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389
發言片段: 0 |
---|
黃委員國書:(10時44分)九宮格的停課標準現在飽受質疑,不過我可以理解教育部的想法,也就是當校園疫情擴散時,我們不可能再依照之前的停課標準,因為這樣會影響到學生的受教權,同時也會衍生出更複雜的問題,所以你們打算採取比較寬鬆的停課標準,但是想來想去,你們可能想到之前衛福部要求餐廳要採取梅花座那樣的概念,所以你們就採取九宮格這個概念,我可以理解教育部的用心,但現在問題是,九宮格政策上路後,到目前為止,我沒有看到有哪一個縣市政府配合教育部,像臺中市、雙北、包括南投縣,很多縣市都沒有要實施這個政策。今天新聞還報導:「不採九宮格停課,桃園市跟進,臺南市和高雄市原則上遵守,但必要時擴大匡列,評估停課」,我想問一下部長,這個政策上路後,如果是學校端的話,它要怎麼思考這個問題?比如國中小,因為他們的主管機關是縣市政府教育局,所以縣市政府的市長說了,他們就得遵守,這個沒有問題,但是高中端呢?高中端有很多國立高中,這些國立高中應該要遵守、還是參考?因為我們訂的是原則,目前看不出有哪一個縣市政府有跟進及遵守教育部九宮格的防疫規定,所以我在想,與其這個樣子,教育部乾脆調整目前九宮格的政策,不然你就說這是原則,各校可以自行判斷或由各縣市自行處理和決定,但是衍生的問題要先跟縣市政府說清楚,要有相關的配套措施。這是我的意見,部長你覺得呢?你們是不是應該做些調整?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教育部潘部長說明。 |
發言片段: 2 |
潘部長文忠:委員好。謝謝委員,因為這些政策要跟指揮中心整體的防疫政策對接和呼應,這些政策都有經過專家小組討論。對於縣市,其實教育部有密切的透過線上會議和局處長收集意見。我要跟委員報告,九宮格的規劃在國高中是原則,因為學生的密切接觸者各有不同,甚至會有脫下口罩的情形。那些並非統統不能遵循,我們在和縣市溝通時也有表明這個留有彈性空間,因為疫情這2年來都一樣,各區域有不同的嚴重程度,所以必須要做彈性調整,其實這部分中央和地方本來就有相當的共識。 |
發言片段: 3 |
黃委員國書:好,我瞭解,學校可以因應疫情的狀況來採取九宮格。 |
發言片段: 4 |
潘部長文忠:是。 |
發言片段: 5 |
黃委員國書:如果有特別的狀況,他們也可以採取不同的作法。好,現在問題來了,我現在要問一個問題,之前媒體曾經報導,九宮格匡列到僅剩4個人要如何上課?好,不管剩幾個人,如果班上一半以上的人都被匡列了,他們沒有辦法來上課,可是有些人還是可以上實體的課,那家長會質疑,我想要問一下,如果家長希望全面改線上教學可不可以? |
發言片段: 6 |
潘部長文忠:委員,5月8日公布的政策其最大的前題是,如果學校因為疫情的需求,就像委員所舉的這個例子,那個狀況絕對不是要死守政策的請老師和4位同學來上課,這個早就可以全班進行線上課程。 |
發言片段: 7 |
黃委員國書:所以可以線上教學? |
發言片段: 8 |
潘部長文忠:對。 |
發言片段: 9 |
黃委員國書:好,那可不可以混成教學? |
發言片段: 10 |
潘部長文忠:委員,應該這樣子說,這次不是居隔,而是停課時間,這有點像是腸病毒那樣的防疫概念。基本上,這個天數比較短,如果老師採取混成教學,因為混成教學有虛實,這對老師的教學挑戰很大。 |
發言片段: 11 |
黃委員國書:對,很大。 |
發言片段: 12 |
潘部長文忠:我們不是要強迫學生那3天非得跟上進度,因為現場的實務狀況我們也充分瞭解。現在停課的天數比較短,也許老師可以給學生自主的功課或複習來讓他們跟上進度。 |
發言片段: 13 |
黃委員國書:教育部的立場大概是這樣,因為國教署發的函是希望教師可以進行課後輔導。 |
發言片段: 14 |
潘部長文忠:對,不一定要虛實混成,這對老師的挑戰很大。 |
發言片段: 15 |
黃委員國書:你們大概不希望混成教學,可是非常多家長都希望採混成教學,他們也希望教育部在採混成教學的同時也要想辦法來協助,如補助器材等等。教育部的政策要很清楚,九宮格這個政策我已經瞭解了,這只是原則。其實你們也不用特別提九宮格,你們乾脆讓各校自行去判斷,現在沒有一個縣市實施九宮格,這個政策你們可以調整,我覺得那個沒有意義。你們應該告訴家長、學校和學生,什麼狀況可以採線上教學?什麼狀況可以採混成教學?或是教育部不支持混成教學,也不會補助混成教學相關設備的預算,教育部希望採取課後輔導的方式。 |
發言片段: 16 |
潘部長文忠:跟委員報告,這些政策我們都有充分和縣市的局處長討論過,有些縣市的作法是支持老師混成教學,因為他們有這樣的經驗,這個我們不排除,但是若要特別說統統不能混成教學,這也怪怪的,因為之前我們曾經有過大規模的停課,那次的整備老師對線上教學已經有過實務的演練機會。 |
發言片段: 17 |
黃委員國書:瞭解,我知道。 |
發言片段: 18 |
潘部長文忠:這次我們是讓學校和老師可以自行斟酌,我們沒有硬性規定,這就像學生身體不舒服請3天病假,你會要求他要跟上進度嗎?過去是從來都沒有。我認為這部分還是要留點空間讓老師來安排,其實我們要關心的是,未來學生在學習時會不會有落差現象,這才是教育部要特別留意的。 |
發言片段: 19 |
黃委員國書:好啦!我建議教育部,九宮格的政策要趕快調整,那個真的沒有意義,請你們在一個禮拜內提出新的措施,這是我的建議。 |
再來,111學年國高中要納入本土語課程,小學的部分已經實施多年,所以問題不大,但是今年要開始的國高中要納入本土語的課程,馬上會碰到的問題就是師資到位了嗎?根據媒體的報導和統計,閩南語19人、客語19人、原住民語6人,目前只有44名高中老師通過本土語認證,這是今年1月的新聞,現在已經是年中了,我不知這個名額有沒有增加?這個政策今年就要上路了,可是國高中的師資,特別是高中的師資到位了嗎?小學的部分比較沒有問題,我就以閩南語做為例子,目前平均1所學校就有2.3名的閩南語教師,可是國高中,如果把國中也納進來的話,平均2所學校只有1名,高中就更少了,客語跟原住民語也都有這樣的問題。也就是說,國高中的師資嚴重不足,所以現在我們要怎麼辦呢?因為高中的師資更少。 |
好,我們有閩南語或本土語課程的師資培訓,像臺南大學就有高中現職教師培訓課程,報名的人有1,808人,可是110年通過中高級檢定的人數只有16%,所以要通過中高級檢定真的很難,如果以這樣的標準和過去的經驗,以目前有報名參加師資培訓的人數來看,大概只有不到300人可以獲得中高級認證,怎麼辦呢?多久可以達到目標?你們要怎麼因應目前需求不足的問題?雖然教育部說我們還有本土語的教支人員,但問題是我們給教支人員多少待遇?國小的部分,大家都願意去教國小,沒有人要來教高中,為什麼?因為教支人員需要通過嚴格且困難的高中認證,那個很難,然後薪資也沒有比較多。我們來看他們現在的薪資,國小每節課320元,每分鐘才8元,若一週授課20節,一年教學時間只有8個多月,平均月薪僅有1萬9,200元,遠遠低於2022年的基本工資,而且他們也沒有勞基法的保障,所以他們會覺得他們的待遇不如工讀生。 |
現在高中端的師資嚴重不足,但是這個政策今年就要上路了,我們有沒有什麼誘因可以讓教支人員去協助高中端的本土語教學?認證難度高、通過率低落,鐘點費卻和國中小一樣,那誰要去當高中的教支人員?再來,我們鼓勵在職教師進修本土語課程,可是我們僅提供報名費及補助教學教材,這些誘因怎麼夠讓在職教師願意進修本土語課程來取得認證?這很少、很困難。 |
再來,很多地方政府也反映,教師甄試時,比如我們有推動臺灣手語的培訓,可是代理教師培訓後卻發現臺灣手語被排除在甄試加分的機制中,地方政府則說,因為中央政府沒有訂定相關標準,所以教育部應該要思考,因為國高中的本土語課程今年就要上路了,很多配套都還不夠完備,師資不夠怎麼辦?我們有沒有足夠的誘因讓在職的老師願意去進修本土語來取得認證?教支人員的待遇是不是應該要再增加?特別是高中端的部分,可不可以再多給他們一點鐘點費?這是配套的問題,教育部必須要縝密的思考,因為這個政策上路後一定會面臨這些問題,部長,你要不要回應一下? |
發言片段: 20 |
潘部長文忠:好,謝謝委員。依照語發法,111學年度國高中必須要增加本土語課程,教育部除了通過課綱外,教材的準備也已經到了最後的審查階段。至於師資,確實如委員所說的,其實我們從課綱的審議過程就開始在做相關的工作,不管是教支人員或是現職老師的進修和認證,這部分我們都有提出相關的政策,包括鐘點費的調整和鼓勵現職教師未來要有實質授課的獎勵措施,這部分我們都會做。我要跟委員報告,今年只有國一和高一有本土語課程,我們是逐年實施,當時我們是希望能夠穩健的來推動,相關的師資也要充分的準備好。 |
發言片段: 21 |
黃委員國書:我建議教育部要快點去盤點本土語的師資和相關的規劃,教支人員的鐘點費太低了,這個一定要調整,每分鐘至少要10元,每節課400元以上,這是最基本的待遇。至於相關的認證機制和標準,我覺得你們可以再和地方政府會商,好不好? |
發言片段: 22 |
潘部長文忠:謝謝委員的建議,我們會朝這個方向來規劃。 |
發言片段: 23 |
黃委員國書:請在一個月內提出相關的規劃,感謝。 |
發言片段: 24 |
潘部長文忠:好,謝謝。 |
發言片段: 25 |
主席:現在休息5分鐘。 |
休息 |
繼續開會 |
發言片段: 26 |
主席:現在繼續開會。 |
請王委員婉諭發言。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564 |
---|---|
meet_id | 委員會-10-5-22-13 |
speakers | ["林奕華","鄭正鈐","萬美玲","范雲","張廖萬堅","陳秀寳","黃國書","王婉諭","吳思瑤","賴品妤","何欣純","林宜瑾","游毓蘭","洪孟楷","吳怡玎","張其祿"] |
page_start | 509 |
meetingDate | ["2022-05-12"] |
gazette_id | 1117801 |
agenda_lcidc_ids | ["1117801_00004"]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3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邀請教育部部長潘文忠列席就「(一)班班有冷氣進度;(二)雙語教育、本土語言教育執行現況與 檢討」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
agenda_id | 1117801_00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