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61

發言片段: 0
林委員昶佐:(9時19分)童委員長早安。在一開始我們先來討論有關最近Omicron疫情的相關事情,僑委會應該有收到新入學僑生的一些反映,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收到?我們辦公室因為在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所以有一些僑生有來跟我們反映有關新入學的僑生可能沒有健保卡,所以現在有空窗期,不管是要進行PCR採檢或是最近開始推家用快篩實名制的規定,有可能導致在這個空窗期的僑生就不太能夠進行不管是篩檢或是買快篩劑的問題。我想僑委會應該有跟指揮中心或衛福部稍微討論,是不是藉由這個質詢的時間請再說明一下相關的規定,以及這些空窗期的學生可以怎麼處理?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僑委會童委員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童委員長振源:謝謝委員的垂詢,目前確實僑生進來六個月之後才能夠有參加健保的身分,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有一個僑保,先確保他遇到一些醫療方面的需求時可能需要的協助,當然,在過程當中還是有些不足,所以之前如果有發生一些重大的問題或危難時,我們通常有時候會再有一些額外的救助金來協助他。第二個部分,這一次進來的僑生大概有不少人確診,目前進來七百多人,大概有六、七十人確診,所以我們都會先提供他相關的協助,包括用印尼文、越南文打電話給當事者,希望他們能夠比較安心,事實上也沒有太大的問題,可是他心裡面可能會恐慌。再來,我們都會先給他六千塊的慰問金希望能夠安撫他,讓他覺得不用擔心,這都有國家的照顧。至於快篩劑的部分,上禮拜我也請同仁去跟衛福部再討論看看,是不是未來能夠有更好的一些方式?當然,也跟學校這邊來溝通是否可以協助,畢竟他們可能還沒有身分,但是這部分可能要再等溝通結果,跟委員先做這樣的說明。
發言片段: 3
林委員昶佐:第一、雖然進來的僑生確診的比例比較高,但是其實沒有確診的人也會緊張、會擔心,跟他們同一批進來或是有一些接觸的人,當然會希望可以快篩以及進行一些PCR檢測等等,但是另外一方面,針對疫情我們又不是要進行普篩或是像過去要清零的階段,所以我認為要分為兩個層次,我們接到電話的時候其實也是這樣跟他說:第一、不用緊張,不要造成一整群人好像都急著想篩檢,但其實也沒有症狀,甚至沒有直接接觸的人也急著想要篩檢看看,其實沒有需要,也沒有這個必要,我們並不是要清零,也不是要普篩;第二、真的有需要的,僑委會這邊一定都有所有人的聯絡方式,我希望要讓他們知道這是兩個層次,因為還是要注意,我們在收到這一些陳情的時候,會有一種說法是誰為什麼會有?他自己為什麼沒有?我們就變成要再跟他解釋第一個層次,即不是所有人都要去篩檢,所以有時候你幫助某一部分人,反而會讓沒有拿到的人也緊張起來,所以我覺得同仁在跟他們講的時候,要稍微讓他們清楚這是不一樣的層次。
發言片段: 4
童委員長振源:我想我會請同仁再擴大跟各個學校來說明,讓他們瞭解現在學生如果遇到問題的話,是否能夠跟他們做這樣的解釋;第二個部分,我們會再持續跟衛福部及學校溝通,在快篩的部分,因為是上禮拜才剛開始可以去實名登錄,這部分我們會跟衛福部及學校來確認一下,看看學生的部分是否有適當的途徑可以獲得,如果不行的話,是否有一些特殊的狀況由我們僑委會協助,我想這部分因為目前都還是在衛福部的管制之下,並不是僑委會可以在市面上買到相關的快篩試劑,可能還是要跟衛福部來溝通,我們會盡力把委員的意思轉達給衛福部,希望衛福部能多協助。
發言片段: 5
林委員昶佐:協調就是不要造成大家搶著要,我剛才的意思大概是這樣,我們收到這些訊息也都是跟他講,不要變成A有了以後,結果剩下來的人覺得他也要篩篩看,現在並不是大家沒事就全民篩篩看。
發言片段: 6
童委員長振源:我瞭解,我們會透過多種語言也來做這樣的宣傳,我們會裡面也請了兩個僱員,包括越南語和印尼語,也會透過多語的方式,讓更多僑胞、僑生比較安心一點。
發言片段: 7
林委員昶佐:是。再來,其實我一直關心臺灣華語文學習中心的進度,在報告裡面我有看到在去年的時候,我們記得本來那時候只有18所,接著是規劃五年內要增加到100所,不過今年到5月,我剛剛看到其實已經又成立27所,所以加起來已經45所,已經快要到我們希望這個五年計畫的一半,不知道現在所有的班次和學生數統計起來是多少?
發言片段: 8
童委員長振源:跟委員報告,原來我們的規劃就是到今年開設45所,明年、後年都各20所,最後一年是15所,所以總共加起來是100所,我也請同仁先再去盤點一遍哪些有潛力的學校未來可以有機會成立,初步的盤點大概有56所,所以基本上應該還是有機會達到預期的目標。
第二,我們會從現在開始輔導這56所,未來會朝這個方向成立,讓他們跟臺灣的大學合作,同時提供更多說明及相關輔助。第三,目前大概有45所,共開設90班左右,約911位學員,目前大致上都符合我們的要求,當然有些學校比較多一點,有些學校稍少,但基本上都還符合目前的要求。
發言片段: 9
林委員昶佐:其實我收到的資料也差不多是這樣,看起來平均一個班大概十來個人,當然有一些比較多,有一些則是剛開始招生,這也可以想像,可是我也希望大家不要急著現在開,結果變成學生數不夠、準備不足,這會是另一個問題。
另外我想提醒委員長,本來過去在規劃,不管是現有的45所,或是接著的20、20、15所的規劃,好像都還是在傳統的國家裡,包括歐洲現有的英國、德國、法國、奧地利、匈牙利、愛爾蘭及瑞典,我想知道在新增計畫中未來歐洲地區可能還有哪些國家?
發言片段: 10
童委員長振源:謝謝委員的垂詢。目前我們在歐洲只有三個據點有僑務同仁,包括德國、英國及法國各兩位。去年我們是跟各代表處或其他相關辦事處做說明會,他們也因此非常積極協助;今年事實上有四個國家沒有僑務組同仁,包括瑞典、奧地利、匈牙利跟愛爾蘭。今年我們會持續擴大跟相關國家的外交部同仁做說明,希望有機會讓更多學校參與,目前我們在其他國家並沒有僑務組同仁,所以目前沒有掌握的那麼清楚,不過今年會持續努力。
發言片段: 11
林委員昶佐:我想委員長做事都是有一個策略去推動的,所以我希望委員長在做策略性考量時可以思考一下,這兩年我們跟波羅的海三國(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及立陶宛)或東歐的捷克、斯洛伐克等都不錯,我一直覺得我們要跟別的國家加深關係,在文化、語言之間的關係是很重要的,並不只是政治上、地緣上或戰略上有相關的考量。我們除了在傳統上西歐的國家設立華語文學校推廣以臺灣為特色的學習中心外,西歐的大國我們當然要去,但是我們怎麼樣跟最近對臺灣有親近感的國家策略性合作,在我們推進跟他們的雙邊關係時,可以加入我們的語言、文化這方面的互動。我相信既然他們跟臺灣有親近感,他們會更想瞭解臺灣,想瞭解臺灣有很多方式,我們正在推的華語文跟文化應該都是很重要的,在未來兩、三年,這部分如果本來沒有放進去,應該可以考量怎麼放進去。
發言片段: 12
童委員長振源:謝謝委員的垂詢,我們一定會朝這個方向努力。目前推動華語文教學的是外交部、教育部及僑委會共三個部會,僑委會主要是針對輔導海外僑校成立臺灣華語文學中心。坦白講,我們在歐洲比較薄弱一點,目前在歐洲大概只有六十幾個僑校,所以我們會儘量盤點,像是在剛剛委員講的立陶宛、拉脫維亞等國家是否有相關僑校,我們儘量輔助他們,跟當地的臺灣代表處溝通是否能合作輔導他們。
發言片段: 13
林委員昶佐:最後,我看到有全新開發「來學華語」的教材,再麻煩你提供給委員會的委員一份。
發言片段: 14
童委員長振源:沒問題。
發言片段: 15
林委員昶佐:我比較希望可以在教材中看到不只是學語言,也能夠學到臺灣的風土民情,用臺灣的風土民情做為教材內容,語言是工具,內容則是有學到我們這邊的生活方式、文化、價值觀等,這些所謂的臺灣特色不是只有語言的特色而已,而是理解臺灣價值觀,來瞭解臺灣、認識臺灣。
發言片段: 16
童委員長振源:委員講的非常棒,我們都朝這個方向進行,教材方面我們會先提供給委員做指教,如果有建議的地方,我們會儘量根據委員的建議調整。
發言片段: 17
林委員昶佐:跟文化相關的部分我就只講線上藝文饗宴與文化教學這部分,除了是種子教師的教學知能外,另外一方面是學生自學的參考,所以我比較擔心關於臺灣文化的部分,會不會只重視給有興趣的學生自己去瞭解,而不是放在正式的教材中,所以我才會說希望教材可以讓委員看一下。
發言片段: 18
童委員長振源:沒問題,現在已經編撰兩冊的「來學華語」,我們會儘快提供給委員做指教。
發言片段: 19
林委員昶佐:謝謝。
發言片段: 20
童委員長振源:謝謝委員的指教,謝謝。
發言片段: 21
主席:請溫委員玉霞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110
meet_id 委員會-10-5-35-14
speakers ["江啟臣","林昶佐","溫玉霞","吳斯懷","江啟臣","林靜儀","王定宇","趙天麟","邱臣遠","何志偉","蔡適應","羅致政","楊瓊瓔","游毓蘭","林奕華","陳明文","林淑芬","洪孟楷","李貴敏","馬文君","陳以信"]
page_start 43
meetingDate ["2022-05-02"]
gazette_id 1117001
agenda_lcidc_ids ["1117001_00003"]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第14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一、邀請僑務委員會委員長童振源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二、邀請僑務委員會委員長童振源 報告「(一)本年度僑務委員會首長出訪僑界之規劃、成果及展望;(二)僑務委員會本年度政策宣 導執行規劃及預期成效」,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17001_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