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228

發言片段: 0
蘇委員治芬:(10時9分)主委,你好。主委,今天想跟你溝通一個觀念,我們從第一個層次來看,第一個層次的問題就是什麼叫做農村,我每天在基層走的時候,看到農村的景象是怎麼樣?包括城市、鄉村,還有包括農場、畜牧、林場,還有包括人口呈散落的居住,這就叫做農村。我們走臺61線,過了濁水溪,就到了雲林縣,也就是被稱為農業首都的雲林。我們雲林總共有20個鄉鎮,雲林最漂亮的地方在哪裡?最自然的地方在哪裡?沼澤、魚塭及休耕的農田構成的成龍溼地,我們看成龍溼地很漂亮,但是它是後天的溼地,我們把它稱為沼澤。還有,因為農地休耕,所以才構成這個後天的溼地、沼澤,然後變成這麼漂亮的景象,我不曉得主委對於休耕這兩個字和後天的溼地有什麼想法,這代表怎麼樣?這代表雲林的土地、沿海地區幾乎全部都是地層下陷。所以我們看到的這個漂亮景色,背後也有些事情讓人有點神傷,我來談神傷的理由,你來看這張臺灣的地圖,圖中紫色的部分就是嚴重地層下陷的地方,我們再看幾個鄉鎮,先看麥寮鄉,麥寮鄉是全部都是地層下陷。我們再往南看,到了臺西,臺西鄉全部都是地層下陷。再看四湖,也是全部都是地層下陷。口湖也是全部都是地層下陷。
臺61線最近剛全面通車,搞了30年,所以有一個影像在網路上瘋傳,我看到那個影像,就想到我們沿海,臺61線走過這4個鄉鎮,全部區域都是地層下陷,對於這些農地,主委,你的看法是怎麼樣?我們開始要去思考這方面的問題,這是沼澤嗎?還是就變成成龍溼地,漂漂亮亮地?或者是因為政府花了大把大把的錢,就搞了個8年800億,6年660億,就為了要治水,就因為這樣子,就因為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面對這種種的問題,我們是怎麼樣看待農村?又怎麼樣看待這個農地的問題?關於農地的問題,我知道主委非常在意,你常常講到環團,我在這邊也要提醒主委,我是在基層走的,我心裡的感受是,如果提到農地保留或農地要怎麼樣,會不會太過於矯情?
主委,你再看這個影像,因為溶氧量太低,我們的河流和大排有很多死魚。你再繼續往內陸走,看到有人在種花生,又遇到熱障礙,又遇到「瘋叢」,這收成是要怎麼辦?農民的收入又該怎麼辦?你難道可以怪農民,跟他們說:「你這麼老了,為什麼還要種?你如果要種,難道不知道何時要播種,何時要噴農藥嗎?」可以嗎?面對「瘋叢」、熱障礙的問題,我找了農委會,你把專家都請過來,他們給我的答案是要噴農藥,而且指定只能噴五種,如果沒有噴這五種就沒有效。碰到熱障礙的問題,我們人類的腦袋裡想到的是去噴農藥來防治,我看到年輕人回故鄉來務農,有的做5年,有的做10年,我們看到老農會想說他們何必繼續做,我看到年輕農民,他說他碰到熱障礙,他的溫室已經沒有辦法阻絕熱氣。我問他務農幾年了,他說做了10年,人生最精華的10年投入農業,十年前和十年後,溫室裡溫度提高多少?十年前蓋的溫室,在十年後的現在來看,已經不符合要求了,我就問你們農委會派來的專家要怎麼辦,農委會只有對新的溫室有補助,對舊的溫室沒有補助,這個問題就是惡性循環,所以主委,在氣候變遷下,溫室栽培調適的策略在哪裡?還有熱障礙導致病蟲害防治的問題,要怎麼去解決?所以我說這個問題會越來越嚴重,而且是一個全面性的問題,主委,你到底要怎麼解決?剛剛邱議瑩委員質詢你,談到香蕉的問題,這跟熱障礙有關。
我再分兩個層面跟主委溝通,第一,在硬體設施方面,你可以針對溫室的熱障礙,成立一個溫室的診斷團隊來協助農民面對設施改善的問題,或是針對設施設備中的內循環,像風扇、天窗等降溫設備,提出相對應的補助輔導措施,來協助農民進行硬體的改善。你看看經濟部一天到晚跟我們講產業升級、工業升級,說到產業升級、工業升級,政府是拿補助金下去的,但是說到農業這一塊,就跟我講說新的溫室才有補助,那我就問他:「你的意思是舊的溫室都要打掉嗎?那就再重來,好不好?你的意思就是這樣就對了。」然後農民又必須拿出第一筆資金出來,造成他們總是在借錢跟還錢,他們的設備永遠都趕不上極端氣候。
第二,我要說到軟體的部分,在專業知識方面,針對熱障礙所造成的作物的逆境生理或病蟲害,及肥培管理的部分,應該加強農民應對氣候變遷應有的專業知識,經由農政單位、大專院校,以主題式的方式來開設相關課程,包含溫室因應熱障礙的改善,還有作物的逆境的生理,還有肥培,還有養育的管理,還有溫度調整的技術、作物的選擇、病蟲害防治等等,培力農民具有氣候變遷調適的專業能力,就是最後這句話,所以我要提醒主委,精準農業從民國八十幾年講到現在,精準農業背後一定要有精良的農民,對農地要挑選,不好的農地你不能再放給農民,貧瘠的地方、地層下陷的地方,你還要因為環團說要保留農地而保留,這沒有道理!我不只認為是矯情,我還認為太做作了,太過於造作了,農民的痛苦沒有看在眼裡,你跟我講,這種農地能夠種出什麼東西?不可能嘛。所以農民必須做兩、三樣工作,你很清楚嘛。
主委,植物醫師法到底什麼時候可以送進立法院?人生病要找醫生,現在極端氣候,有熱障礙的問題,農民在考慮要噴哪一種農藥時,你們的專家去跟他們說要噴這五種,如果噴別種的就沒有效。
再講到農藥行,農藥行就像藥劑師,把作物比作人,溫度太高,植物一樣受不了,它們的生命力更脆弱,對不對?所以要找出它們的病症在哪裡,處方到底要怎麼開,那當然要醫師,所以要尊重農業,現在氣候變遷那麼大,不是單單一個知識就能夠解決問題,碰到問題時,一定要從醫師的角度去開處方箋。所以我主張植物醫師不能叫醫療師,就是叫醫師,現在極端氣候,農藥碰到那麼大的問題,植物可能比人體結構更複雜,還涉及到土壤、溫度,還牽涉到根部的水到底吸收得多不多,或者是太少、太多的問題,有那麼多問題,所以我都跟農民說他們是藝術家,農民要種好作物,一定要有藝術家的細緻,還有包括知識和常識的累積,那種人才你要去哪裡找?所以你要推精準農藥,後面一定要培養精良的農民,一定要有對策出來,好不好?
主委,我上次跟你質詢的時候,就有提到養豬的問題,我剛剛談到什麼叫農村,農村的現象是什麼?以養豬來說,豬的屎尿很臭,難道在方圓五百里不能將豬的屎尿澆灌下去嗎?你就不能夠劃個區域嗎?有一個人養了兩、三萬頭豬,你就不能夠派專人團隊下去幫他處理嗎?然後在那一區種硬質玉米,種什麼作物都幫你想好了,如何澆灌也幫你想好了,肥力就來自這裡,為什麼你就不能一區一區來處理?以我們雲林來說,雲林臺19線以西,就要找10區就對了,這樣子農村的景象才會出來,這個農村才會像日本的北海道,可愛、乾淨、清亮,對不對?主委,再想一想,好不好?整個農業問題,你一定要用顛覆性的思維,否則的話,你就一直在那邊補償補償、補救補救。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農委會陳主任委員說明。
發言片段: 2
陳主任委員吉仲:我同意,這四大問題,第一個……
發言片段: 3
蘇委員治芬:不只四大吧?
發言片段: 4
陳主任委員吉仲:你剛剛講四大問題。
發言片段: 5
蘇委員治芬:你的矯情跟做作要改,你的矯情做作先改,你不要再跟我講環團。
發言片段: 6
陳主任委員吉仲:委員,你不要我回應啊?
發言片段: 7
主席:好,謝謝。
接下來請邱委員顯智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522
meet_id 委員會-10-6-19-3
speakers ["楊瓊瓔","陳亭妃","林岱樺","邱議瑩","呂玉玲","蘇治芬","邱顯智","謝衣鳯","孔文吉","陳明文","蘇震清","賴瑞隆","陳超明","邱志偉","李貴敏","賴惠員","江啟臣","鄭天財Sra Kacaw","洪孟楷","蔡壁如","伍麗華Saidhai‧Tahovecahe","高虹安","游毓蘭","張其祿","翁重鈞","陳椒華","周春米","廖國棟Sufin‧Siluko","廖婉汝","邱臣遠"]
page_start 447
meetingDate ["2022-10-13"]
gazette_id 1119201
agenda_lcidc_ids ["1119201_00010"]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經濟委員會第3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19201_00009