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776
發言片段: 0 |
---|
高委員嘉瑜:(11時45分)部長好。我們從5月11日開始放行快篩劑到現在,請問已經放行了多少的快篩劑進來?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財政部蘇部長說明。 |
發言片段: 2 |
蘇部長建榮:委員好。這兩天已經放行了3.3萬劑,剩下大概二、三萬劑在這個禮拜之內就可以放行完畢。 |
發言片段: 3 |
高委員嘉瑜:所以其實卡在海關的有五、六萬劑?不是一萬多劑? |
發言片段: 4 |
蘇部長建榮:對,差不多。 |
發言片段: 5 |
高委員嘉瑜:之前給我們的數字是一萬多劑,看來是非常多啊! |
發言片段: 6 |
蘇部長建榮:那是後來再進來的。 |
發言片段: 7 |
高委員嘉瑜:自從5月11日開始放行後,民眾從國外採購回來的狀況如何? |
發言片段: 8 |
蘇部長建榮:我目前不知道,但我們已經放行了二、三萬劑。 |
發言片段: 9 |
高委員嘉瑜:所以持續一直在增加嘛。 |
發言片段: 10 |
蘇部長建榮:對。 |
發言片段: 11 |
高委員嘉瑜:除了快篩劑之外,我也關心血氧機的問題,因為去年關務署有放寬血氧機免規費2,000元可以進臺灣,今年血氧機對於防疫來講也非常的需要,目前關務署的態度是什麼? |
發言片段: 12 |
蔡委員壁如:委員,這個是食藥署的規範,不是我們的規範,只要食藥署放行,我們海關就會放行。 |
發言片段: 13 |
高委員嘉瑜:所以去年有放行嘛,但是今年到現在還沒有放行,是嗎? |
發言片段: 14 |
蘇部長建榮:這個要看食藥署的態度。 |
發言片段: 15 |
高委員嘉瑜:所以針對血氧機的部分,目前也有卡在關務署嗎?還是說就是要付2,000元?目前的狀況是什麼? |
發言片段: 16 |
蘇部長建榮:這個部分我請署長來說明。 |
發言片段: 17 |
主席:請財政部關稅署彭署長說明。 |
發言片段: 18 |
彭署長英偉:報告委員,目前的確有血氧機是海關會暫扣,因為它屬於醫療器材,必須要專案核准。 |
發言片段: 19 |
高委員嘉瑜:所以還是要繳2,000元規費嘛,目前血氧機卡在關務署的有多少? |
發言片段: 20 |
彭署長英偉:大概有一千七百多台。 |
發言片段: 21 |
高委員嘉瑜:但是衛福部陳時中部長之前有提到,如果血氧機是屬於運動用而不是醫材的話,當然就沒有所謂醫材需要核准的適用,對於關務署來講,你如何判定這些被扣在海關的血氧機到底是醫材還是運動型的?你怎麼知道可不可以放行? |
發言片段: 22 |
彭署長英偉:報告委員,我們通常會看說明書的內容,如果我們有疑義的話,我們就會用答聯單去問食藥署到底是運動型的或是醫療型的。 |
發言片段: 23 |
高委員嘉瑜:這樣一來一往,卡在海關的時間也會增加很多,你說你們會看說明書,請問目前卡在海關的這一千七百多台是運動型還是醫材,你們有去分辨嗎?還是現在運動型的都會直接放行? |
發言片段: 24 |
彭署長英偉:目前看起來,扣押的應該都是屬於醫療器材類的。 |
發言片段: 25 |
高委員嘉瑜:運動型的你們都會直接放行嗎? |
發言片段: 26 |
彭署長英偉:運動型的不需要專案核准,會放行。 |
發言片段: 27 |
高委員嘉瑜:海關會分辨嗎?你們是看說明書來分辨? |
發言片段: 28 |
彭署長英偉:的確,海關沒有這樣的專業,所以我們通常還是會…… |
發言片段: 29 |
高委員嘉瑜:還是會先扣,再請…… |
發言片段: 30 |
彭署長英偉:對,有疑義的時候會請食藥署…… |
發言片段: 31 |
高委員嘉瑜:請他們說明就對了?其實這樣對民眾來講就增加了很多的不便。去年我們也有問過食藥署,是有放寬,我們希望對於這個部分,如果民眾的需求有增加,關務署也可以跟食藥署再做討論。 |
接下來我要請問部長,關於今天要討論的菸酒稅法修正案,在之前質詢時就曾提過有關加熱菸的部分,其實加熱菸的吸食人口增加了三倍,但是菸彈查緝量卻降低了75%,從108年的三萬三千多件降低到去年只剩八千多件,實際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吸食的人口增加這麼多,怎麼可能我們查緝量會減少呢? |
發言片段: 32 |
蘇部長建榮:跟委員報告,委員簡報所列出來的查緝量應該是包含一般的菸品,事實上我們對於菸品查緝量應該是增加的。 |
發言片段: 33 |
高委員嘉瑜:這個部分我們非常在意,如果現在加熱菸在臺灣的市面上、網路上都買得到的話,那菸酒稅法將來通過之後,對於加熱菸到底是不是真的能夠課到稅,這個部分其實非常的重要,也希望財政部就這個部分能夠多注意。 |
發言片段: 34 |
蘇部長建榮:跟委員報告,我們現在就是跟海關、海巡,還有地方政府、警政單位都一起在查緝私菸,事實上,私菸的查緝量到今年4月底為止已經達到八百七十幾萬包了,與去年同期相比,去年我們才查到366萬包,今年已經是去年大概二倍以上的數量了。 |
發言片段: 35 |
高委員嘉瑜:好。另外,關於使用牌照稅的問題,其實從2011年對於電動車的使用牌照稅立法到現在,當時因為電動車還不普及,所以近10年的時間,大家也在研議關於電動車牌照稅的課稅方式,這跟一般燃油車的課稅方式會有很大的差異。部長,我們現在要走向2050年淨零排碳,但是財政部在這個部分到底做了什麼努力?我們的稅制在2050年淨零排碳方面做了哪些修正? |
發言片段: 36 |
蘇部長建榮:跟委員報告,所謂的牌照稅,電動車基本上大部分都是免牌照稅的。 |
發言片段: 37 |
高委員嘉瑜:目前是免徵,但如果真的要課稅的話,依照馬力數來看,以電動車的Model 3來講,就是要11萬7,000元。這個之前也討論過,我們對於牌照稅的課徵方式有很多疑義,例如燃油車是用排氣量來課徵,但是電動車卻用馬力數來課徵,這個其實造成很大的爭議,財政部就這個部分有研議要修正嗎?還是目前都是用免徵牌照的方式稅來幫電動車解套?但這不是長久之計,因為到2025年到期之後,我們又要重新再延長等等。其實根本的解決之道就是,當世界各國都認為對於燃油車用排氣量的方式課徵牌照稅是與實不符,就是說這是一個恐龍立法,是恐龍時代的立法,現在新世紀的立法都是用排碳量。也就是說,我們要達到2050年淨零排碳的一個很重要的做法,就是要針對排碳量的碳稅或是一些新的能源稅制改革去做與時俱進的修法,但財政部還在用老舊的排氣量來課稅。尤其是在使用牌照稅的部分,很多民眾就曾反映過,像日本或其他國家是以500cc為一個級距,而臺灣現在的級距方式,讓1500cc或是2400cc到2500cc之間的車輛會產生不公平課稅方式的狀況,大家也一直希望財政部能夠修改排氣量的級距,這是第一個。 |
第二個,未來是否考慮用排碳量來課稅呢?目前財政部有沒有這方面的研議? |
發言片段: 38 |
蘇部長建榮:謝謝,我瞭解委員的意思,就是現在的級距好像太大了,事實上我們也徵詢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基本上是比較持反對的態度,不過…… |
發言片段: 39 |
高委員嘉瑜:牌照稅是地方政府的地方稅,對他們稅收來源很重要,但是我們一再提到,我們要走向2050淨零排碳,就要從各個層面去做改革,其中稅制改革,能源稅制包括碳稅等等,這個對財政部、對中央的稅收是非常重要。目前我們走的是碳費,碳費的部分就是由環保署來統籌運用,碳稅才能由中央去做整體的規劃,例如是不是要鼓勵大眾運輸工具或是其他政策性的補貼,讓我們真的能達到2050淨零排碳的目的,所以這個部分是財政部一個非常重要的稅收來源,如果全部都採取碳費的方式,等於把這個重要收入讓給了環保署,這對於我們整體國家財政或是整體稅收的運用其實是會有影響的。所以我覺得財政部應該要積極地爭取綠色能源稅制,包括碳稅等等,要提出財政部的規劃跟方案,讓民眾看到在這個部分我們也有提出邁向2050淨零排碳的決心。 |
發言片段: 40 |
蘇部長建榮:謝謝委員,有關這個部分,我們2050淨零排碳政策的路徑圖,基本上是碳費先行,然後才是碳稅,所以未來財政部也會在碳稅裡面扮演的角色…… |
發言片段: 41 |
高委員嘉瑜:所以財政部在碳稅裡面到底扮演什麼角色?大家也都在問,如果只收碳費不徵碳稅,這就變成環保署的一個小金庫,未來如果你要造林、要建置大眾運輸工具或創新投資等,以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時,這樣對財政部來講等於是自廢武功!部長,你剛剛說你們也會來做,但是財政部有哪些是現在要去推動的?例如我們之前講的汽機車貨物稅、燃料稅隨油徵收,或是現在講的使用牌照稅等等,其實都是一個整體的能源稅制,應該要改採排碳量的方式來推動改革的,這是民眾一直長期期待的,財政部到底要怎麼推動?什麼時候會推動?有沒有這樣的方向? |
發言片段: 42 |
蘇部長建榮:謝謝委員,委員剛才所提到的貨物稅、汽燃費及使用牌照稅,這些基本上有一部分會跟所謂的碳稅有關,所以整體的改革不是單獨的課徵碳稅,要跟現行的稅制做一個整合,這樣才可以。 |
發言片段: 43 |
高委員嘉瑜:因為民眾也期待很久了啦,財政部每次提到這個都說要等能源稅的修法一起來做,現在碳費先行之後,能源稅好像又被擺在一邊。我們也問了經濟部王美花部長,他也說並不反對能源稅,所以能源稅的推動跟現在所謂碳費先行其實是毫不相干,也沒有影響,所以財政部應該可以自己來規劃能源稅制的轉型,究竟財政部有沒有在規劃? |
發言片段: 44 |
蘇部長建榮:在幾年前我們就已經有碳稅的方案,但是那些規劃的方案是不是合時宜,我們會進一步檢討。 |
發言片段: 45 |
高委員嘉瑜:好啦,就這個部分,我們還是希望能趕快推動。 |
最後,因為環保署針對2050淨零排碳有一個2030年塑膠瓶罐使用35%再生料的目標,但是沒有強制性,而世界各國,包括歐盟、英國、荷蘭、法國等都是強制性要求再生塑料成分必須達30%或是多少百分比。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希望財政部能夠會同環保署研議,如果針對2025年再生塑料的含量要25%以上的話,是不是能夠針對25%以下的非食品塑膠包裝課稅,促進大家能夠積極的去做再生環保的推動?這個部分環保署跟財政部可以積極研議嗎? |
發言片段: 46 |
蘇部長建榮:是,如果這個部分有需要,我們會再跟環保署這邊來瞭解。 |
發言片段: 47 |
高委員嘉瑜:因為其他國家都是採取強制的方式,而臺灣用鼓勵的方式,人家也是2025年要達到,而且它的目標還更高,臺灣用這種鼓勵的方式,說實話,能夠實質達到的效果有限,所以還是要有一些積極的作為,例如稅制等等方面的要求,所以我們希望財政部在這個部分跟環保署能夠一起來研議,並努力推動,好不好?謝謝。 |
發言片段: 48 |
蔡委員壁如:謝謝委員。 |
發言片段: 49 |
主席:接下來登記發言的蘇委員巧慧、黃委員秀芳及余委員天均不在場。 |
現在休息10分鐘,休息後進行視訊發言,謝謝。 |
休息 |
繼續開會 |
發言片段: 50 |
主席:現在繼續開會,現在在線上的有鍾委員佳濱,請鍾委員發言。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202 |
---|---|
meet_id | 聯席會議-10-5-20,26-1 |
speakers | ["郭國文","林德福","吳秉叡","賴士葆","李貴敏","邱泰源","賴惠員","林楚茵","張育美","吳玉琴","張其祿","楊瓊瓔","羅明才","高嘉瑜","鍾佳濱","沈發惠","陳椒華","江永昌","費鴻泰","蔣萬安","余天","莊競程","蘇巧慧","蔡壁如"] |
page_start | 129 |
meetingDate | ["2022-05-16"] |
gazette_id | 1118001 |
agenda_lcidc_ids | ["1118001_00004"]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財政、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兩委員會第1次聯席會議紀錄 |
content | 審查行政院函請審議、本院台灣民眾黨黨團、委員賴士葆等26人、委員楊瓊瓔等17人、委員蔡易 餘等19人分別擬具「菸酒稅法第七條條文修正草案」等5案 |
agenda_id | 1118001_00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