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447
發言片段: 0 |
---|
黃委員國書:(10時49分)院長好,我們今天要討論如何延攬國外觀光客。我看故宮的報告其實都是一些枝節的技術層面,我們應該重新思考,在當今的社會,故宮的觀光價值是什麼?最近我看到有臺北市長候選人接受電臺的訪問,主持人問他如果有國外的觀光客來,你要帶他去參觀臺北的哪些景點?這位臺北市長候選人說要帶他去中正紀念堂、國父紀念館,還有故宮。結果在網路上被很多網友嘲笑說這些景點太無聊了,都是過氣、過時的景點,主持人還當場給他打了65分。當時我覺得怎麼會這樣子呢?我想問一下院長,你覺得故宮的觀光價值只有65分嗎?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國立故宮博物院吳院長說明。 |
發言片段: 2 |
吳院長密察:不會。故宮的觀光價值在國際上,早有定評,是100分的。 |
發言片段: 3 |
黃委員國書:那為什麼參觀人數這麼少?而且問題是在當今很多年輕人覺得故宮這一個重要的景點,怎麼會跟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擺在一起?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
發言片段: 4 |
吳院長密察:其實我想大家可能被另外二個景點帶走了,那二個景點是在紀念政治人物,我們則是保存人類文明遺產的一個跟世界相應的博物館等級的博物館,怎麼會…… |
發言片段: 5 |
黃委員國書:沒錯!說得很好。故宮是全球十大博物館,有最多的華夏文物,都在臺北故宮,我們應該認真來思考臺北故宮的觀光價值到底是什麼。 |
10月13日國境要解封了,故宮有做好準備了嗎?我們看到明年的預算,明(112)年購票人數你們預估是56.5萬人,在這次疫情來之前的那(108)年預估購票人數是305.5萬人,這個差距太大了,故宮真的有準備嗎?還是你們準備棄守呢?就算故宮會說,那個時候還不知道10月13日國境會解封,所以也會跟疫情期間的預估一樣,可是問題是疫情最嚴重的110年、111年,你們預估人數都還有一百三十幾萬、一百五十幾萬,怎麼突然間明年暴跌到56.5萬人,如果從預算來看,你們大概就是準備要棄守了,是這樣嗎? |
發言片段: 6 |
吳院長密察:不是的,我們是看110年及111年的預估都比實際的高太多了,所以我們其實是實事求是地往下調,是因為這樣的關係。 |
發言片段: 7 |
黃委員國書:你們實事求是,但也太保守了,故宮總是要做一些準備。再來,我看你們明年刪除了很重要的二個計畫,一個是國際青年旅客計畫,一個是新南向行銷及媒宣推廣計畫,當然你會說沒有預估到國境會解封,故宮覺得這二個計畫很難推動,所以就把它刪掉了,我想問一下,現在國境解封了,這二個計畫還要不要繼續推? |
發言片段: 8 |
吳院長密察:這二個計畫我們會看今年第四季的情況,現在雖然國境解封,但是還有一些不穩定因素,所以要看今年第四季觀光客進來的結構是什麼,然後來看明年要怎麼做。 |
發言片段: 9 |
黃委員國書:故宮其實應該要有更積極的作為,院長,要不要看看全球十大博物館,即便是疫情期間,最近巴黎不要說羅浮宮,你看奧塞美術館排隊的人潮,不要說國際遊客,國內遊客層都非常、非常多,全球博物館在這一、二年都已經復甦了,故宮不只原地踏步,而且還準備要棄守,我覺得好可惜。 |
我們花了很多錢要推動新故宮計畫,林林總總加起來,這個計畫大概要100億元。故宮北院擴建計畫當時核定的經費是39億元後來修正為49億元;故宮國寶文物修復展示館就是在南院嘛!原本核定的經費34億元,後來修正為48億元,總共增加了23.94億元,你們在新建場館增加了非常多的預算;而在博物館群觀光網絡系統建置計畫,就是要想辦法讓故宮可以走出去,讓國外的參觀人潮可以發現故宮典藏的內容,這麼重要的計畫反而減少了3.2億元,然後去配合這二個主要場館的工程增加,我們覺得這個太可惜了,即便是增加很多場館,花了好多錢,花了100億元建了一個新的場館,可是故宮的觀光價值到現在還沒有辦法被一般民眾肯定,大家還不想來,國外遊客來臺灣也不會要去故宮,你蓋了一個新的場館,花了100億元,這個錢不是打水漂了嗎?沒有用啊!很可惜! |
故宮當時在推動新故宮計畫時,有沒有KPI?有,107年推的時候有KPI,20年後參觀人數成長要達5,140萬人次,門票收入成長76億元,文創收入成長112億元,國際及國內參觀消費產值8,220億元,當時的KPI設定是這樣,預期收益成長的總額是8,408億元,在107年當時推動時的KPI是如此。到了去(110)年的預估,全面雪崩式的下滑,收益成長總額下滑到53.17億元,我想提醒院長,我們砸了100億元投資新故宮計畫,如果按照去年的預估,收益成長總額只有53億元,這不是賠本生意,那是什麼生意呢?而且去年的預估其實狀況還算好的,所以這個數字恐怕還會更慘。新故宮計畫已經上路了,工程也正在進行,雖然有延宕,但是如何保證新故宮計畫在蓋了新的場館後,參觀人數可以持續上漲、可以持續增加,不要讓投資經費浪費掉,這是故宮現在面臨很大很大的挑戰。 |
再來,故宮第二波的NFT只賣出1組,這也太可惜了,第一次賣的時候很受歡迎,不是嗎?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第二波突然間就不受歡迎了,只賣出一組。其次,故宮除了門票收入,還有一項很重要的收入,叫做文創商品收入,連年下滑,108年收入還有5.2億元,一直到去年只剩下1.14億元,今年還沒結束,但是我看狀況也不理想,只有0.62億元而已,就是6,000萬元。故宮有沒有委託專業服務費?有啊!花了好多錢在做什麼事情呢?博物館商店暨網路商城委託經營管理專業服務費用一年預算編列五千七百多萬元,結果文創商品年收入今年只有六千多萬元,等於你們花了錢委託管理經營,砸下了錢的結果,這個收入剛好一樣,太可惜了! |
我剛剛提了很多問題,主要告訴院長,其實故宮已經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已經不是砸錢推新故宮計畫就可以解決,故宮面臨的挑戰是現在的觀光價值是什麼?要在當今的臺灣社會找到民眾為什麼要來故宮看展的理由、誘因是什麼?故宮沒有理由不吸引人。再來,所有相關文創商品的收入、其他衍生的產值要做整體思考,當然這也會影響到整體的經營策略。你們這次要延攬國外訪客的這些報告其實談的都是一些枝節問題,根本的問題還沒有很認真來思考,以上給院長建議,院長有沒有要簡單回覆? |
發言片段: 10 |
吳院長密察:的確這幾年因為國際觀光客減少,連鎖帶給營運績效及收益很大的挑戰,所以對於這次邊境的解封我們有很多期待,但是我們也不能太樂觀,因為國際觀光客重新來時,其結構可能跟以前不完全一樣,但是我們會努力因應,謝謝黃委員的指教。謝謝。 |
發言片段: 11 |
黃委員國書:加油。 |
發言片段: 12 |
主席:請高金委員素梅發言。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444 |
---|---|
meet_id | 委員會-10-6-22-2 |
speakers | ["陳秀寳","范雲","萬美玲","林奕華","王婉諭","張廖萬堅","鄭正鈐","黃國書","高金素梅","何欣純","賴品妤","吳思瑤","林宜瑾","楊瓊瓔","吳怡玎","張其祿","洪孟楷","孔文吉","陳明文"] |
page_start | 397 |
meetingDate | ["2022-10-03"] |
gazette_id | 1118801 |
agenda_lcidc_ids | ["1118801_00011"]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2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一、邀請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二、邀請國立故宮博物院院 長吳密察列席就「國境開放後故宮博物院應如何延攬國外觀光客」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
agenda_id | 1118801_00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