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324

發言片段: 0
湯委員蕙禎:(9時12分)謝謝主席。有請鍾副主委。副主委,憲法法庭在111年判字第4號「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結婚所生子女之原住民身分案」中指出,現行小孩要跟隨原住民身分之父或母的姓氏或使用傳統姓名,才能取得原民身分的相關規定違憲;也就是說在未來,父母一方為原住民,另一方為非原住民,其結婚所生的子女,不論從父姓或從母姓,均可取得原住民身分,對不對?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原民會鍾副主任委員說明。
發言片段: 2
鍾副主任委員興華:湯委員好。是。
發言片段: 3
湯委員蕙禎:臺灣已是多元族群的國家,原民跟非原住民結婚所生的子女未來只會多不會少,如果要從原民的父姓或母姓或原民傳統姓名才能取得原民身分,本席認為限制太多了。同時,根據內政部跟原民會的相關統計,目前父母之一為原民,但是還未取得原民身分的民眾有9萬5,000人左右,這些人將在2年後取得原民身分並可登記身分與民族別,與已經取得原民身分者共享優惠措施,有人擔心可能會產生排擠效應。
目前原民身分的取得與許多關於行政給付、福利政策、特別照顧等不同面向的政策互相連結,與現行法律有關的條文就高達上百條,包含工作、參政、就學、服公職、薪資補貼等等,若未來出現大量申請案件,原民會有沒有相關的因應政策?本席認為如果擔心有原民身分的人太多,會影響到未來相關的權益分配或是福利預算的數字越來越大,則大可不必,像西拉雅族或是馬卡道族等平埔族群,他們一直希望能夠被認定為原住民卻一直不可得。本席認為只要具有原民血統,認同以原民身分為榮,就是認同我是原住民而有光榮感,就應該讓他取得原民身分,而不是看在能不能分配多少的原民保留地,可以獲得多少原民身分才有的補助、權利或福利,還有考試能夠獲得多少加分等等,其實這部分慢慢要思考一下了。
其實要思考的是原民要強大,要和其他的族群競爭,經得起挑戰跟考驗,全都要靠實力而不是靠加分,更不是靠保障,保障太多只會弱化,弱勢族群才需要很大的保護跟保障,等到強了,我們還要去保障、保護那些比我們更弱的,不是一味的爭取更多的利益,而是要跟大家一起共同過好生活。土地再多,不好好努力,過不到兩代,這些保留地就保留不住了。至於傳統生活領域,不論是山或海,如果都想要去爭取,那只是能夠回憶而已,很多建設只能依照現在政府的治理,讓臺灣更安全,讓全民更安定,讓我們過更好、更幸福的生活才是重點,而不是要回溯到我們想要原來的山或原來的海。
我常常以桃園市來比喻,桃園原住民的人口有七萬五,有7名原住民市議員,原民區是復興區。復興區的面積占桃園市的三分之一,復興區的人口大概一萬出頭,設籍的原民有8,000多人,但還有很多原民住在平地,在平地的其他12區裡面就業、生活的原民大概有6萬6,000多人,大家住在這裡追求的是比較方便、好生活,非原住民也不會排擠我們的原住民,其實大家一起生活是很融洽、很快樂的。
大法官在判決書內建議,可以將原住民族福利資源做合理的調整,例如以族群文化認同的強度,當作享有原民優惠措施的高低依據,原民會對此有沒有相關的修法準備?
發言片段: 4
鍾副主任委員興華:是,謝謝委員的指教,也感謝委員對原民這個區塊的關心。的確現在原住民比起20年前的原住民,我們會感到非常的驕傲,從修憲變成多元文化、多元民族的社會,大家紛紛開始尊重原住民,我們也覺得越來越有自信。原漢通婚的比例也真的非常高,針對剛剛委員的建議,大法官釋憲特別提到兩年內要依釋憲意旨進行相關的修法,我們也正在規劃中,至於剛剛委員特別提到擔心2年內會不會增加多少原住民這部分,因為在釋憲案中特別提到應依優惠措施之性質做適當區分的原則,我們也會依據此一精神跟原則去修法,近期我們也會邀請專家學者跟民族代表來開會討論,希望這部分能朝司法院釋憲的意旨去修訂。
發言片段: 5
湯委員蕙禎:本席認為,與其擔心未來會有9萬5,000名原住民取得「法律上」的原住民族身分,對於現有的50萬原住民族權益恐產生衝擊,這部分其實就要慢慢調整了。
發言片段: 6
鍾副主任委員興華:是。
發言片段: 7
湯委員蕙禎:本席在民國85年的時候擔任第3屆的國民大會代表,那個時候我們對於原住民的基本國策就已經有深入的研究。副主委,您計算一下,現在原民的總人口數大概有多少?
發言片段: 8
鍾副主任委員興華:58萬多。
發言片段: 9
湯委員蕙禎:在國民大會時代才25萬,因為認同自己原民血統的人慢慢增加了,所以現在有58萬的人口。
發言片段: 10
鍾副主任委員興華:是。
發言片段: 11
湯委員蕙禎:目前原民人口中,正式公務員跟非正式聘僱人員的總數大概有多少,幼兒園、國小、國中、高中、大學及研究所的學生數又各有多少,要把這些data提供給所有參與會議的委員或專家學者,讓他們了解怎麼樣讓我們原民更強,畢竟大家都重視我們原民的教育,大家都在努力地讓原民能夠多方深造。
還有原民會蓋了幾座原民會館,上個禮拜我們曾提到現在到底有多少原民會館,我們希望原民會館不要變成蚊子館,像新北的原民會館就變成蚊子館。當然現在原住民50多萬的人口分布在全國各地,分配在每個地方的人口並不多,所以我們希望原民會館能夠充分地運用,希望能夠邀一些週邊非原住民一起參與、共享原民文化的特色,這樣可以嗎?
發言片段: 12
鍾副主任委員興華:可以。剛剛委員索要的相關數據資料,我們彙整完會提供給委員參考。目前館舍的部分有29個館分布在全國各地,有的在縣市,有的在鄉鎮,這個部分從94年開始活化的工作,一直到98年就全部活化了,不過剛剛委員特別提到新北市的部分,我們再去瞭解看看,因為就我們所知,現在的館舍應該都在正常營運中。
發言片段: 13
湯委員蕙禎:我想原委會應該可以去督促,讓所有的會館能夠充分的運用,因為會館很有特色,其實非原民也都很喜歡。
發言片段: 14
鍾副主任委員興華:是。
發言片段: 15
湯委員蕙禎:我不曉得我有沒有原民血統,不過我很關注原民的所有一切,讓他更成長、更強大,好不好?謝謝。
發言片段: 16
鍾副主任委員興華:好。是。謝謝湯委員。
發言片段: 17
主席:接下來請羅委員美玲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64
meet_id 委員會-10-5-15-16
speakers ["鄭天財Sra Kacaw","湯蕙禎","羅美玲","李德維","王美惠","莊瑞雄","伍麗華Saidhai‧Tahovecahe","賴香伶","吳琪銘","林文瑞","管碧玲","孔文吉","廖國棟Sufin‧Siluko","陳椒華","張宏陸","鄭麗文","翁重鈞"]
page_start 1
meetingDate ["2022-05-09"]
gazette_id 1117401
agenda_lcidc_ids ["1117401_00002"]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內政委員會第16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一、審查委員鄭天財 Sra Kacaw 等16人擬具「原住民身分法第五條、第七條及第九條條文修正草 案」案;二、審查委員劉櫂豪等18人擬具「原住民身分法第九條條文修正草案」案
agenda_id 1117401_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