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283
發言片段: 0 |
---|
王委員婉諭:(9時41分)部長,首先我想要請教的是屏東旭海短期科研火箭發射場域管理的問題,我們看到科技部經過持續的溝通,終於取得旭海部落的諮商同意,順利地在旭海設置了短期科研火箭的發射場域。但是我們也看到,前幾天原本預計要由陽明交通大學進行第一次雙節火箭的發射,但是後來因為天候以及設備的一些問題,所以取消了。我們知道在國家太空中心持續發射場域的設施設備上,其實有非常多需要逐步改善的部分,我們也期待太空研究以及相關產業能夠穩定發展。 |
接下來有兩個問題想要請教,第一個,太空產業的發展其實非常重要,這次的火箭發射有非常多人都很期待,也會來追相關的新聞,希望能夠到現場一睹火箭的發射。所以我想請教,未來除了我們的專業設備和研究之外,有沒有可能在觀光發展上也有一定程度的規劃?譬如說在安全的空間下,讓民眾能夠到這邊來瞭解?因為我覺得在太空產業的發展上,科普的部分也非常重要,其實臺灣有非常多關心太空產業發展以及對太空有興趣的人,我們有沒有可能適度地一起推動觀光發展?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科技部吳部長說明。 |
發言片段: 2 |
吳部長政忠:委員早。謝謝委員的垂詢,的確非常重要,其實這一次5月2日、3日就已經有很多民眾很早就跑去那邊占位置,我們太空中心也有規劃在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讓他們從對岸看過來,我想未來如果大的發射場域建置完成以後,相關的觀光也會一起來布局。 |
發言片段: 3 |
王委員婉諭:所以大概什麼時候開始會有觀光的布局?我知道會圍一個場域,但是譬如說美國,很多人其實都是為了火箭發射到那邊一睹究竟,所以會有觀景臺等等,讓他們能夠清楚地看到,同時也會有相關的配套讓他們瞭解火箭發射的運作,我覺得這個部分其實非常重要。當然我理解發射場域必須要先建置完成,那未來大概在什麼時候會開始進行相關的配套? |
發言片段: 4 |
吳部長政忠:跟委員報告,短期科研火箭的地方的確腹地比較小,而且又有一些軍事設施,所以我們不可能弄一個比較大的觀景平臺,未來應該會比較正式地考量…… |
發言片段: 5 |
王委員婉諭:也就是說還沒有明確的時間和地點? |
發言片段: 6 |
吳部長政忠:是,我們目前還在找比較適合的場所。 |
發言片段: 7 |
王委員婉諭:好,我們希望能夠一起推動,因為我覺得科普其實會帶動臺灣未來產業以及人才願意投入的可能性,這是必須要長期來做布建的。 |
接下來想請教的是,我們在審查國家太空中心設置條例的時候,就曾經提到發射場域必須要面對土地如何取得環境影響評估的問題,而且必要的時候,應該要落實原住民族基本法進行諮商同意,依照相關程序持續精進以避免爭議。但是我們也看到上週四卻傳出在首次試射取消之後,疑似有軍方的飛彈研發單位進入施工的情況,據媒體的報導,部落認為科技部做為火箭發射場域的管理單位,並未善盡職責。剛剛其實我們有看到部長說這個部分是委託旭海部落做管理,並且有在事情發生的當下就立即通知科技部。但是我們想請教的是,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麼我們仍然在新聞上看到部落認為應該召開緊急會議,並且終止科技部在旭海部落發射火箭的使用權?未來如何進行溝通,且避免這樣的情況再次發生,還有如何跟部落進行一個良善的討論,讓這樣的情況、這樣的爭議不要再次發生? |
發言片段: 8 |
吳部長政忠:謝謝委員的提醒,事實上,當天就有跟部落進行協調,部落也發現我們真的沒有同意中科院去那邊做試射的動作,當天晚上他們就已經瞭解,而且中科院那邊事後也有跟我們科技部及旭海部落道歉,然後也把它撤除了。 |
發言片段: 9 |
王委員婉諭:所以部落已經瞭解,同時未來不會禁止科技部進來這個場域進行相關的使用? |
發言片段: 10 |
吳部長政忠:當天晚上兩邊就已經知道了。 |
發言片段: 11 |
王委員婉諭:接下來就是未來如何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因為現在顯然是中科院進入使用的時候並沒有告知科技部,我覺得未來可能不只這個單位,其他單位如果要使用,會不會也有可能發生這樣的問題? |
發言片段: 12 |
吳部長政忠:事實上,國防部之前有發文到科技部,科技部的回文是,一定要取得在地部落的同意,可能中科院並沒有做這樣的動作。 |
發言片段: 13 |
王委員婉諭:在一定要取得在地部落同意的情況下,若它不執行的話,科技部能採取什麼樣的行為,避免這樣的情況再次發生?因為這就像是你知會它應該要做但是它不做,而且這個場域的管理其實是科技部要擔起責任的。 |
發言片段: 14 |
吳部長政忠:就短期的部分,我們跟在地部落有密切的聯繫,如果有人進去,甚至不撤掉的話,科技部會有一些制止的動作。 |
發言片段: 15 |
王委員婉諭:再來,上個月我們看到媒體披露,科技部督導的國家實驗研究院,發生了從2009年到2020年13年間聘用學歷造假研究人員一事,我覺得這些都是國家的預算,而它也是國家在研發上非常重要的單位,但一直到這名研究人員離職之後,轉任民間公司,因為能力不符期待,經民間公司調查才發現有學歷造假的情況,這讓我們非常的擔憂。意思就是說,在科技部底下的研究計畫工作了13年,我們完全不知道他學歷造假,這樣的事情其實非常讓人難以接受也讓人非常恐慌,未來國家實驗研究院在執行計畫的時候,如何來確認、查核這些基本工作人員的學歷?因為我覺得這個事情非常嚴重,而且長達13年之久。 |
發言片段: 16 |
吳部長政忠:的確,這非常讓人想像不到,事實上,之後我們馬上進行全國研院的人力調查,然後就是只有這個案件,至於未來的SOP,即他們在進來的時候,一定會有雙重的查核。 |
發言片段: 17 |
王委員婉諭:請問過去為什麼沒有發現?連民間公司都發現他能力不符期待,但是在我們的研究計畫底下卻完全沒有發現他能力不足的問題,以及過去13年來到底是經過什麼樣的審核程序,讓他能夠一直待在這邊,然後這中間有什麼樣的疏漏,讓他學歷造假這件事情沒有被發現? |
發言片段: 18 |
吳部長政忠:細節的部分,我請林代理院長說明。 |
發言片段: 19 |
主席:請國家實驗研究院林代理院長說明。 |
發言片段: 20 |
林代理院長博文:報告委員,國研院對於員工的審核,事實上是非常的嚴謹,但是對於李姓員工的作為,我們深感遺憾,因為的確是我們在13年前,疏於審核他的學歷,因此我們也對於相關的人員開始進行查處,也進入了…… |
發言片段: 21 |
王委員婉諭:當初的疏漏是什麼?如何造成的?我覺得必須瞭解問題發生在哪裡,因為剛剛您提到審核其實是非常嚴謹的,但是仍發生了這樣的疏漏,所以我們要瞭解疏漏發生在哪裡以及現在的補足措施是否足以彌平這樣的錯誤。 |
發言片段: 22 |
林代理院長博文:當初他進來的時候,我們沒有去查核他提供的學歷影印本是不是真實,後來發覺他的確提供了假的證件,我們也開始提告。 |
發言片段: 23 |
王委員婉諭:未來如何查核他提供的文件是否正確? |
發言片段: 24 |
吳部長政忠:這可能有一些過程,因為他好像是2007年先進到國研院下的實驗動物中心,後來轉到院部,轉到院部的時候,院部就認為動物中心那邊已經查核過了;他2007年還是2009年就轉到院部,所以就是這樣一關一關一直過,但的確是一個漏洞,未來國家實驗研究院會針對這個部分進行嚴格的SOP查核。 |
發言片段: 25 |
王委員婉諭:所以還沒有SOP? |
發言片段: 26 |
吳部長政忠:已經有了。 |
發言片段: 27 |
王委員婉諭:所以現在查核的部分會如何來做確保?知道問題發生在哪裡之後,我們就必須要瞭解未來的程序要如何來做改變,才有辦法避免這樣的疏漏再次發生,但是剛剛你們的解釋聽起來還不是很確定疏漏到底是怎麼發生的,更別說我們也聽不到未來要如何更加嚴謹的查核。 |
發言片段: 28 |
林代理院長博文:我們已經參考了國立大學查證教授進來任職的相關過程;另外,我們會建立資料庫,對進來的員工,其學歷的確實性來進行查核,事實上,我們現在已經盤點了所有國研院裡面的員工,發覺只有這個單一的個案。 |
發言片段: 29 |
王委員婉諭:這些查核的過程必須讓我們能夠清楚的知道,包括未來如何查核,其實也都必須瞭解,因為剛才聽到的是,以這個個案來說,他是轉到院本部的情況下才發生的,所以未來無論是直接聘任的或是轉調的,其實都應該要做這樣的查核,這樣才是所謂足夠的嚴謹。 |
發言片段: 30 |
林代理院長博文:是。 |
發言片段: 31 |
王委員婉諭:最後想向部長請教的是,去年8月時,我們看到科技部生科司公告了建置「專題研究計畫申請書比對系統」,並對110年度申請的5,000件研究計畫進行相似比對,總共比對出40組80件明顯涉及一稿多投、不同人申請同一計畫、或是同一計畫申請投稿至不同司的情況,所以大家覺得這個部分應該來做一個處理。 |
去年10月吳部長在本院備詢時也有提到科技部每年收到約2萬件的研究計畫,將研擬建置申請書比對系統,預計最快在2022年就能上路,而今年已經過了5個月,我們想問一下,這個專題研究計畫申請比對系統的建置情況如何?是否已經應用在今年的申請書上了? |
發言片段: 32 |
吳部長政忠:這個比對系統的確可以作為一個很重要的參考,但我一直強調,人工智慧事實上跟工人智慧不太一樣,也就是說,它可以判斷有哪些字是重複的,但真的是合法還是不合法,必須要有人的判斷,我們的確是用這樣的程序來做,至於上次生科司後續的處理,本人請生科司代為說明。 |
發言片段: 33 |
主席:請科技部生科司陳司長說明。 |
發言片段: 34 |
陳司長鴻震:委員好。我們那個比對系統稱之為關鍵字相似度比對系統,它只有針對特定的關鍵字,去年是生科司先試辦,所以我們相似度的程度是訂在60%,用60%這樣的門檻,我們就撈出了40對,然後我們用人、用專家經過相關的審視,最後有4件目前已經進入學倫的處理程序,以上報告。 |
發言片段: 35 |
王委員婉諭:意思是說去年這個系統比對出的40組80件是用人工智慧來比對,但是實際上之後經過工人智慧的比對就只有4件,那今年的部分呢? |
發言片段: 36 |
吳部長政忠:今年的部分,本人請綜規司代為說明。 |
發言片段: 37 |
主席:請科技部綜規司彭司長說明。 |
發言片段: 38 |
彭司長麗春:今年的部分,我們其他四個學術司也都開始做這樣的比對,就是以之輔助我們審查機制的進行。 |
發言片段: 39 |
王委員婉諭:比對的結果如何? |
發言片段: 40 |
彭司長麗春:目前因為有大批的計畫進來,所以還在處理當中。 |
發言片段: 41 |
王委員婉諭:今年預計什麼時候可以比對完成? |
發言片段: 42 |
彭司長麗春:預計應該是在6月到8月。 |
發言片段: 43 |
王委員婉諭:我想這個學術問題其實是大家非常重視的課題,且研究的資源及經費有限,所以必須好好的運用,避免一稿多投的情況發生,所以除了建置這樣的比對系統之外,還有相關的部分也應該繼續積極來做處理,以避免資源的浪費或是重複建置。 |
發言片段: 44 |
吳部長政忠:這是我們在做科技管理上一個很大的進步,但我們也會小心來操作。 |
發言片段: 45 |
王委員婉諭:我們也希望看到今年比對出來的結果,重複的資料的數字能夠逐年下降,如此才是一個正確的方向。謝謝。 |
發言片段: 46 |
主席:請萬委員美玲發言。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448 |
---|---|
meet_id | 委員會-10-5-22-13 |
speakers | ["林奕華","鄭正鈐","王婉諭","萬美玲","陳秀寳","黃國書","范雲","吳思瑤","賴品妤","鍾佳濱","吳怡玎","伍麗華Saidhai‧Tahovecahe","劉世芳","林宜瑾","張廖萬堅","陳椒華","張其祿","廖婉汝","孔文吉","邱志偉","高虹安","莊競程","何欣純"] |
page_start | 1 |
meetingDate | ["2022-05-09"] |
gazette_id | 1117801 |
agenda_lcidc_ids | ["1117801_00002"]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3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一、邀請科技部部長吳政忠列席就「(一)我國太空發展現況與未來布局;(二)跨部會署科技計畫 執行成效與檢討」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另請衛生福利部、經濟部、教育部、交通部、國家 通訊傳播委員會、行政院資通安全處及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派員列席備詢;二、審查或處理 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有關科技部主管預算(公務預算)解凍案23案 |
agenda_id | 1117801_0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