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133

發言片段: 0
廖委員婉汝:(9時35分)田次長,我想在外交部中,你是資深的外交官,對美國的認識應該都比我們更清楚、更瞭解。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外交部田次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田次長中光:委員早。不敢。
發言片段: 3
廖委員婉汝:但在實際上,臺灣夾在美中之間,我覺得從經濟面、軍事面及政治面來看,從頭到尾我們就可以知道,美國是以國家利益為取向。從川普在2018年對中國大陸的貿易戰開始,衝擊到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擴大,拜登一上任就開始改變,他對中國在經濟方面,除了重新啟用大陸進口商品350項的關稅豁免,考慮取消對陸加增關稅等等;另外也包括改變他們與大陸的競合關係,所以從川普到拜登的路線是有所修正的。對於軍事採購來講也是一樣,其實美國也是在操作兩岸之間的危機,我們也搞不清楚,到底是美國國防部在主導還是國務院在主導,以軍事採購來講,我們到底要採購國防部所說的M109A6,還是要買海馬斯?他常常說國防部說可以生產、廠商說可以生產,但美國國務院說做不出來,請我們改買別的,到底問題出在哪裡?我相信外交部比我們更清楚。
剛才幾位委員也有提到,亞太地區的經濟結構,如RCEP也好,或是原本是TPP到CPTPP也好,到現在他們所創立的IPEF,臺灣永遠都沒有份,我們堅若磐石的美國友人從來也不跟我們講一下。所以從經濟面、軍事採購面及政治面來講,他們都說非常支持臺灣這個民主基地,我是覺得還是要回歸到美國對於整個第一島鏈的防禦工事來考量,所以有些事情都是在敷衍。國防常常是外交的延伸,我有時在假設,假設兩岸間的武力是嚴重傾斜的話,美國比較緊張還是臺灣比較緊張?但站在國防立場,當然還是要採購,因為我們一定要有自我防衛的武器,但是當真的沒有能力、嚴重傾斜時,會不會跟烏克蘭一樣,美國會號召所有國家來支援武器系統?現在是因為我們有能力,採購很多美國的東西,我們要買的,他不賣;我們不買的,他希望我們買,搞不清楚美國的態度到底是什麼,這是讓國人非常質疑的地方,尤其是以現實面來講,他們是我們最堅若磐石的美國友人。
我之前也問過外交部,他們會不會簽署國會提出的希望臺灣加入WHA?美國拜登簽署了,大家很高興,大概是有機會了,至少願意為我們提案或發言,結果連提案也沒有、發言也沒有;最後是我們13個友邦國家幫我們提案,駁回後聲援的幾個國家,包括巴拉圭、瓜地馬拉、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澳洲、盧森堡、立陶宛,都說他們聲援臺灣,結果美國代表最近發了一個新聞說深表遺憾,我想只要美國一發言,或美、英、法一發言,就抵掉那十幾個邦交國家啦!但這就是國際的政治面,對不對?美國的政治面、經濟面及軍事面。我認為國防是外交的延伸,外交部還是要有一些策略,不是只抱著美國就覺得有保障了,這是我個人的意見,次長認為呢?請簡單回答。
發言片段: 4
田次長中光:委員的分析非常精準,美國有他的國家戰略利益思考,臺灣何嘗沒有?臺灣也有我們的戰略高度思考,所以……
發言片段: 5
廖委員婉汝:所以要好好地利用我們的戰略模式。
發言片段: 6
田次長中光:當然,我們今天所站的位置是第一島鏈的重要戰略位置,加上我們的半導體,這些都是我們的強項,美國當然也注意到這一點,因此臺灣的安全其實就是美國的安全,也就是印太地區的安全。所以這一次為什麼他們跟韓國、日本都提到臺海的和平穩定跟印太區域的繁榮都很重要。
發言片段: 7
廖委員婉汝:臺海的和平安全都很重要,結果他們去韓國、去日本,卻不敢來臺灣,他還是有跟中國大陸競合的壓力,就是不敢將觸角伸到臺灣來嘛!這就是很現實的一個問題,是不是?
發言片段: 8
田次長中光:這個我不便直評,他的schedule我們不便直評。
發言片段: 9
廖委員婉汝:這也是我們國家困難的地方及難處,我們都能理解。但有時候我們覺得,站在國家的利益,應該如何好好運用我們關鍵的利益去尋求其他國家的奧援,而不是讓其他國家或美國予取予求。
我常常覺得如果我們的中科院強大一點的話,所有武器系統都是自己做,不然美國說做不出來,那誰來保護我們?當然採購歸採購,從過去的歷史就是美國願意賣給我們武器,所以我們不得不建構美國的系統。但是憑良心講,如果有一天我們統統都不買,是他會比較緊張還是我們會比較緊張?好,謝謝次長,這些問題也是在這邊問一問而已。
發言片段: 10
田次長中光:謝謝您的分析。
發言片段: 11
廖委員婉汝:接下來要請退輔會的副主委。我們都非常關心退輔會在這次疫情中所建構的能量,在長照方面也好、榮家也好,我們真的擔心這些年紀較大的長者。但我在此要肯定北榮,當蔡英文總統說北北基要設九大戶外篩檢站時,北榮在中正紀念堂設置了一個快篩站,而且北榮有所突破,能夠苦民所苦,因為面對的都是老人家,做的都是服務的工作、照顧的工作,因此篩檢之後馬上就給他們用藥。因為會去篩檢的人大概就是快篩兩條線陽性,所以才去做PCR,篩完之後就會開始緊張,可能喉嚨痛、頭痛或稍微發燒才會做PCR,能夠馬上用門診給藥,至少可以舒緩,不然這些人還是會到藥局、醫院做治療。所以我們現在就可以看出來北榮有與時俱進地改善,不像快篩站雖然有設置,但是之後還是要去醫院買藥舒緩喉嚨痛、頭痛或發燒,這樣到處走的話,反而更可怕。但你們有一個馬上用藥診斷、會診的地方,現在衛福部也有看到,希望快篩站也要做一個轉型。我覺得至少在同理心方面,北榮做得非常好,而且能夠苦民所苦,知道民眾要的是什麼。
但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快篩劑的問題,現在到處都買得到沒有錯,但還是搞不清楚實名制到底是過一個月之後才買得到,還是只要去買都可以買到,抑或是最好到超商買就好,反正現在不缺。但只要一個人確診,全家大概隨時都要篩,一劑100元的話,一家四口、五口人家,老的、小的都要篩,一個月就要上千元了,這就是額外的支出。所以我希望榮家的快篩劑還是要準備充足,因為這些都是家庭的負荷。
我請你上臺,只是要說北榮在中正紀念堂的快篩站有所突破,用看診、取藥的方式馬上可以舒緩一些症狀,這些就是指揮中心沒有想到的地方,他們只是遵照總統所指示,趕快去快篩PCR、不要擠在醫院,但卻沒有給他藥品來舒緩,他篩完之後還是會到醫院、藥局買藥,這些都是傳染的來源。所以副主委你在這裡也不用回答,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政策,能夠苦民所苦,也協助民眾在疫情中能夠先得到病症的舒緩,或許也讓重症病人轉為輕症。謝謝。
發言片段: 12
主席:請邱委員臣遠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258
meet_id 委員會-10-5-35-20
speakers ["羅致政","溫玉霞","吳斯懷","廖婉汝","邱臣遠","江啟臣","王定宇","何志偉","林昶佐","楊瓊瓔","陳椒華","蔡適應","張其祿","林淑芬","趙天麟","孔文吉"]
page_start 215
meetingDate ["2022-05-25"]
gazette_id 1118401
agenda_lcidc_ids ["1118401_00004"]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第20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一、繼續審查及處理院會交付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決議,外交部主管預算凍結案等2案;二、 處理院會交付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決議,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管預算凍結案等5案
agenda_id 1118401_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