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323
發言片段: 0 |
---|
蘇委員治芬:(10時25分)部長好。在你的書面報告第15頁提到打造氫能的技術示範中心,帶動氫氣的混燒、氫氣輸儲、氫氣計量研究,看起來經濟部對於氫能的開發胸有成竹,也照步驟在進行,所以我想跟部長溝通一件事情,我的選區就是海口地區,海口要怎麼樣去發展新的經濟?過往發展海口經濟就是養殖居多,後來因為有台塑六輕進駐,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也改變了當地的人文和地理及景觀,當地本來有「風飛沙」的問題,因為造陸設廠,多多少少有阻擋了一些,所以台塑六輕也讓當地地景產生很大的變化,這幾十年下來,我們來論台塑六輕功過的話,功也是它,過也是它,如果要創造一個臺灣西部的風光走廊,有光電,也有風電,以此來探討海口的新經濟,建構一個風光走廊,針對這個問題,我想跟部長溝通一下。我們來看一下,在第一個步驟,功也在台塑六輕,過也在它,如果我們能夠把它的功過折抵,針對它製造出來的CO2,在減碳的部分,我們如何去要求碳排大戶做到減碳?還有,包括麥寮園區碳捕捉和再利用的計畫,如果加速腳步,讓計畫快點執行,甚至未來走向商業化,甚至技轉,copy這樣一個好的案例,可以讓臺灣減碳的腳步走得更快一點。據我所知,台塑六輕有南公用碼頭,其中第四席公用碼頭是專供未來運輸天然氣之用,另外還有三席公用碼頭,關於這三席公用碼頭未來如何運用,針對我剛剛提到的CO2的問題,CO2未來如何循環再利用,如何跟綠氫結合,還有未來可能將這些CO2再外銷出去,輸外,然後再輸進來,像這樣子的專用碼頭,可行性又如何?如果CO2往外輸,然後和綠氫結合,再製成甲烷運送回國,考量到整個運輸動線,把那個碼頭做成一個專用碼頭,這個可行性到底是怎麼樣? |
再來談新興區,在台塑六輕旁邊有個新興區,也是工業局的土地,面積有53公頃,這裡未來有沒有可能變成一個氫能或儲能的示範基地?據我們所知,目前技術處也在朝灰氫再轉化、再製成、再運用這個方向來做,我們當然也知道,前瞻計畫在這部分挹注了三點多億元,我相信技術處在前瞻計畫編的三點多億元中,免不了要用在台塑這個示範場域,但是我希望時程能加快,容量和量體也能提升,這是我比較關心的,因為我覺得這部分應該要鎖定,而且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台塑六輕在幾十年前填海造陸,就在王永慶老董事長的年代,確實是展現了臺灣人的勇氣,還有他的魄力,能夠把這2,604公頃的土地,透過填海造陸的手段,把它建構完成,到今天,我們回過頭來看,還是覺得很了不起。還有台塑六輕及整個石化業上中下的企業管理,如果今天功過要相抵,如果要把碳排轉化成循環再利用,變成可利用的資源,我相信這個企業一定做得到,雖然這個企業做得到,但是政府跟這個企業的協調期程如何,處理的量體能不能加大?這些是我想跟部長探討的問題,就是因為這個企業體本身有能力,它才做得到,我覺得我們政府也不必把自己做小,如果可以雙方面促進來做的話,對整體國家發展、國際形象、發展綠能、節能、儲能都會有很大的助益,所以我認為經濟部應該好好運用台塑六輕本身的管理能力,針對這一點,請部長考量,好不好?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經濟部王部長說明。 |
發言片段: 2 |
王部長美花:好,謝謝委員。委員非常關心這些議題,台塑在高雄仁武廠的減碳措施確實有成效,所以我們現在在跟台塑談把這部分擴大,應用在麥寮地區。委員希望能夠加快加大,我會請我們技術處就這個部分跟台塑儘快來討論相關研發情形。 |
發言片段: 3 |
蘇委員治芬:是。部長,根據技術處給我的資料,高雄仁武廠的規模已經擴大到每天2噸,生產甲烷一天擴大到0.7噸,產出的產品包含甲烷、乙烷、丙烷,我的意思就是說,能不能再加大?就人類的技術而言,碳捕捉絕對不是問題,但是問題就是營運的成本要不要下去,不管是透過灰氫也好,透過綠氫也好,可以透過觸媒將捕捉到的碳轉化成甲烷、乙烷、丙烷,我認為這部分可能牽涉到企業主計算成本,而成本就牽涉到碳稅的問題,如果增加的成本低於碳稅,企業主當然就會做,所以政府的機制會加速推動這方面的輪子,讓企業主設法去動。 |
發言片段: 4 |
王部長美花:好,我會責成技術處再跟台塑密集討論相關規模可不可以再擴大。 |
發言片段: 5 |
蘇委員治芬:部長,CO2外運再透過綠氫等觸媒轉換成甲烷再運回來,這種做法在國外已經相當流行,甚至有船運公司專門製造這種運CO2的船,你看,世界已經這樣走了,縱然臺灣已經慢人家一步,也不要慢人家太多步,好不好? |
發言片段: 6 |
王部長美花:是。 |
發言片段: 7 |
蘇委員治芬:另外,上次我們有跟蘇院長一起去臺西綠能專區,這個案子的進度怎麼樣? |
發言片段: 8 |
王部長美花:這個部分還有一個小部分要處理,本部工業局會儘快跟雲林縣政府來確認,然後我們也會在操作面確認之後,趕快回報行政院,最近一、兩天我們會趕快來做這件事情。 |
發言片段: 9 |
蘇委員治芬:既然院長已經公布這是一個綠能專區,未來建築線要劃在哪裡,連局長就相當清楚…… |
發言片段: 10 |
主席:請經濟部工業局連局長說明。 |
發言片段: 11 |
連局長錦漳:報告委員,勍是在討論這些問題。 |
發言片段: 12 |
蘇委員治芬:是,請部長繼續加速,畢竟地方鄉親一直問。 |
發言片段: 13 |
王部長美花:沒錯,是。 |
發言片段: 14 |
蘇委員治芬:部長,可不可以請問你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現在報章一直報導資策會和高虹安委員的論文的問題,有幾個問題我不太能夠理解,就是在職進修大概有三種方式,分別為在國內取得學位、在國外取得學位及個人進修,針對這三種,我不曉得部裡頭有沒有把這三點釐清楚。還有論文的抄襲,如果論文引用的資料跟原來資策會所屬的智慧財產重複部分高達80%,這會涉及到2個問題,我是提醒部長,一個是道德上的問題;另外一個的話,有沒有法律上的問題?道德上的問題,當然那是個人的問題,但是法律上的問題,那就是資策會的問題。我是覺得,態度怎麼樣來講的話,會影響未來臺灣的社會怎麼樣看論文,我是覺得這個問題相當嚴肅,所以就提醒部長。這3個點,我覺得資策會要公開講清楚,你是到國外去拿學位,還在國內拿學位,如果你要在國外拿學位,有可能全職又全薪嗎?有可能這樣子嗎?如果是屬於個人進修,那個人進修一開始就要講清楚,我是個人進修,還是我是到國外去求取博士學位?後面未來的發展牽扯相當的大,這個牽扯相當大的話,就會涉及到我剛剛提到,第一個道德的問題;第二個層次就是法律的問題。請部長再仔細研究一下,好,謝謝! |
發言片段: 15 |
王部長美花:是。 |
發言片段: 16 |
主席:部長有要說明嗎?沒有。謝謝!書面回復。 |
接下來請謝委員衣鳯發言。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246 |
---|---|
meet_id | 委員會-10-6-19-2 |
speakers | ["賴瑞隆","陳亭妃","林岱樺","邱議瑩","楊瓊瓔","高虹安","蘇治芬","謝衣鳯","邱顯智","孔文吉","蘇震清","陳明文","邱志偉","呂玉玲","李貴敏","鄭天財Sra Kacaw","廖婉汝","何欣純","陳椒華","洪孟楷","張其祿","陳超明","邱臣遠","江啟臣"] |
page_start | 187 |
meetingDate | ["2022-10-05"] |
gazette_id | 1119001 |
agenda_lcidc_ids | ["1119001_00005"]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經濟委員會第2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邀請經濟部部長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 |
agenda_id | 1119001_00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