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212

發言片段: 0
林委員岱樺:(9時27分)部長,進入正式質詢前,我要先瞭解一下,昨天晚上在新北三重、蘆洲、甚至永和以及臺南安定都發生停電,您要不要說明一下?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經濟部王部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王部長美花:好,謝謝委員。昨天這幾個事故原因是設備或電線故障,台電在第一時間就去修復,這個部分,我們會查明原因,持續精進,以減少停電事故。
發言片段: 3
林委員岱樺:現在正式進入本席要討論的議題,第一個是臺灣產業碳信用憑證問題,另一個是碳權抵換制度的選擇。近日,我相信各大公協會都在辦理淨零碳排相關業務,本席發現原先直接排放範疇被視為低碳排企業,可能因為供應鏈的重度用電或碳排放,而成為高碳排的企業,因此開始進一步於企業內部進行啟動碳定價機制的研議,並擴大至其上下游產業鏈,也就是假設一間設計公司,設計公司怎麼會屬於高碳排?可是產品設計出來之後,整個產業鏈都屬於高碳排,結論是也就得被要求必須要有碳定價機制。所以臺灣產業是許多國際知名品牌的供應鏈,未來將面對客戶的減碳要求。
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可知,目前有碳交易、抵換、信用機制等,這些名詞還未統一,所以我都臚列出來,其相關國際運作平台有下面兩類:第一個根據ISO14064-1的可排放碳權利交易;另一個是根據ISO14064-2的減排信用機制交易。可排放的碳交易顧名思義就是被政府許可的碳單位,如有多餘,可以來做交易。減排就是公司企業努力減碳,這要如何來認定?我國產業目前減碳認證機制皆採用第二類較多,也就是公司努力減排,並做減排信用認證的檢驗。
請教部長,碳邊境關稅目前啟動了五大產業,明年歐盟就會啟動碳邊境關稅,我國產業卻多適用非官方組織認定的碳信用機制,換言之,現在的減碳成果未來不一定會被課予碳邊境稅的國家認可,政府的因應方案為何?據本席掌握,瑞士與歐盟、英國與歐盟的碳排放交易系統已發展連結性,換言之,他們的碳權認證可以互相交易,接下來這句話是本席關心的重點,儼然成為國際經貿組織中類關稅及貿易協定,這些國家自己啟動排碳放交易機制彼此的認證機制、許可機制,這就有點像WTO,或者CPTPP等貿易組織,我們如果沒有參與,目前已經形成這樣的類關稅與貿易協定的國際經貿組織,臺灣是否有與各國建立合作碳交易排放系統的準備呢?請部長說明。
發言片段: 4
王部長美花:有兩個,一個關於歐盟碳邊境稅的部分,我們其實已透過相關管道跟歐盟瞭解,未來怎麼認可臺灣碳排的問題,歐方官員都跟我們講,相關細節其實還沒有定案,所以這個部分,我們都會持續瞭解臺灣怎麼被他們認可臺灣的碳排計算,或者國內已經有收費的部分。第二個,碳交易的部分,環保署會持續來就這部分未來臺灣如何跟國際連結,目前還不是很明確。
發言片段: 5
林委員岱樺:本席直接建議,我已經點出幾個國家了,這些國家自己在連結,瑞士跟歐盟,你就應該主動在這個歐盟體系來跟他們討論,英國也跟歐盟,你也在他們這個體系當中投入跟他們討論,我已經講了,他們的連結已經儼然成為國際經貿組織的類關稅及貿易協定,幾乎就是另類的WTO、另類的區域經貿組織,今天如果沒參與,現在中國在這個部分也還在研議當中,還沒有很積極,我們就應該投入這些國家,包括我們進出口占最多的美國及日本,我們應該單獨跟美國、日本談判,包括美國各州,美國也不是整個是統一的,而是各州獨立交涉,是不是應該跟美國、日本等這些跟我們經貿關係連結最高的國家直接去談判,不光是談判,就是大家討論、交涉,而不是等他們定了,就像WTO一樣,變成我們永遠努力要進入,但就是被排擠,包括CPTPP,這就是國際經貿組織的另類組織了。以上是本席的提點。
發言片段: 6
王部長美花:好,謝謝。
發言片段: 7
林委員岱樺:各國針對碳定價機制有三個規範,分別為碳交易、碳稅及碳費等。各有什麼優缺點呢?碳交易的優點是可以減低企業成本,增加獲利,甚至碳交易是鼓勵企業積極減碳增匯,或發展負碳技術;但缺點是市場供需不平衡,因為碳權需求者一定得買,供應方不一定要賣,所以碳權價格可能會不合理抬升。
談到碳稅及碳費,這就是政府主導,碳權價格穩定,政府可控制的,但是不管是課以碳稅或碳費,對企業較不具誘因投入減碳增匯、發展負碳。部長,考量產業輔導的方向,在碳權抵換或交易機制上,您或者貴部所採取的制度是傾向碳交易還是碳稅及碳費?理由為何?
發言片段: 8
王部長美花:第一個,為什麼環保署會推碳費?因為對國內的產業來講,確實是屬於需求方要付費;碳交易是有多餘的部分可以去交易;或者委員關心的可不可以從國外買碳權,這部分涉及到前面委員講的,我們跟其他國家的交易怎麼被國際認可?以這兩個部分來講,碳交易相對比較複雜,我們也會跟環保署持續溝通。
發言片段: 9
林委員岱樺:部長,您講的我們在國際上的交易怎麼被認可是一個問題,但是我剛剛強調的是產業輔導,本席傾向碳交易,其實這個也沒有好壞,碳稅跟碳費也好,政府絕對有稅收,這當然對政府好,可以增加稅收、投入公共建設。但是它不會讓業者積極地投入減碳增匯,甚至還有負碳的技術;但是碳交易就不一樣了,它就是做生意,他被政府容許多少,然後還可以賣,這對企業來講,就會有一個新的商業模式,甚至有負碳的技術衍生。
如果你是要在淨零碳排之下,有新的經濟產業發生且活絡的話,當然是傾向碳交易;但如果是像剛才你講的,環保署是屬於碳稅、碳費,那就沒有產業關聯了,所以就部長的角度,當然要往產業輔導的方向。你們真的要審慎研議,也要去主張,因為這個絕對不是只有經濟部,還有環保署等相關單位,包括農委會都會來談這件事情。
部長,如果像你剛才講的還是遵照環保署的方向,很可惜,在淨零碳排的產業創新來講,我們沒有新的企業;在整個全球公民責任的部分,減碳增匯也不會增加。以上提點,謝謝。
發言片段: 10
王部長美花:謝謝委員。
發言片段: 11
主席:請邱委員議瑩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194
meet_id 委員會-10-5-19-19
speakers ["邱志偉","林岱樺","邱議瑩","蘇治芬","謝衣鳯","楊瓊瓔","邱顯智","陳亭妃","高虹安","蘇震清","陳明文","孔文吉","陳超明","賴瑞隆","鄭天財Sra Kacaw","蔡壁如","呂玉玲","陳椒華"]
page_start 129
meetingDate ["2022-05-04"]
gazette_id 1117201
agenda_lcidc_ids ["1117201_00004"]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經濟委員會第19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一、處理或審查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有關經濟部及所屬主管預算凍結案等52案;二、處理或 審查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有關公平交易委員會主管預算凍結案等9案
agenda_id 1117201_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