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87

發言片段: 0
羅委員美玲:(9時30分)謝謝主席。鍾副主委及林司長早。針對原住民身分法,我在月初的時候曾經跟鍾副主委做過一些探討,當時本席曾提醒你說,經過第四條第二項釋憲案被宣判違憲之後,原民會未來要面臨修法這一個非常艱難的工程,可是鍾副主委覺得說應該還好,因為各族身分認同的習俗差異不至於太大,所以到時候會在行政機關跟部落的會議取得共識之後再來規劃。本席也發現到,在這個釋憲案宣判之後,其實原住民族是非常的焦慮,現在已經有原住民族在擔憂,就是說未來原民身分的認定到底是由國家戶政機關來做認定,還是民族本身?因為憲法法庭有立下原則,原住民取得身分應具備認同表徵,並且回歸族群自主認定。可是原住民族還是非常的擔心,最後到底是誰說了算?所以請問兩位,到底是誰說了算?先請鍾副主委答復。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原民會鍾副主任委員說明。
發言片段: 2
鍾副主任委員興華:謝謝委員對這個議題的關心,針對這個釋憲案,我們也在4月底邀請了許多專家學者,也包括原住民的專家學者來共同討論,的確也有很多人比較憂慮這個部分應該如何處理,不過釋憲案裡面也講得很清楚,是希望回歸到各原住民族可以去自主認定,這個部分我們也會召開各種會議來聽取大家的意見。
發言片段: 3
羅委員美玲:副主委,你之前說各族在身分認同的習俗差異不至於太大,本席這幾天特別針對16族,按照每個族群的習俗稍微做了一些比較,真的不是副主委所講的差異不是很大,其實族群之間的差異性還是有的。現在副主委認為說OK,就是讓族群自主認定,是嗎?戶政司這邊屆時會全部接納嗎?
發言片段: 4
主席:請內政部戶政司林司長說明。
發言片段: 5
林司長清淇:跟委員報告,其實這裡牽涉到原住民身分法的規範,這個是原民會主政的事情,我們戶政機關其實是依照原住民身分法,若符合這一項的規定,我們戶政機關就會讓他登記。
發言片段: 6
羅委員美玲:所以要符合規定?
發言片段: 7
林司長清淇:對。
發言片段: 8
羅委員美玲:要符合規定,然後也要符合大法官所謂的釋憲就可以去認定嗎?還是要有所依據吧?不是說族群自己認定是這樣子,即我覺得我的族群過去的傳統是這樣,我覺得我的身分認同就必須按照我過去族人所有的傳統去做認定,可是戶政司好像不那麼認為。你必須要符合憲法、需要符合所謂第四條第二項的資格,你要跟釋憲裡面的規定相符合,你們才能夠去認定嘛!是不是?OK。再來……
發言片段: 9
林司長清淇:我跟委員補充一下,現在釋憲之後,因為原住民族委員會要去修所謂的原住民身分法,因為在大法官釋憲這樣的情況下,在這個法案失效之前,它有一年的期間,他們會在這個期間修法,修法完成之後,我們戶政機關是依據法律規定來執行。以上報告。
發言片段: 10
羅委員美玲:現在大法官釋憲提到,不管是從漢父、漢母或是從原父、原母,他其實都具有原住民的身分,這是不變的。現在可能還有相關的修法,包括福利政策、資源分配還有原保地持有的資格等等。那時候我一再提醒夷將主委,不是只修原住民身分法,要修的法律非常的多、非常的複雜。因為兩年的時間非常緊迫,我很懷疑相關的法令能否完善,因為對話都還沒有開啟,從4月1日宣判到現在,我們跟各族的對話開始了嗎?
發言片段: 11
鍾副主任委員興華:我們也正在規劃,而且4月底預計要開……
發言片段: 12
羅委員美玲:對吧!因為還在規劃中,而要修的法令非常多,大家非常焦慮,尤其是原住民族的資源分配,未來還有選舉席次分配等等問題。牽扯非常的廣,跟各部會都有關係,我一再的提醒,這個部分是一個非常艱難的工程。
前幾天看了Lima新聞的專題報導,裡面有提到一個部分,很多專家、學者和耆老出來說了一些話,舉個例子來說,他們提到了賽夏族,而東華大學有一位日教授,我想他本身可能就是賽夏族,賽夏族之前有18個姓氏,現在大概只剩15個姓氏。他們認定的姓氏只有像,「潘」、「夏」、「蟹」、「風」、「趙(豆)」、「芎」或「日」姓。他特別提到,因為賽夏族本身的漢化非常嚴重,很多都只會講客家話已經不太會講賽夏族語了。他的漢姓是從清朝開始,已經有250年的歷史,現在釋憲後,不管姓漢父或原母的姓,都是原住民。可是,他們是以姓氏做為原住民族的認定嘛!日教授提到,如果媽媽姓日、爸爸姓黃,某人用了爸爸姓「黃」的漢姓,可是又自稱是賽夏族的「日」家,對賽夏族的長者來講沒有辦法接受這個事實。
我們回歸到大法官釋憲,你必須讓原住民族自己認定嘛!賽夏族就是認定要姓這15個姓,才能認定是某家的人,但這會不會衝擊到大法官釋憲呢?我想請問戶政司長。如果提出來的決定,堅持只能用這些姓氏,會不會有所衝擊?
發言片段: 13
主席:請內政部戶政司林司長說明。
發言片段: 14
林司長清淇:向委員報告,我剛剛講過,這部分就在於原住民身分法要去確立一個原則。就戶政登記來講,因為是後端,只要前面確立了……
發言片段: 15
羅委員美玲:司長的意思是,到時候不管內部如何去做身分的認定,最後還是要回歸原住民身分法第四條第二項的釋憲判決,是不是?不管你怎麼認定,就像賽夏族所擔心的問題,他們只認定這十幾個姓,如果用漢姓「黃」並不是屬於氏族裡的姓,可是你卻認為是賽夏族人,他們沒有辦法接受這個。兩位瞭解我在說什麼嗎?
發言片段: 16
鍾副主任委員興華:瞭解,向委員報告,的確賽夏族姓氏是很早以前依據他們的習慣而音譯成中文的,所以有他們的脈絡,與傳統文化相關連的。
發言片段: 17
羅委員美玲:那要怎麼處理呢?這個有但書喔?
發言片段: 18
鍾副主任委員興華:就像國外,對於民族的認定,有的是部落自己可以有認定的方式,另外國家是不是還另有一套認定的方式,可以再做討論。因為必須要尊重民族……
發言片段: 19
羅委員美玲:所以這部分你們準備要切開來做,是不是?
發言片段: 20
鍾副主任委員興華:還可以討論。
發言片段: 21
羅委員美玲:部落歸部落認定,可是行政機關有另外一套嗎?
發言片段: 22
鍾副主任委員興華:因為國家認定的民族,它的權利和權益還是有一些不同的部分,所以必須要做考量。
發言片段: 23
羅委員美玲:副主委,我們時間真的非常緊迫,只有不到兩年的時間。連這部分都無法釐清的話,也難怪原住民族擔心,甚至影響到氏族的存續。因為賽夏族本身已經漢化非常嚴重,他們更擔心因為原住民身分法第四條第二項的釋憲,會讓整個賽夏族無法延續下去。我看過相關的報導,因為他們有自己特殊的傳統,很多儀式的掌有權就是跟姓氏做結合的,不是我們這個姓氏的人不能參與,所以以後要怎麼做?這部分可能會很花腦筋,因為我們16族,有16族的風俗習慣和延續的傳統,所以要趕快開啟對話。不然,兩年要完善所有的法令,單單一個原住民身分法,目前可能都沒有辦法定調,又如何去延續其他法案的修法?這是本席比較擔憂的部分。
發言片段: 24
鍾副主任委員興華:謝謝委員的關心。我們4月底開會討論之後,的確有些學者對這部分考慮很多,也提出類似的建議,我們正在歸納整理中,之後會規劃各民族怎麼去進行,還會有一些充分的討論、研議。
發言片段: 25
羅委員美玲:對。我想應該是原住民族身分法先定調,然後再去修相關的法令。此外,很多族人也擔心,尤其是福利政策與資源分配的部分,是要融合、切割還是分開來談,大家都還在擔憂之中。我想原民會和各個單位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期待大家加緊腳步。以上,謝謝。
發言片段: 26
鍾副主任委員興華:謝謝委員。
發言片段: 27
主席:謝謝羅委員,我們確實是非常擔憂。
請湯委員蕙禎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544
meet_id 委員會-10-5-15-20
speakers ["鄭天財Sra Kacaw","廖婉汝","鄭麗文","江永昌","羅美玲","湯蕙禎","王美惠","賴香伶","莊瑞雄","林文瑞","張宏陸","林奕華","伍麗華Saidhai‧Tahovecahe","管碧玲","吳琪銘","陳椒華","邱顯智","孔文吉","溫玉霞","翁重鈞","楊瓊瓔"]
page_start 481
meetingDate ["2022-05-25"]
gazette_id 1118401
agenda_lcidc_ids ["1118401_00009"]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內政委員會第20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一、處理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有關原住民族委員會預算凍結書面報告案計14案;二、審查委 員萬美玲等18 人擬具「姓名條例第十二條條文修正草案」案;三、審查委員羅致政等 17 人擬具 「姓名條例第九條條文修正草案」案;四、審查委員鄭麗文等18人擬具「姓名條例第九條條文修 正草案」案;五、審查委員伍麗華 Saidhai Tahovecahe 等20人擬具「姓名條例第二條及第四條 條文修正草案」案;六、審查委員溫玉霞等17人擬具「姓名條例第九條條文修正草案」案;七、 審查委員廖婉汝等18人擬具「姓名條例第九條及第十四條條文修正草案」案;八、審查委員羅美 玲等18人擬具「姓名條例第九條條文修正草案」案;九、審查委員林奕華等16人擬具「姓名條例 第十二條條文修正草案」案;十、審查委員吳玉琴等 19 人擬具「姓名條例第十五條條文修正草 案」案;十一、審查委員鄭天財 Sra Kacaw 等16人擬具「姓名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案;十 二、審查委員江永昌等20人擬具「姓名條例第九條條文修正草案」案
agenda_id 1118401_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