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51
發言片段: 0 |
---|
萬委員美玲:(9時19分)部長早,今天討論有關國際影音平台,從我們有這個計畫、成立一直到營運以來,有很多紛紛擾擾,也有很多困難要克服,當然我們也有一些進度表現不錯的地方,不過一開始文化部最早是在110年3月,當時就已經邀請公視提案,可是那時候並沒有通過審查,後來我們又以限制性招標的方式邀請中央社,事實上當時由中央社執行有非常多的聲音,所以在5月4日經過專家學者審查之後,確定由公視獲得優先議約權,當然在未來好像要做一些調整,這點就是今天本席要跟您討論的。過去有幾次本席都在質疑TaiwanPlus在流量、觀看人次等表現得不是很理想,當時部長一直都說不應該在那個時間點多加苛責,只因為他們是在去年8月30日才正式開播,所以我們必須多給他們一點的時間,這一點本席也認同。所謂多一點時間,8月30日才開播,但是我們看到文化部在今年的3月23日就已經函請公視優先提案,前後算起來也不過就是半年多,這跟部長原來所說需要給他們多一點時間,有一些互相矛盾。當初我們沒有讓公視優先承接這個案子,而是由中央社承接,請問在這段時間,中央社是不是有表現不理想的地方?因此我們才做一個更換的動作,就此請部長提出說明,因為如果中央社表現得不理想或做得不好,現在要轉由公視承接,那公視也要引以為鑒。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文化部李部長說明。 |
發言片段: 2 |
李部長永得:萬委員早。謝謝萬委員的關心、支持跟指教,的確沒有錯,一開始我們一直認為最適合承辦的是公視,所以一開始我們是邀請公視提案。因為公視當時還沒有理解到我們對於TaiwanPlus規格的需求,所以他們連所提的基本規格都沒有辦法獲得審議委員通過,這點我也覺得非常遺憾,因此之後我們就特別拜託中央社承擔這個責任,我也非常感謝中央社願意來承擔這個責任。其實這中間最重要的一點不是好或不好的問題,最重要的是我們希望這樣的經營方式,不要再用一年一標的標案方式,因為一年一標對於平台定位的永續以及工作同仁是一個非常不穩定、不公平的狀態,所以我們希望它能穩定化,而穩定化最後還是要回歸到公共電視,這才比較合理。 |
發言片段: 3 |
萬委員美玲:本席同意穩定化的主張,其實TaiwanPlus的目標明確,就是不管是影音新聞或節目的平台,希望它能成為臺灣第一個用英語來向國際發聲,並且能向世界傳遞臺灣的觀點以及很多的新聞資訊,將臺灣的好、臺灣的美,讓世界更多人知道,所以我們主要的受眾很清楚,當時定位就是海外的觀眾。 |
發言片段: 4 |
李部長永得:是的。 |
發言片段: 5 |
萬委員美玲:但是據本席瞭解,文化部現在要求公視要在TaiwanPlus原來的網路平台之外,也要在國內的電視頻道中播出,這一點我就比較不解,既然我們設定收看的觀眾是外國人,為什麼還要在國內的頻道播出?這樣定義是為什麼?過去其實我們有一再質疑過,而TaiwanPlus飽受批評說是一個大內宣的工具,雖然過去部長及文化部也都一直否認,但現在看起來,文化部是不是演都不演了,就直接來做大內宣? |
發言片段: 6 |
李部長永得:委員,不是這樣子,從開辦影音平臺,其實我們也發現很多的……,坦白講,我也可以很自豪的說,我過去對媒體經驗非常豐富,所以我自認為對媒體非常瞭解,但是TaiwanPlus開辦之後,我也發現我過去有一些經驗跟判斷,其實不一定是對的,因為終究全英文的頻道在臺灣是第一次,比如我們如果要推廣到海外,但在還沒有能力經營一個頻道之前就貿然推廣到海外,那會是一種災難,所以將來至少要先有一個國內頻道,讓所有的工作人員有一個練兵的機會,當我們弄得差不多比較完善了,我們就可以推廣到國外,這樣才是一個比較穩健的作法,這是後來要求公視將來要有一個國內頻道很重要的原因,我們也必須讓這樣的頻道至少國內的人可以看得下去,然後再推廣到海外,才會有更好的成績,所以我們是基於這幾點考量。 |
發言片段: 7 |
萬委員美玲:我覺得部長這個邏輯乍聽很正確,但是仔細想還是有點怪怪的,我們必須要這樣講,一開始我們設立的目標,就是希望讓國外的受眾來看,而你現在的說法是讓國內的觀眾能夠先看到,亦即先在國內經營好之後才向外推展,但我們現在看到從它上線到現在流量的狀態不是很好,當時我們就講其實有七到八成左右的使用者都是臺灣人,我們當時就指出這個問題,並且要求趕快想辦法讓更多的外國朋友、國外的人可以來看,我們一直朝這個方向努力嘛! |
發言片段: 8 |
李部長永得:是。 |
發言片段: 9 |
萬委員美玲:但現在聽起來好像有點本末倒置,既然國外的部分推廣得不好,那我們就回來讓臺灣的民眾去看就好了,我覺得這樣無助於去開拓你所謂的國際平臺、國際市場。 |
再者,我們現在加開這個頻道,您能否講一下是要用什麼方式加開?所謂加開頻道的意思是要在原本公視就有的頻道挪一個頻道出來,或是取一個時段?還是你今天是要跟NCC重新申請一個頻道,到底是採取什麼模式? |
發言片段: 10 |
李部長永得:跟委員報告,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其實簡單講,就是比照現在的臺語臺跟客語臺的模式,因為公視現在配有兩個數位頻譜,每一個頻譜可以壓出三個頻道,所以還有一個頻道的空間,請公視必須要向NCC再申請一個執照,所以這是比照早期臺語臺跟客語臺的模式。 |
發言片段: 11 |
萬委員美玲:申請執照其實還是要經過NCC的審查,你預計這個審查要多久時間? |
發言片段: 12 |
李部長永得:我想大概是四個月左右。 |
發言片段: 13 |
萬委員美玲:據我瞭解,目前文化部計劃於8月份就要啟動新頻道,對嗎? |
發言片段: 14 |
李部長永得:但是因為這裡面牽涉到兩個沒有辦法掌握的關鍵變數,一個是必須要從國外進口新器材,購買後的進口時間,我們沒有辦法掌握。第二個就是剛剛委員提到NCC的審查時間,所以目前是…… |
發言片段: 15 |
萬委員美玲:無論是審查時間或設備要進來,都需要等一段時間,你說這兩件事情完備以後,我們就要開始啟動? |
發言片段: 16 |
李部長永得:對。 |
發言片段: 17 |
萬委員美玲:最近公視的董事馮小非說,從現在就開始準備,不管是到本來計劃的8月或是審查還有一段時間,他都認為作業時間太短,所以他們打算短期內要用公視現在既有的內容,然後經過翻譯後再予以播出,也就是要在這麼短的時間準備,如果要重新製作似乎會來不及,又如果只是把公視原來的節目翻譯就加以播出,那我不理解為什麼要去申請一個新的頻道?而且如果是採取這樣的方式,我記得一年的預算大概是10億元,如果只是做翻譯的節目,申請這個頻道有必要嗎?花費10億元值得嗎? |
發言片段: 18 |
李部長永得:我不能說他完全不懂這個東西,但是目前TaiwanPlus其實已經有委製準備了很多節目,包括公開徵求的節目也有很多,另外這個團隊每天製播的,包括新聞節目跟未來的訪談節目,隨時都要新做…… |
發言片段: 19 |
萬委員美玲:部長,我打斷一下,所以你的意思是,我們可以回覆公視的董事說他多慮了,因為TaiwanPlus已經有準備很多節目,不需要公視翻譯,是這樣嗎? |
發言片段: 20 |
李部長永得:有可能還是要用公視現有的節目,其實我們是參考…… |
發言片段: 21 |
萬委員美玲:這部分的比例為何? |
發言片段: 22 |
李部長永得:比例上可以調整,像阿里郎電視臺其實有很多節目也是直接講韓文,但是是配上英文的字幕,有些主力的節目…… |
發言片段: 23 |
萬委員美玲:我瞭解部長要講什麼。既然公視的董事表示擔憂,在這樣的時間內是沒有辦法重新製作的,可是今天我們聽到部長說TaiwanPlus其實已經儲備了一些節目。 |
發言片段: 24 |
李部長永得:對。 |
發言片段: 25 |
萬委員美玲:這樣的話,我覺得部長其實有必要瞭解後再跟我們回報這樣的比例到底有多少?因為你已經確定拍板定案要給公視做,而公視的董事卻有這樣的憂心,結果你們沒有辦法說明解釋清楚,我覺得這點比較奇怪。 |
發言片段: 26 |
李部長永得:因為過去是還沒有確定,所以我們也不宜多說,現在待整個法律程序走到定案時,我們會跟新的董事說明。 |
發言片段: 27 |
萬委員美玲:好,因為今天的時間也比較有限,所以會後文化部是不是能夠再提供我們一些資料?第一個是在這上面有10億元的預算,第二個是公視自己準備要承接,但他們對節目的製作也表示擔心,照你所說原來TaiwanPlus的存量到底有多少?再者,如果真的只是用翻譯的方式,而這項比例是失衡的話,那有必要再申請一個新的頻道嗎?今天針對這幾點,部長沒有辦法在備詢時很確定的說清楚,本席希望能不能在會後三天之內,把確定的答案告訴我們,好不好? |
發言片段: 28 |
李部長永得:好。 |
發言片段: 29 |
萬委員美玲:另外利用最後1分鐘的時間,我要跟部長提一下,其實我跟部長提醒過很多次,在疫情期間,有關演藝團體的表演要趕快超前部署,因為他們現在真的非常擔憂,很多表演幾乎都取消了。 |
發言片段: 30 |
李部長永得:是。 |
發言片段: 31 |
萬委員美玲:我也聽到您前兩天有說,現在對於這些表演藝術的活動,如果因為疫情有暫停的情況,所有相關損失最高的補助額度有250萬元,請問就這部分,你預計要匡列多少預算經費?這筆預算怎麼來,夠不夠? |
發言片段: 32 |
李部長永得:原則上我們是一季一季來做,第一季是從4月到6月底,這部分我們預匡了大概兩億元左右的經費,這兩億元的經費是從我們過去有一些計畫暫停重新調整出來的,因為有些計畫不是那麼迫切,但我們認為對演藝團體的支持比較具有迫切性,所以我們有點移緩濟急。 |
發言片段: 33 |
萬委員美玲:是的,這非常有迫切性。不過有兩點本席要提醒你,第一、現在申請的時間預計是5月12日到7月15日,其實時間很短,只有兩個月,可是團體非常多,所以我希望是不是把流程簡化,至於你們到底要怎麼做,也要讓大家知道一下。 |
發言片段: 34 |
李部長永得:OK,好。 |
發言片段: 35 |
萬委員美玲:第二個,我們現在針對的都是有在辦表演藝術活動的主辦單位、演出單位,或者是法人,但是還有很多個人藝術家或獨立創作者,他們的活動或所接的case一旦取消,就要全家餓肚子,針對這塊我並沒有看到部長有提出任何的幫忙與協助。 |
發言片段: 36 |
李部長永得:有,只要是營運上有損失就提供補助,比如已經有確定要演出,後來因為疫情,不管是主辦單位或演出人員確診而停演,或是延演而造成營運上的損失,都可以提出申請。 |
發言片段: 37 |
萬委員美玲:好,我希望可以儘速提出辦法、流程。 |
發言片段: 38 |
李部長永得:都有。 |
發言片段: 39 |
萬委員美玲:謝謝。 |
發言片段: 40 |
李部長永得:謝謝。 |
發言片段: 41 |
主席:請鄭委員正鈐發言。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508 |
---|---|
meet_id | 委員會-10-5-22-13 |
speakers | ["林奕華","萬美玲","鄭正鈐","黃國書","林宜瑾","張廖萬堅","陳秀寳","王婉諭","范雲","吳怡玎","吳思瑤","賴品妤","邱志偉","游毓蘭","陳椒華","楊瓊瓔","伍麗華Saidhai‧Tahovecahe","高虹安","林楚茵","何欣純"] |
page_start | 449 |
meetingDate | ["2022-05-11"] |
gazette_id | 1117801 |
agenda_lcidc_ids | ["1117801_00003"]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3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邀請文化部部長李永得、文化內容策進院列席就「(一)國際影音串流平台(TaiwanPlus)經營績 效與未來規劃;( 二) 文化內容策進院管理國發基金投資、輔導、扶植文創產業之推動情形與檢 討」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
agenda_id | 1117801_00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