
發言片段: 37 |
許委員智傑:OK,那是不是由秘書長…… |
發言片段: 38 |
蘇院長貞昌:到底當時是怎麼一回事,又為什麼當時會做了這個決議,而且已經幾年了,蔡總統上來已經6年了。 |
發言片段: 39 |
許委員智傑:對。 |
發言片段: 40 |
蘇院長貞昌:現在如果說突然從教育部一個部來改,實在不宜如此,而應該整個盤點一下,既然委員已經提出來了,我就請他們盤整讓我瞭解這是怎麼樣的沿革、變化。 |
發言片段: 41 |
許委員智傑:我跟院長簡單報告,可不可請院長責成秘書長帶頭,也就是國發會跟教育部由秘書長來帶頭溝通。 |
發言片段: 42 |
蘇院長貞昌:先瞭解這是一個怎麼樣的情況,因為並不是現在很急馬上要怎麼樣,而應該了解當時是怎麼樣的運作過程。 |
發言片段: 43 |
許委員智傑:關於沿革,其實我跟部長及國發會主委都談過,他們都很清楚,現在就是要去發動,因為我沒有跟院長談這麼久的時間,或是我直接跟秘書長談,因為這個問題真的是臺灣重要的問題,我們必須把它處理、解決。 |
發言片段: 44 |
蘇院長貞昌:最重要是要能通啦!外國人來臺灣,他看得懂拼得通,拼出來的聲音跟我們是一樣的,我比較不是意識形態,我認為最主要是語言要能通的。 |
發言片段: 45 |
許委員智傑:OK,是的。 |
發言片段: 46 |
蘇院長貞昌:而且我覺得語言的變化很大,而且很很活啦!我很注重本國語言跟母語的保存,因此加以提振,但在做法上不是用這個來表示意識形態,這點我倒不是這樣認為,我是覺得要通啦! |
發言片段: 47 |
許委員智傑:今天我特地讓院長知道這個問題,然後教育部跟國發會不好處理的部分,我可能會找秘書長來協調。 |
發言片段: 48 |
蘇院長貞昌:這個應該要一致。 |
發言片段: 49 |
許委員智傑:因為攸關他們兩個部會,還是先找秘書長來協調。 |
發言片段: 50 |
蘇院長貞昌:先了解是怎麼一回事。 |
發言片段: 51 |
許委員智傑:然後大家再形成一個共同的意見,看怎麼改比較好,這樣好不好? |
發言片段: 52 |
蘇院長貞昌:好,先了解看怎麼樣。 |
發言片段: 53 |
許委員智傑:謝謝院長、部長。 |
發言片段: 54 |
主席:謝謝許委員。 |
接下來王委員美惠之質詢以書面提出,請行政院以書面答復,並列入紀錄、刊登公報。 |
發言片段: 55 |
委員王美惠書面質詢: |
案由: |
針對行政院長施政報告,爰此,特向行政院及相關部會提出質詢,並於一個月內提供書面資料予本席辦公室。 |
說明: |
一、嘉義文創園區永續發展 |
(一)鑒於嘉義文創園區與原OT經營廠商提前解約,故去年8月開始由文化部協助接管,讓嘉義文創園區得以繼續營運。為保障園區內已進駐廠商權益,文化部概括承受並與現有廠商簽約,期限延長到今年六月底;此外,文化部針對園區進行重新規劃及建物整建,讓園區建物合法取得使用許可及使用執照。 |
(二)經查嘉義文創園區為2021台灣設計展主要展區之一,文化部亦編列相關預算,其中包含補助「嘉義文創園區門戶打開計畫」及「2022舞食無刻品生活節」活動之辦理,總經費共2,626萬5,000元,文化部補助1,456萬3,200萬元。雖該活動頗具成效,亦使嘉義文創園區大放異彩,惟該階段性之活動並無延續性。 |
(三)嘉義市具有地理位置與人文涵養之優勢,為推動嘉義文化創意產業永續經營,應使文創園區成為在地藝文發展平台,達到活絡並促進文創產業之效果,使其成為帶動雲嘉地區文化觀光以及經濟活動之重要角色。 |
爰此,請文化部檢討前述活動補助,對於嘉義文創園區日後之永續經營是否具有實質助益;以及提出接管文創園區以來,園區建築物合法化之進度;文化部啟動「嘉義文創園區藝文場域保溫計畫」成立專案辦公室接管後,所挹注相關經費、預算用途及其效果。另文化部與現有廠商之合約六月底即將到期,文化部刻正進行「公開徵求文化創意事業運用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案」之招商公告,文化部應循當初協議達成之共識於其後辦理重新招商時,在保障既有廠商之原則下,視文創園區之需求及後續效益檢討招商文件。 |
二、完善嘉義市文化場館硬體設施 |
(一)嘉義市立美術館是由市定古蹟、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之原建物改建,並於2020年11月正式開館營運,是首座新舊融合建築,並結合在地人文能量,打造文化藝術與市民生活融合的場館,更是嘉義地區重要的展演空間與藝術教育扎根場域。 |
(二)嘉義市立博物館2021年1月正式開幕,是雲嘉南第一座城市博物館,並建置3,429筆數位典藏資料,並規劃配合交趾陶館轉型為嘉義市城市博物館之新定位,以展示嘉義市文化特色及市民的歷史及生活記憶。 |
(三)現為打造成為雲嘉嘉地區之美學推廣基地,並串聯在地藝文場域,嘉義市提出包含文創深耕及藝術升級計畫、藝文場館興建及維護計畫、文資場域活化再利用計畫,以及美術館典藏深耕計畫等。 |
(四)另嘉義市文化局圖書館自82年開館至今,除建築物老舊、藏書空間不足外,更不符合未來發展目標以及新型態圖書館使用需求。故嘉義市規劃圖書館總館園區興建計畫,結合周邊景點,打造新地標,以期成為嘉義市文化核心。 |
爰此,請文化部盤點上述嘉義市相關文化建設之需求並提出具體規劃,協助藝文場館升級、發揚嘉義市的人文歷史價值。此外針對嘉義市圖書館總館,將成為未來嘉義市文化的重要樞紐,請文化部研議興建總館之可行性並積極予以協助。 |
三、充實地方校園操場及體育場館等建設 |
(一)操場是學生重要活動空間,但全台有上千所國中小學的操場跑道因年久失修,無法及時修繕,導致校園安全大打折扣。為了提供學生與社區居民優質的運動及學習場域,行政院以「中小學跑道專案」補助校園全面翻新跑道,總金費高達61億6,450萬元。經查該專案截至目前為止,已核定施作學校共742校;已核定738校計畫經費。嘉義市部分,已核定三所國中小共1,393萬元,然嘉義市仍有多所(包含嘉義女中、嘉義高中、嘉義家職)等學校尚未核定。 |
(二)另近來我國運動員在國際賽事屢創佳績,政府亦擴大規模挹注資源推動體育政策,期待打造完善的運動環境來培育更多體育好手。而我國運動項目中羽球為重點培植對象,更於2020東京奧運中創下精彩佳績。經查嘉義市北興國中羽球隊為該校重點發展之體育項目,歷年體育成績優秀,也培育不少羽球選手。惟多年因缺乏經費補助,面臨羽球館場地年久失修、空間不足之窘境,導致無法興建合格室內羽球館,提供校內羽球隊及學生運動使用。 |
爰此,請行政院檢討上述相關建設,評估有翻修跑道需求之學校,應加速核定經費以協助汰換;此外針對嘉義市北興國中多功能運動場館改建工程計畫,係規劃興建包含桌球館、羽球館及地下停車場之多功能運動場館,請教育部協調並整合相關單位之資源,予以補助北興國中多功能運動場館改建工程之計畫經費,以有效提升該校教學及訓練品質。 |
四、推廣瀕危語言─台語 |
(一)戒嚴時期國民黨政府推行獨尊國語運動,打壓台語、也禁止民眾使用,導致多數台灣人喪失自然使用母語的環境。如今民主社會開放也有權可以自由使用各種語言,惟隨著年輕族群越來越少使用台語,台語已經出現傳承危機,甚至被聯合國列為第三級「嚴重」瀕危語言。 |
(二)台語的式微是必須正視的問題,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109年國人使用台語比例只有31.7%,但使用國語卻高達66.3%。可見台語雖為台灣人母語,卻有相當高比例的民眾不會使用台語。 |
(三)2018年立法院三讀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保障國家語言一律平等,國民使用國家語言不會受到歧視或限制。故對於面臨傳承危機的國家語言,政府應優先推動其復振及發展等特別保障措施。為了尊重各語言的多元性、平等發展及延續,目前已經有原民電視台、客家電視台以及公視台語台。然台語雖佔母語人口多數,卻擁有最少資源,至今也沒有專責單位,僅有文化部補助公視設立台語台,每年僅約編列4億元預算。 |
(四)同為瀕危語言,政府目前多把資源與重心放在復振客語和原住民族語,除了有「客家基本法」與「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作為法源依據,也有各自專責的委員會及高達數10億元的預算,原民會111年預算規模甚至創下高達91億餘元新高,可見在語言資源分配上相當不均衡。在邁向國家語言新時代的過程中,每個族群的母語權益都應該要被尊重與被保障,尤其閩南語象徵台灣人文化,更有亟需復振之必要。 |
爰此,請行政院將推廣台語列為重點計畫,規劃更充足之資源以推動國家語言的保存,讓台語的傳承得以永續;並請文化部及教育部會同相關單位研議設立台語專責推動單位之可行性。 |
發言片段: 56 |
主席:報告院會,教育及文化組之質詢已詢答完畢,上午質詢到此為止,下午2時30分進行交通組之質詢。 |
現在休息。 |
休息(12時14分)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59 |
---|---|
meet_id | 院會-10-5-7 |
speakers | ["游錫堃"] |
page_start | 1 |
meetingDate | ["2022-04-08"] |
gazette_id | 1114901 |
agenda_lcidc_ids | ["1114901_00002"]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第7次會議紀錄 |
content | 報告事項 |
agenda_id | 1114901_0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