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700

發言片段: 0
萬委員美玲:(11時26分)防疫要兼顧經濟,但是站在教育部的立場,防疫更要兼顧的是受教權。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教育部潘部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潘部長文忠:是。
發言片段: 3
萬委員美玲:現在的政策當然是隨著疫情高低起伏去做滾動式的調整,但是有的時候中央許多政策或是因為要搭配指揮中心的政策,難免讓教育部,尤其是許多的教育第一現場,其實就是一個亂字了得。我們能夠體諒要慢慢去做接合,但是在這個亂的過程當中,如何降低對教育現場的影響性,這是首先要提醒部長的一點。
教育部邀集了全國大專院校的防疫長來開會,因為隔離通知單很慢才到,針對學校已將匡列為密切接觸者送至衛生單位,而衛生單位還無法開出隔離通知單的,希望學校能先發送所謂的居家隔離通知單,這是大學的部分。高中以下到小學的部分,根據本席的了解,現在很多地方縣市政府的做法是讓校長或防疫長就實際的情況自行進行疫調、自行發送隔離通知單。這兩件事情無論是在20歲以下或20歲以上,本席都認為要防疫長擔負這個責任,會造成他們很大的心理壓力及困擾。
請教一下,包括次長在內,兩位都在這裡,這樣的隔離通知單效力到底是什麼?這是第一個問題。如果只收到學校防疫長開出來的隔離通知單,而不是衛生相關單位開出的,這樣是否具有相關的效力?如果被隔離者有外出的狀況,是否會受罰?再者,許多國高中以下的學生家長也希望能開隔離通知單給他們,以便他們做哪些事情呢?譬如請假、譬如領津貼、譬如領保險補償金等等,如果是學校開出來的防疫隔離單,有沒有這樣的效力?請部長先回答,之後再請次長補充。
發言片段: 4
潘部長文忠:報告委員,教育單位與衛生單位是可以密切的合作,但是在法律上,目前學校幫忙提出的是衛教建議單的概念,因為他們最清楚知道這個班到底有多少學生,馬上就可以整理出來,但還是會送到衛生單位開出所謂的居隔建議書,這個就具有法律的效力,所以是這兩個合起來執行。
發言片段: 5
萬委員美玲:部長,次長在後面,他會補充,您只要針對您的部分回答。簡單地講,學校的防疫長是在協助,所以他開出來的單子是沒有效力的。
發言片段: 6
潘部長文忠:那叫衛教通知書。
發言片段: 7
萬委員美玲:次長,是這樣子嗎?
發言片段: 8
主席:請衛福部薛次長說明。
發言片段: 9
薛次長瑞元:在傳染病防治法上的居隔還是以衛生單位開的為準,但是我們現在在鼓勵自主應變防疫。
發言片段: 10
萬委員美玲:我瞭解,我待會兒就是要跟你談自主應變,你的自主應變其實讓校園非常困擾。
現在先請問部長,這樣我們就很清楚,要把事情釐清,也就是說學校的防疫長不管由哪一位擔當都是要做協助。現在與病毒共存之後,要居隔的對象、人數太多了,基層衛生局的同仁就這些,民政局同仁就這些,以前可能10個確診也是這些人,現在1萬個人確診可能也是這些人,他們當然來不及,所以我們要講清楚,其實衛教通知書並沒有法律效力,它是協助的,這是第一個要釐清的。
第二個,今天一直在講學校現在要停課,標準目前一樣,可是有越來越多的學生跟老師都在居隔中。我們都知道居隔結束要回校上課或授課都需要快篩試劑,可是今天講了一個早上,我們都不知道快篩試劑到底哪裡來。其實次長告訴我們的是「會」,只要被居隔,地方衛生單位都會發快篩試劑,但我必須告訴你們,政策在上面定的是一套,但是到了現場執行是困難重重,很多縣市其實沒有快篩試劑能發給居隔的第一線的老師,部長瞭解這樣的狀況嗎?有接收到各學校、各地方教育局反映這個問題嗎?
發言片段: 11
潘部長文忠:委員剛才提到為什麼會將這部分做剛才的說明,確實就是縮短該居隔的時間,因為衛生單位同仁很辛苦,不要等到該居隔的時間過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也跟22個縣市的教育局處做說明。委員剛才提醒,因為教育局是協助的情況下,希望時間確實接軌,才能達到實施的效果,所以關鍵就是在這裡。當學校幫忙協助匡了班級做居隔時,所需要的防疫物資,包含快篩試劑,這部分會是最需要密切連結的,達到的效果就會一致。
發言片段: 12
萬委員美玲:你有答跟沒答是一樣的好不好!你剛剛說這些不就是拿問題來回答問題嗎?我現在請教你的是你剛剛所說的狀況以及我提出來希望能做到的,但是現在你有沒有收到地方教育局、很多學校紛紛反映地方衛生單位生不出快篩試劑?這個狀況您知道嗎?如果他們沒辦法快篩是陰性,就沒辦法回到學校上課或授課,這狀況您有掌握嗎?
發言片段: 13
潘部長文忠:因為這是最近兩天密集跟縣市做的……
發言片段: 14
萬委員美玲:我知道,所以這兩天您有掌握這樣的狀況嗎?
發言片段: 15
潘部長文忠:目前為止還沒再回報相關情形。
發言片段: 16
萬委員美玲:部長要加油,因為病毒真的跑得很快,疫情的政策轉換得也很快,這兩天非常多老師覺得很擔憂,如果快篩試劑一直沒有送到他們手上,尤其現在「3+4」,時間縮短了以後馬上就可以回學校了,可是沒有快篩試劑他們就沒有辦法回學校,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這些校長也很困擾,有些人到學校兜售合規的快篩試劑,可是一劑300元,要買還是不買?校長不知道該買還是不買。我希望針對快篩試劑,部長今天下去之後趕快跟22縣市的教育局聯繫,統一數量上來,該怎麼請中央的衛福部支持、支援各地方政府,希望部長能趕快做,好不好?
發言片段: 17
潘部長文忠:這部分縣市都知道怎麼處理,教育局處也知道了。
發言片段: 18
萬委員美玲:縣市都知道怎麼處理,但是沒有東西也沒辦法處理,您是教育部的大家長,要重視這件事。
第二個部分我想請教關於今天講的統測,我必須跟部長講,我知道指揮中心很辛苦,但是面臨教育部的事情,拜託他要尊重你一下,什麼事情要跟你先商量過,不要像上次,去健身房要打第三劑你也不知道。這次他自己對外講說不反對確診的輕症者去應試,當然後來有改口,但這些都會造成困擾,不要將這件事視為小事。次長也在這邊,我希望以後有任何跟教育第一線有關的政策,是不是能先在第一時間跟教育部商量後再對外發布?
發言片段: 19
薛次長瑞元:當然這是一個重大的原則,所以跟教育部有關的我們大部分都會先跟教育部商量過。
發言片段: 20
萬委員美玲:我希望不要是大部分,尤其像這麼重要、重大的政策,你一定要尊重教育部,問問看教育部這樣到底可不可行,要怎麼執行,否則你一個政策出來,教育部根本沒辦法做,總不好見到教育部打臉指揮中心,所以我希望以後兩個單位能密集溝通。
發言片段: 21
薛次長瑞元:會的,這OK。
發言片段: 22
萬委員美玲:繼續請教部長,現在隔離有分新制、舊制,剛好現在在交接處,如果有用舊制隔離的學生,之前我們有給他們隔離試場,現在用新制,他可能在這一波就可以回來應試,針對這樣的學生,他們會是在隔離試場應試還是回到一般試場?
發言片段: 23
潘部長文忠:這有一個時間點,目前看起來,6月23日確定的學生,會在隔離試場應試。我們當然都是用新制,只是推算的時間就是這個時間。
發言片段: 24
萬委員美玲:好,就是用這個時間切割。
發言片段: 25
潘部長文忠:對,在執行上都會讓居隔的考生非常清楚,都會事前通知。
發言片段: 26
萬委員美玲:另外我想請教,指揮中心其實有規定居隔的學生不得自行前往考試,現在這個規定一樣存在嗎?
發言片段: 27
潘部長文忠:指揮中心有把居隔要就醫的部分做了改變,這部分的計畫我們目前也報給指揮中心,希望能比照,可以由親人接送或自行騎車,以不要接觸公共運輸的方式前往。
發言片段: 28
萬委員美玲:什麼時候會確定?
發言片段: 29
潘部長文忠:我們希望今天能跟指揮中心確定,計畫已經報上去了。
發言片段: 30
萬委員美玲:儘快好嗎?
發言片段: 31
潘部長文忠:我們都希望考生能在第一時間接收到訊息。
發言片段: 32
萬委員美玲:再來是今天講的5至11歲要打疫苗的事情,所有的家長都很關心也很擔心,次長在這裡,本席、部長及所有家長都很關心,到底這些所謂的指引或說會拍影片讓家長知道,甚至意願書有7天的思考期,我不瞭解到底要讓家長想什麼?如果今天我有一個就讀國小的孩子,給我7天的思考期,我真的不知道從哪個方向想。
早上有提到說還可以去諮詢專業的醫療單位,我也不知道該諮詢誰,現在衛生局忙得要死,各醫院診所忙得要死,我不知道打電話到哪去問,而且也不是每一個醫生都有經驗,我不知道該怎麼跟他們說,我想明確地請教你,到底可能的副作用是什麼?
發言片段: 33
薛次長瑞元:從文獻上面來看,大概會有一些不良反應,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肌肉痛、畏寒、關節痛、噁心、嘔吐、腋下壓痛、發燒、注射部位腫痛發紅等,其實大家最擔心的還是心包膜炎或心肌炎,這是大家比較擔心的,但是發生機率非常少,大概小於萬分之一。
發言片段: 34
萬委員美玲:聽完您說這些之後,我覺得所有的家長是一頭霧水,因為這只是把歷史發生的、可能的狀況講出來,但現在如果我是家長,我現在是要評估到底要不要打,意願書我是填要還是不要,在這7天的過程中,我知道打完會這樣,但我不知道我的小孩到底可以打還是不能打,我不知道怎麼評判,這是第一個,兩者是不一樣的。
如果現在國小的學生有機會全面施打,但是打莫德納疫苗,我們知道副作用強這是一件事,第二個是怎麼評斷孩子可以打或不可以打。我希望能在指引中寫清楚,比如孩子本身有哪些疾病可能就不適合打,這些附註的提醒是不是能加進去?最後,每一個小孩的個別身體狀況不同,我們進到學校打的時候可能會有集體暈針的狀況,我問過很多學校,學校表示如果要在學校集體施打,按照過去的經驗,第一個,要有醫護人在場;第二個,可能要有救護車在場。如果學校沒有這麼多的救護車與醫護人員可以在現場幫忙這件事情時,我請教一下部長,在校園內要如何去做集體施打?
發言片段: 35
潘部長文忠:委員,這個選項不是唯一,因為這本來也是要條件具足,還有家長本身希望在哪裡施打,這都可以是一個選項。從十二歲到十七歲的施打經驗中,就是學校跟衛生單位提出這樣的參考,如果要到校園來施打,相關的醫護配備就應該要到位,不然在這個情況下,不能說缺了這個,然後又硬要在學校施打,我們一直都不是以這個為原則。
發言片段: 36
萬委員美玲:部長,我最後提醒您,不管家長怎麼選擇,其中總會有一個選項是在學校集體施打,所以我認為學校的老師、主任及校長的壓力是非常大的,因為沒有人施打過嘛!因此我們應該給他們什麼樣的支持,比如醫療人員要進去,或者萬一有狀況時的救護SOP,我認為衛福部與教育部要儘快提出來好嗎?
發言片段: 37
潘部長文忠:是,關於這部分,因為有過去十二歲到十七歲的施打配置,地方教育局與衛生局非常清楚這方面的安排,所以我們會依循這部分來做提醒,本來跟22個局處長所談的也包含這些事情。
發言片段: 38
萬委員美玲:好,謝謝。
發言片段: 39
潘部長文忠:謝謝。
發言片段: 40
主席:謝謝萬委員美玲。剛剛有提醒,越小的小孩還是要特別再多注意,另外很重要也不斷提醒的,如果師生要回到學校一定要快篩,這部分要立刻與衛福部來解決快篩試劑不夠的狀況。
請高金委員素梅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184
meet_id 委員會-10-5-22-10
speakers ["林奕華","張廖萬堅","范雲","鄭正鈐","王婉諭","黃國書","陳秀寳","吳怡玎","萬美玲","高金素梅","何欣純","吳思瑤","伍麗華Saidhai‧Tahovecahe","林宜瑾","賴品妤","林靜儀","游毓蘭","李昆澤","廖婉汝","陳椒華","江啟臣","洪孟楷","蔡壁如","陳以信","楊瓊瓔","劉世芳","高虹安","江永昌","邱臣遠","李貴敏"]
page_start 95
meetingDate ["2022-04-27"]
gazette_id 1116901
agenda_lcidc_ids ["1116901_00003"]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0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教育部部長潘文忠、衛生福利部首長列席就「一、各項大型考試與各級學校防疫措施及因應 疫情升溫補助發放學生快篩試劑之評估;二、5至11歲兒童疫苗準備情形和接種規劃細節」進行 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16901_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