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148
發言片段: 0 |
---|
陳委員秀寳:(9時40分)部長早安!部長,資深音樂人、寶島歌王文夏先生於上週辭世,廣大的歌迷都非常地惋惜與不捨,本席在此也感謝他對臺灣歌壇的生根與貢獻,也表達我對他的敬意與哀悼。日前部長表示,因為文夏先生的畢生貢獻,很積極地推動臺灣文化的發展,將呈請總統頒發褒揚令。請問部長,這部分你們現在是如何規劃? |
發言片段: 1 |
主席(林委員奕華):請文化部李部長說明。 |
發言片段: 2 |
李部長永得:委員早!這個褒揚令,總統府已經處理好了,明天在告別式的時候,會由副總統親頒此褒揚令。 |
發言片段: 3 |
陳委員秀寳:是,相信以總統跟副總統的立場,也非常地尊敬文夏先生。但是在2020年,我們有一位知名攝影師柯錫杰先生辭世,那個時候文化部也代表頒贈總統褒揚令,文化部還有進行關於柯錫杰攝影師相關紀錄片的拍攝,也著手收錄他的一些影像跟紀錄。請問部長,關於文夏先生的創作心血,目前你們有沒有規劃如何保存或是有規劃相關的展覽嗎? |
發言片段: 4 |
李部長永得:這個保存是有的,至於規劃展覽,我想我們會來討論及規劃。 |
發言片段: 5 |
陳委員秀寳:文夏先生一生曾灌唱1,200首臺語歌曲,在那個很特殊的年代及時代背景下,他遇到了禁唱,所以他被稱為「禁唱之王」,因為他高達99首歌被禁唱,不少歌手在那個年代,為了生存,他必須遠渡重洋。當時文夏先生在日本很受歡迎,但是文夏先生曾經很委屈地說:「在聽得懂臺語的臺灣,我卻不能唱臺語歌;結果到可以唱臺語歌的地方,底下的觀眾都是聽不懂臺語的。」他感覺很委屈。 |
現在我們的國家,我們是多元的文化包容,什麼歌都能唱、什麼歌都能聽,對於臺語歌曲、母語歌曲的培植跟鼓勵,我們是不是應該更努力?這部分多次在文化部的詢答裡面,我都會提到對於臺語、文化及母語歌曲等,這部分你們應該更用心一點,不曉得部長您的感覺呢? |
發言片段: 6 |
李部長永得:是的,我們非常認同這個方向,所以我們現在有一些本土母語的推廣計畫,其中就是運用音樂,包括音樂的創作及傳唱,這部分會進行很多的活動、計畫及比賽。 |
發言片段: 7 |
陳委員秀寳:如果有相關的書面報告可以提供給本辦嗎? |
發言片段: 8 |
李部長永得:有!我們現在有…… |
發言片段: 9 |
陳委員秀寳:讓我的辦公室瞭解,到底在這部分你們現在規劃了什麼或做了什麼樣的努力,可以在會後提供一份資料給我? |
發言片段: 10 |
李部長永得:OK,好。 |
發言片段: 11 |
陳委員秀寳:因為我會希望文夏先生的遺憾及委屈,不會變成在聽得懂臺語的年代,不能唱臺語歌;結果到可以唱臺語歌的時候,大家都聽不懂臺語。我們在文化的傳承上,語言使用、歌曲傳承都是很重要的部分,我們現在對文化這麼多元包容,其實講什麼語言,大家都可以接受、都可以聽、可以學習,但是我們現在比較少臺語歌曲可以選擇聆聽了。所以在這部分希望文化部可以多做努力及鼓勵,請會後把你們相關的規劃提供給我。 |
發言片段: 12 |
李部長永得:好! |
發言片段: 13 |
陳委員秀寳:接下來我想請教,在3月16的時候,公視新聞片庫傳出重大災情,有42萬多筆的新聞資料遭到維護廠商不小心刪除而遺失,當時部長有說一個月內會提出調查報告。今天剛好是快屆滿一個月,到明天是一個月,請問部長,你們調查如何? |
發言片段: 14 |
李部長永得:我們的調查基本上已經都全部完成了,現在在撰寫調查報告,今天草稿就可以出來,再經過一些檢視之後,會準時在一個月之內提送立法院。 |
發言片段: 15 |
陳委員秀寳:所以調查報告已經有依照部長您說的在一個月之內調查完成? |
發言片段: 16 |
李部長永得:是的。 |
發言片段: 17 |
陳委員秀寳:調查結果出來之後,對於資料的保存、方式的檢討,你們有沒有解釋它如何發生的,除此之外,你們還做了什麼相關的措施? |
發言片段: 18 |
李部長永得:對於事情發生的經過我們做了非常詳細且專業的調查,當然這中間也發現到非常多的問題,所以有非常非常多的改善措施,包括事情發生的經過、它的問題點以及未來如何改善、防範類似事情再發生,這些都有一個完整的報告。 |
發言片段: 19 |
陳委員秀寳:所以部長講到重點了,就是未來如何改善、如何防範類似的事情再發生,所以你們之後採取相關措施後,能保證這樣事情絕對不會再發生嗎? |
發言片段: 20 |
李部長永得:沒有人可以百分之百保證任何事情,但是一定要做到最專業的防範。 |
發言片段: 21 |
陳委員秀寳:因為這樣子的疏失真的是非常非常的離譜啦! |
發言片段: 22 |
李部長永得:是的。 |
發言片段: 23 |
陳委員秀寳:但是如同部長說的,沒有人敢說百分之百不會再發生,但是相關能做的措施要儘量做到完善,不能再有這樣的災情傳出。 |
發言片段: 24 |
李部長永得:是的,而且過去如果有明顯的行政疏失,這部分也會予以處分,過去的過程從一開始的架構、整個設計到後面的一些行政的管理跟聯繫,的確是有一些問題,所以也請公視針對這些調查報告負一些行政責任。 |
發言片段: 25 |
陳委員秀寳:相信這樣的教訓可以讓大家知道這件事情的嚴重性,也希望你們不是只有檢討、不只是瞭解事情發生的原因,如同部長您剛剛講的,相關的防範你們都要做到完善、澈底。 |
發言片段: 26 |
李部長永得:好。 |
發言片段: 27 |
陳委員秀寳:接下來請教部長,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是一個交由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來管理的文化展演的場域,至今也辦過很多有別於一般的新創跨領域展覽,這部分本席非常的肯定也覺得很讚許,但是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的一些平臺,如faceboOK、instagram、甚至是youtube,每個平臺的觀看人數都非常非常的低,有的甚至連一百人次都沒有,faceboOK的按讚人數也不到五十人次,表示點閱影片的人非常的少;youtube觀看次數也非常的低,上架2個月,不到一百五十個人觀看,其中instagram只更新到3月31日,整個訊息的更新好像非常非常的消極,看不到媒體置入及行銷的效果。 |
一般產業在投入行銷預算之後,會向執行廠商要求提供該次行銷的成效報告,該次行銷的觸及率和相關報導的點擊率是用來事後分析執行成效的依據並作為下次行銷的改進。請問部長,文化部的所屬單位或是受補助的這些財團法人在投入行銷預算後,會去要求相關的評估報告嗎?你們會去要求行銷效益的相關報告嗎? |
發言片段: 28 |
李部長永得:當然每一個補助案的都會有一些KPI的要求,至於粉專的部分,我請審美基金會來跟委員做一個簡單的報告。 |
發言片段: 29 |
陳委員秀寳:我先跟部長把下面這段話談完。我要強調的是,文化的保存跟推廣是文化部很重要的任務,但是行銷活動的投入也絕對是文化推廣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希望文化部應有強力監督的機制,不能給了預算之後卻完全不去監督,這個預算等於是付諸流水啊!看一下整個基金會本年度的預算,其中有688萬元用於行銷推廣,其中也有包括媒體採購跟置入,表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為了推廣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的確是有動用到預算來作媒體置入,但是在預期成果中,你們只有要求媒體需刊登報導、各社群平臺的粉絲人數要增加,但即使粉絲人數增加,沒有觸及率即表示大家都沒有去點閱,沒有點閱你們要如何推廣你們的訊息?我想跟部長說,要有實際的效益才能表示我們做的行銷是有效果的,而不是有做就好,你只管做不做,而不檢討效益,這樣要如何進步? |
發言片段: 30 |
李部長永得:其實這裡面有一些觀念上的差別,當時定位成所謂的文化實驗室,其實重點就不在於觀看人數的多寡,我跟委員舉個例子,像英國有3個公共頻道,2個BBC,這個是算人流的,但是有一個頻道是禁止人流的叫做Channel 4,所有創意、實驗、前衛的藝術都會在這個地方呈現,但是如果超過一定程度人流去看,這就不會是創意、實驗、前衛的藝術,它就必須要轉到一般流行,所謂的實驗並不是以人流來評估它的績效,觀念上會有一些差別,既然定位叫實驗,就是鼓勵大家去創新…… |
發言片段: 31 |
陳委員秀寳:部長您這樣的說法是說,我們現在所做的這些行銷都不用要求人流的提升、也不要人家去觀看、不要有點擊率嗎?這是你要告訴我的嗎! |
發言片段: 32 |
李部長永得:不是,不是這樣子算的,它的行銷是不是做這個我不知道,我只是跟委員報告,如果定位成實驗的話,人流並不是評估優劣的標準,而是它的創意、創新跟前衛性及實驗型。 |
發言片段: 33 |
陳委員秀寳:意思是越少人去看,他的創意、創新越成功嗎? |
發言片段: 34 |
李部長永得:是表示越越創新,所以一開始一定不是很多人在看,所以我…… |
發言片段: 35 |
陳委員秀寳:部長這樣的說法,其實我不太能接受,或許你們以文化的專業來解讀是這樣,但是在我看來,像我自己在經營我的社群或是我去看別人的社群時,越多人肯定…… |
發言片段: 36 |
李部長永得:我們的主要目的不是在創新嘛!我們的目的是要推廣嘛! |
發言片段: 37 |
陳委員秀寳:越多人肯定即表示大家是越支持的! |
發言片段: 38 |
李部長永得:這個委員講得一點都沒有錯!我現在講的是這兩個性質不一樣…… |
發言片段: 39 |
陳委員秀寳:部長!因為時間到了,這個部分請你會後給我好好地解說一下,你要把相關的數據給我並到我辦公室好好討論,謝謝。 |
發言片段: 40 |
李部長永得:OK,好,謝謝。 |
發言片段: 41 |
主席:請張廖委員萬堅發言。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212 |
---|---|
meet_id | 委員會-10-5-22-8 |
speakers | ["林奕華","高金素梅","陳秀寳","張廖萬堅","黃國書","王婉諭","林宜瑾","萬美玲","吳思瑤","范雲","賴品妤","鄭正鈐","何欣純","莊競程","邱臣遠"] |
page_start | 165 |
meetingDate | ["2022-04-14"] |
gazette_id | 1115901 |
agenda_lcidc_ids | ["1115901_00004"]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8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邀請文化部部長李永得列席就「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國家兒童未來館、鐵道博 物館之建置進度、營運規劃及國內科技藝術發展現況、成果、人才培育」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 詢 |
agenda_id | 1115901_00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