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2

發言片段: 0
林委員岱樺:(14時31分)院長,今天本席要跟您討論國家節能政策的觀察跟建議。未來的世界就是能源的世界,誰能掌握能源,就能掌握世界的經濟命脈。在能源的議題上,我們不脫離三個面向:節能、創能、蓄能,其中首重的就是節能,因為創能跟蓄能是需要時間跟成本的,而節能也是我們國家靠自主的力量就能達成的目標,每位國民也可以從生活來做起。
本席聚焦的是希望能夠用行政院國家的力量來推動能源服務產業,也就是ESCO產業,讓我們節能的目標能夠等同於支持再生能源產業,利用這樣的國家的力量來進行。
有幾個面向要讓院長知道,為什麼節能是最好的策略?為什麼節能很難做?為什麼政府的節能目前只做半套?那政府的節能又該如何精進呢?
淨零攸關生存,有136個國家、239個城市誓言奪標。蔡總統宣示2050年我們要淨零轉型,國發會頒布了相對應的2050淨零路徑。為什麼節能是最好的策略呢?因為成本最低、回收最快、阻力是最低的。首先成本最低,在幾個國際組織中有提到,譬如國際能源總署IEA就提到,節能是首要燃料,代表要優先投入;麥肯錫公司也提到節能的邊際減排成本是小於0,代表成本是最低的;ACEEE則提到,能源效率的均化能源成本是最低的。
再來,為什麼節能很難做?目前我們遇到的瓶頸是價格失靈、節能無形、缺乏系統、綠色金融跟採購僵化。首先,價格為什麼會失靈?臺灣缺乏自主的能源,我們工業用電全球第六低,住宅用電是第三低,台電、中油的虧損嚴重,台電今年虧損3,000億元,明年預估虧損2,000億元,另外少數的用電大戶其負擔的社會責任小,導致全民補貼大戶,承擔污染、缺乏正義。第二、節能無形是因為節能不像綠電看得到,所以難以交代政績;節能總量的計算是門嚴謹的科學,社會不易瞭解。第三、我們也缺乏系統的節能,深度節能無法單靠設備,必須要系統設計、系統管理,且系統的知識是複雜的,所以也需要仰賴專業的組織設計及驗證;另外,我們缺乏系統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用電數據不足、不透明,無助於系統的管理。另外是綠色金融,我們難以推動,使節能難以量化,因此銀行難以低利借貸、難以延長還款。我們的採購僵化,財主單位缺乏租賃的觀念,所以節能的機關形同會被處罰節能,因為隔年的業務費就會被刪減。我們目前在做的就是衝高節能的滲透率,所以補助成熟的產業,產業沒賺到,但是民眾被寵壞了。
我們政府的節能做半套,那如何來因應剛才講的窘境呢?價格失靈的部分,我們做的是小漲,依舊很難彌補台電及中油的虧損;我們對大戶管制的對象沒有擴大、責任沒有變大,所以大戶依舊不在乎節能。節能無形的部分,所以我們節能績效就專挑最簡單的做設計,無助於業主系統改善,也無助於節能的產業進步。缺乏系統的部分,因為目前政府並沒有跟得上國際推動系統設計及國際的管理制度;我們也沒有對於能源服務產業(ESCO)這個產業有一個明確的國家的法律定義,所以市場的良莠就不齊了。另外,在缺乏系統的部分,我們智慧電表不足、數據品質不佳、民眾的廣宣不足,也缺乏公開的機制。為什麼這些ESCO業者的財務停滯,沒有辦法去帶動我們一般民眾的節電呢?因為我們的信保基金根本不具吸引力,利率高,所以乾脆來做純借貸。採購僵化的部分,雖然制度是允許ESCO的採購,但缺乏循環基金,也就缺乏了採購的教育,所以目前我們當然就是大撒幣,只是為了衝高市場的滲透率。
以下是本席對院長的建議。因應剛才的窘境,政府的節能又該怎麼做呢?我提出了價格合理、節能量化、系統整合、財務運作跟活化採購等5個面向。價格合理的部分,本席希望能夠推動浮動價格,雖然現在有在做,但是還是不夠讓民眾有感的機制存在;擴大管制對象是希望大企業協助中小企業、弱勢機構的節電,能夠給予獎勵;提高管制的強度,增加大戶節能10%的義務。在節能量化的部分,除了廣宣、對接國際的標準,並推動專業證照的考試制度、回訓制度。在系統的整合,我們希望推動系統的設計跟管理制度,給予產業法律的定義,推動數據品質優化,數據公開制度。財務的運作方面,政府能夠鼓勵銀行融資給有證照的ESCO廠商以及有第三方認證的財主。活化採購方面,也希望政府能夠成立循環基金,推動靈活採購,健全產業才是正辦,而不是一昧補助,現在的補助應該用在新技術,因為在2030年之後,我們的節能技術是沒有的,這句話是來自我們業界的擔憂,所以希望我們現在協助上,能夠給予新開發技術支持。
在特別節能量化系統的部分,本席特別再把它聚焦,講了三大支柱。今天要人民能夠節電,不管是工業或民生、農業等,都需要有一個環節,那就是這個ESCO產業。我們希望政府支持他們發展的三大支柱,包括發展環境技術跟第三方公正單位輔導、資訊/分析,加值及公開、政策及管理/資源。我再把這三大支柱變成三大政策,第一個,健全發展環境,所要的就是希望法規來支持ESCO的業者,同時由政府部門帶頭示範,以帶領民間往前走。第二個,政府機關要帶頭強化ESCO業本身的能力。第三個,我們完善法規政策,希望透過各項能源資訊的公開,讓系統評估更完整正確,同時討論得更理性。
這三大政策當中,我再聚焦去講一些重點的政策執行。在健全發展環境的部分,希望推動專業證照制度,誰能夠做人員診斷?誰能夠發能源績效量測驗證?這在在都需要專業的訓練,也需要組織這樣的人才庫;排除融資障礙,為了讓銀行願意放心地支持、借貸給ESCO業者,來帶動民間跟工業的節能,再導入節能績效保證專案當中,就應該要納入綠色金融;強化獨立第三方功能,發展及推廣量測驗證的規範及標準。
在第二個政策當中,如何讓ESCO業者也能夠強化政府機關要帶頭做,人到位、制度到位、錢到位。人到位,提高管考單位層級,籌建中央及地方政府節能的專業輔導團隊;制度到位,就是要完善政府機關採購節能績效保證合約的作業流程,包括預算編列、核銷及審計,以消除承辦人員的心理壓力;錢到位,要用政府的力量來成立能源效率改善專戶,作為前述目標的誘因,甚至可以公開表揚獎勵節能有功的人員跟機關。
第三個政策,我要來建言的是完善政府的法規。與其千億蓋電廠,不如百億做節電。特別在大企業10%的節電義務,能將節約能源的績效提升,現在都要求大企業一定要有10%的綠電,如果節約能源的績效有經過第三方認證,是不是也應該要納入10%的綠電項目?另外,擴大ESCO綠色金融,剛才本席已經有詳述了。其次,落實節能的查核,查核不是為了處罰,查核是為了後續改善的行動方案是怎麼做。再者,參考歐盟白色證書,要求能源供應單位的節電目標。
講這些是以院長的層級來跟院長做建議,希望用國家的力量來推動節能政策。我就以這張表來呈現到底節能有多有效,這張表是來自工研院產經國際所,很明顯地提到工業、住宅、服務業、農業及相關能源部門所有全國用電的占比。以右邊這張圖來看,2021年(去年)全國總用電是2,834億度電,這當中的10%就是中央空調,有283億度電,這中央空調如果保守地用能源局的規範,以能夠ESCO的系統補助標準,就可以降70億度電,但我們有沒有做?我們沒做。光是這70億度電到底有多多呢?一個台積電3奈米1年的用電量就要70億度電,如果需要我們的產業能夠進駐,所以節電是可以馬上看到效益的。
院長,不知道您對本席希望用國家的力量來支持再生能源的力道,是不是也可以支持能夠用行政院、國家的力量來推動節能呢?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行政院蘇院長答復。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276
meet_id 院會-10-6-2
speakers ["蔡其昌","黃國書","邱臣遠","江啟臣","王定宇","邱顯智","張其祿","呂玉玲","邱志偉","王婉諭","楊瓊瓔","林岱樺","林奕華","劉建國","傅崐萁","賴瑞隆","李德維","何欣純","洪孟楷","蔡易餘","曾銘宗","鍾佳濱"]
page_start 191
meetingDate ["2022-10-04"]
gazette_id 1118701
agenda_lcidc_ids ["1118701_00006","1118701_00007"]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第2次會議紀錄
content 施政質詢 行政院院長、主計長、財政部部長、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及相關部會首長列席報告「 112 年 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及「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4期特別預算案」編製經過並備質詢─ 進行質詢─
agenda_id 1118701_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