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143

發言片段: 0
李委員昆澤:(9時18分)謝謝主席,部長好。臺鐵是我們國人重要的交通運輸工具,在2019年的時候,每天的平均搭乘人次高達65萬人次;後來雖然遭受疫情衝擊,在今年的1至3月也有45萬人次搭乘,甚至3月的時候,已經提升到52萬人次。但因為公司設置條例的問題,造成臺鐵工會在五一勞動連假提出休假、不加班的方式作為抗爭。
關於五一勞動連假的交通運輸狀況,部長認為是過關,其實與工會之間的溝通對話是卡關,現在正是難關的開始,因為工會也表示,在端午節、中秋節、國慶日甚至到投票日,都要以這種休假、不加班的方式抗爭。部長,現在跟工會的對話溝通,到底進行至怎麼樣的狀況?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交通部王部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王部長國材:李委員早。跟委員報告,這個禮拜我有請臺鐵的杜局長跟他們溝通,昨天也溝通一次,明天他們所有的分會都會上來,我是期待……
發言片段: 3
李委員昆澤:部長,要提升到部長的層次,而不是由杜局長處理相關對外的工作……
發言片段: 4
王部長國材:我跟委員報告……
發言片段: 5
李委員昆澤:有誠意一點啦!
發言片段: 6
王部長國材:因為他們有很多細節,細節的部分是由局長負責,因為局長是臺鐵人,等明天談完以後,下禮拜我就會找他們來談,甚至我希望是能公開讓所有人收看的對談,因為這樣比較能夠聚焦,要不然現在網路上有太多的誤解,比如說炒地皮等等,那是為臺鐵設計的一個永續經營機制,但是很多被誤解成賣給財團,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針對以上這些問題,如果可以的話,我很希望能有一次機會公開讓所有媒體、所有人參加,然後把問題講清楚。
發言片段: 7
李委員昆澤:要趕快對話、化解相關的誤會,以及尋求不同意見的共識。尤其是董事的問題,你們的草案版本是13至15人,當然也採納在野黨的相關意見,變成15到19人;至於兩個工會的態度,企業工會跟產業工會對於人數有不同的看法,這部分也要加強溝通。
部長,我們來檢討一下勞動連假的車潮問題,依高公局的事先預估,相關國道在連假期間的車次會比一般假日上升10%;但是實際上,第一天比一般的例假日少了6%、第二天少了10%、第3天少了22%,其中當然因為疫情的衝擊以及塞車的預期心理。我們再來看看相關的疏運措施,交通部也規劃了相關的國道客運、公路客運、類火車以及高鐵作為替代疏運方案,但實際上疏運的人次都不多啦!尤其是類火車,本來預計是2.8萬人次的需求,但實際上疏運的只有3,300人,使用量大概只有一成左右,部長有沒有針對這個問題提出相關檢討?
發言片段: 8
王部長國材:類火車最終疏運四千多人次,的確我們這次在整個類火車的醞釀中,提供的班次比需求多,包含我們有針對五一進行預告,所以很多人退票都沒有來,另外也可能是疫情的關係、也可能是天候的關係,那天都在下雨。我們在準備的時候,一般都會比需求多,如果比需求少的話就是不足,關於以後類火車的數量跟派遣的方法,我們現在是比照火車……
發言片段: 9
李委員昆澤:好,部長,我們就來針對類火車,類火車當然有一些問題要討論、也需要改善,例如:它的通勤時間,以花蓮到台東來講,它的通勤時間需要4小時,通勤時間長,而且比原本的火車多出兩倍時間;第二點,電視新聞、媒體記者都有報導,還是有很多民眾到車站之後才知道臺鐵停駛,這個部分顯然宣導不足;另外,還有年長或身障朋友反映他們搭乘類火車非常不方便,人力、宣導都不足,這些都要進行改善。
關於類火車,我認為有三大改善方向,第一個,我們要優化相關的接駁路線,以縮短行車時間為方向進行規劃;另外,就是加強行駛路線的路況評估,因為我們看到有接駁遊覽車發生擦撞限高桿的狀況,真的是讓民眾非常不可置信;再來,就是站務人員事前訓練以及車次、乘車引導人力不足的部分也要加強,必須協助年長以及身障者上下車,這些都是你們必須要討論的。
部長,你們還是要針對類火車以及相關的接駁系統進行檢討及改善,因為工會也有表示,不管是端午、中秋、國慶甚至投票日,都有可能採不加班、休假的方式;另外,也可能因為天災、土石流、地震、颱風等等造成鐵路中斷,或是相關的緊急意外事故等等。我們過去一直要求交通部針對接駁計畫做出相關的方案及演練,這部分還是要加強。
發言片段: 10
王部長國材:跟委員報告,您建議的這些都是我們的檢討項目,類火車如同剛剛委員所提的,國外都有一套公車替代鐵路的方案,用在罷工、大維修或是天災把鐵軌弄壞的狀況。關於這一次整個應變計畫,他們的檢討報告已經給我了,但是我會再召開會議,就像剛才您所提的進行精進,不過有關整體全島鐵路停駛的應變計畫,我是覺得……
發言片段: 11
李委員昆澤:部長還是要加強跟工會的溝通。
發言片段: 12
王部長國材:對,我不希望……
發言片段: 13
李委員昆澤:不要造成臺鐵員工、交通部以及旅客三輸的局面,這是我一再提醒你的。
發言片段: 14
王部長國材:這個方案會備而不用啦!尤其不想用在……
發言片段: 15
李委員昆澤:部長,我們來討論一下自行車,我也一再提醒部長自行車的相關事故頻傳,而且死傷的人數都持續增加,道路規劃部分還是要加強啦!
發言片段: 16
王部長國材:是。
發言片段: 17
李委員昆澤:道安會統計這3年來的自行車死傷人數都非常高,2019年死亡216人、2020年245人、2021年死亡達到240人,受傷的人數已經高達2萬人。部長,我要提醒你,從2018年至2021年,騎自行車造成相關事故的死傷人數增加了兩成。部長,我們來看自行車肇事的三大主要原因,第一個,未依規定讓車;第二個,未注意車前狀態;第三個,左轉彎未依規定。你們交通部自己都有統計,國內12歲以上的民眾當中,每個禮拜都會騎自行車的人口比例大概是24.2%,每個月會騎自行車的人口比例大概是35%,人口非常地多,這部分的安全還是很重要。
最後,我要提醒部長,針對行人、自行車應該加強一些標線、標誌,而且要強化道路的連續性;再來,要逐步建立機車道、自行車道跟行人的分流。部長,你看看臺北的人行道上面也有自行車道,我都覺得除了馬路如虎口之外,人行道也如虎口!我看過好多次自行車、行人的意外事故、受傷事故,都是因為標示不清、宣導不足、也沒有做好分流,民眾對於相關的分流觀念還是很薄弱,這些都是交通部要加強的。
發言片段: 18
主席:謝謝李昆澤委員。
發言片段: 19
王部長國材:是,謝謝。
發言片段: 20
主席:請洪委員孟楷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218
meet_id 委員會-10-5-23-10
speakers ["林俊憲","李昆澤","洪孟楷","陳椒華","趙正宇","劉世芳","傅崐萁","陳素月","游毓蘭","許淑華","邱顯智","楊瓊瓔","邱臣遠","張其祿","蔡易餘","王婉諭","劉櫂豪","孔文吉","魯明哲","許智傑","陳以信"]
page_start 167
meetingDate ["2022-05-04"]
gazette_id 1117303
agenda_lcidc_ids ["1117303_00004"]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交通委員會第10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交通部部長王國材就「全國道路標線設計及號誌設置標準不一,對交通安全之影響評估與改 善措施」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17303_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