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297
發言片段: 0 |
---|
莊委員競程:(10時34分)副署長好。一部電動車的動力電池動輒由數百顆鋰電池組成,當蓄電力降到原本的8成時,電池就可能要更換,鋰電池的降階利用與材料回收潛在市場龐大,臺灣也具備完整的電池供應鏈,如果可以建立電池回收的標準,並且整合相關的廠商,有機會成為亞洲鋰電池循環的示範基地。根據國發會公布的2050淨零碳排路徑,在運輸部門中,公車將會是最早電氣化,規劃在2025年市內公車35%達到電動化,2030年要全面電動化,而2030年新售的電動車要達到30%,電動機車要達到35%,最終到2040年,電動車與電動機車市售比都要達到100%。這個路徑環保署知道吧!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環保署蔡副署長說明。 |
發言片段: 2 |
蔡副署長鴻德:委員好。對。 |
發言片段: 3 |
莊委員競程: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我國的電動車使用會開始大幅成長,未來5年到10年將開始有大量的鋰電池面臨汰除,這樣的廢棄鋰電池要如何回收再利用,環保署對於相關的回收機制有沒有投入哪些資源? |
發言片段: 4 |
蔡副署長鴻德:目前工研院有研發出濕式的技術,除了這個之外,我們還透過像臺大、臺科大、中山大學、大葉、朝陽大學做進一步的研發,因為這裡頭很多東西可以回收,尤其是鋰、錳、鈷、鎳等等,都是應該要回收的。 |
發言片段: 5 |
莊委員競程:根據1月份環保署發布的新聞稿,預估2025年臺灣二次鋰電池廢棄量大概是1,100公噸,目前我國有6家處理廠,每年處理量能大概可以達到2,200公噸,屆時足以處理排出之二次鋰電池。這個預估量環保署是如何評估出來的?在各家車廠全力推動下,電動車的成長可能與過往的情況又不同,如果處理量沒有繼續成長、技術沒有繼續更新突破的話,未來在2030年、甚至2040年我國全運具電動化時,電池的問題要怎麼解決?環保署是否有長遠的評估及研究? |
發言片段: 6 |
蔡副署長鴻德:這部分是我們非常重視的,所以我們會有短中長期的規劃,我們希望明年度就可以達到3,600噸的處理量能,會持續逐年調整,因為廢棄量會越來越多,所以我們會隨著廢棄的量能來逐漸調整後面處理廠的量能。 |
發言片段: 7 |
莊委員競程:會持續的…… |
發言片段: 8 |
蔡副署長鴻德:持續的調漲,處理的量能會再增加。 |
發言片段: 9 |
莊委員競程:怎麼樣增加? |
發言片段: 10 |
蔡副署長鴻德:這裡頭還是有很多的處理業者願意再投入相關工作,像我們上次發布以後,10幾家業者都有興趣,所以後續大概有些業者就會投入,目前的情形大概這樣,有些電池廠從製造開始,一直到後面的回收,開始要整合。 |
發言片段: 11 |
莊委員競程:一條龍、整條鏈。 |
發言片段: 12 |
蔡副署長鴻德:對,會一條龍把它做起來。 |
發言片段: 13 |
莊委員競程:鋰電池的回收主要有幾個原因,第一個是降低對環境的衝擊;第二個是再創造經濟的價值,因為我們知道鋰電池內的鈷、錳、鎳、銅等等金屬都還有再利用的價值。我想臺灣的鋰電池供應鏈其實完整,但是較回收循環體系貧弱一點,電池業者多數還是仰賴從國外高價進口材料。環保署與工研院合作在2020年開始建置小型的濕法處理設備,萃取獲得的有價金屬可以導入電池或其他的產業再利用,這樣的技術目前推廣的情況如何?在精密分選與純化處理後,其中的氧化鈷目前行情每公斤800元,是原來的10倍,而且隨著國際需求與產地政經狀況,預估價格波動會越來越快,可能也越來越高,環保署與工研院這樣的技術除了幫助經濟循環之外,你們預期的環保效益是什麼?有沒有具體的數字統計? |
發言片段: 14 |
蔡副署長鴻德:環保的效益當然是有,我們初步估計,從一般減少的碳足跡和降低能源消耗的部分,大概可以節省50%到70%的能耗。 |
發言片段: 15 |
莊委員競程:節省50%到70%的能耗? |
發言片段: 16 |
蔡副署長鴻德:對,所以用再生料基本上是比較合乎能源轉型的政策。 |
發言片段: 17 |
莊委員競程:我們來看看國外的做法,在歐盟的政策鼓勵下,其實歐洲各國鋰電池製造商都積極跨界合作,啟動大規模電池回收計畫。例如福斯汽車也成立了鋰電池回收示範場域,提煉電池中的有價金屬。日本經濟產業省在2020年也成立了車用電池再利用工作小組,除了回收原料,它也研發如何掌握電池殘存性能的方法,並建立汰役電池降階利用的流程。日本環境省也鼓勵業者整合,促使回收廠及汽車品牌投入電池循環再利用,例如日本的回收公司啟愛社便將汰役的車用電池與太陽能電池模組整合,打造出全新的平價儲能系統。目前鋰電池的循環大概有三大類,一是降階再利用,二是回收金屬材料,三是廢棄掩埋,但是第三個方法不環保也欠缺經濟效益,所以是所有業界和我們應該極力避免的狀況。請問副署長,其他國家都有汽車製造業,因此鼓勵一條龍的作法,由汽車業與電池回收結合,那我們的作法呢?也是一條龍從製造到回收嗎?我們怎麼規劃和因應未來的電池回收鏈?我們有完整的汽車代工業,也有電動車完整的製造鏈之外,其他的電池回收情況呢?我們接下來要怎麼做? |
發言片段: 18 |
蔡副署長鴻德:因為我們已經把費率提高了,它回收下來以後,它的費率比較好,大概90幾塊到100多塊,所以它回收的價值基本上我們有補貼。除此之外,因為國內已經慢慢形成產業鏈,這個產業鏈從車用電池、儲能設施到最後的回收體系,這是一整個產業鏈,產業鏈串起來以後,基本上,以目前全世界的情形來看,大家會搶電池,尤其是搶鋰、鈷、鎳,所以以後一定要在國內自己做,這部分我們一定會去輔導形成一個產業鏈,這個產業鏈一定是未來臺灣需要的。 |
發言片段: 19 |
莊委員競程:配合政府循環經濟計畫,工研院其實也開始布局不同階段的鋰電池循環的目標,包括AI智慧分選技術及低破壞拆解技術、中程的高效率補鋰再生技術及長程的Design-in易循環材料設計。他們致力於強力產業的鏈結,以電動機車為主要載具,其實整合國內的回收廠、材料廠、系統廠、電池管理商、梯次儲能應用商及綠電營運站等等,希望建立完整的供應鏈體系,打造臺灣獨有的電池循環的經濟模式,作為亞洲的示範平臺。但是這些整合顯然不會只有工研院一個單位做得起來,對於電池循環的經濟模式,環保署的看法及環保署扮演的角色為何?環保署有沒有針對未來電池回收再利用可能的發展做過相關的分析和研究,以利未來各階段的政策調整參酌? |
發言片段: 20 |
蔡副署長鴻德:有,我們非常重視產業鏈的鏈結,從廢棄以後一直到最後原料出來可以回收循環、重複使用,這是我們的目的,目前我們已經結合了一些業者,形成一個產業鏈,這是一個產業鏈的平臺,這個平臺會從前面電池的製造到車用電池到儲能設施到最後回收的體系,整個會串起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以後如果繼續推下去,我們希望做到材料都是在國內自己使用,不用再拿出去,可以做到自給自足。 |
發言片段: 21 |
莊委員競程:除了電池循環經濟之外,再過幾年可能就會碰到太陽能板的回收問題,我下次會就這個問題繼續跟環保署做更深入的討論,也希望未來循環經濟在臺灣應該把產業鏈做大,對未來推動電動車、推動環保都有很大的助益。 |
發言片段: 22 |
蔡副署長鴻德:好,這部分我們會繼續努力。 |
發言片段: 23 |
主席:請張委員育美發言。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466 |
---|---|
meet_id | 委員會-10-5-26-11 |
speakers | ["賴惠員","吳玉琴","蘇巧慧","蔣萬安","蔡壁如","邱泰源","洪申翰","莊競程","張育美","黃秀芳","江啟臣","林為洲","劉建國","陳瑩","陳椒華","何欣純","楊曜","徐志榮"] |
page_start | 413 |
meetingDate | ["2022-04-27"] |
gazette_id | 1116801 |
agenda_lcidc_ids | ["1116801_00009"]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第11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處理中華民國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有關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主管預算(公務預算)解凍案68案 |
agenda_id | 1116801_00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