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1095

發言片段: 0
蔡委員壁如:(15時10分)主席、各位委員。本席先就醫師法部分進行提案說明。台灣民眾黨黨團有鑑於近年持外國醫學學歷回國參加臺灣醫師考試之醫學系畢業生人數逐漸攀升,然而現行醫師法僅針對國內醫師培育採取總量管制措施,沒有針對持國外醫學學歷者進行數額管制。基於維持國內醫師人力培育制度及規劃的完整性,為了避免醫師人力供需失衡,造成我國醫療制度無法承受之衝擊與毀壞,並且考量不同地區或國家的教育制度及醫療水準與我國之間的差異,對於持外國醫學學歷報考國內醫師考試者,應該要有適當的審查及控管機制。另外,為了延攬一些旅外的資深醫療人員回國造福偏遠地區民眾,以及在發生大型嚴重災難的時候,各國派遣的醫事人員能夠有條件的合法在臺灣協助短期的特殊醫療,以增進國際醫療合作、醫學交流,並促進國內醫療技術發展,擬具「醫師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以上提案說明,也希望等一下的修法過程,各位委員能夠支持。
接下來我要請教衛福部石次長。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衛福部石次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石次長崇良:蔡委員平安。
發言片段: 3
蔡委員壁如:謝謝,都很平安,其實我都沒有症狀,剛剛陳瑩委員提到清冠一號,我收了好幾箱的清冠一號,現在確診、居家隔離的,每個人都說要送清冠一號給你喝,有包一包的,也有藥粉的,也有藥材的,叫我4碗水煮到剩1碗水的,所以整天在家喝清冠一號,這就是我的身體狀況,大致上很平安,也沒有症狀。今天審查醫師法,這幾年大概就是波波醫的問題,其實在2004年歐盟東擴為起點,至今已經18年,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很多次被人提起,不論要開或禁,看有沒有什麼配套,我覺得都應該要儘快塵埃落定,讓人民有所依循,因為這十幾年來回國的,我看前面劉建國委員提到,次長也有提到有關牙醫的部分,每年實習的人數限制只有50名,所以這些年累積下來已經有500多位,他在第一階段的鑑定考試之後,第二階段要去實習的部分確實有問題,我覺得已經十幾年了,這個部分應該要有配套,而且在2015年八仙塵爆事件,美日的醫護其實都很願意來臺灣協助,但受限於醫師法的規定,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他需要具備中華民國的醫事人員資格才可以在臺灣執行業務,所以後來才希望能夠在重要緊急事件時,能夠有條件短期開放外國醫護執照的聲音,我們這次修法的重點有這幾點,希望次長也可以支持。因為視訊的質詢也沒辦法一對一,我先把要講的講完,你再一起答復。
發言片段: 4
石次長崇良:好。
發言片段: 5
蔡委員壁如:這次醫師法修法的問題,已經長達18年,有時候會覺得醫界是小圈圈,其實也不盡然,更大的思考邏輯是它會是所有用到醫療資源的臺灣人的問題,外國醫學學歷的考照,其實背後可能反映的臺灣整體醫療人力素質和數量的問題。像今年的4月,衛福部後來就大開學士後醫學系,其實醫界也有很多聲音,今年幾家大學開始招考後醫系,開始切入討論臺灣在未來人口變化的情況下,到底醫療人力資源要如何運用,其實這些好像都是醫界自己討論,沒有跟其他實務界的人討論,都是自己關起門來討論要不要開放後醫,這幾年有幾家大學開後醫之後,其實醫界也是聲音不斷。另外,今天其實還要審醫糾法,雖然我還沒有提案,但是在4月12日總質詢時,我的標題就叫「疫情下的醫護血汗工廠」,我想次長應該非常理解,現在這一波疫情爆發的情況下,我們醫護目前所面臨的狀況。比起這樣的醫護血汗工,當時提出來的也是臺灣的醫糾問題非常嚴重,對於第一線的醫療人員,當時我有跟蘇貞昌院長和陳部長說過,他們也都答應這個法要在這個會期送進來,現在已經5月了,雖然送進來有點晚,但我覺得還是要給予肯定,因為臺灣的醫療糾紛是世界第一名,其中80%都是刑事訴訟,而其他國家大部分都是民事糾紛。而且醫糾事件定罪率只有25%,大部分都是屬於濫訴,而且每個案子平均都要3年以上,會造成很多醫護人員身心俱疲,尤其現在疫情之下,大家都已經很累了,如果再碰到醫療糾紛,大家心情上面免不了受影響,可能離開職場或轉換跑道,這也是最近這幾年很多年輕醫師都轉往醫美,而沒有留有臨床上的最主要原因。其實醫糾相關爭議非常多,包含責任歸屬的界定、醫療行為的去刑事化,還有醫病之間的糾紛最後都是撕裂醫病的關係,慢慢的醫護人員也會越來越冷漠,因為他會覺得你動不動就會告我,大家對於醫療的熱忱就會慢慢退去。其實世界上沒有要故意傷害病人的醫事人員,我跟次長都一樣,我在臺大醫院非常久的時間,我可能比你待久一點,我在臺大醫院待了28年、將近30年,我相信你在成為醫師或我在成為護理師時,其實我們都要唸一份誓詞,所以我相信世界上沒有故意要傷害病人的醫事人員,但是我們也一定要讓社會能夠瞭解醫療風險是永遠存在的,要讓這個社會有所體認,醫療風險永遠是存在的,就像沒有不會發生意外的交通方式,醫療傷害不應該也不可以預期由醫師個人去承擔。我個人覺得應該透過社會保險的機制補償,來彌補這種不可預期的傷害。其實在美國跟日本都因為天價的醫糾補償而出現醫療人力不足等防禦醫療的困境,我認為我們應該要仿效一些北歐國家,當然寫得比較好聽一點是互愛、互信、互諒,但其實醫療工作非常辛苦,我也覺得這個社會應該要彼此互信、互諒,用互信、互諒的精神來取代這種罪責文化,才能夠走向醫病雙贏的未來,這大概是我今天想跟次長表達的,我想次長也在台大醫院這麼久,應該很瞭解。
發言片段: 6
石次長崇良:謝謝委員,我們對於醫療糾紛採行三個階段的作法,第一個階段是修正醫療法第八十二條,讓醫療糾紛的刑事責任明確化,這幾年也看到了一些成效,過去刑事案件大概占醫療糾紛的八成,現在已經逐年降低到六成左右。第二階段本法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通過之後,我們把醫療爭議導入訴訟外來處理,減少動輒要醫護人員跑法院,同時也能夠縮短訴訟的冗長程序,避免對雙方的傷害。第三階段是建立像北歐國家的一些救濟或補償的制度,我們可能在下一個階段要更加努力。很謝謝委員,我們很認同委員指示的方向,朝向建立一個不苛責的病人安全文化來推動。
發言片段: 7
蔡委員壁如:次長,我今天非常關心醫師法和醫糾法的修法,因為我覺得在醫療方面,醫護人員長時間為醫糾糾纏,會消磨他在臨床工作上面的鬥志,所以我希望儘快修法,謝謝次長。
發言片段: 8
石次長崇良:謝謝蔡委員,請蔡委員多保重。
發言片段: 9
蔡委員壁如:還好,謝謝。
發言片段: 10
主席:謝謝蔡委員,清冠要按時吃、慢慢吃,有多的再分給別人,因為現在很缺。
接下來請蔣委員萬安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112
meet_id 委員會-10-5-26-15
speakers ["賴惠員","洪申翰","蘇巧慧","邱泰源","林為洲","吳玉琴","徐志榮","張育美","莊競程","黃秀芳","游毓蘭","楊瓊瓔","高虹安","邱顯智","王婉諭","廖國棟Sufin‧Siluko","劉建國","陳椒華","張其祿","楊曜","邱志偉","陳瑩","蔡壁如","蔣萬安","林靜儀"]
page_start 1
meetingDate ["2022-05-09"]
gazette_id 1117601
agenda_lcidc_ids ["1117601_00002"]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第15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一、審查 (一)行政院函請審議「醫師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案、(二)民眾黨黨團擬具「醫師法 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案、(三)委員林靜儀等17人擬具「醫師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案、(四)委員 邱泰源等24人擬具「醫師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案、(五)委員林為洲等16人擬具「醫師法第二十 八條條文修正草案」案;二、審查 ( 一) 行政院函請審議「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草案」 案、(二)委員吳玉琴等18人擬具「醫療事故預防及醫療爭議處理法草案」案、(三)委員邱泰源等 24人擬具「醫療事件與爭議預防及處理法草案」案、(四)委員蘇巧慧等22人擬具「全民健康保險 醫療事故處理及補償條例草案」案
agenda_id 1117601_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