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91

發言片段: 0
林委員岱樺:(9時31分)主委,我們一起來努力。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農委會陳主任委員說明。
發言片段: 2
陳主任委員吉仲:委員好。好。
發言片段: 3
林委員岱樺:面對後疫情時代,本席就多元化農產通路的擴展問題來跟您做個討論,本席聚焦在智慧農業,智慧農業不只是在農、漁業的種、養殖現場要智能化,目前農委會在推動的部分就只有在農、漁業的種、養殖現場會希望他們智能化,但是本席認為我們農委會的治理更要智慧化。現在年輕世代流行一個詞叫「斜槓」,「斜槓」說白話就是跨領域,所以在面對中國對我們非理性的進口制裁以及疫情的變化,以及臺灣本身人口的變化(高齡化及少子化),在面對這樣的情況之下讓我們的飲食改變,以及後面農、漁業、養殖的食材提供跟加工的產業等等都是要一併因應的。
基於本席要質詢的主題之下有幾個討論的題綱,針對我們農、漁業頻頻遭中國禁止進口;中國進口的農產品,國內輔導轉作及轉養的一些建議;在補助政策的基礎之上,思考如何讓農業能夠走向健康市場的機制;臺灣身為資通訊大國,我們應該更大力的發展智慧農業,而且本席認為你的智慧農業也應該納入即將推動的前瞻計畫第五期,用跟你推動冷鏈系統一樣的力道來把智慧農業全面推廣在農、漁業的養殖上;最後,後疫情時代,農委會如何協助農民來面對新局。
這個是我們全國人民要跟農委會站在一塊的情勢,在去年初的時候中國禁止鳳梨進口,在去年9月的時候禁止臺灣釋迦跟蓮霧進口,去年年底禁止鳳梨釋迦進口,在今年6月底禁止臺灣的石斑魚進口,今年8月的時候禁止臺灣柑橘類農產品進口,面對中國惡意的制裁,農委會有沒有掌握下一個可能被中國禁止進口的品項?我們預防及輔導的機制又何在呢?面對這樣的禁止進口,在危機處理上,農委會的及時危機處理是有的,也算到位啦!面對石斑魚的禁運,農委會在金融貸款的部分讓漁民延養,待魚體再長大一點之後,方便加工、符合內外銷的需求。針對去年年底的鳳梨釋迦禁運,你們怎麼做?在今年年初你們公告輔導轉作的項目中,確實也包含了鳳梨釋迦。但是貸款總是要還的,延養的策略是讓養殖戶人心惶惶,輔導轉作跟轉養應該是要結合多元市場的開拓,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農委會有執行轉作、轉養,然而僅靠補助款要農民放棄耕耘數年的栽種,這麼一轉作,可能3到5年沒有收成,補助款每公頃只有10萬元到20萬元,且是一次性的,當然誘因是不足的。
本席在此具體建議,農委會應該要透過大數據的分析來建議農民轉作、轉養的農、漁產品,它是具有新通路需求或高價值產品的市場未來性。我就舉現在的鳳梨釋迦為例,你們要農民來轉作,所以你們現在鼓勵農民種什麼呢?種大目釋迦,這有二個問題,現在臺灣大目釋迦的市場供需非常穩定、價格合理,今天如果你要要求種植鳳梨釋迦的這個量全部轉種大目釋迦,大目釋迦3年可以收成,未來3年後絕對會崩盤,因為多出了鳳梨釋迦的轉作。現在為什麼鳳梨釋迦的農民不願意種?因為他也很聰明,他看到3年之後會大崩盤,所以他也不種,還是繼續種鳳梨釋迦,可是他的銷路卻不知道在哪裡,所以這個政策你就是推不動。因此,我說農委會的治理要在大數據的分析上,也就是你們的治理工具也要智慧化,不是只有現場而已。
我們也應該在補助政策的基礎之上,思考如何讓農業走向更健康的市場機制。我們歹年冬靠補助、好年冬也是靠補助,風不調、雨不順會導致產量少、價格高,價格高之後就搶種,剛好又遇到風調雨順,搶種之後過剩崩盤,所以農委會也很辛苦,光是農委會本部獎補助的費用就達1,000億元,占了部本部歲出預算一千零六十幾億元的98.38%。你我都清楚,如何有效率的輔導與協助農漁民其實是重中之重,補貼跟補償只是治標,可是卻花了我們這麼多的錢,那麼我們如何來改善?
在前端的智慧農業當中,農情市場的預警機制是沒有發揮功能的,農業是可以被預估的,我們有沒有預警機制?當然有,農委會會告訴農民,譬如說現在高麗菜全臺灣總共有100萬顆了,不能再種了,你們也會透過網路公告、簡訊、電子郵件、傳真通知農民,農民收到之後他會不會說他不種?不好意思,因為我們有補償機制,也有所謂的田邊價,舉例來說,如果一斤還有20塊的補助,那農民會不會說:「好,我就不種。」他還是會堅持種植跟搶種,為什麼?因為至少他還有那個一斤20塊可以領。主委,我講的就是實況,所以市場價格當然紊亂,你的預警機制的目的就沒有達到。
我們身為資通訊大國更應該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好的制度需要務實的執行,目前農業種植跟漁業放養有沒有申報?有,有申報系統,但沒有務實執行。本席認為,如果你確實執行相關的申報機制,結合災損補償作業,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掌握種植跟放養的數量,如果不落實這樣的機制,農委會就無法掌握實際的種植、放養數量,你就不可能有效的評估以及管理市場的供需狀況,進而導致市場價格紊亂。我們一直在輪迴,一直週而復始的在面對這個價格紊亂的問題。
那麼目前的申報機制到底有什麼問題?現在農委會的農情蒐集申報及通報作業分散而且凌亂,或者是透過農民自行申報,並無完整的單一作業機制。在這邊我們既然講到智慧農業,農委會本身的管理、服務農民,智慧農業的應用能夠即時蒐集數據資料並提供分析報告,推動農業的數位轉型。在政府的角度有什麼好處?能夠有效取得前端資料,並傳遞必要的政策新知給人民,在人民的角度,也因為智慧農業,能夠更即時、更便利取得產業資訊,在中央、地方採取單一作業平台,這是本席的建議,能夠進行各項申報,簡化各項申報流程,當然,你必須面對現在農業人口的高齡化,所以你一定要有一組人在各地方、各鄉鎮市公所、各區公所當中,包括農會,看怎麼來結合行政系統去輔導農民、協助農民,能夠有精準的前端資料提供。我們身為資訊大國,卻沒有中央、地方共用的農業平台,這是本席最主要的建議,我們是一個資訊大國竟然沒有中央、地方共用的農業管理平台,造成中央、地方無法有效協同管理,我們現在的勾稽作業是依靠大量的人力來處理,效益不彰。
我舉漁電共生為例,我發現到閒置的魚塭為了獲得綠電的許可,當知道誰要來稽查,就趕快買一、二十萬的魚苗臨時放養,以通過主管機關的審查情形。在這邊我就建議,漁業署有沒有智慧漁業預算的補助?當然有,所以我只要要求魚塭加裝智慧偵測機制,智慧偵測機制是智慧農業的基本設備,農委會本來就要針對智慧養殖進行補助計畫,要求漁電共生同步推動智慧養殖,管理單位僅需要線上查詢,即可掌握魚塭是否有實際養殖。
另外,在農業生產的部分,是具有計畫性生產的特質,農委會是利用農情蒐集種苗、植株,包括進口化肥、天然肥,你們都是有的,經過拍賣市場提供成交的價格,目前是透過非資訊化的手段取得農產品的供需及價格,這個核心問題也就是在我們的治理和提供服務上,我們農委會對實際的農業現場資訊掌握不足,導致市場供需失衡,形成價格兩極化,所以本席要求農委會應該主動出擊,建置中央、地方農業共用的雲端平台,這個平台包含什麼?各主要品種的養、種植資訊,分布、產量、市場預估、市場需求狀態,有效降低中央和地方的農產銷管理資訊的落差。前端農、漁業種、養殖資料蒐集的完整,將是後端市場價格穩定的成敗關鍵。
在這邊我們面對後疫情時代,農委會如何協助農民呢?我從家庭結構來看……
發言片段: 4
主席:林委員,請儘速,因為已經超過5分鐘了。
發言片段: 5
林委員岱樺:我們面對中國的打壓、面對疫情,這是國際情勢以及整個公共衛生的問題,提到家庭結構,今日的日本可能就是明日的臺灣,1980年日本的小家庭3到4口占日本家庭型態的42.1%,現在2020年(前兩年),日本一個人的組成狀態占38%,已經快到三分之一了,3到4口家庭只剩下25%,即四分之一,今日的日本可能就是明日的臺灣,面對家庭結構可能的改變所產生飲食的改變,農委會可否提供實用的市場調查?即智慧農業,看你怎麼治理,給農漁民做為計畫性種植,修正產品的組成,提高線上交易及應用冷鏈技術,創造農產品的價格,進而改善生活,我就以紅龍果為例,我認識一個農家,他只會種,不懂市場需求。
發言片段: 6
主席:林委員,因為超過時間太多,請儘速結語。
發言片段: 7
林委員岱樺:後來他接受多元化市場專家的建議,提出不同市場的針對性產品規格,確實有效提升紅龍果的直接和附加價值,針對多元市場、分眾種植,這個農戶就這樣做,所以針對國內,他就用較小號的尺寸來供應通路系統;他針對日本,提供雙色品種現在也賣得很好,也就是右下圖這個紅白雙色品種,取代全紅的蜜寶品種;他現在也針對回教國家,結合他們的宗教信仰,包裝上特別有符合回教國家的宗教信仰,價格馬上三倍、四倍,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價值。
好,這些就是我們的智慧農業,你們有沒有一個部門或是哪一個政策手段,可以提供農民多元市場的開發,針對每個多元市場開發的市場輿情、民情風俗,你要提供給農民知道。
發言片段: 8
主席:我們請農委會主委針對林委員所提出的內容,把書面資料給委員。
發言片段: 9
林委員岱樺:所以最後的結論,主委,你願不願意針對智慧農業納入前瞻計畫第五期,請明確表態。
發言片段: 10
陳主任委員吉仲:完全同意,而且非常感謝委員的建議。你不只在質詢我,所有主管都在聽你非常好的課,所以我會跟委員要求簡報檔,我們回去就會開始依照委員的建議來執行,非常感謝。
發言片段: 11
林委員岱樺:好,我們一起努力,謝謝主委。
發言片段: 12
主席:謝謝,請把詳細資料給林委員,謝謝。
請邱委員議瑩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522
meet_id 委員會-10-6-19-3
speakers ["楊瓊瓔","陳亭妃","林岱樺","邱議瑩","呂玉玲","蘇治芬","邱顯智","謝衣鳯","孔文吉","陳明文","蘇震清","賴瑞隆","陳超明","邱志偉","李貴敏","賴惠員","江啟臣","鄭天財Sra Kacaw","洪孟楷","蔡壁如","伍麗華Saidhai‧Tahovecahe","高虹安","游毓蘭","張其祿","翁重鈞","陳椒華","周春米","廖國棟Sufin‧Siluko","廖婉汝","邱臣遠"]
page_start 447
meetingDate ["2022-10-13"]
gazette_id 1119201
agenda_lcidc_ids ["1119201_00010"]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經濟委員會第3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19201_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