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277
發言片段: 0 |
---|
王委員婉諭:(9時55分)院長您好,相信您知道我非常關心文化平權的問題,可以看到對於文化平權,文化部的資料是這樣說的「文化生活是人民的基本權利,……,不會因為身分、年齡、性別、地域、族群、身心障礙等原因產生落差」。其實故宮的文化平權過去比較被詬病的是在兒童的部分,當然在我們的質詢和要求之下其實是有進步的,這部分我也要給予肯定。 |
同時我們也看到在2019年的時候,故宮有跟誠正中學合作,將清明上河圖的國寶文物推廣給收容人,並且帶動書法和繪圖的活動,作為感化教育的藝術教材。我覺得這當然是件非常好的事,我們也給予肯定,但我想請教的是,從2019年到現在,這樣的活動和合作是否有持續下去,總共辦了多少場類似的活動?又或者是除了誠正中學之外,有沒有其他的團體或機構也在協助這個部分?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國立故宮博物院吳院長說明。 |
發言片段: 2 |
吳院長密察:我請我們的同仁跟委員報告。 |
發言片段: 3 |
主席:請國立故宮博物院行銷業務處徐處長說明。 |
發言片段: 4 |
徐處長孝德:今年因為處於疫情期間我們進不去,但我們把之前所做的展覽和教育予以業務化,現在在進行評估,也請了法務部矯正署把我們和誠正中學的合作方案推展到其他矯正機關,比如說是到明陽中學,它也是一個矯正機構…… |
發言片段: 5 |
王委員婉諭:首先請回答一下,你們和誠正中學的合作是怎麼進行的、辦了多少次以及頻率如何? |
發言片段: 6 |
徐處長孝德:我們是跟這些學生一起辦了「苦厄人生」的展覽。 |
發言片段: 7 |
王委員婉諭:是一次嗎?是不是2019年的時候辦過一次? |
發言片段: 8 |
徐處長孝德:這些同學於是就開始發展RAP合唱團,我們甚至幫他們拍了一段影片,還送出去參展。這個展覽後續的迴響還滿大的,法務部當時也請了一些其他的矯正機關來參觀,我們是希望能把類似的案子推廣到其他的矯正機關。 |
發言片段: 9 |
王委員婉諭:是,我們從過去的研究期刊也看到,博物館與矯正機構合作不但可以修正民眾對收容人的刻板印象,也可以降低他們復歸社會的困難,同時還能減少觸發更生人再犯的社會因子,再加上我們也很希望能推動文化平權,但是就你們剛剛的回應看來,當初是只辦了一次性的規劃而已,未來應該要繼續深化才是,包括繼續和檢察機關或矯正機關討論,但到目前好像都還沒有看到下一步的進展。然後因為疫情的關係,2019年辦過之後2020年到現在可能也沒再繼續處理、繼續辦理相關的合作。其實疫情已經接近了後疫情時代,有關繼續推動合作的可能性,在此想請教你們對於未來規劃什麼時候會比較明確? |
發言片段: 10 |
吳院長密察:跟委員報告,如果疫情情況允許,且各機關和學校也都願意讓我們進學校和機關辦理的話,我們就會去辦了。 |
發言片段: 11 |
王委員婉諭:所以是已經談妥哪些機關可以辦了嗎?應該是這樣的,你們要先規劃,如果疫情還是沒有如我們預期發生減緩,這些其實要往後延期,而不是等待疫情結束之後才來討論。 |
發言片段: 12 |
徐處長孝德:跟委員報告,我有請同仁主動問了全國北、中、南、東各個矯正機關,大部分的回覆都是他們在疫情期間不讓外人進去,但我們也有主動積極…… |
發言片段: 13 |
王委員婉諭:有沒有回應疫情結束之後會願意一起辦的? |
發言片段: 14 |
徐處長孝德:待疫情結束之後,他們是願意的,所以我們現在就是在準備之前的教案,俟疫情結束之後就會推展到其他機關,我們希望能把這些資源推廣到全國各個矯正機關。 |
發言片段: 15 |
王委員婉諭:是,我們也非常支持這樣的方向,但像這部分是不是可以在兩個月內告訴我們,大概有什麼比較具體、未來可能會合作的機關、團體以及形成的模式及活動的內容等?我想你們應該先做好準備,一旦疫情真能如預期般地減緩就能開始推動,這才是我們所樂見的,而不是大家有意願但卻不知道未來要怎麼做,時間的延宕其實是很可惜的。 |
發言片段: 16 |
徐處長孝德:是。 |
發言片段: 17 |
王委員婉諭:好,那就麻煩再提供相關資料給我們。 |
另外要請教的是,故宮在9月5日宣布電子報停刊,我們知道電子報過去有非常多內容,包括展覽的介紹、相關的宣傳及活動、展覽的內容資訊等部分。電子報停刊之後會由IG、LINE或臉書等平臺更新資訊,又或者是展覽的推動,所以想請教一下,以現在的狀況來看,用LINE來取代原來電子報的效益是否有發生?目前LINE的使用者大概有多少人?你們未來要如何推播,好讓大家知道電子報停刊之後平臺就轉向了LINE或IG? |
發言片段: 18 |
吳院長密察:跟委員報告,當初電子報出來的時候,相信每一種傳播媒介都是這樣,一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很歡迎,但久了之後就成了例行化,大家甚至就把它當成垃圾信件處理。 |
發言片段: 19 |
王委員婉諭:知道你們目前的LINE有多少人訂閱或追蹤嗎? |
發言片段: 20 |
吳院長密察:我們一直在評估,以傳統電子報送出去之後,收到且會將它打開來看的人到底有多少,其實比例相當地低,也因此我們認為必須有新的形式來做行銷推廣,以傳播我們的訊息,因此我們才把電子報停刊,改用其他新的傳播媒體。 |
發言片段: 21 |
王委員婉諭:請問目前LINE的使用人數大概有多少? |
發言片段: 22 |
主席:請國立故宮博物院數位資訊室陳專門委員說明。 |
發言片段: 23 |
陳專門委員中禹:跟委員報告,我們不是用LINE,而是要把電子報轉型為EDM。目前評估EDM會不定期地發送,會等相關電子報停刊以後,回傳EDM的訂閱意願。 |
發言片段: 24 |
王委員婉諭:所以目前的狀況是如何?因為已經停刊了呀! |
發言片段: 25 |
陳專門委員中禹:9月15日停刊,但是到9月底回傳的相關數目我們還在整理。 |
發言片段: 26 |
王委員婉諭:所以目前也還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在我想像中,應該會有一個交接過渡期,並不是停刊之後才有這些規劃的,所以原本就應該有一個交接期嘛!但現在聽起來是,要等停刊之後才轉EDM,但EDM現在有多少人使用則不知道。 |
發言片段: 27 |
陳專門委員中禹:EDM還沒開始發送,因為當時電子報的停刊是一個公告,設有一個月的訂閱期讓民眾回傳相關的數據。 |
發言片段: 28 |
王委員婉諭:瞭解,所以應該要等一個月之後才會知道大概有多少…… |
發言片段: 29 |
陳專門委員中禹:是,我們會再把相關的…… |
發言片段: 30 |
王委員婉諭:我覺得在規劃上要比較嚴謹,如果有一個交接過渡期其實會是一個比較好的做法,不然停刊之後完全斷了這樣的資訊,才再做EDM的規劃,我覺得這樣會有一點奇怪,所以我們希望至少能進行比較縝密的規劃,同時也告訴我們EDM現在的訂閱情況是如何,我們可以一起努力推動。 |
發言片段: 31 |
陳專門委員中禹:好。 |
發言片段: 32 |
王委員婉諭:接下來要請教的部分是,之前在疫情期間,來館參觀的人數是銳減的,所以數位化的內容或數位轉型就非常重要。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次的業務報告中提到,112年的工作重點之一就是要建構智慧博物館,其實我特別想談談有關充實數位內容的部分。 |
過去我們一直要求朝向數位化發展,之前也提到非常多新媒體平臺的應用,譬如Facebook、Instagram、Podcast和YouTube。像從你們的臉書上還能看到不錯的成績,但其他幾個就相對比較少,尤其是可以看到影片在YouTube上的播放次數其實非常少,像我這邊所舉的幾個例子,點閱率都非常少,大概只有四、五百次,這其實是很可惜的,因為故宮有非常好的文物以及展覽的內容。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做到數位轉型,把它推播出去,其實就會影響到故宮的知名度以及大家願意親近故宮的可能性。 |
我覺得這個部分非常重要,同時也可以看到院長曾經表示,外國遊客在故宮門票的收入上占了大部分,所以應該也是因為這樣YouTube上才拍了非常多支具英文標題的影片,其內容亦有英文字幕,對此我覺得這是好的,因為我們的目的是希望藉由數位化加強服務外國遊客。但在觀看次數非常少的情況下,想請教你們後續會做怎樣的協助,以及怎樣的轉型? |
發言片段: 33 |
吳院長密察:沒錯,雖然大家會使用YouTube,但因其影片量已經夠大了,大到相當於讓故宮進入一個大海裡,所以影片被找到的機會就相對低了。像現在的Podcast因為才剛開始做,所以會有一段新鮮期,就如同方才我說的,最近所有新的傳播都有新鮮期的問題,還在新鮮期的時候,點閱量會往上衝,但漸漸地就會例行化,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要不斷地推陳出新的原因。所以現在看起來像Facebook、Instagram或Podcast反而會比YouTube的點擊率還要來得多很多。 |
發言片段: 34 |
王委員婉諭:剛剛提到YouTube裡面有一些英文標題和英文字幕是希望更進一步地來觸及國外旅客,但同時你們在報告中也不只以一頁呈現,像是希望能夠與僑委會合作,精選30部影片在官網上架,又或是未來會加強推播本院社群媒體的國際帳號等。但是以最多外國人使用的Twitter來說,我們看到它的追蹤數大約也才接近300而已,其實使用量是非常、非常少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影片觸及不了他們以及沒辦法推播出去。所以我們想知道的是你們未來要如何做調整,而不是只有告訴我們「它很困難、它很難觸及得到,我們會努力」而已。 |
發言片段: 35 |
吳院長密察:我們會努力地去做數位的推播,至於如何做,跟委員報告,我不是專家,我也必須聽取我們同仁甚至傳播專家們的意見,我們會努力地徵詢這些意見。其實就我這樣年紀的人來說,基本上我還是用舊的方式在access這些資訊。 |
發言片段: 36 |
王委員婉諭:院長,這就是我們有點擔心的部分,因為疫情期間大家就一直在說要數位轉型,而疫情從2年前到現在已經接近尾聲,但是看起來我們整體的轉型還是有點緩步,還有很大空間可以來進步。我們也的確知道這是另外一種專業,所以才請教你們,對於這部分,你們要如何具體地來討論及規劃?然而至今聽起來仍然都是「我們會努力」,但是就像剛剛提到的,兩年多來的努力看起來現在效果並不好,我覺得這部分故宮真的應該要大幅地加快腳步並且加把勁來做處理,不然即使有很好的內容、很好的展覽、很好的文物,但是我們卻沒有辦法擴及出去,這是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
發言片段: 37 |
吳院長密察:會的,我們會努力。 |
發言片段: 38 |
王委員婉諭:好,謝謝院長。 |
發言片段: 39 |
吳院長密察:謝謝委員。 |
發言片段: 40 |
主席:請張廖委員萬堅發言。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444 |
---|---|
meet_id | 委員會-10-6-22-2 |
speakers | ["陳秀寳","范雲","萬美玲","林奕華","王婉諭","張廖萬堅","鄭正鈐","黃國書","高金素梅","何欣純","賴品妤","吳思瑤","林宜瑾","楊瓊瓔","吳怡玎","張其祿","洪孟楷","孔文吉","陳明文"] |
page_start | 397 |
meetingDate | ["2022-10-03"] |
gazette_id | 1118801 |
agenda_lcidc_ids | ["1118801_00011"]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2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一、邀請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二、邀請國立故宮博物院院 長吳密察列席就「國境開放後故宮博物院應如何延攬國外觀光客」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
agenda_id | 1118801_00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