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468
發言片段: 0 |
---|
邱委員顯智:(11時47分)署長好。署長,有關氣候變遷因應法,我今天準備了3個問題要來請教署長。首先,第一個,臺灣的碳排量減碳的表現,署長覺得是在世界的什麼位置?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環保署張署長說明。 |
發言片段: 2 |
張署長子敬:委員好。其實我們碳排量大概只有0.56%,量不是很多,所以我們減碳的表現在世界上還算是不錯的。 |
發言片段: 3 |
邱委員顯智:署長,我給你看一下這個表,在這一波Race to Zero的表現裡,臺灣的定位。我們先來看一下右邊這個表,也就是說平均每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排名,排名在臺灣前面的、比臺灣還多的,大部分一半以上是產油或者是產天然氣的國家,例如像卡達、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等,另外就是像美國、加拿大和韓國,那臺灣就在這個位置上;左邊這張圖,中國、印度、歐盟、日本、俄羅斯都排在臺灣的後面。 |
我們再看一下減碳的表現,你看一下右邊這張圖的最右邊這一行,臺灣15年來減了2%。如果要跟比我們差的國家比較,我們的表現當然是比韓國還要好;但是看一下盧森堡,歐洲的小國,在這段期間之內減了50%;美國也減了32%。所以臺灣的表現在平均每人的排碳前段班國家裡面,絕對是稱不上好的,更遠不及高所得的國家,臺灣在統計上算是高所得的國家,在高所得的國家裡面,平均是減少了25%。 |
那我們再看一下這張圖,呈現了二氧化碳排放與人口占比的對照,我們可以看到排量占比超過人口占比的集團,絕大部分都是紫色的部分(高收入國家),也就是說碳排這件事情在全球的尺度上是非常不平等的,高碳排活動中獲得經濟利益的國家所帶來的環境利益衝擊,卻要這些沒有從中獲得好處的低所得國家去共同承擔。所以如果臺灣認為自己是一個負責任的國際社會成員,就必須正視這個問題,你可以看到,就這些低所得國家來講,它的碳排是非常、非常少的,署長,你有沒有意識到臺灣的表現並沒有盡到國際責任? |
發言片段: 4 |
張署長子敬:跟委員報告,委員談的這部分,第一個就是我們的表現好不好一事,委員前面的那張圖中,我們減了2%,其實比韓國、中國、新加坡等其他亞洲國家都來得好,比日本差一點而已。 |
發言片段: 5 |
邱委員顯智:但是你可以看到這個排名。 |
發言片段: 6 |
張署長子敬:這個排名就是所謂人均的排放,因為我們臺灣本身是以出口為主的國家,就像大家現在發現我們的晶片這麼的重要,但是製造晶片要用什麼?就是要用能源,今天我們製造了這麼多產品給其他國家用,所以分到個人當然我們的人均排放就會變高…… |
發言片段: 7 |
邱委員顯智:你是環保署長,可是你現在說的話好像是經濟部長一樣,因為我剛從經濟委員會過來,所以讓我有一點錯亂的感覺。 |
發言片段: 8 |
張署長子敬:沒有,我只是跟委員解釋,現在呈現的現象是這樣,但我們本來就該去努力。 |
發言片段: 9 |
邱委員顯智:接下來的第二個問題,就是我們努力的部分,請問減碳需要企圖心和行動,還是妥協和藉口?這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問題。首先就是目標,中期的目標,若有決心減碳,要2050年、要淨零碳排,這個距今還需要28年,而且不可能一直拖到2049年,一瞬間到2050年時就變成了零,這是不可能的事,這還是要有一個過程,大家其實都在談中期的目標,這張表有2030年各國減排的目標,像你剛剛提到的日本,還有澳洲、加拿大、中國,甚至印度、印尼、俄羅斯、英國,美國就更不用講了,所以有決心減碳就一定要有一個中期目標,像我從嘉義到臺北,中間何時要到臺中?所以就要告訴大家我的目標在哪裡,然後中期的目標是什麼,但如果走得不夠快也不夠紮實的話,可能你也沒辦法達成這個目標。 |
我們來看這張表,2030年很多國家的目標都已經定出來了,比如說日本的減排目標2030年是40%;美國是52%;歐盟是55%;英國是68%;臺灣目前預計的目標是20%。 |
發言片段: 10 |
張署長子敬:我想每個國家都有它的路徑,我們自己也有提出我們的路徑,像剛剛委員提的,我們2030年減到20%,這是原來提出的路徑,誠如委員說的,不可能一下子就達到,當然2030年之後要靠新的技術,這是世界上大家的共識。 |
其實從這張圖大家也可以看到,2030年雖然有很多國家比我們好很多,但是中國要到2030年才達到…… |
發言片段: 11 |
邱委員顯智:署長,要跟中國比,這樣說得過去?我們跟中國是同一個level的國家嗎? |
發言片段: 12 |
張署長子敬:謝謝委員。我們不是要跟它同一個level,當然我們要努力,所以2030年的目標,其實我們原來是有提出來的,而現在全世界大家都有在提高,所以我們也在檢討當中。 |
發言片段: 13 |
邱委員顯智:我現在要問你的是,20%是高或是低,當然你可能會說國情不同、有臺灣獨特的處境之類等等,但是我要講的是,氣候變遷本來就是一個國際的問題,所以目標要怎麼訂,你要跟國際說清楚,歐盟氣候法裡面就有列出需要考量的因素,你需要考量的點是第一點、第二點、第三點、第四點、第五點,要考量這些因素,而這些因素基本上是有共通性的,並不是國情不同就可以解釋的,而這些因素把它納入評估之後,像它考量的因素就這13點,然後就去把目標訂出來,而不是什麼目標太高、臺灣產業都不用發展了、臺灣要有自己獨特的處境等模稜兩可的方式就可以敷衍過去。 |
發言片段: 14 |
張署長子敬:我沒有這樣講。 |
發言片段: 15 |
邱委員顯智:所以中期目標入法,你應該認真看待中期目標,我們的版本是希望政府的中期目標是2030年減排35%;2040年就可以減排60%,如此才可以達到2050年的目標,否則2030年減20%,請問你2050年要怎麼淨零碳排呢? |
發言片段: 16 |
張署長子敬:委員前面那一頁講的有那麼多因素要考慮,我們現在就能看到2050年嗎?所以我們現在法裡面是每5年必須要檢討並訂出來,也就是隨著時勢的改變去調整。 |
發言片段: 17 |
邱委員顯智:我們希望你用歐盟氣候法目標訂定的標準為基礎,具體的就是中期目標是否應該納入臺灣氣候變遷因應法,請在一個月內提出書面報告,總之,就是參考歐盟的經驗。 |
發言片段: 18 |
張署長子敬:可以,跟委員報告,就委員剛剛的說法,我倒比較傾向我們大家應該去尋求共識,就是這類目標的檢討,我們要去考慮哪些東西,而不是現在就把目標都訂進去。 |
發言片段: 19 |
邱委員顯智:站在你的角度上,你應該展現出你的態度,如果環保署的態度都已經是模稜兩可了,請問各部會要怎麼辦?所以你的態度就是要堅定嘛。 |
發言片段: 20 |
張署長子敬:是,但是我們要科學。 |
發言片段: 21 |
邱委員顯智:不好意思,因為主席已經站起來了。最後一個問題,請問有效的碳定價,應該是要訂多少? |
發言片段: 22 |
張署長子敬:我想這在我們現在的討論裡面,它不是一個單獨的數。 |
發言片段: 23 |
邱委員顯智:所以你應該要有一個想法,應該要知道國際上是怎麼去做處理的,我就不考你了,現在我就直接講,碳價高層委員會(High-Level Commission on Carbon Prices)這是國際上最專業的委員會,它估計要符合巴黎協定的溫度目標,以有效方式減少排放的話,到2020年的碳價,至少每噸二氧化碳要40到80美元;到2030年每噸二氧化碳則是要50到100美元,若要達到這個水準,當然是每年以增加的方式,逐步調到這個價格,所以我們主張碳費或未來的碳稅必須要逐年調漲,並且就各階段的碳排管制目標去修正,同時應該要公開透明。總之,環保署就碳費價格如何達到碳價高層委員會設定之價格、區間,請在1個月內提出書面報告,應該可以吧? |
發言片段: 24 |
張署長子敬:好,我們應該會有一些分析。 |
發言片段: 25 |
邱委員顯智:應該要有一個相應的對話,並且展現你的決心。 |
發言片段: 26 |
張署長子敬:因為我們現在在推,我們也在內部研究,但是若法通過了,像這些當然我們就必須要跟大家來討論。 |
發言片段: 27 |
邱委員顯智:好的。謝謝。 |
發言片段: 28 |
主席:請林委員為洲發言。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512 |
---|---|
meet_id | 委員會-10-6-26-2 |
speakers | ["邱泰源","賴惠員","蘇巧慧","吳玉琴","洪申翰","黃秀芳","蔡壁如","徐志榮","莊競程","張育美","蔣萬安","楊曜","邱顯智","林為洲","楊瓊瓔","高嘉瑜","張其祿","孔文吉","廖婉汝","陳椒華","廖國棟Sufin‧Siluko","陳瑩","李貴敏","廖國棟Sufin‧Siluko"] |
page_start | 449 |
meetingDate | ["2022-10-05"] |
gazette_id | 1118901 |
agenda_lcidc_ids | ["1118901_00014"]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第2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一、邀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二、審查中華民國112年度中央 政府總預算案關於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主管預算。(公務預算及基金)(僅詢答) |
agenda_id | 1118901_00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