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927

發言片段: 0
林委員靜儀:(12時52分)部長、薛次,我要同時問的原因是現在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在醫院會遇到兩群人,一群叫PGY(畢業後一般醫學生訓練),那麼有一些PGY學生在臨床工作時,勢必會接觸確診病人,甚至自己可能會遭到隔離,這個時候他的PGY課程如何認證其在家或是居家隔離過程中,其訓練不是中斷的?第二,我要趕快問薛次,因為5月份就有兩個專科醫師要考試,一個是耳鼻喉科,一個是骨科,今年都宣布,如果是被隔離者,明年再來考試,這樣是不是乾脆請這些學生考試前兩禮拜都不要來上班,以確保他們安全,不會被隔離,才能夠不會浪費他們過去四年的學習,為了要隔離3天,就沒有機會來考專科,先請薛次回復專科醫師考試的部分。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衛福部薛次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薛次長瑞元:這部分我們會建議醫事司再進一步瞭解,原則上我們不贊成用這種方式。
發言片段: 3
林委員靜儀:現在他們公告了。
發言片段: 4
薛次長瑞元:對,也許可以再做調整,如果是確診者不要去考還有一點道理,但是現在「3+4」的4就是篩檢陰性就可以出去,雖然那是後面4天的問題,但是原則上,我們比較贊成像教育部的方式,設隔離考場。
發言片段: 5
林委員靜儀:對,隔離考場,因為我相信不會很多,但是因為這裡面包含耳鼻喉科,耳鼻喉科在住院醫師訓練時,一定會遇到確診個案,結果在這種狀況之下,如果因為這個原因被隔離,還要一年後才能考專科,我相信沒有一個考專科的……
發言片段: 6
薛次長瑞元:對他的權益的確有太大的影響。
發言片段: 7
林委員靜儀:權益非常受損,如果這樣,乾脆請他們考試前兩個禮拜都不要上班,這樣最安全。
發言片段: 8
薛次長瑞元:我們再來處理。
發言片段: 9
林委員靜儀:好不好?薛次,這個麻煩你。
發言片段: 10
薛次長瑞元:好。
發言片段: 11
林委員靜儀:PGY是教育部這邊對不對?畢業後一般醫學生的部分。
發言片段: 12
主席:請教育部潘部長說明。
發言片段: 13
潘部長文忠:可能要請次長這邊,因為他們已經畢業了。
發言片段: 14
林委員靜儀:好,次長,PGY的部分也是有些遇到這種狀況,比方說,他可不可以在家用視訊參加會議或是老師讓他回去寫paper、回去寫一些期刊的閱讀,讓他認證?
發言片段: 15
薛次長瑞元:我們回去再研究看看,既然委員提出有這樣的現象及問題,我們再來處理。
發言片段: 16
林委員靜儀:讓他受訓不受到干擾且受訓能夠維持。再來,薛次,還要跟你要求一件事情,現在各縣市急診真的是塞的,然後小兒科因為要求小朋友就算是輕症,為了觀察而住院,再來新生兒科病房會爆,這兩個部分可不可以麻煩你們做一些調整,跟地方衛生局討論?
發言片段: 17
薛次長瑞元:目前正在處理,第一個,當然只是要去做PCR的,我們不建議到急診去,如果有必要就到社區篩檢站,比方說快篩陽性者要去做確診檢驗,就到社區篩檢站。
發言片段: 18
林委員靜儀:很多社區篩檢站還是用醫院的人力,或設在醫院旁邊。
發言片段: 19
薛次長瑞元:但是至少不是由急診當班的人在處理,所以應該是利用……
發言片段: 20
林委員靜儀:或者像去年一樣,協調一些診所人力來協助,好不好?
發言片段: 21
薛次長瑞元:也不一定是急診醫師,其他醫師……
發言片段: 22
林委員靜儀:其他醫師還是可以做採檢。
發言片段: 23
薛次長瑞元:第二個,也跟委員報告,這在處理當中,但是比較棘手一點,因為我們之前發生兩歲小孩的個案之後,很多醫院不敢拒絕小孩子……
發言片段: 24
林委員靜儀:對,現在是輕症也收進來了,一般人也收進了。
發言片段: 25
薛次長瑞元:但是小孩子一住進來的話,就會占兩床。
發言片段: 26
林委員靜儀:對,還有家長。
發言片段: 27
薛次長瑞元:還有家長必須要照顧,所以這可能要透過一些宣導來逐漸減少這類的壓力,但是處理起來,相對是比較困難。
發言片段: 28
林委員靜儀:再麻煩,因為你們的指引是這樣的話,就都會收進來,好不好?
發言片段: 29
薛次長瑞元:對,好。
發言片段: 30
林委員靜儀:最後我要問一下潘部長,因為今年應該是核定了三家醫學中心……
發言片段: 31
潘部長文忠:後醫學系。
發言片段: 32
林委員靜儀:三所大學增設後醫學系,我先建議部長,你去看一下衛福部的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裡面非常清楚寫到要做的訓練及課程,不見得是現在這些學校所說的方式,符合這些公費醫師訓練或者未來偏鄉人力,我建議你們看一下衛福部的精進計畫,雖然衛福部後來也沒有遵照他們的精進計畫。第二個,你們要核定,但我們要問的是,學生能夠拿到什麼樣的教學資源?所以接下來,我們以三個最常會遇到或者最困難拿到的,一個是大體解剖課的大體,還有寄生蟲學跟病理科,因為寄生蟲跟病理科都要特殊的專業,甚至要有病理組織圖譜的來源,總不能請學生線上看,這三個學校怎麼準備?
發言片段: 33
潘部長文忠:跟委員報告,這三所學校當時申設也經過相當長的時間審議,很多委員都有提出,因為他們有些目前不是有醫院的學校,所以他們在計畫裡也都有點出會針對委員所提,一定會有實際的醫院讓這些醫學士來實作,這些都是在歷次審議當中,有專業的建議給他們,他們也都回應了,因為委員的專業,所以這方面後續教育部當然就會依照當時他們的補充、補強,還有提到會怎麼樣配合醫療院所,這些未來在落實上,教育部當然有責任來督導學校要確實落實。
發言片段: 34
林委員靜儀:部長,我這樣講,很多學校為什麼要拼死設醫學系?只有一點點學生也要?因為他們這樣才能上頂大,為了上頂大,為了學校排名能夠往前,讓這麼多家長花這麼多錢,這麼多學生耗費青春去學,我不反對大家來學醫,但是問題是,現在我告訴你,反對的都是年輕學生。第二個,以我拿到的資料,中山大學他們所說的病理及寄生蟲學課程,他也只說有器官區塊模組課程,他沒有說要去哪裡生這些圖譜、切片或是實驗組織的來源,所以這個部分,我們之後會繼續盯,教育部,你們要核定,我們就來看這三所學校如何確保學生的訓練資源及訓練真的能夠詳實。
發言片段: 35
潘部長文忠:好,謝謝委員指教,因為這三所學校的申設也是參考衛福部對於偏鄉醫療資源人力規劃的方案才提出,但是委員所提確實是很務實,就是既然申設了,也核定了,未來在執行這些後醫學士學生的培養及課程的部分……
發言片段: 36
林委員靜儀:你不能把學生招進來之後,課程都配合不出來。
發言片段: 37
潘部長文忠:教育部確實有責任,也應該督導這些設置的學校後面在整個培育學生上應有的作為。
發言片段: 38
林委員靜儀:謝謝部長、次長。
發言片段: 39
潘部長文忠:謝謝委員。
發言片段: 40
主席:請葉委員毓蘭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184
meet_id 委員會-10-5-22-10
speakers ["林奕華","張廖萬堅","范雲","鄭正鈐","王婉諭","黃國書","陳秀寳","吳怡玎","萬美玲","高金素梅","何欣純","吳思瑤","伍麗華Saidhai‧Tahovecahe","林宜瑾","賴品妤","林靜儀","游毓蘭","李昆澤","廖婉汝","陳椒華","江啟臣","洪孟楷","蔡壁如","陳以信","楊瓊瓔","劉世芳","高虹安","江永昌","邱臣遠","李貴敏"]
page_start 95
meetingDate ["2022-04-27"]
gazette_id 1116901
agenda_lcidc_ids ["1116901_00003"]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0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教育部部長潘文忠、衛生福利部首長列席就「一、各項大型考試與各級學校防疫措施及因應 疫情升溫補助發放學生快篩試劑之評估;二、5至11歲兒童疫苗準備情形和接種規劃細節」進行 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16901_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