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711

發言片段: 0
吳委員怡玎:(11時12分)部長早。關於2050淨零碳排,科技部主管的主要是氫能、儲能、智慧電網和低碳,金額相當大,全部預算到2030年是將近9,000億元,你主管的有再生能源、氫能、電網、儲能、低碳及負碳技術,占了這9,000億元的過半,請問部長,這部分到時候怎麼執行?你們的角色到底是什麼?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科技部吳部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吳部長政忠:吳委員早。科技部負責的是比較上游和中游的一些科技的研發,中游、下游到產業的部分,應該是經濟部跟其他部會負責,從上、中、下游到產業,可以真正減多少碳,這中間應該是科技部會協助把這些串起來,也就是未來新的國科會會有這樣的功能來串接。
發言片段: 3
吳委員怡玎:基本上應該是說,對於現在全球技術情況怎麼樣及未來該怎麼走,還有未來速度能多快,科技部應該是掌握最多的,對不對?
發言片段: 4
吳部長政忠:對。
發言片段: 5
吳委員怡玎:那我想要請教部長,國發會曾經公布到2050年我們的能源占比,從化石燃料搭配CCSU,也就是從碳捕捉到儲存到再利用,要占我們能源的20%到27%,占比相當高,所以等於是說,我們相當倚賴CCSU的技術,部長,你認為這個技術在什麼時候可以成熟?你也可以大概講一下我們現在碳捕捉商業化了沒,儲存商業化了沒,還有再利用商業化了沒?
發言片段: 6
吳部長政忠:碳捕捉這部分是可以的,但是要儲存後再利用,就是CCS或CCU事實上是不同的事情,我們現在碳捕捉有一些是在實驗室的階段,應該是可以,但是儲存就必須要有地方可以儲存,這個還在研議當中。
發言片段: 7
吳委員怡玎:那U呢?
發言片段: 8
吳部長政忠:U的話,應該是有,據我所知,中油或是其他地方可以把它轉換成一些化學原料。
發言片段: 9
吳委員怡玎:量大概能有多大?
發言片段: 10
吳部長政忠:量目前還是不夠大。
發言片段: 11
吳委員怡玎:量還是實驗室規模嘛?
發言片段: 12
吳部長政忠:對。
發言片段: 13
吳委員怡玎:所以基本上這部分在2050年的能源占比要達到20%到27%,可是相關技術目前都還在實驗室階段,就像你講的,連捕捉都還在實驗室階段,老實說,就算捕捉技術能夠商業化,儲存和再利用沒有辦法完成商業化的技術的話,人家也不敢抓,因為抓下來沒地方放。針對這個東西,部長,你覺得在時程上能夠趕得上在2050年整個商業化嗎?
發言片段: 14
吳部長政忠:要看未來二、三十年中間的變化,當然科技會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雖然目前看起來是沒有,但是未來……
發言片段: 15
吳委員怡玎:部長,你對2050年達成目標樂觀嗎?
發言片段: 16
吳部長政忠:要非常非常努力,事實上,以現在的技術,是不可能達到的。
發言片段: 17
吳委員怡玎:好,謝謝。
再來談氫能,在國發會的規劃裡,氫能未來也占了9%到12%,氫能和化石燃料搭配CCSU都是必須當基載的,因為我們的風電和光電是沒有辦法當基載的,請問一下,氫能發電到時候有辦法像天然氣發電一樣,可以上上下下很快地調整嗎?還是說,它比較像核能,就是必須穩定發電,不能在幾個小時內上上上下變動。
發言片段: 18
吳部長政忠:氫能應該算是燃料電池的一種,它的時間會比燃氣發電廠快一點,但是也不是瞬間發電。
發言片段: 19
吳委員怡玎:因為氫能算是相對靈活的。
發言片段: 20
吳部長政忠:是,但是瞬間的話,就要靠儲電,就是電池。
發言片段: 21
吳委員怡玎:在氫能方面,我們的方向是什麼?
發言片段: 22
吳部長政忠:報告委員,我不是能源專家,所以我只能答到這裡。
發言片段: 23
吳委員怡玎:當然,沒關係。到時候科技部可能要主導一下方向,那我們氫能主要的方向是什麼呢?是氫能發電廠的科技研發?還是氫能的製造?還是氫能的儲存?我們到時候的方向是什麼?
發言片段: 24
吳部長政忠:如果臺灣要用氫能的話,必須要是綠電,就是太陽光電和風電剩餘的,短期之內剩餘的部分應該也不多,必須要從其他國家把氫運過來,所以臺灣這邊要做一些裝卸的設備,有點像LNG的儲存槽。
發言片段: 25
吳委員怡玎:所以其實就像是天然氣的概念一樣,我們主要應該是在氫能發電技術上面的補助?
發言片段: 26
吳部長政忠:是。
發言片段: 27
吳委員怡玎:最後,我想問一下,光電和風電的部分就占了各30%,風電24小時下來發電還算均勻,但是光電一天發電大概就是8小時,我大概算一下,2018年總發電量是273TWh,如果有稍稍的電力成長,到了2050年,我們至少每天的發電量也要有1TWh,其中如果有0.3%來自光電的話,光電至少要有10%儲存在非發電的時間,算起來,大概就是3萬MWh,就是30GWh。我們現在要做穩頻的儲能,我知道科技部有在幫忙,中研院也都有,我們現在大概都是以一個貨櫃為單位,請問一個貨櫃大概可以儲多少kWh?
發言片段: 28
吳部長政忠:1度就是瓩小時(kWh),40呎貨櫃大概可以儲存兩、三千度。
發言片段: 29
吳委員怡玎:所以就是兩、三個kWh?
發言片段: 30
主席:請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葉執行秘書說明。
發言片段: 31
葉執行秘書哲良:委員好。是二到三個MWh。
發言片段: 32
吳委員怡玎:等一下,一個貨櫃是2到3MWh?
發言片段: 33
吳部長政忠:對,就是2,000度左右。1度是1千瓦小時,2,000就是2MWh……
發言片段: 34
吳委員怡玎:OK,所以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以現在的技術做到時候的儲能設備,我們先不要看技術的成長有多快,以電池的技術來看的話,我們大概需要多少個貨櫃來儲下這10%的光電發電?
發言片段: 35
吳部長政忠:委員提到的這個問題的確非常重要,就是綠電需要有儲電的搭配,事實上我們現在也在研議,我們現在最大的蓄電池是日月潭,大概是2、3GWh的capacity,但是因為水位不定,所以事實上我們有一個想法,你可以想說我們社區有一些小的池塘,這些小池塘串起來以後就變成一個中型的池塘,未來應該是往這個方向來走。
發言片段: 36
吳委員怡玎:所以你們有盤點過?如果到時候至少是30GWh的話,這樣子是夠的嗎?
發言片段: 37
吳部長政忠:30GWh是滿大的,但還是要努力,因為未來綠電尤其是太陽光電一定是要有儲能設備來搭配才會比較永續。
發言片段: 38
吳委員怡玎:我希望你們能夠趕快去盤查、計算,因為我好奇的是這到底是一個可行的數字,還是一個像我們剛剛說的CCSU,是一個還在實驗室階段的技術?因為部長應該也知道,電池在過去10年的技術成長,與光電板來比較好了,其成長是沒有像光電板那麼快的,所以如果以同樣的速度發展,即使到2050年到底有沒有可能發展到那樣,我希望你們可以儘快的盤查、計算,好嗎?
發言片段: 39
吳部長政忠:好,我們會請目前最厲害的專家來做一些評估,但是你預測到30年之後……
發言片段: 40
吳委員怡玎:當然沒有,我的意思是,先以現在的技術來說的話,我們屆時可以達到多少?因為其實光電板要設很容易,但是儲存設備要設不容易。
發言片段: 41
吳部長政忠:瞭解。
發言片段: 42
吳委員怡玎:所以我希望你們可以用現在的電池技術來盤查一下,如果以現在的技術,假設也沒有太多的進步,我們到底有沒有辦法負荷,好嗎?謝謝。
發言片段: 43
吳部長政忠:瞭解,謝謝。
發言片段: 44
主席:請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委員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448
meet_id 委員會-10-5-22-13
speakers ["林奕華","鄭正鈐","王婉諭","萬美玲","陳秀寳","黃國書","范雲","吳思瑤","賴品妤","鍾佳濱","吳怡玎","伍麗華Saidhai‧Tahovecahe","劉世芳","林宜瑾","張廖萬堅","陳椒華","張其祿","廖婉汝","孔文吉","邱志偉","高虹安","莊競程","何欣純"]
page_start 1
meetingDate ["2022-05-09"]
gazette_id 1117801
agenda_lcidc_ids ["1117801_00002"]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3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一、邀請科技部部長吳政忠列席就「(一)我國太空發展現況與未來布局;(二)跨部會署科技計畫 執行成效與檢討」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另請衛生福利部、經濟部、教育部、交通部、國家 通訊傳播委員會、行政院資通安全處及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派員列席備詢;二、審查或處理 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有關科技部主管預算(公務預算)解凍案23案
agenda_id 1117801_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