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806
發言片段: 0 |
---|
吳委員思瑤:(12時5分)部長跟所有同仁都辛苦了。這兩年來我們積極的防疫,真的大家都咬緊牙關要撐過去,但是我們往往都只專注在眼前的危機,卻忘記去看到長遠的衝擊在哪裡。我今天要很嚴肅地跟您討論,疫情的影響之下,遠距教學到不了的地方,學力會影響國家的國力(National power),教育部怎麼來補救? |
我自己非常深切地反思,這一年多來,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的委員在防疫的部分關切的焦點,包括本席,我們先關心防疫的物資夠不夠、隔離的措施嚴不嚴密、停課的規範能不能執行、賽事賽會各項比賽的舉辦到底該不該停;然後過去在吵疫苗夠不夠、疫苗打不打;現在要上路了,又進階到快篩要不要用預算去支持,還要面對這個週末的統測,其實這一年多來,我們也討論到去年7月的指考怎麼因應,還有今年1、2月的學測怎麼調配,這些都是在確保學生安全跟健康的部分。對這部分我們使了重力,我們很努力在做,但是天平的另外一端就是我今天要提示的,學生的教學品質有沒有受到影響? |
過去第一次疫情剛來,疫苗還沒有普打的時候,我們都在遠距教學,因此提供遠距教學所有的設備支持;現在我們要防疫新生活,與疫情共存,所以儘可能實體。這一年多來學生的安心就學方案,包括境外生入境的權益,我都主張過,我花了一些時間講這些事情,也就是經過我們的反思,這一年多來,我們都在做天平的左端,做了很多,而天平的右端──維護教學品質的部分,我們真的比較少思考,這是我今天要跟你談論的主旨。 |
我們來看你們這一週公布的大專校院防疫相關注意事項說明,你們邀集所有的大學來講,同樣以顧好學生的安全跟健康的角度來切入,防疫的措施依舊優於教育的品質,停課標準、協助疫調、隔離宿舍,今天大家都在講宿舍夠不夠、資源的挹注,還有怎麼幫助老師,這些是這一週你們跟所有大學補破網在做的事情,一樣是防疫的作為優於教學的品質。 |
接著,以紓困的面向而言,從紓困1.0到2.0,紓困的預算多數用在防疫應變,也就是購買物資,還有在遠距教學的部分,撥補經費去做設備,再來是就學的修業跟教學的輔訓,你們啟動了安心就學,也給予學生一些彈性修業的機制,這是紓困1.0著重的部分。到紓困2.0,本席不斷地在倡議大學需要紓困,強化對學生的獎補助、獎學金、生活慰助金,這些你們也都做了,我以紓困的面向來看,你們依舊多著重在老師、學生的生活照顧,同樣的,比較少談到學習的品質。部長,我們要很嚴肅來面對,遠距教學會不會影響教學品質?以部長您個人教育專業的看法為何?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教育部潘部長說明。 |
發言片段: 2 |
潘部長文忠:委員好。跟委員報告,這個跟遠距教學時老師跟學生的進行方式非常相關,委員也知道,像過去大學推了一段時間的MOOCs課程,那些對學生而言,可能是得到更多不同,甚至是非常優質的教學。 |
發言片段: 3 |
吳委員思瑤:他會有新的啟發,但是遠距教學臺灣還是措手不及的勉強上路,還是有很多老師的操作跟學生自主學習的部分,還要再被訓練。老師需要被訓練,學生也需要去適應。我的第二個問題是,遠距教學如果影響教學品質,哪些層面會影響比較多? |
發言片段: 4 |
潘部長文忠:這部分剛才提到,確實有教學品質很好的遠距教學,也確實會有可能老師不是那麼熟練,還有學生的態度問題,因為遠距終究不像實體課程,學生的態度積極與否跟這個的關聯性最直接。 |
發言片段: 5 |
吳委員思瑤:今天站在後面的高教司長,我今天就focus在高教,有很多的大學教授最近跟我反映,我思考後認為這太重要了。遠距教學到不了的地方有很多,建築系的老師需要教設計課,設計課要在場跟學生討論、指導、看模型,他沒有辦法現場指導;時裝設計系的老師沒有辦法到場協助學生做裁縫、做衣服的設計、比例的調整;我昨天也跟朱宗慶老師聯絡,討論了一個晚上,在藝術學門,音樂類的老師沒有辦法現場指導,獨奏還可以,如果是合奏、樂團,他沒有跟大家一起合作的過程,會影響他的學習;舞蹈更是如此,老師要現場看他的動作。剛剛講到音樂,朱宗慶老師跟我講,他要聽學生的發聲有沒有正確,那是沒有辦法透過遠距來判斷的。還有繪畫、戲劇,戲劇更是需要眾人要一起創作的。這就是遠距教學到不了的地方。 |
非常多的大學老師告訴我,思瑤委員,我們要補救,尤其像建築系大一、大二在打底的時候,因為去年到今年停停頓頓的遠距,他沒有辦法在基礎的時候獲得必要的教學協助,會影響到他大三、大四的延伸學習。換言之,很多老師告訴我,現在的學生的能力已經大幅後退,這些老師非常擔憂該怎麼辦。設計藝術類是我今天舉出來的例子,我相信還有其他類型。部長,遠距教學到不了的地方還有實作、技職類,機械工程沒有辦法現場操作,他怎麼學習?餐飲類沒有現場cooking,沒有辦法去嚐這些味道,沒有辦法去做餐飲服務、飯店服務的實習;美容、美髮、汽修,這些都是臺灣的隱形冠軍。這些實作類、技術類都是遠距教學到不了的地方,國力就會衰退,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學力受到影響。 |
部長,我們往往都在思考迫切的危機,我們都在處理燃眉之急,可是教育是百年大業,我今天提出來就是請你們一定要回去思考,這兩年多來我們遺忘了什麼,我們疏漏了什麼?如果永遠只看眼前的危機,而放棄去思考長遠的衝擊,這對臺灣的國力才是最大的傷害。我們防疫做得再好,犧牲了學生的學習品質又如何? |
我替您思考該怎麼做,學力影響國力,補救教育要上場。這也是我跟很多大學老師,包括院長、教授、校長討論過的,第一,進行各大專校院全面的調查,去彙整亟需進行補救的學門、學科、學系跟課程。第二,有了彙整,教育部就能夠判斷,你們要用什麼政策誘因,要用什麼預算來支持,鼓勵各校、各院、各系、甚至各班,因為每一班的學習狀況不同,進行補救教學,暑假就是很好的時間。第三,補救教學的形式、時程、課程的規劃,授權給老師自由選擇,落實因校制宜、因系制宜、因班制宜,因為不能強制,你也要看老師能不能做,你也要看學生願不願意,但是我們需要做這樣子的補救措施,要用預算支持,必須開課進行補救教學的,老師的鐘點費、開課應當有的費用,教育部都應當要給,因為這是國家的力量,不能衰退。部長,您say yes吧! |
發言片段: 6 |
潘部長文忠:謝謝委員這麼深入的分析,遠距教學確實是在防疫過程當中一個…… |
發言片段: 7 |
吳委員思瑤:不得不的選擇。 |
發言片段: 8 |
潘部長文忠:但遠距教學絕對不是萬靈丹,所以我也跟委員報告,為什麼這一次我們再重新盤整有關實體停課的標準…… |
發言片段: 9 |
吳委員思瑤:我們盡可能恢復。 |
發言片段: 10 |
潘部長文忠:我們某種程度也都知道必須要去面對,不是隨時都以遠距教學作為防疫的唯一工具。 |
發言片段: 11 |
吳委員思瑤:不能作為主力。 |
發言片段: 12 |
潘部長文忠:對,委員這個建議我覺得非常好,有一些實作課程根本就沒有辦法透過遠距達到效果,這部分我會請高教跟技職…… |
發言片段: 13 |
吳委員思瑤:三點你都承諾要做,請你們最快在一個月內啟動彙整,趕快提出。 |
發言片段: 14 |
潘部長文忠:委員,我們讓學校開課的老師們來做評估,如果有這個需求…… |
發言片段: 15 |
吳委員思瑤:教育部全力支持。 |
發言片段: 16 |
潘部長文忠:我們做政策上的支持。 |
發言片段: 17 |
吳委員思瑤:好,非常謝謝部長,我要到我的答案了,但是我也希望我們念茲在茲的,我們不能認為現在已經開始以實體為主了,不!過去一年多停停、頓頓地遠距已經造成很多學生的學習能力受到影響,以至於教學現場很多老師很難再指導下去,有非常多設計類、藝術學門、實作類、技藝類的,這些都是臺灣非常重要的國家軟實力,所以一個月內我希望看到你們拿出辦法,我也希望趕快發布這個重要的事情。 |
發言片段: 18 |
潘部長文忠:好,謝謝委員這個很好的建議。 |
發言片段: 19 |
吳委員思瑤:好,謝謝部長。 |
發言片段: 20 |
主席:請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委員發言,時間為5分鐘。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184 |
---|---|
meet_id | 委員會-10-5-22-10 |
speakers | ["林奕華","張廖萬堅","范雲","鄭正鈐","王婉諭","黃國書","陳秀寳","吳怡玎","萬美玲","高金素梅","何欣純","吳思瑤","伍麗華Saidhai‧Tahovecahe","林宜瑾","賴品妤","林靜儀","游毓蘭","李昆澤","廖婉汝","陳椒華","江啟臣","洪孟楷","蔡壁如","陳以信","楊瓊瓔","劉世芳","高虹安","江永昌","邱臣遠","李貴敏"] |
page_start | 95 |
meetingDate | ["2022-04-27"] |
gazette_id | 1116901 |
agenda_lcidc_ids | ["1116901_00003"]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0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邀請教育部部長潘文忠、衛生福利部首長列席就「一、各項大型考試與各級學校防疫措施及因應 疫情升溫補助發放學生快篩試劑之評估;二、5至11歲兒童疫苗準備情形和接種規劃細節」進行 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
agenda_id | 1116901_00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