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260

發言片段: 0
蔡委員壁如:(10時28分)署長早!從上午的發言,看起來有好幾位委員都非常關心組改,本席也想跟署長談一談環保署到底是要變成「環境部」還是「環境資源部」的問題。行政院長蘇貞昌說組改主要是為了因應國際環保潮流以及氣候變遷,且要能落實國家的永續發展。事實上從1990年開始的組改,當時中央政府的組織再造有四法,現在應該是要進入第二階段的組改,本席想請問署長的想法為何,到底是要單獨升部成為「環境部」呢?還是要把資源也納進來,成為「環境資源部」?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環保署張署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張署長子敬:委員好!跟委員報告,我想有關組改的思維有階段性不同的想法,在早期剛開始提出來時是覺得資源必須要被有效的管理,所以認為應該與環境結合在一起。
發言片段: 3
蔡委員壁如:從1990年開始,那時是想將資源納進來。
發言片段: 4
張署長子敬:這樣也沒有錯,但是從委員show出來的圖可知這拖了很長一段時間,就是因為在實務執行上有一些是很難去切割分離的,所以一直都沒有辦法執行。我的想法是,到了現在,因為不管環保或永續發展,其實都已經不再是環保單位自己在講而已,而是所有的人都要想永續發展的課題,所以是不是要把資源全部都納入環保來管理,這是可以討論的。今天我們提出「環境部」的主要原因是現在不跟上國際形勢的發展不行,所以我們必須面對目前國際最重要的議題,趕快把組織做出調整,俾能應對這個議題,所以我們才會提議成立環境部,而環境部的中心就是以因應氣候變遷為主要的核心。
發言片段: 5
蔡委員壁如: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從91年開始講的都是「環境資源部」,目的就是為了整合生態保育和國土資源規劃,希望水資源、國土資源等不要再有多頭馬車的情形。其實蔡政府是個很喜歡講「前瞻」的政府,本席不懂的是這樣一個很喜歡講前瞻的政府為何卻在「環境部」跟「環境資源部」這部分退縮不前,到底是變保守了還是變妥協了?本席希望署長不要妥協,因為我覺得政策還是要往前看,當然你也許會認為若要往前看就要先採行因應氣候變遷的方式,先單獨升部。不過從之前的資料可知,從2011年到2018年都還是主張「環境資源部」,到了今年才出現獨立升部這樣的轉折,剛剛署長講的好像很有道理,但本席卻覺得署長好像有點卻步了,不知道這到底是你趨於保守還是你在妥協之下出來的意見,不過本席還是要在這裡鼓勵你,不論是環境管理署或是資源循環署,其實我覺得都很好,但對於未將其他的山林水土併進來感覺有所欠缺,因為我們國家是同時具有颱風、乾旱跟地震高風險的國家,臺灣九成人口都會面臨上述三個自然災害的風險,如果要永續發展,在水資源的治理部分,從2008年的卡玫基颱風之後,監察院在2009年對行政院提出糾正,謂長期以來均未以流域觀念統合水患治理的事權,所以本席想請問有關一條河流上中下游分屬5個單位管轄的問題,可能你也覺得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所以我僅單純請教一點,若環保署單獨升格為環境部,請問在水資源方面,你們管轄上中下游的哪個部分?上游的管轄單位有國家公園管理局還有林務局,中游有水保局,下游還有水利署,甚至還有營建署主管衛生下水道,請教署長在升部之後,你們管理一條河流的哪個部分?
發言片段: 6
張署長子敬:在這一部分,傳統以來我們環保系統管的是水質,但既然委員提到這點,我在此跟委員報告一下,第一個就是能夠整合當然是很好,但就現況來看,有其困難,不過沒有整合是否即代表無法做事?我在此以一個案例來說明,濁水溪的揚塵整治其實就是從上游的林務局、水土保持局到水利署大家一起做的。
發言片段: 7
蔡委員壁如:請問環保署的角色為何?是在監督他們呢還是開罰單呢?
發言片段: 8
張署長子敬:不是這樣,我們第一個先要做整合,第二個就是執行有關的應變部分,並推動相關的防護作業。我剛剛跟委員報告的意思是,能整合是最好,但是當機關沒辦法整合可是事權能有機制做整合時,事情還是可以做得好的,現在之所以會提出「環境部」的最主要原因是「環境資源部」在整合及機關的調整上確實會面對很多困難,委員剛才也列出來了,分分合合、進進出出,所以我不是妥協,而是覺得我們現在有更重要的議題要去面對,如果還是糾結於原來的想法卻無能力面對新的議題的話,這反而會是比較大的問題。
發言片段: 9
蔡委員壁如:本席希望署長不是因為妥協才為之,儘量能夠把它整合進來,比如氣象中心,署長覺得是否應該併入?
發言片段: 10
張署長子敬:其實氣象確實跟環境保護很有關係,包括現在空氣的預測和未來的氣候變遷都跟氣象有很大的關係,我們跟氣象局一直有很密切的合作,所以就如同剛剛講的,能併在一起當然是最好,但就算沒有,其實現在的合作機制也可以達到相同的目的,這是我們的現況。
發言片段: 11
蔡委員壁如:那地質調查所呢?過去大家會認為地質調查所是一個主掌開礦的調查單位,如果將其亦納入環境部,署長認為如何?一個是氣象局氣象中心一個是地質調查所,我覺得這兩個部會的抵抗力應該會比較小一點吧。
發言片段: 12
張署長子敬:我覺得若真正要講,氣象局也許是比較合理的,至於地調所,與環境部倒不是有那麼直接密切的連結。
發言片段: 13
蔡委員壁如:經濟部會有意見?
發言片段: 14
張署長子敬:我不知道他們會不會有意見,但我覺得他們跟我們未來業務推動上面不是那麼急迫必須要合併在一起。
發言片段: 15
蔡委員壁如:其實我們台灣民眾黨也有一個草案版本,希望把山林水土都能併進來,但是署長覺得將這些併入需要與很多很多單位去溝通,確實有困難,可能時效上也會拖得很久,所以現在就變成是單獨升格為部。其實過去國民黨、民進黨執政時都有將山林水土整併在環境資源部內的規劃,本席希望署長可以再思考一下,能溝通的就儘量去溝通,因為這次署裡送出來的版本與過去的差異非常大,但卻未對外做很詳細的溝通說明,所以本席預備在10月25日舉辦公聽會,在此邀請署長或請環保署派人參加,一起辦理這樣的公聽會。
發言片段: 16
張署長子敬:能夠跟大家多做說明溝通,我們很願意。
發言片段: 17
蔡委員壁如:對於升格為部,今天很多委員都有提到這個議題,我想大家應該都很期待能儘快升部,但是在委員會中進行討論時,大家可能對於本席剛才點出來的這些問題有很多的想法,所以本席還是要很真誠地在這裡邀請署長來參加我們辦公室在10月25日舉辦的公聽會,開放讓大家一起來討論,到底是要「環境部」還是「環境資源部」。
發言片段: 18
張署長子敬:謝謝!還請委員多支持。
發言片段: 19
主席:現在宣告:俟莊委員競程發言結束後休息10分鐘。
現在請徐委員志榮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512
meet_id 委員會-10-6-26-2
speakers ["邱泰源","賴惠員","蘇巧慧","吳玉琴","洪申翰","黃秀芳","蔡壁如","徐志榮","莊競程","張育美","蔣萬安","楊曜","邱顯智","林為洲","楊瓊瓔","高嘉瑜","張其祿","孔文吉","廖婉汝","陳椒華","廖國棟Sufin‧Siluko","陳瑩","李貴敏","廖國棟Sufin‧Siluko"]
page_start 449
meetingDate ["2022-10-05"]
gazette_id 1118901
agenda_lcidc_ids ["1118901_00014"]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第2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一、邀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二、審查中華民國112年度中央 政府總預算案關於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主管預算。(公務預算及基金)(僅詢答)
agenda_id 1118901_0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