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168
發言片段: 0 |
---|
羅委員致政:(9時45分)部長早。在談到今天主題之前,本席跟你交換一下意見,自從新聞局不見之後,外交部是我們對國際做政策發言和說明的一個很重要的窗口,所以怎麼樣呈現臺灣的專業、權威形象是非常重要的。現在請部長看幾張照片,分別是中共的外交部、日本的外交部、韓國的外交部、越南的外交部、泰國的外交部、美國的國務院、俄羅斯的外交部,最後是我們的外交部。部長你看這些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我不講發言人,發言人都表現得很好,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裡?部長,我告訴你,是背板不一樣。坦白講,其實不是從部長您開始,這麼多年來,每次我看到外交部整個setting的設計、背板的設計,不能說讓人不舒服啦,但我覺得是缺少那麼一點東西,所謂非常權威的、嚴肅的、專業的、美感的設計。歐發言人非常漂亮,但是我看了,我曾經算過,如果把發言人的服裝放進去的話,這個畫面至少曾經有過十種顏色在裡面,然後背板這塊布、這個顏色真的是有點醜啦!我們看到所有國家的外交部,要不就是非常嚴肅的單一個藍色,要不就非常簡潔、沒有太多花樣。反觀我們,發言台上面是「中華民國外交部」,背板上面也是「中華民國外交部」,同樣的東西再寫一次,然後有一個很大的橢圓形框框,等等的。部長,這不是你的問題,一路下來都是這麼設計。它就是代表國家對外很重要的形象,我們地方可能不大,我知道外交部發言室非常小,可是如果能夠讓我國的整個國際形象非常專業、非常嚴肅的話會更好。坦白講,你問所有在場的媒體記者都知道,從電視臺的角度來看,什麼樣的顏色最適合做媒體的拍攝,怎麼樣的畫面看起來最舒服,這個是有專業的。部長,可不可以把這個列入作為檢討的考量?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外交部吳部長說明。 |
發言片段: 2 |
吳部長釗燮:羅委員早。非常謝謝委員,我們會納入討論。 |
發言片段: 3 |
羅委員致政:這個看起來是小東西啦,但它凸顯的是完全不一樣的,好不好?OK,我覺得藍色沒有什麼不能用的,全世界所有國家幾乎以藍色的設計作為background從來沒有少過,因為有它一定媒體上的效果,好不好? |
再請教部長,有關Public Diplomacy到底是公眾外交協調會還是國傳司的主要業務? |
發言片段: 4 |
吳部長釗燮:都有。 |
發言片段: 5 |
羅委員致政:都有嘛! |
發言片段: 6 |
吳部長釗燮:公眾會大部分是處理我們國內的target audience,國傳司是處理國際…… |
發言片段: 7 |
羅委員致政:這就是我要問的,坦白講,我知道這兩個分工,從你們科別、組別的業務看得出來,可是我們知道公眾外交的TA是什麼?就是外國的喔,對不對?公眾外交的TA是foreign public,外國的一般民眾或一般大眾,可是剛才部長的講法是,公眾外交協調會是針對國內。 |
發言片段: 8 |
吳部長釗燮:大致上來說。 |
發言片段: 9 |
羅委員致政:大致上嘛!所以這個名稱放這邊就有點怪,我不是要改外交部的組織架構,我現在講的就是,如果英文名稱對外是叫Public Diplomacy Coordination Council或是Committee,問題出現了,坦白講就是一個發言人室,但是卻用公眾外交,可是部長剛剛提到,他的對象是以國內為主,而國傳司是以國外受眾為主的時候,那就有點怪怪的。所以我還是希望釐清一下,我也很清楚,因為國傳司就是過去新聞局幾乎整個搬過來之後,作為對外一個很重要的窗口,對不對?所以這兩個分工在目前來講,可能還是OK啦!但是用這個名稱是有點怪,因為公眾外交,剛才講發言是對內,向民眾說明我們的外交政策等。 |
發言片段: 10 |
吳部長釗燮:其實也有對外,因為發言人如果接收到國際問題的詢問時,就是對外。 |
發言片段: 11 |
羅委員致政:當然,完全沒有錯,但是有點重點不一樣,好不好? |
發言片段: 12 |
吳部長釗燮:是。 |
發言片段: 13 |
羅委員致政:參考一下。 |
發言片段: 14 |
吳部長釗燮:好,我們來討論。 |
發言片段: 15 |
羅委員致政:回到公眾外交的部分,目標對象以國外受眾為主,就是國傳司的主要業務。回到很重要的戰略目標,我認為公眾外交一定有兩個東西要處理,一個叫做國家的national images,複數的是指什麼?這麼多年來,在未來一段時間整個國家要呈現什麼形象?是一個能夠貢獻者、愛好和平者或是所謂Taiwan can help這樣的角色?還是有什麼樣的訊息?我只想問部長一個訊息,這段時間以來,我們想告訴國際社會的訊息,到底臺灣跟烏克蘭一不一樣? |
發言片段: 16 |
吳部長釗燮:我們要告訴國際社會有幾個重點,關於臺灣的images:第一個,臺灣是一個民主成功的故事。 |
發言片段: 17 |
羅委員致政:沒錯。 |
發言片段: 18 |
吳部長釗燮:另外一個,臺灣是一個國際社會良善的力量。第三個,臺灣的安全地位非常重要,但是同時也受到國際社會的威脅。另外一個重點就是臺灣的經濟實力非常雄厚…… |
發言片段: 19 |
羅委員致政:科技實力。 |
發言片段: 20 |
吳部長釗燮:尤其是在科技、半導體方面,的確會影響到全球。 |
發言片段: 21 |
羅委員致政:這樣的國際形象或是國家形象很正確,但是談到具體訊息時,我經常會從外交部看到一些好像矛盾的訊息,舉個例子,剛才問的問題,到底兩岸跟俄烏之間的關係是要作為一致的類比比較好還是比較不好?是要一樣還是不一樣比較容易宣傳我們現在的訴求? |
發言片段: 22 |
吳部長釗燮:我想這個問題非常好,就是國際社會從烏克蘭事件已經開始注意到中國會不會對臺灣進行侵略的行動,如果臺灣利用這個機會跟國際社會表達,我們臺灣人民有決心自我捍衛,而且臺灣的地位跟烏克蘭是不一樣的,我想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訴說我們自己的故事。 |
發言片段: 23 |
羅委員致政:這就是我要特別強調的,並沒有完全不一樣,也有很多地方,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宣傳臺灣,地緣戰略、地緣及各方面的重要性,而不再是矛盾的。我再舉個例子,到底現在臺海情勢在外交部的宣傳下,是安全的,還是不安全的? |
發言片段: 24 |
吳部長釗燮:是受到威脅的形勢。 |
發言片段: 25 |
羅委員致政:是要告訴全世界現在臺灣很不安全,需要全世界幫我們?還是說現在很安全,可以來投資? |
發言片段: 26 |
吳部長釗燮:也不是說不安全,而是說中國持續威脅臺灣,但是臺灣有決心捍衛我們的國家,有決心捍衛我們的和平與穩定,這是我們希望能夠呈現的資訊,所以國際社會對臺灣的投資從來沒有少過,而且持續再增加,這個就是對我們…… |
發言片段: 27 |
羅委員致政:這部分我就特別強調一下,一定會有很大的脈絡一直下來,才知道我們下一步該做什麼,包括策略運用,搭配國際民主潮流、搭配烏克蘭情勢,臺灣可以運用的策略是什麼?我們使用的工具有哪些?最重要的,我想問成效評估,我們常常講能見度、有多少媒體曝光等等,這個visibility只是一部分,但還有所謂認同,有多少支持、認同我們的文章、發言、表態,對不對?然後更重要的是支持度,我只想問外交部一個問題,有沒有一個作法是在各地做民意調查,問問當地的民眾,public嘛!我現在不是講opinion leader,當然他們也在裡面,多少人知道臺灣、認同臺灣,甚至支持臺灣,然後你剛才講那些國家形象、訊息能夠透過這個測試出來?部長,外交部在國外有沒有這樣的作法? |
發言片段: 28 |
吳部長釗燮:目前是沒有這樣子做,不過委員提出一個非常好的方向,我們來研究一下,再給我們…… |
發言片段: 29 |
羅委員致政:這個我覺得可以做,請研設會規劃一下,我知道駐日代表處有做,沒錯吧? |
發言片段: 30 |
吳部長釗燮:有,駐日代表處,然後日本駐臺交流協會也有。 |
發言片段: 31 |
羅委員致政:為什麼日本交流協會做這件事?很簡單,他要驗證他的形象、成效,我們駐美為什麼不能做?歐洲為什麼不能做?對不對?一個民調大概幾十萬、十幾萬就解決了,但至少可以驗證一下,我們外館這麼努力,到底有多少人認識臺灣?是什麼樣的臺灣?然後我們做了一些訴求,到底有沒有得到具體的結果出來?這個可能比我們做簡報,說有多少報紙刊登我們,我們自己投書等等重要。這個也要,那叫visibility,但是從認同度跟支持度來講,我覺得外交部在這一塊也可以作為督導外館成效很重要的指標,否則,這些人看到部長專訪、投書之後,到底有多少人認同臺灣原來是個民主國家?原來臺灣跟Thailand不一樣,甚至臺灣還沒有加入WHA,搞不好很多人還不知道,所以這些東西是驗證成效很重要的指標,如果外交部願意編這樣的預算,讓我們在國外定期做這樣的民調,本席願意支持。 |
發言片段: 32 |
吳部長釗燮:好,非常謝謝委員。 |
發言片段: 33 |
羅委員致政:謝謝部長。 |
發言片段: 34 |
主席:請邱委員臣遠發言。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138 |
---|---|
meet_id | 委員會-10-5-35-17 |
speakers | ["羅致政","林昶佐","溫玉霞","邱臣遠","江啟臣","廖婉汝","何志偉","蔡適應","林靜儀","王定宇","林淑芬","馬文君","楊瓊瓔","趙天麟","陳明文"] |
page_start | 65 |
meetingDate | ["2022-05-09"] |
gazette_id | 1117401 |
agenda_lcidc_ids | ["1117401_00003"]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第17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一、處理院會交付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決議,僑務委員會主管「機密性僑務工作業務」預算 凍結案;二、邀請外交部部長、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報告「當前我國推動公眾外交與華語教育之策 略及成效」,並備質詢;三、處理院會交付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決議,僑務委員會主管預算 凍結案等26案 |
agenda_id | 1117401_00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