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349

發言片段: 0
劉委員世芳:(10時21分)部長好,辛苦了。今天討論的主題和汽燃費有關,請你告訴我,上一個預算年度的汽燃費徵收到多少錢?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交通部王部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王部長國材:劉委員好。530億元左右。
發言片段: 3
劉委員世芳:有3個不同的徵收方向,請問隨車徵收的汽燃費收到多少錢?
發言片段: 4
王部長國材:就是530億元。
發言片段: 5
劉委員世芳:隨油的呢?
發言片段: 6
王部長國材:現在沒有隨油的,都是隨車。
發言片段: 7
劉委員世芳:現在沒有隨油徵收?那麼隨里程徵收的呢?
發言片段: 8
王部長國材:現在只有隨車徵收。
發言片段: 9
劉委員世芳:我是要告訴你,以淨零排放的標準來看,在汽燃費和淨零排放之間,你覺得最大的關鍵在哪裡?
發言片段: 10
王部長國材:跟委員報告,汽燃費是為了公路養護、修建而在公路法建立徵收的法源,它基本上是現在各縣市公路的養護費和興建費用,如果從淨零碳排來看的話,碳費是為了空污而設的,兩者性質並不相同。
發言片段: 11
劉委員世芳:我要告訴你的是,汽燃費可以當成淨零排放的主要政策工具。為什麼?就是我剛剛所說的,交通部也好,經濟部也好,在處理有關電動車這件事情,不管它是大眾運具或私人運具,有沒有可能從汽燃費裡面提出一個比較好的政策工具做為引導,進而走向淨零排放的目標?或者是不管汽車或客車,因為減少汽油的使用,而變成電池類或其他比較能降低碳排的電動運具類,這方面有沒有比較好的引導方向?還有一個就是里程也一樣,我們知道新車和舊車之間,新車的碳排量當然少,舊車的碳排量相對較多。有沒有可能針對三者做一個綜效評估,未來變成汽燃費徵收的政策引導工具,以輔助達到淨零排放的主要目標?
發言片段: 12
王部長國材:跟委員報告,現在電動車是不徵汽燃費的。
發言片段: 13
劉委員世芳:我知道,你今天的報告裡面有提到希望汽燃費的徵收可以不要做更改,但是今天請你來報告,是因為臺灣現在面臨的國家目標是淨零排放,我們認為交通部現在做得不夠,第一,你們只推動電動大客車,而大客車現在為止還不到1,000輛,真的太少了。這樣豈不表示還要引用其他的政策工具來做改善?我們現在提供的方式就是有沒有可能從汽燃費著手,就是如果能夠減少一定程度的碳排量,就減少汽燃費的徵收;反之,如果沒有辦法達到目標,在政策上面的懲罰就是要有增加汽燃費徵收的法定條款,有沒有可能採取這樣的方式?
發言片段: 14
王部長國材:跟委員報告,現在重點還是這530億元的汽燃費是公路法授權的……
發言片段: 15
劉委員世芳:我知道,你現在講的是現行的……
發言片段: 16
王部長國材:它的用途是養護,如果把它拿到這邊來……
發言片段: 17
劉委員世芳:我知道,你現在講的是現行的做法,所以我的意思是,你要不要從公路法,或者是環保署、國發會未來提的綜效裡面來做一下考量?讓你做一下考慮。
發言片段: 18
王部長國材:我可以考慮啊!但是這方面應該是從碳費的應用來處理。
發言片段: 19
劉委員世芳:我的意思就是有沒有可能把碳費加到汽燃費的概念裡面來做考慮。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就是我剛剛問你的問題,現在電動大客車還不到1,000輛,從開始推動到現在已經非常久了,為什麼還這麼少?大家都不願意用的原因到底在哪裡?電動大客車大概都屬於各縣市政府,根據統計,各縣市的電能大客車還是集中在六都,非六都的部分非常少;111年截至4月份為止,電能大客車總計大概占3萬1,841輛裡面的1,009輛,小於0.3%,非常少耶!怎麼辦?表示推動不力,沒有辦法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耶!
發言片段: 20
王部長國材:委員在當高雄市副市長的時候,高雄是第一個推動電動車的……
發言片段: 21
劉委員世芳:我知道。
發言片段: 22
王部長國材:但是它的性能,比如說續航力和爬坡力的部分……
發言片段: 23
劉委員世芳:那表示在推動過程當中碰到困難,你們要幫忙解決問題啊!而不是鼓勵大家參與,然後每輛電動大客車補助1,000萬元就解決了啊!
發言片段: 24
王部長國材:現在是這樣,電動大客車的性能已經隨著時間提升了,我覺得後面的推動會越來越順,一開始大家的確覺得不好用。
發言片段: 25
劉委員世芳:越來越順?什麼時候可以達到一定的效果?3萬多輛裡面什麼時候可以達到取代的效果?10年?20年?時間太長了吧!
發言片段: 26
王部長國材:我們現在是希望2030年先把1萬1,000多輛市區公車全部電動化,其他……
發言片段: 27
劉委員世芳:2030年?你有沒有跟地方政府討論過?他們願意這樣做嗎?
發言片段: 28
王部長國材:討論過了。
發言片段: 29
劉委員世芳:地方政府都說2030年,可是2030年距離現在只有不到7年的時間。
發言片段: 30
王部長國材:這個都有討論過,而且我們淨零碳排的路徑都已經對外宣布了。
發言片段: 31
劉委員世芳:好,希望你可以把你們和地方政府討論的過程告訴我。
發言片段: 32
王部長國材:好。
發言片段: 33
劉委員世芳:另外,舊車報廢每年有將近100萬輛,報廢有一個好處,就是舊車不開了,不開就會減少燃氣的碳排,但是車子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大量的碳排放,請問這個報廢過程的碳排怎麼處理?
發言片段: 34
王部長國材:這要由環保署來……
發言片段: 35
劉委員世芳:這也和你們有關,因為車輛報廢也要經過你們的同意啊!
發言片段: 36
王部長國材:它有回收。這個部分由環保署來回答會比較清楚。
發言片段: 37
主席:請環保署空保處蘇簡任技正說明。
發言片段: 38
蘇簡任技正意筠:委員好。有關報廢的內容,我們有相關費用會進行處理,相關的碳足跡也有計算的依據。
發言片段: 39
劉委員世芳:你這個叫廢話!我問報廢過程的碳排怎麼處理,你說有相關的處理,這是什麼意思?表示你沒有答案嘛!對不對?
發言片段: 40
蘇簡任技正意筠:我們對於這個……
發言片段: 41
劉委員世芳:我想無論怎麼樣,因為剛剛部長已經回應,和車輛有關的碳排,現在行政院原則上就是把內政部和經濟部所要處理的部分交給交通部來處理,我希望交通部可以問一下環保署舊車報廢過程中有關碳排的問題,第一,舊車報廢以後是拿去埋掉,還是拿去賣掉?這中間的碳排足跡要做碳盤查,這個碳盤查到底怎麼樣盤查出來?有沒有辦法降低我們的碳排量?這個部分目前沒有答案。就像你剛剛聽到環保署講的,他也不知道!表示沒有人注意這件事情。我們每年報廢近百萬輛舊車,這些碳就自然變成零嗎?當然不是啊!只有因為沒開這輛車而減少它的排氣而已,車輛本身的材質、包括裡面的鋼材等等,都沒有處理掉啊!這個部分沒有人處理,好嗎?請交通部把這個弄清楚以後……
發言片段: 42
王部長國材:我想是這樣,交通部是報廢車輛,處理是在環保署,所以我們是不是把他們現在的處理方式給劉委員一份書面資料?
發言片段: 43
劉委員世芳:好,我要知道碳排、碳盤查和碳足跡,這些都告訴我好嗎?因為我要知道最後到底是環保署還是交通部要負責這件事情。
發言片段: 44
王部長國材:好。
發言片段: 45
劉委員世芳:接下來,上次在衛環委員會提到,我們現在道路總長超過4萬2,000公里,鋪路過程當中會用到很多不同的材料,包括瀝青、柏油,這些都屬於石化燃料,請問它的碳排軌跡可不可以計算出來?
發言片段: 46
王部長國材:我請局長來說明。
發言片段: 47
主席:請交通部公路總局陳局長說明。
發言片段: 48
陳局長文瑞:跟委員報告,我們當初在蘇花改有做過一些碳排整個生命週期的計算,因為這個部分確實是一個比較新的方式,我們未來會透過之前的示範案例來做推展。
發言片段: 49
劉委員世芳:如果在蘇花改有做過道路淨零排放的比較,麻煩把相關資料給我看一下,好嗎?
發言片段: 50
陳局長文瑞:好。
發言片段: 51
劉委員世芳:因為無論怎麼樣,交通部分所產生的碳排量真的非常大,不管是運具或道路,如果交通部現在主責,卻沒有從這幾個方向上著手,就沒有辦法達到我們國家總體的目標,好嗎?
發言片段: 52
王部長國材:好,這個我們來進行。
發言片段: 53
劉委員世芳:好,謝謝。
發言片段: 54
主席:請陳委員素月發言。素月委員發言後,我們休息10分鐘。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66
meet_id 委員會-10-5-23-12
speakers ["林俊憲","洪孟楷","李昆澤","陳椒華","趙正宇","劉世芳","陳素月","許淑華","蔡易餘","魯明哲","洪申翰","游毓蘭","高虹安","邱顯智","劉櫂豪","賴香伶","邱臣遠","許智傑","孔文吉","張其祿","蔡壁如","傅崐萁","邱志偉"]
page_start 1
meetingDate ["2022-05-19"]
gazette_id 1118301
agenda_lcidc_ids ["1118301_00002"]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交通委員會第12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一、邀請交通部部長王國材就「淨零碳排轉型之精神重新評估汽車燃料使用費徵收、使用之合理 性及交通部推動2030年公車全面電動化政策執行情形」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二、審查、處 理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關於交通部主管預算凍結案計59案
agenda_id 1118301_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